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宅,會客廳。
恆德真人和方正禪師,兩個老頭姿態擺的很低,一見麵就表示,同意李墨給出的銅料價格。
當然,佛門也好,道門也罷,都是出家人,攢的那點香油、功德錢,本來就是信眾供奉給佛道、三清的心意。拿來置辦些供奉器物可以,但也不能浪費啊。
本著節約的精神,兩家都表示,李侯煉製的法器確實精美,但這個工錢著實太高,還是先買一批銅料,自家迴去鑄器試試。
做生意嘛,客戶的要求最大。怕貴不要緊,銅料我可以大量提供。
不過法器這事還請兩位深思,這次的價格,是搭了我師兄凝陽真人的麵子。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以後再想買,那就得隨行就市,沒折扣沒優惠可享了。
太一宮和大相國寺,不愧兩教之首。第一批銅料,就各要一萬斤。對,就是皇家銀行門口一隻門獸的分量。
別看皇家銀行門口隨便一趴就是兩萬斤,這東西真要計算市價那真的一算嚇一跳。
根據李墨和兩位客戶的約定,黃銅料與黃金以二比一計價。一萬斤銅,就要五千斤黃金,那是八萬兩!享受優惠折扣之後,也要七萬兩!
七萬兩黃金聽著不多,可是換成通寶,那就是七十萬貫!宰相一年俸祿三千六百貫,也得將近兩百年才能攢夠!
聽到兩個老頭咬牙切齒定下這個量,李墨對佛道兩門的斂財能力就有些鄙視。
不是說和尚、道士都很富麽,就這?!
兩家合起來,也就買了一對門獸的料,還不敢買成品,隻能迴去自己融了另鑄。
生意談完,兩個老頭還不肯走。扭扭捏捏憋半天,才向李墨請教關於修持功德的法門。
李墨實話實說,他自己也不清楚功德之氣,到底應該如何修行。隻是因為獻了糧種和鹽方之後,突然就感覺整個天地都有些不太一樣。每每行事時,總會隱隱約約感受到一些模棱兩可的指引。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冥冥之中自有主宰?
如果李墨說自己有什麽功法,有什麽具體操作流程,兩個老頭不見得會相信。反而是這種似是而非的忽悠,偏偏就最符合兩個老對自己的推測,他們選擇相信。
就說嘛,憑啥李墨一個後進小子,就能輕鬆動用功德之氣,飛天遁地、元神出竅,原來是得了大功德。
可惜,佛道兩門久持世外修行法門,卻又上哪裏去找那種能賺大功德的寶物?
想要新糧種,得去海外尋覓自不必說。要是有曬鹽秘術、冶鐵秘方,他們肯定是自己捂著先賺錢啊,豬油吃多了蒙心才獻給朝廷。所以說,想從這塊入手功德,定然沒戲啊。
難道隻有附在李侯牛尾,借他的光,搭順車這麽一條路?
李墨猜到了他們的糾結,迴過來勸他們,做功德這種事,重心不重跡,你不能過於刻意,也用不著學別人……
兩個老頭長歎一聲,我們祖傳的就是這一套,平日就靠這個來忽悠信眾混飯吃,還用得著你來教?
道理我們比你懂的多,關鍵是再努力,也於修行沒什麽幫助啊。
李墨表示愛莫能助,反正我自己就是這樣做的。每次隻要我做對了事情,總是能感應到冥冥之中的讚許之意。借著這股讚許之意,我就能夠借助功德之氣,做更多的好事……就是做的好事越多,實力也就越大。
兩個老頭有些尷尬,試探著商量,能不能請李墨演示一二。
李墨告訴他們,昨晚剛剛架了座橋,之前攢的功德都耗的差不多了。大的也做不來,就給你們演示個小把戲吧。
然後當場借老道的拂塵,用手一抹,一道開光術丟過去,給這把普通拂塵加持了個【靜心】屬性。
恆德老道看的真切,李墨用手抹過時,確實有一道淡淡的法力波動。
接過拂塵察看,【靜心】屬性清晰可辨。方正也接手查驗,比他們自己加持開光的,效果明顯的多。
他們自然也懂得開光術,隻是每次開光加持法器,需要的程序相當複雜。從來沒見過,像李墨如此輕鬆的。
這就是功德之氣的效果嗎?
太強大了!
看了演示,兩個老頭心中迷霧漸退,生出幾分明悟。
以前用來聚攏信眾那一套,不能隻說不做,得落實到行動上,才有可能搭上這功德之道!
送兩位道友出門,李墨看一眼麵板提示。
【功德值+6】
【功德值+6】
唉,隻給了這麽點功德。
和尚也好,道士也罷,這些出家人呐,早就失卻本心,鑽到錢眼裏去了。
能賺到這兩筆功德,估計還是兩個老頭大限快到,臨死之前想搏一把。換了是個年輕的,恐怕更重視黃銅的價格吧。
傍晚時分,李墨就讓盧方他們幾個,押解銅料分別送去給太一宮和大相國寺。
出自靖海侯府的黃銅料,都是一斤的小銅條,板板正正,又漂亮又好計數。就算拿來當錢使,也很方便。
這個消息,當天就傳到了遼使耳中。
幾位遼使免不了前往大相國寺求證,親眼見了那一萬斤銅料,眼裏的渴望簡直都能淌出來。
次日,遼使就再度求見大宋官家,請求將歲幣換成黃銅。
趙禎語重心長告誡他們,之所以賜給他們銅錢,就是因為大宋理解錢荒對朝廷造成的困擾。希望他們能把這些銅錢帶迴北朝,緩解朝廷用錢的困頓。
遼使很感激陛下的仁愛之心,於是退而求其次。希望能用遼國特產,通過大宋朝廷,在靖海侯那裏換取黃銅。
既然靖海侯願意向太一宮和大相國寺提供黃銅,那麽自然也可以向戶部、禮部提供。我們遼國沒有能讓靖海侯看上眼的東西,可我們的東西,肯定有大宋朝廷能看上眼的呀。
說到做生意,皇帝什麽身份,怎麽可能參與這種充滿算計的瑣碎小事?!當然是隨手一劃拉,交給幾位相公,酌情去處理了。
遼使們滿懷期待,去政事堂求見幾位相公。然而大宋的士大夫們,那都是儒門巨匠,深受夫子“安貧樂道”的影響,誰願意去沾染銅臭?!
於是一級又一級往下放,最終球又被踢到蘇愷手裏。
蘇愷還是那個職務,可是人卻已經受到某位相公麵授機宜,知道了許多內情。
遼使們,一頭撞進了皇帝精心打造的陷阱之中。
恆德真人和方正禪師,兩個老頭姿態擺的很低,一見麵就表示,同意李墨給出的銅料價格。
當然,佛門也好,道門也罷,都是出家人,攢的那點香油、功德錢,本來就是信眾供奉給佛道、三清的心意。拿來置辦些供奉器物可以,但也不能浪費啊。
本著節約的精神,兩家都表示,李侯煉製的法器確實精美,但這個工錢著實太高,還是先買一批銅料,自家迴去鑄器試試。
做生意嘛,客戶的要求最大。怕貴不要緊,銅料我可以大量提供。
不過法器這事還請兩位深思,這次的價格,是搭了我師兄凝陽真人的麵子。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以後再想買,那就得隨行就市,沒折扣沒優惠可享了。
太一宮和大相國寺,不愧兩教之首。第一批銅料,就各要一萬斤。對,就是皇家銀行門口一隻門獸的分量。
別看皇家銀行門口隨便一趴就是兩萬斤,這東西真要計算市價那真的一算嚇一跳。
根據李墨和兩位客戶的約定,黃銅料與黃金以二比一計價。一萬斤銅,就要五千斤黃金,那是八萬兩!享受優惠折扣之後,也要七萬兩!
七萬兩黃金聽著不多,可是換成通寶,那就是七十萬貫!宰相一年俸祿三千六百貫,也得將近兩百年才能攢夠!
聽到兩個老頭咬牙切齒定下這個量,李墨對佛道兩門的斂財能力就有些鄙視。
不是說和尚、道士都很富麽,就這?!
兩家合起來,也就買了一對門獸的料,還不敢買成品,隻能迴去自己融了另鑄。
生意談完,兩個老頭還不肯走。扭扭捏捏憋半天,才向李墨請教關於修持功德的法門。
李墨實話實說,他自己也不清楚功德之氣,到底應該如何修行。隻是因為獻了糧種和鹽方之後,突然就感覺整個天地都有些不太一樣。每每行事時,總會隱隱約約感受到一些模棱兩可的指引。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冥冥之中自有主宰?
如果李墨說自己有什麽功法,有什麽具體操作流程,兩個老頭不見得會相信。反而是這種似是而非的忽悠,偏偏就最符合兩個老對自己的推測,他們選擇相信。
就說嘛,憑啥李墨一個後進小子,就能輕鬆動用功德之氣,飛天遁地、元神出竅,原來是得了大功德。
可惜,佛道兩門久持世外修行法門,卻又上哪裏去找那種能賺大功德的寶物?
想要新糧種,得去海外尋覓自不必說。要是有曬鹽秘術、冶鐵秘方,他們肯定是自己捂著先賺錢啊,豬油吃多了蒙心才獻給朝廷。所以說,想從這塊入手功德,定然沒戲啊。
難道隻有附在李侯牛尾,借他的光,搭順車這麽一條路?
李墨猜到了他們的糾結,迴過來勸他們,做功德這種事,重心不重跡,你不能過於刻意,也用不著學別人……
兩個老頭長歎一聲,我們祖傳的就是這一套,平日就靠這個來忽悠信眾混飯吃,還用得著你來教?
道理我們比你懂的多,關鍵是再努力,也於修行沒什麽幫助啊。
李墨表示愛莫能助,反正我自己就是這樣做的。每次隻要我做對了事情,總是能感應到冥冥之中的讚許之意。借著這股讚許之意,我就能夠借助功德之氣,做更多的好事……就是做的好事越多,實力也就越大。
兩個老頭有些尷尬,試探著商量,能不能請李墨演示一二。
李墨告訴他們,昨晚剛剛架了座橋,之前攢的功德都耗的差不多了。大的也做不來,就給你們演示個小把戲吧。
然後當場借老道的拂塵,用手一抹,一道開光術丟過去,給這把普通拂塵加持了個【靜心】屬性。
恆德老道看的真切,李墨用手抹過時,確實有一道淡淡的法力波動。
接過拂塵察看,【靜心】屬性清晰可辨。方正也接手查驗,比他們自己加持開光的,效果明顯的多。
他們自然也懂得開光術,隻是每次開光加持法器,需要的程序相當複雜。從來沒見過,像李墨如此輕鬆的。
這就是功德之氣的效果嗎?
太強大了!
看了演示,兩個老頭心中迷霧漸退,生出幾分明悟。
以前用來聚攏信眾那一套,不能隻說不做,得落實到行動上,才有可能搭上這功德之道!
送兩位道友出門,李墨看一眼麵板提示。
【功德值+6】
【功德值+6】
唉,隻給了這麽點功德。
和尚也好,道士也罷,這些出家人呐,早就失卻本心,鑽到錢眼裏去了。
能賺到這兩筆功德,估計還是兩個老頭大限快到,臨死之前想搏一把。換了是個年輕的,恐怕更重視黃銅的價格吧。
傍晚時分,李墨就讓盧方他們幾個,押解銅料分別送去給太一宮和大相國寺。
出自靖海侯府的黃銅料,都是一斤的小銅條,板板正正,又漂亮又好計數。就算拿來當錢使,也很方便。
這個消息,當天就傳到了遼使耳中。
幾位遼使免不了前往大相國寺求證,親眼見了那一萬斤銅料,眼裏的渴望簡直都能淌出來。
次日,遼使就再度求見大宋官家,請求將歲幣換成黃銅。
趙禎語重心長告誡他們,之所以賜給他們銅錢,就是因為大宋理解錢荒對朝廷造成的困擾。希望他們能把這些銅錢帶迴北朝,緩解朝廷用錢的困頓。
遼使很感激陛下的仁愛之心,於是退而求其次。希望能用遼國特產,通過大宋朝廷,在靖海侯那裏換取黃銅。
既然靖海侯願意向太一宮和大相國寺提供黃銅,那麽自然也可以向戶部、禮部提供。我們遼國沒有能讓靖海侯看上眼的東西,可我們的東西,肯定有大宋朝廷能看上眼的呀。
說到做生意,皇帝什麽身份,怎麽可能參與這種充滿算計的瑣碎小事?!當然是隨手一劃拉,交給幾位相公,酌情去處理了。
遼使們滿懷期待,去政事堂求見幾位相公。然而大宋的士大夫們,那都是儒門巨匠,深受夫子“安貧樂道”的影響,誰願意去沾染銅臭?!
於是一級又一級往下放,最終球又被踢到蘇愷手裏。
蘇愷還是那個職務,可是人卻已經受到某位相公麵授機宜,知道了許多內情。
遼使們,一頭撞進了皇帝精心打造的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