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嶽其實已經一個月左右沒開組會了,他怕劉啟光管的學生多,項目也多,不記得他之前在搞什麽了,就先拿出上次他做384孔板的設計,打算給劉啟光講一遍。


    畢竟每次組會都有十幾個學生匯報十幾個項目,每個人進度不同,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


    劉啟光卻是擺擺手:“講過的就不用講了,接著往下講。”


    程嶽嘖了嘖嘴,老爺子記憶力不錯。


    他隨即就掏出了一摞厚厚的紙,上麵印滿了excel的數據。


    劉啟光不由有些驚訝地問程嶽:“這就是你一塊板子讀出來的數據!那你這麽多數據打算怎麽展示啊?”


    也不怪劉啟光驚訝,酶標儀之所以被稱為酶標儀,主要是用來測酶活性的,一般整個384孔板也就讀一遍,最多也就是讀個四五遍,看看隨著時間會產生什麽變化。


    像程嶽這種一個板子讀上五十多遍,拿到兩萬多個數據的,他劉啟光還是第一次見。


    程嶽沒有直接解釋,從書包裏掏出了一本安德森的化學計量學,打開了早就夾好書簽的pca一頁。


    說實話,忽然有些恍惚。


    因為他前一世的博導,跟劉啟光合作的時候,就是用的這本書教會了劉啟光如何處理這種龐大的多維數據集。


    接下來,會議室裏十多雙眼睛,就這麽看著程嶽,開始“反客為主”,一步一步教劉啟光什麽是pca,如何使用,如何計算。


    不過實在是有些複雜,程嶽講得也快,大家聽了幾句也就有些跟不上了,然後,開始專心致誌地……盯著劉啟光鋥光瓦亮的腦門上逐漸開始滲出細細密密的汗珠。


    關係好的幾個互相看了一眼,交換了一個又驚訝又好笑的眼神。


    研一的新生康年春和毛大更是對視一眼,現在的大學生都是這樣的嗎?


    隻有薛紅霞,還在那裏認真聽著,似乎是在努力跟上節奏。


    “劉教授,就是因為過程比較複雜,所以即使是有excel的幫助,我也是足足花了接近一個月才計算好。”


    程嶽講了二十多分鍾,有些口幹舌燥,不過好在劉啟光的表情,似乎是聽明白了。


    他又拿出最終得到的二維點狀圖,對劉啟光說:“劉教授,這就是目前的結果,上麵每個點都代表這384孔板上麵的一個格子,每個圓圈套著十幾個點,代表著一種氨基酸。”


    “和我們之前預估的一樣,這幾個親水性強的氨基酸還無法分離,所以我後續決定再加一組主客體包絡物,來輔助區分這幾個氨基酸。”


    劉啟光從口袋裏掏出一張手帕,擦著頭上的汗珠,一邊點頭說:“也是辛苦你了,過程中如果哪點粗心計算錯誤,重新計算可能還需要再多加一個月啊……”


    “這不是問題!”


    程嶽笑出了一口白牙,“我室友幫我設計了一個軟件,專門計算pca的,我昨天試用了一下,軟件計算的結果和我算了一個月的結果是一致的,也就證明了我的計算和他的軟件都沒什麽問題。”


    “啊?”


    劉啟光擦汗的手愣住了,白色的手帕粘在額頭上,有些好笑,不過他也顧不得這些,“軟件?”


    程嶽點點頭:“是啊,哦對我室友是計算機係的,以後有了這個軟件,我後麵的實驗計算也就不用花這麽久了!”


    “不是,你室友是大一的嗎?”


    “是……”


    程嶽已經習慣了司徒捷報的天才,完全忘記了在外人眼中,司徒捷報有多麽妖孽。


    “好家夥……現在的年輕人啊……要把我拍在沙灘上咯……”


    劉啟光擦完汗,一邊疊著手帕一邊嘟囔。


    對於程嶽的這部分,他顯然是非常滿意的。


    程嶽講完之後,劉啟光本來想讓程嶽早點迴去,安排另一個學生匯報的,趙崢這時候突然插話說:“劉教授,讓我先說吧,我怕我哪裏說不明白,程嶽還能幫我補充一下,畢竟是他設計的實驗,他更熟悉一點。”


    “嗯?”


    這邊的康年春和毛大扭過頭,有些懵,臉上已經震撼麻木了。


    一個博士的研究,是讓一個大一的給他設計實驗?


    這是什麽詭異發言?


    當程嶽說自己和博士師兄“合作”的時候,其實他們或多或少還是覺得程嶽有些太過於傲氣,可現在看來,程嶽還是太過於謙虛了,這哪裏是“合作”,明明就好像是“帶領”嘛……


    其實不光是他們三個新來的,其他的人,也是第一次知道這件事情。


    不過,倒是已經開始習慣了。


    程嶽聽到趙崢這麽說,也是微微點頭,放下書包又坐了下來。


    心中還是非常滿意的。


    自己給趙崢了新的實驗,他並沒有捂著,而且主動讓自己留下來給他指點,這一點,已經算是通過了程嶽的考驗。


    小夥子路走寬了。


    在程嶽看來,已經初步可以放心,之後和他繼續合作了。


    趙崢則是興高采烈地掏出一摞顯微照片,擺在劉啟光麵前,拿著程嶽給他寫的實驗條件列表,開始給劉啟光講了起來:“因為之前透射電子顯微鏡的電子源壞掉了嘛,隻能摸索著做實驗,這十九種不同的實驗條件,也得出了不同的結果,教授您看,這第十二種實驗條件的結果是最好的!”


    “這是……程嶽的筆跡?”


    劉啟光掃了一眼草稿紙上麵的表格問道。


    趙崢點點頭:“是的是的,程嶽說如果每次改變一種變量,要做的實驗太多了,所以設計了每個實驗改變兩個變量,結合著十九種實驗條件和結果,就能夠推斷出每種變量的變化會帶來的結果了,他雖然給我講明白了,不過我覺得我可能還沒辦法講出來,是不是讓程嶽跟您說一下?”


    劉啟光還在細細地看上麵的文字,微微擺擺手:“沒事,我理解他的實驗設計。不過設計起來也夠費腦子的啊……”


    “費腦子?”


    趙崢愣住,有些沒明白。


    他記得程嶽當時好像也就是隨手一寫啊,好像並不很複雜。


    劉啟光沒有繼續接話,看了會,又問道:“誰教你們用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啊,你們去找張教授了?”


    “沒有。”


    趙崢說道,“程嶽示範了一次,然後後麵的都是我自己做的了。”


    “……”


    劉啟光是靠著多年的教授涵養,才把一句“我靠”吞進了肚子裏。


    這時候要是有人跟他說程嶽其實是個長生不老的怪物,做了幾十年實驗然後裝成大一新生,他都能相信。


    自己能設計實驗,能給其他人指點實驗,各種實驗器材熟練於心,這是大一該有的表現?


    劉啟光迴了迴神,又轉頭望向桌上的顯微照片,上麵的介孔二氧化矽微球,粒徑和孔徑看上去已經近似均一了,讓他不由得有些驚喜起來,看起來已經比目前現有的文獻結果好得不是一星半點了。


    不過草稿紙上,最後又寫了一步要優化的步驟,他不禁問:“結果已經很好了,你們還打算繼續優化下去嗎?”


    “是的劉教授。”


    程嶽這個時候說道,“因為這隻是一開始,我後麵還想研究這些微球對於不同類型的化合物的承載能力,還想在微球表麵鍵合一些化合物,如果順利的話,甚至還可以給這些微孔填上‘大門’,控製微孔內的化合物進出。”


    “不過這些研究都會非常依賴分析手段,如果從一開始合成的介孔二氧化矽微球,從粒徑和孔徑都不夠均一的話,會對後期的分析造成很大的誤差。”


    說實話,聽著程嶽的話,劉啟光一時有些驚訝地說不出話。


    設計實驗的時候,不隻是一個實驗,而是聯想到了從這個實驗可以走下去的許多方向!


    這往往都是業內的大牛才會擁有的思考模式和前瞻性,甚至他自己其實都有些感覺自己在這方麵的能力稍弱,所以才不能夠對自己的學生提供足夠的幫助。


    他不禁又問:“那你自己在做的分子傳感器實驗……是不是後續實驗也想好了?”


    程嶽點點頭:“不瞞您說,我對於分子傳感器,還有它所屬的超分子化學,後續都還有非常非常多的想法。不過需要手上的這個實驗成功,先讓實驗結果證明我的猜想,才能進行進一步的實驗。”


    “我現在說再多,也不過是理論而已。”


    劉啟光點點頭。


    程嶽對於科研的見解和成熟性,在他看來,已經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境界。這一番話,似乎自己都有些……受教了的感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九零從諾貝爾獎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哥布林饅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哥布林饅頭並收藏重生九零從諾貝爾獎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