早就知道細化,才能把東西學到位,但就是不想動!所以這麽多年,走了這麽多的彎路。


    明知道這些彎路,為什麽還不肯退迴來,從細節上著手呢?


    比如看小說、電視劇、電影後,寫觀後感。看第一遍是肯定容易寫錯的,容易把片段遺漏,或者是亂插入打亂順序,那麽就看第二遍、第三遍,知道記得順序在寫!還是不夠,還得有記憶,能把一些關鍵詞、關鍵句子能記錄下來。


    反正接下來的工作,應該就是要學會放慢腳步,不要再泛讀了,多放一些時間在重溫上,所謂溫故而知新,是有道理的。學習升級慢,就是基礎不夠牢固,總是不愛記憶導致的。寫不出好東西、好內容,也是缺乏相關內容的深度記憶,沒梳理清楚體係。還真的迴到在校園時代,得把一本書的重點梳理出來,在腦海中形成框架,每個框架裏邊的內容還是有記憶,當然最好是理解,理解不到才選擇記憶,理解肯定比記憶能形成更長久的印象,更不容易遺忘。


    還得多跟人交流,並寫作出來。不然光靠自己一個人的關注視角,不一定全麵。比如看影視劇,去看網友們的一些討論,會有不少有意思的點,因為跟自己的趣味不同,看到新的不同解讀,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要深度的追才行,碎片化的追,容易混亂,不成係統,千萬不要半途而廢,等追完了,能總結一下,寫出來,效果估計更佳,未來也可以重溫下自己的這些總結,會收獲很大吧。


    看到這個方法論,明明不用說就應該自明的,為什麽會做起來那麽難呢?很多方法論,其實大家都知道的,不言自明,就是做的時候,老是容易開叉,要麽堅持不下去,要麽就是東看一點西看一點,最後也不整理,導致沒深度連接起來,過幾天就放空了,那不是等於白浪費時間了嗎?


    而且還得結合理論才行,方法論、理論、知識點,三個要結合來理解和分析。理論都是幾千年的總結,先看方法論、再看理論、最後再去具體的細看,估計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就是太愚蠢了,總是拿到一本書就開看,沒簡單思考下,閱讀順序,還總以為看多了,自然就打通了,其實不那麽容易的,因為書太多了,要是不用點方法論和理論的技巧,可能等下一次重溫的時候,得十年後了。所以讀書還真的是比較考研邏輯和實操能力的。


    既然今天都寫了這些了,是不是未來就能好轉不少呢?我看未必,有些慣性東西,是不容易改的。這麽說來,似乎很多東西,都要歸類到做人的原則上,怎麽做人,對內做自己、對外怎麽讓大家都預約,其實都是相通的吧。這不是就是要說到孔子的那個什麽,修身治國平天下了。哈哈!你看,我是中國人,連儒家的知識體係都沒弄明白,要是有人問,怎麽把儒家的主要觀點表達給別人聽,我還真的說不出來。所以買了儒家的書,還沒來得及看呢!


    就算買了人家的總結,但是還是不夠,還得去讀原著,原著讀起來就難度更大了,畢竟是文言文,雖然也有翻譯白話文,似乎還是差一個“熟能生巧”!就是這些“經典”,需要熟讀並記憶好,在加上別人的總結,自己去記憶、理解、梳理後,然後再來寫一個自己的理解論文,那多半就成了!


    但要是隻是自己理解,寫出來,不能拿出去轉賣變現,似乎也沒多大作用啊,雖然是精神方麵得到滿足了,但是物質滿足也不能放棄啊。這麽看來又是功利主義了!也不是功利吧,為了美好的生活,才是每個人的目標呀!


    其實大家都明白,當今信息爆炸,很多東西都很難突破了,需要在篩選信息的能力上下功夫,少浪費時間在垃圾、無效信息上,多收集點自己喜歡的,對自己專注的領域有突破的地方,然後整理出來,寫成書籍,推銷出去,掙到錢,那就是文人的完美閉環了。


    我很想成為這樣的人啊!努力吧!慢起來,細化起來,記憶起來,理解起來,整理起來,寫出來!目標達成!爽!人生巔峰!贏家!要不先去找一篇千字文,先試著背誦再說,再說其他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過五十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越無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越無敵並收藏活過五十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