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章日韓餐飲業的挑戰(2)
小方子:
肉類去腥:
豬肉:八角桂皮小茴香
牛肉:木香
雞鴨:白芷良薑草果
……………………
……………………
高偉利用空餘時間創作了大量作品。
從四尺整張,四尺鬥方,到十米長卷,從橫幅到扇形,從楹聯到中堂,無一不全。
整理好所創作品,全部收入到納戒裏。
在室內隻留出二十幾幅作品,三弟高強來取走六幅,其中一幅丈二融合了張遷碑的好大王味道的隸書李白的將進酒;一幅融合了黃庭堅特點的章草千字文。
黃庭堅的書法用筆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變長為短:將橫豎撇捺變為點。
變斷為連:將字中一些互不連貫的筆畫用牽絲鉤挑連接起來,使點畫的唿應關係更加明顯。
變直為曲:將橫豎直線變為曲線。
剛柔兼濟:將枯與潤、輕與重、曲與直、濃與淡有機地統一起來。
黃庭堅的書法注重筆力的剛勁有力,線條流暢有力,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他的書法構圖嚴謹,注重字形的整體平衡和諧,注重字形的大小比例和間距,使得整個字體看起來非常舒適、和諧、美觀。
此外,他注重筆墨的變化,墨色濃淡變化豐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千字文全文翻譯與詳細解釋:
【原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譯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混沌蒙昧的狀態中。
日出日落,月圓月缺。星辰分布在無邊的太空中。
【原文】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譯文】寒暑循環變換,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秋天收割莊稼,冬天儲藏糧食。積累數年的閏餘並成一個月,放在閏年裏;古人用六律六呂來調節陰陽。
【原文】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譯文】雲氣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裏露水遇冷就凝結成霜。黃金產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侖山。
【原文】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薑。
【譯文】最有名的寶劍叫“巨闕”,最貴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中的珍品是李和奈,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薑。
【原文】海鹹河淡,鱗潛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譯文】海水是鹹的,河水是淡的,魚兒在水中潛遊,鳥兒在空中飛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這都是上古時代的帝王官員。
【原文】始製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譯文】蒼頡創製了文字,嫘祖製作了衣裳。主動把君位禪讓給功臣賢人,是堯和舜。
【原文】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譯文】安撫百姓,討伐暴君,是周武王姬發和商王成湯。賢明的君主端坐朝廷,向大臣們詢問治國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費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績彰著。
【原文】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
【譯文】他們愛撫、體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都來歸附。普天之下都統一成了一個整體,四方諸侯率領子民,歸順於他的統治。
【原文】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譯文】鳳凰在竹林中歡樂地鳴叫,小白馬在草場上自由自在地吃著草食。聖君賢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澤遍及天下百姓。
【原文】蓋此身發,四大五常。恭惟鞠養,豈敢毀傷。
【譯文】人的身體發膚分屬於地、水、風、火這“四大”,一言一動都要符合仁、義、禮、智、信這“五常”。誠敬地想著父母養育之恩,哪裏還敢毀壞損傷它。
【原文】女慕貞潔,男效才良。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譯文】女子要仰慕那些持身嚴謹的貞婦潔女,男子要仿效那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知道自己有過錯,一定要改正;適合自己幹的事。不要放棄。
千字文的來曆和背景:
千字文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兒童啟蒙書之一,創作於南朝梁武帝時期。它的來曆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據《梁史》記載,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選取的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編纂成的韻文。
二、千字文的起因是梁武帝給皇家子弟們練習寫字的拓片,拓下了一千個不重複的字,梁武帝看到這個一字一紙,難以記憶,於是命周興嗣以韻律成文。
三、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時期的大臣周興嗣編纂的,以儒學理論為綱,穿插諸多常識,用四字韻語寫出,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
四、千字文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啟蒙教材,不僅漢民族用作兒童啟蒙教材,一些兄弟民族也使用,甚至傳到了東日等亞洲國家。
千字文的意義和價值:
《千字文》是中國早期的蒙學課本,由於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曆史等多方麵的知識,是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也是一部生動優秀的小百科。
《千字文》流傳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傳廣泛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千字文》問世1400多年來的流傳表明,它既是一部優秀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和喜愛。
這足以使它流傳到久遠的將來,《千字文》在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中,是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它那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使得眾多童蒙讀物都無法望其項背。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北宋時期著名詩人、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門四學士”。
其詩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在書法領域,擅長行書、草書,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代表了北宋時期書法的最高成就。
黃庭堅一生所作書法作品極多,享譽後世的作品也是數不勝數。那麽,黃庭堅十大傳世書法名帖,你知道都是什麽嗎?
1、《諸上座帖》:黃庭堅草書代表作。紙本,手卷,92行,縱33cm,橫729.5cm。此作頗得懷素筆意,縱橫灑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韁,無所拘束,顯示了黃庭堅懸腕攝鋒運筆的高超書藝。如此偉大的作品,幾經易手,後被張伯駒先生購得,無償捐獻給了bj故宮博物院。
2、《鬆風閣詩帖》:黃庭堅行書代表作。墨跡紙本,縱32.8厘米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此作是黃山穀57歲時所書的自家詩。當時他與好友張耒等外出遊覽,眺望遠處一座巍峨閣樓,欣喜之餘,遂命名為“鬆風閣”,並賦詩一首書錄下來,不曾想,書文雙絕,遂成千古名作。
觀此作,結體擅取豎式斜勢,欹側生澀,長線短筆,揖讓有序。體勢中宮緊斂,手足長舒展豐潤,縱橫恣肆至馳極。短筆劃道寫的沉穩、渾厚,銳硬中含韌性,成熟且精到。而枯筆飛白鬆動靈致,字體大小參差披拂,典型的用筆與結體,一以貫之的章法,饒有趣味。後人稱其為“天下第九行書”。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3、《砥柱銘》:黃庭堅行書代表作。墨跡紙本,縱32厘米,橫824厘米,內容是黃庭堅生前最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寫的《砥柱銘》,全文600多字。雖然僅有600餘字,但2010年bj保利國際拍賣公司春季拍賣會上拍得4.368億元,平均每個字70多萬元,創下了中國藝術品成交價的最高紀錄。在黃庭堅所有書法作品中,此作拍賣價格目前最高,估值也在黃庭堅所有書法作品中排行第二(第一名下文會提到)。
4、《經伏波神祠詩卷》:黃庭堅行書代表作。與《砥柱銘》並稱為黃庭堅傳世“書法雙璧”,又被稱為“宋代最美行楷”。此作為黃庭堅57歲時所書。紙本,共四十六行,全卷長820.6厘米,寬33.6厘米。曾經宋龔敦頤(字養正)、沈周、項元汴、清代成親王、劉墉、近代葉恭綽、譚敬等人遞藏,後歸張大千收藏。現藏於東日東京細川護立氏博物館。
5、《廉頗藺相如列傳》:黃庭堅草書代表作。墨跡紙本,縱32.5厘米,橫1822厘米,是書法史上最長草書。黃庭堅書寫此作時已經 51歲,此時的黃庭堅書法已經完全成熟,他走出了早期《花氣詩帖》用筆生硬、少圓轉的起步狀態,更加完善了中期《杜甫寄賀蘭銛詩帖》筆法圓勁、筆勢連綿的特點。豐富多樣的掠筆、帶筆、蹲筆,尤其是獨創的顫筆技法,讓線條極富振蕩感,洋溢著活躍躍的韻律之美,賦予了草書以嶄新的境界。現藏於漂亮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此作品為黃庭堅最貴書法作品,估值超過10億元。
6、《黃州寒食詩卷跋》:黃庭堅行書作品。墨跡紙本,縱34.3厘米,橫64厘米,1100年,黃庭堅在蘇軾《寒食帖》後書寫此作。觀此作,用筆鋒利爽截而富有彈性。其字寫得藏鋒護尾,縱橫奇崛,其長筆畫波勢比較明顯。由於黃庭堅善於把握字的鬆緊,因此形成了中宮收縮而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人們也稱其為輻射式書體。
在布局上,《跋文》常從欹側中求平衡,於傾斜中見穩定,因此變化無窮,曲盡其妙。從局部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從整體看,唿應對比,渾成一體。此跋給人以神情飽滿,氣勢貫通的感受,決無荒率之病。後人稱此作與蘇軾《寒食帖》並稱“雙璧”。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7、《李白憶舊遊詩卷》:黃庭堅草書代表作。墨跡紙本,縱37厘米,橫392.5厘米。據推斷,此作創作於1094-1098年間,是黃庭堅晚年草書作品。此作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體變化多端,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具有自己的風格。明代沈周稱此作:“出神入鬼”,祝枝山稱:“此卷馳驟藏真,殆有奪胎之妙。”現藏於東日京都藤井齋成舍有鄰館。
8、《寒山子龐居士詩帖》:黃庭堅行書代表作。墨跡紙本,縱29.1厘米,橫213.8厘米。此作創作於1099年(一說1100年),當時的黃庭堅被宋神宗貶至戎州。觀此作,用筆凝練有力、遒勁鬱拔,而神閑意株,尤得秦篆中實、漢隸俊俏筆意。行筆曲折頓挫,如同逆水撐舟,力能扛鼎。
此外,結體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邊發散的結字風格。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通篇大氣磅礴,筆墨淋漓。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9、《花氣熏人帖》:黃庭堅草書代表作。通篇僅僅28字,但在用筆上非常講究,剛強勁健,線條打磨得非常到位,不僅有枯潤濃淡的對比,而且還有一種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意境,尤其是在點畫上的安排,不僅體現了空間感,而且相互之間的照應關係也非常到位,彼此顧盼,相互依賴,處處營造出一種“花香”的氛圍。在章法布局上也是別有一番心得體會的,空間感受很是強烈,尤其是大大的行距,讓人有一種舒朗的感覺。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10、《送四十九侄詩》:黃庭堅行楷代表作。墨跡紙本,縱35.5厘米,橫130.2厘米,凡13行,每行4字,其中3行為兩字,共46字。該帖字大如拳,結體采用柳公權筆法,字大方可盡其筆勢。撇捺特長,筆畫多取橫勢,字勢舒展俊朗,跌宕起伏,變化出新,極具挺拔之態。現藏於bj故宮博物院。
高偉特別喜歡黃庭堅的鬆風閣詩貼,此詩貼采用的是結體擅取豎式斜勢,欹側生澀,長線短筆,揖讓有序。體勢中宮緊斂,手足長舒展豐潤,縱橫恣肆至馳極。短筆劃道寫的沉穩、渾厚,銳硬中含韌性,成熟且精到。而枯筆飛白鬆動靈致,字體大小參差披拂,典型的用筆與結體,一以貫之的章法,饒有趣味。
後人稱其為“天下第九行書”。
高偉的特點是采用橫式呈鼓脹狀,其他都比較相近。隻是高偉融合了靈力使得線條更加地該濃鬱的味道更加濃鬱,該蒼茫的更加洪荒,欹側生澀,長線短筆,揖讓有序。體勢中宮緊斂,手足長舒展豐潤,縱橫恣肆至馳極。短筆劃道寫得沉穩、渾厚,銳硬中含韌性,成熟且精到。
而枯筆飛白鬆動靈致,字體大小參差披拂。
這些是高偉融合了黃庭堅的特色融入自己的靈力,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和特點。
高偉的這一次的領悟,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已超越了王羲之之前的大師級別的人物。
高偉從自身的書法水平可以考證出,前人的書法水平,達不到大宗師的功力,就無法達到書法大師的水平,這也是現代人無法達到的高度。
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的功力修為不夠,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專業能力的提升。
同理,廚師廚藝的高低級別也是這個道理。
小方子:
肉類去腥:
豬肉:八角桂皮小茴香
牛肉:木香
雞鴨:白芷良薑草果
……………………
……………………
高偉利用空餘時間創作了大量作品。
從四尺整張,四尺鬥方,到十米長卷,從橫幅到扇形,從楹聯到中堂,無一不全。
整理好所創作品,全部收入到納戒裏。
在室內隻留出二十幾幅作品,三弟高強來取走六幅,其中一幅丈二融合了張遷碑的好大王味道的隸書李白的將進酒;一幅融合了黃庭堅特點的章草千字文。
黃庭堅的書法用筆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變長為短:將橫豎撇捺變為點。
變斷為連:將字中一些互不連貫的筆畫用牽絲鉤挑連接起來,使點畫的唿應關係更加明顯。
變直為曲:將橫豎直線變為曲線。
剛柔兼濟:將枯與潤、輕與重、曲與直、濃與淡有機地統一起來。
黃庭堅的書法注重筆力的剛勁有力,線條流暢有力,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他的書法構圖嚴謹,注重字形的整體平衡和諧,注重字形的大小比例和間距,使得整個字體看起來非常舒適、和諧、美觀。
此外,他注重筆墨的變化,墨色濃淡變化豐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千字文全文翻譯與詳細解釋:
【原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譯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混沌蒙昧的狀態中。
日出日落,月圓月缺。星辰分布在無邊的太空中。
【原文】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譯文】寒暑循環變換,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秋天收割莊稼,冬天儲藏糧食。積累數年的閏餘並成一個月,放在閏年裏;古人用六律六呂來調節陰陽。
【原文】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譯文】雲氣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裏露水遇冷就凝結成霜。黃金產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侖山。
【原文】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薑。
【譯文】最有名的寶劍叫“巨闕”,最貴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中的珍品是李和奈,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薑。
【原文】海鹹河淡,鱗潛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譯文】海水是鹹的,河水是淡的,魚兒在水中潛遊,鳥兒在空中飛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這都是上古時代的帝王官員。
【原文】始製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譯文】蒼頡創製了文字,嫘祖製作了衣裳。主動把君位禪讓給功臣賢人,是堯和舜。
【原文】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譯文】安撫百姓,討伐暴君,是周武王姬發和商王成湯。賢明的君主端坐朝廷,向大臣們詢問治國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費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績彰著。
【原文】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
【譯文】他們愛撫、體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都來歸附。普天之下都統一成了一個整體,四方諸侯率領子民,歸順於他的統治。
【原文】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譯文】鳳凰在竹林中歡樂地鳴叫,小白馬在草場上自由自在地吃著草食。聖君賢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澤遍及天下百姓。
【原文】蓋此身發,四大五常。恭惟鞠養,豈敢毀傷。
【譯文】人的身體發膚分屬於地、水、風、火這“四大”,一言一動都要符合仁、義、禮、智、信這“五常”。誠敬地想著父母養育之恩,哪裏還敢毀壞損傷它。
【原文】女慕貞潔,男效才良。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譯文】女子要仰慕那些持身嚴謹的貞婦潔女,男子要仿效那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知道自己有過錯,一定要改正;適合自己幹的事。不要放棄。
千字文的來曆和背景:
千字文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兒童啟蒙書之一,創作於南朝梁武帝時期。它的來曆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據《梁史》記載,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選取的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編纂成的韻文。
二、千字文的起因是梁武帝給皇家子弟們練習寫字的拓片,拓下了一千個不重複的字,梁武帝看到這個一字一紙,難以記憶,於是命周興嗣以韻律成文。
三、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時期的大臣周興嗣編纂的,以儒學理論為綱,穿插諸多常識,用四字韻語寫出,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
四、千字文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啟蒙教材,不僅漢民族用作兒童啟蒙教材,一些兄弟民族也使用,甚至傳到了東日等亞洲國家。
千字文的意義和價值:
《千字文》是中國早期的蒙學課本,由於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曆史等多方麵的知識,是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也是一部生動優秀的小百科。
《千字文》流傳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傳廣泛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千字文》問世1400多年來的流傳表明,它既是一部優秀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和喜愛。
這足以使它流傳到久遠的將來,《千字文》在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中,是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它那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使得眾多童蒙讀物都無法望其項背。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北宋時期著名詩人、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門四學士”。
其詩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在書法領域,擅長行書、草書,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代表了北宋時期書法的最高成就。
黃庭堅一生所作書法作品極多,享譽後世的作品也是數不勝數。那麽,黃庭堅十大傳世書法名帖,你知道都是什麽嗎?
1、《諸上座帖》:黃庭堅草書代表作。紙本,手卷,92行,縱33cm,橫729.5cm。此作頗得懷素筆意,縱橫灑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韁,無所拘束,顯示了黃庭堅懸腕攝鋒運筆的高超書藝。如此偉大的作品,幾經易手,後被張伯駒先生購得,無償捐獻給了bj故宮博物院。
2、《鬆風閣詩帖》:黃庭堅行書代表作。墨跡紙本,縱32.8厘米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此作是黃山穀57歲時所書的自家詩。當時他與好友張耒等外出遊覽,眺望遠處一座巍峨閣樓,欣喜之餘,遂命名為“鬆風閣”,並賦詩一首書錄下來,不曾想,書文雙絕,遂成千古名作。
觀此作,結體擅取豎式斜勢,欹側生澀,長線短筆,揖讓有序。體勢中宮緊斂,手足長舒展豐潤,縱橫恣肆至馳極。短筆劃道寫的沉穩、渾厚,銳硬中含韌性,成熟且精到。而枯筆飛白鬆動靈致,字體大小參差披拂,典型的用筆與結體,一以貫之的章法,饒有趣味。後人稱其為“天下第九行書”。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3、《砥柱銘》:黃庭堅行書代表作。墨跡紙本,縱32厘米,橫824厘米,內容是黃庭堅生前最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寫的《砥柱銘》,全文600多字。雖然僅有600餘字,但2010年bj保利國際拍賣公司春季拍賣會上拍得4.368億元,平均每個字70多萬元,創下了中國藝術品成交價的最高紀錄。在黃庭堅所有書法作品中,此作拍賣價格目前最高,估值也在黃庭堅所有書法作品中排行第二(第一名下文會提到)。
4、《經伏波神祠詩卷》:黃庭堅行書代表作。與《砥柱銘》並稱為黃庭堅傳世“書法雙璧”,又被稱為“宋代最美行楷”。此作為黃庭堅57歲時所書。紙本,共四十六行,全卷長820.6厘米,寬33.6厘米。曾經宋龔敦頤(字養正)、沈周、項元汴、清代成親王、劉墉、近代葉恭綽、譚敬等人遞藏,後歸張大千收藏。現藏於東日東京細川護立氏博物館。
5、《廉頗藺相如列傳》:黃庭堅草書代表作。墨跡紙本,縱32.5厘米,橫1822厘米,是書法史上最長草書。黃庭堅書寫此作時已經 51歲,此時的黃庭堅書法已經完全成熟,他走出了早期《花氣詩帖》用筆生硬、少圓轉的起步狀態,更加完善了中期《杜甫寄賀蘭銛詩帖》筆法圓勁、筆勢連綿的特點。豐富多樣的掠筆、帶筆、蹲筆,尤其是獨創的顫筆技法,讓線條極富振蕩感,洋溢著活躍躍的韻律之美,賦予了草書以嶄新的境界。現藏於漂亮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此作品為黃庭堅最貴書法作品,估值超過10億元。
6、《黃州寒食詩卷跋》:黃庭堅行書作品。墨跡紙本,縱34.3厘米,橫64厘米,1100年,黃庭堅在蘇軾《寒食帖》後書寫此作。觀此作,用筆鋒利爽截而富有彈性。其字寫得藏鋒護尾,縱橫奇崛,其長筆畫波勢比較明顯。由於黃庭堅善於把握字的鬆緊,因此形成了中宮收縮而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人們也稱其為輻射式書體。
在布局上,《跋文》常從欹側中求平衡,於傾斜中見穩定,因此變化無窮,曲盡其妙。從局部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從整體看,唿應對比,渾成一體。此跋給人以神情飽滿,氣勢貫通的感受,決無荒率之病。後人稱此作與蘇軾《寒食帖》並稱“雙璧”。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7、《李白憶舊遊詩卷》:黃庭堅草書代表作。墨跡紙本,縱37厘米,橫392.5厘米。據推斷,此作創作於1094-1098年間,是黃庭堅晚年草書作品。此作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體變化多端,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具有自己的風格。明代沈周稱此作:“出神入鬼”,祝枝山稱:“此卷馳驟藏真,殆有奪胎之妙。”現藏於東日京都藤井齋成舍有鄰館。
8、《寒山子龐居士詩帖》:黃庭堅行書代表作。墨跡紙本,縱29.1厘米,橫213.8厘米。此作創作於1099年(一說1100年),當時的黃庭堅被宋神宗貶至戎州。觀此作,用筆凝練有力、遒勁鬱拔,而神閑意株,尤得秦篆中實、漢隸俊俏筆意。行筆曲折頓挫,如同逆水撐舟,力能扛鼎。
此外,結體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邊發散的結字風格。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通篇大氣磅礴,筆墨淋漓。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9、《花氣熏人帖》:黃庭堅草書代表作。通篇僅僅28字,但在用筆上非常講究,剛強勁健,線條打磨得非常到位,不僅有枯潤濃淡的對比,而且還有一種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意境,尤其是在點畫上的安排,不僅體現了空間感,而且相互之間的照應關係也非常到位,彼此顧盼,相互依賴,處處營造出一種“花香”的氛圍。在章法布局上也是別有一番心得體會的,空間感受很是強烈,尤其是大大的行距,讓人有一種舒朗的感覺。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10、《送四十九侄詩》:黃庭堅行楷代表作。墨跡紙本,縱35.5厘米,橫130.2厘米,凡13行,每行4字,其中3行為兩字,共46字。該帖字大如拳,結體采用柳公權筆法,字大方可盡其筆勢。撇捺特長,筆畫多取橫勢,字勢舒展俊朗,跌宕起伏,變化出新,極具挺拔之態。現藏於bj故宮博物院。
高偉特別喜歡黃庭堅的鬆風閣詩貼,此詩貼采用的是結體擅取豎式斜勢,欹側生澀,長線短筆,揖讓有序。體勢中宮緊斂,手足長舒展豐潤,縱橫恣肆至馳極。短筆劃道寫的沉穩、渾厚,銳硬中含韌性,成熟且精到。而枯筆飛白鬆動靈致,字體大小參差披拂,典型的用筆與結體,一以貫之的章法,饒有趣味。
後人稱其為“天下第九行書”。
高偉的特點是采用橫式呈鼓脹狀,其他都比較相近。隻是高偉融合了靈力使得線條更加地該濃鬱的味道更加濃鬱,該蒼茫的更加洪荒,欹側生澀,長線短筆,揖讓有序。體勢中宮緊斂,手足長舒展豐潤,縱橫恣肆至馳極。短筆劃道寫得沉穩、渾厚,銳硬中含韌性,成熟且精到。
而枯筆飛白鬆動靈致,字體大小參差披拂。
這些是高偉融合了黃庭堅的特色融入自己的靈力,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和特點。
高偉的這一次的領悟,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已超越了王羲之之前的大師級別的人物。
高偉從自身的書法水平可以考證出,前人的書法水平,達不到大宗師的功力,就無法達到書法大師的水平,這也是現代人無法達到的高度。
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的功力修為不夠,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專業能力的提升。
同理,廚師廚藝的高低級別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