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這是新醬?”
譚笑手中掐著兩顆婆婆丁,在雞蛋醬碗裏蘸了一下放到嘴裏細細咀嚼,菜剛咽下嗓子,就迫不及待地問王佩。
“我閨女這嘴就是厲害,連新醬舊醬都能吃的出來。今天的雞蛋醬就是用新醬打的,香吧?”
“香,真香,一股子炒黃豆味。”譚敘吃的嘴丫子都帶著醬點子,婆婆丁和苞米茬子塞得嘴裏滿滿當當,說話的時候都聲音模糊。
“當然好吃了,黃豆烀之前,我都用鍋炒酥了,沒有一顆胡巴的,全屯子問問,有幾家有你媽我這個本事的。好吃是好吃,不過也真是累人啊!”
東北人一年四季離不開大醬,有菜的時候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醬、土豆醬、茄子醬、雞蛋醬,沒有菜的冬春時節,大醬就著飯,也能吃上個幾大碗。大醬對於這裏的人們來說,是什麽時候也離不了的生活必需品。
每年冬天,家家戶戶都會著手準備醬塊子。
屯子裏的女人都會釀大醬,可這一家人做出來是一個味,誰家的醬好吃誰家的醬不好吃,嚐一口就知道。屯子裏釀大醬最好的人有幾個,其中老譚太太是裏麵的翹楚。
王佩釀大醬的手藝也不錯,冬天開始釀醬塊子的時候,王佩把幾十斤黃豆淘洗幹淨,然後燒熱家裏的大鐵鍋,揮動鍋鏟,一鍋一鍋地把黃豆炒的金黃酥脆。
這個過程很累人,既要掌握好火候,不把黃豆炒糊了,同時也要不停地翻炒,保證所有黃豆顏色均勻,口感一致。幾十斤黃豆炒完,王佩的胳膊都得腫上幾天,疼的不敢挪動地方。
黃豆炒完放到大鍋裏添上水,連著燒上一天一宿,等黃豆拿出來用手輕輕一碰就能碎掉,黃豆就烀好了。
烀好的黃豆趁著熱乎勁,用菜刀在鍋裏上下亂剁,直到把黃豆粒子剁成豆瓣再剁成豆泥,譚守林從鍋裏把所有的黃豆盛出來,分成三等分或者四等分。
每一份豆泥放在飯桌子上摔打成一條長方體形狀的醬塊子,然後用幾張報紙包裹好,外麵纏上穀草,係到外屋的房梁上,一直等到四月份下到醬缸裏。
這下醬的日子也是有講究的,必須是在農曆的四月份,趕逢八號、十八號或者二十八號,這三個日子都可以下醬,除了這三個日子,在農村人看來,那醬都不會好吃。
去年的大醬用小壇子盛出來留著新醬成熟之前吃,大醬缸洗刷幹淨,把一塊塊上麵已經長滿了灰藍色長毛的醬塊子放到將缸裏添上水,用長把的木頭杵子使勁地懟,直到把水喝醬塊子懟成一體,混混僵僵的這醬才算是下完了。
下完醬以後,每天都要用醬杵子把醬缸攪幾遍,俗稱打醬缸。打醬缸雖然簡單,可難得是要每天都做。
趕到春天農活忙的時候,忙的頭不沾枕頭、腳不著地,很多人都顧不上醬缸,時間長了不打,醬缸裏的醬就會變色、變味,等到五六月份的時候,就會發出一股子難聞的臭味,這也就意味著,辛辛苦苦下的大醬失敗了。
今年春天有譚笑在家獨當一麵,譚守林和王佩一天醬缸都沒打,全是倆孩子一個站在小板凳上打醬一個站在小板凳下抱著腿,合作完成的。天天打,一天打兩次,從不間斷,這不還不到一個月,譚笑家的醬就能吃了。
“媽,明天買點豆腐行不?人說多吃豆腐對身體有好處呢,你隔三差五就買點,我可稀罕吃幹豆腐卷大蔥了。”去接弟弟迴來的時候,譚笑遇到了來屯子裏賣豆腐的車子,從那人身邊走過,一股子鹵水澆製的豆香順著鼻端湧進肺腑,可把她給饞壞了。
“隔三差五買點?那可不行。咱屯子裏的人眼睛都賊了,咱家都用不上隔三差五,就一周買一次,都能讓人起疑心。”
譚笑六千塊錢稿費除去開春的時候種地花銷,現在存折裏還有五千,每次想起來,王佩都覺得不踏實,生怕被人知道了給偷了去。
譚笑沒說啥。可譚守林卻發話了:“起啥疑心?再說起了又能咋的?天天指望著別人不起疑心那還過不過日子了。咱的錢都是光明正大來的,不偷不搶沒幹啥缺德事,你怕個啥?孩子願意吃豆腐就多買,我也聽說過豆腐對身體好,好像是補充那個什麽質的。”
“行,是我事多了,你說買就買。”
王佩知道譚守林這話裏是憋著氣的,但跟自己沒關係,肯定是因為老太太賣房子的事對譚守木有了意見,所以她也就順著他的話答應了下來。
譚守林或許也感覺到了自己語氣的強勢,想了想,調整一下語氣又說道:“一次性也別買太多,天氣越來越熱了,吃不完壞的快。幹豆腐買點用來卷大蔥,大豆腐買兩塊蘸醬吃。”
“媽,我還想吃腐乳。我看見孫雪家買了,一小塊紅紅的在碟子裏,聞著可香了,咱家也買幾塊唄,我都沒吃過呢。”這段時間譚敘變了很多,但吃貨的本質並沒有變,一遇到吃的就激動。
“腐乳得碰,有來賣的媽就買。孫大蠻媳婦可真是不會過日子,你說這眼瞅著都夏天了,連涼鞋都沒做好呢,說是沒有納鞋底的布。沒錢買布有錢買腐乳,瞧她這日子過的,看到時候倆孩子穿啥。”王佩用筷子往嘴裏扒拉一口飯,小蔥和婆婆丁卷在一起到雞蛋醬碗裏蘸了幾下,大口地吃著,臉上是對孫大蠻媳婦深深的不以為然。
同桌的三個人除了還不是太理解這些話的譚敘,其他倆人也是不住地點頭。農村來錢不易生活苦,這日子過的好不好全在女人手和嘴,手腳麻利幹活快再管得住自己的嘴,生活就能好過一些。
譚笑手中掐著兩顆婆婆丁,在雞蛋醬碗裏蘸了一下放到嘴裏細細咀嚼,菜剛咽下嗓子,就迫不及待地問王佩。
“我閨女這嘴就是厲害,連新醬舊醬都能吃的出來。今天的雞蛋醬就是用新醬打的,香吧?”
“香,真香,一股子炒黃豆味。”譚敘吃的嘴丫子都帶著醬點子,婆婆丁和苞米茬子塞得嘴裏滿滿當當,說話的時候都聲音模糊。
“當然好吃了,黃豆烀之前,我都用鍋炒酥了,沒有一顆胡巴的,全屯子問問,有幾家有你媽我這個本事的。好吃是好吃,不過也真是累人啊!”
東北人一年四季離不開大醬,有菜的時候大蔥蘸大醬、幹豆腐卷大醬、土豆醬、茄子醬、雞蛋醬,沒有菜的冬春時節,大醬就著飯,也能吃上個幾大碗。大醬對於這裏的人們來說,是什麽時候也離不了的生活必需品。
每年冬天,家家戶戶都會著手準備醬塊子。
屯子裏的女人都會釀大醬,可這一家人做出來是一個味,誰家的醬好吃誰家的醬不好吃,嚐一口就知道。屯子裏釀大醬最好的人有幾個,其中老譚太太是裏麵的翹楚。
王佩釀大醬的手藝也不錯,冬天開始釀醬塊子的時候,王佩把幾十斤黃豆淘洗幹淨,然後燒熱家裏的大鐵鍋,揮動鍋鏟,一鍋一鍋地把黃豆炒的金黃酥脆。
這個過程很累人,既要掌握好火候,不把黃豆炒糊了,同時也要不停地翻炒,保證所有黃豆顏色均勻,口感一致。幾十斤黃豆炒完,王佩的胳膊都得腫上幾天,疼的不敢挪動地方。
黃豆炒完放到大鍋裏添上水,連著燒上一天一宿,等黃豆拿出來用手輕輕一碰就能碎掉,黃豆就烀好了。
烀好的黃豆趁著熱乎勁,用菜刀在鍋裏上下亂剁,直到把黃豆粒子剁成豆瓣再剁成豆泥,譚守林從鍋裏把所有的黃豆盛出來,分成三等分或者四等分。
每一份豆泥放在飯桌子上摔打成一條長方體形狀的醬塊子,然後用幾張報紙包裹好,外麵纏上穀草,係到外屋的房梁上,一直等到四月份下到醬缸裏。
這下醬的日子也是有講究的,必須是在農曆的四月份,趕逢八號、十八號或者二十八號,這三個日子都可以下醬,除了這三個日子,在農村人看來,那醬都不會好吃。
去年的大醬用小壇子盛出來留著新醬成熟之前吃,大醬缸洗刷幹淨,把一塊塊上麵已經長滿了灰藍色長毛的醬塊子放到將缸裏添上水,用長把的木頭杵子使勁地懟,直到把水喝醬塊子懟成一體,混混僵僵的這醬才算是下完了。
下完醬以後,每天都要用醬杵子把醬缸攪幾遍,俗稱打醬缸。打醬缸雖然簡單,可難得是要每天都做。
趕到春天農活忙的時候,忙的頭不沾枕頭、腳不著地,很多人都顧不上醬缸,時間長了不打,醬缸裏的醬就會變色、變味,等到五六月份的時候,就會發出一股子難聞的臭味,這也就意味著,辛辛苦苦下的大醬失敗了。
今年春天有譚笑在家獨當一麵,譚守林和王佩一天醬缸都沒打,全是倆孩子一個站在小板凳上打醬一個站在小板凳下抱著腿,合作完成的。天天打,一天打兩次,從不間斷,這不還不到一個月,譚笑家的醬就能吃了。
“媽,明天買點豆腐行不?人說多吃豆腐對身體有好處呢,你隔三差五就買點,我可稀罕吃幹豆腐卷大蔥了。”去接弟弟迴來的時候,譚笑遇到了來屯子裏賣豆腐的車子,從那人身邊走過,一股子鹵水澆製的豆香順著鼻端湧進肺腑,可把她給饞壞了。
“隔三差五買點?那可不行。咱屯子裏的人眼睛都賊了,咱家都用不上隔三差五,就一周買一次,都能讓人起疑心。”
譚笑六千塊錢稿費除去開春的時候種地花銷,現在存折裏還有五千,每次想起來,王佩都覺得不踏實,生怕被人知道了給偷了去。
譚笑沒說啥。可譚守林卻發話了:“起啥疑心?再說起了又能咋的?天天指望著別人不起疑心那還過不過日子了。咱的錢都是光明正大來的,不偷不搶沒幹啥缺德事,你怕個啥?孩子願意吃豆腐就多買,我也聽說過豆腐對身體好,好像是補充那個什麽質的。”
“行,是我事多了,你說買就買。”
王佩知道譚守林這話裏是憋著氣的,但跟自己沒關係,肯定是因為老太太賣房子的事對譚守木有了意見,所以她也就順著他的話答應了下來。
譚守林或許也感覺到了自己語氣的強勢,想了想,調整一下語氣又說道:“一次性也別買太多,天氣越來越熱了,吃不完壞的快。幹豆腐買點用來卷大蔥,大豆腐買兩塊蘸醬吃。”
“媽,我還想吃腐乳。我看見孫雪家買了,一小塊紅紅的在碟子裏,聞著可香了,咱家也買幾塊唄,我都沒吃過呢。”這段時間譚敘變了很多,但吃貨的本質並沒有變,一遇到吃的就激動。
“腐乳得碰,有來賣的媽就買。孫大蠻媳婦可真是不會過日子,你說這眼瞅著都夏天了,連涼鞋都沒做好呢,說是沒有納鞋底的布。沒錢買布有錢買腐乳,瞧她這日子過的,看到時候倆孩子穿啥。”王佩用筷子往嘴裏扒拉一口飯,小蔥和婆婆丁卷在一起到雞蛋醬碗裏蘸了幾下,大口地吃著,臉上是對孫大蠻媳婦深深的不以為然。
同桌的三個人除了還不是太理解這些話的譚敘,其他倆人也是不住地點頭。農村來錢不易生活苦,這日子過的好不好全在女人手和嘴,手腳麻利幹活快再管得住自己的嘴,生活就能好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