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陽光
兒時,我們認為人都是善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碰到了很多爛人爛事,遭受了欺辱欺騙。漸漸地,產生了困擾,對自己以前的世界觀產生了自我否定,因此就會產生很多憂鬱、抑鬱的情況,往往是從前把人、把世界想得太美好,真正見識到各種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利益至上的惡人惡事後,徹底顛覆了從前一二十年建立起來的三觀。無法適應和調整,造成嚴重自我精神內耗。
中國哲學中有所謂看山的典故,剛開始,看山是山,漸漸地,看山不是山,產生迷茫與困惑,最後,看山還是山。
我們小時候,習慣了被父母照顧,被老師教導,他們為我們擋住了世間的風雨,為我們指明了生活的方向,我們習慣了被人照顧,漸漸的當做理所當然。沒有了感恩之心。喪失了感受“善”的能力。但我們由於被保護得太好,沒有對“惡”的認識和防禦能力,我們又有了對“惡”的過於敏感的感受能力。
當我們長大了,離開了父母的庇護,老師的教導。獨自經受生活的風雨,才發現這個世界的真實和殘酷。現實的洗禮讓我們發現周圍再也沒有象父母那樣一心為我們無私付出的人,再也沒有一個人象老師那樣關心我們成長。
當我們曆經挫折和打擊時,我們放大了“惡”的量和力。因為“惡”的囂張和強大的體驗衝擊力。一次“惡”就可以讓我們產生長久的負麵體驗和記憶。我們逐漸對世界產生了迷茫和恐懼,不再相信人性的善良。
而“善”往往是不經意的,人們反而容易忽視和忘記,我們會對父母多年的養育心安理得,對老師的敦敦教導習以為常。“善”往往是無聲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一個安慰,一個援手,都是“善”的表現,她沒有一句辱罵那樣讓人印象深刻,沒有一個欺騙那樣難以忘記。而我們更應該學會感恩,明白善的珍貴。
好和壞其實一直都在那裏,不會因為你對它們的認識而有絲毫改變,有時候,你認為“惡”對你的傷害比它實際上對你造成的傷害要大得多。而你認為“善”對你的幫助比它實際上對你的幫助要小得多。世界還是那個世界,隻是你的心的感受不同了。
大文學家蘇軾曾經拜訪一位高僧,那位高僧問蘇軾看到他的印象如何,蘇軾開玩笑說看到一坨糞,蘇軾問高僧看到他感受如何,高僧說他看到了一尊佛。迴到家後,蘇軾告訴了他的妹妹戲弄高僧的事。蘇軾的妹妹說:心中有什麽才會看到什麽。蘇軾恍然大悟。當我們心中有善,我們看到的便都是善,當我們心中有惡,眼裏便都是惡。
就像我們習慣了陽光普照,會忘記幾個月的風和日麗,卻會對一天的電閃雷鳴、風雨交加記憶深刻。
世界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個世界也從來不缺少“善”,而是缺少一顆能體會“善”的心。
其實除了幾個讓我們的頭破血流的惡人,我們遇到的絕大多數人都是良善之人,我們需要做的,隻是識別出這些惡人,遠離它們,如果被這些惡人壞了生活的興致,那就有點因噎廢食了。
兒時,我們認為人都是善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碰到了很多爛人爛事,遭受了欺辱欺騙。漸漸地,產生了困擾,對自己以前的世界觀產生了自我否定,因此就會產生很多憂鬱、抑鬱的情況,往往是從前把人、把世界想得太美好,真正見識到各種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利益至上的惡人惡事後,徹底顛覆了從前一二十年建立起來的三觀。無法適應和調整,造成嚴重自我精神內耗。
中國哲學中有所謂看山的典故,剛開始,看山是山,漸漸地,看山不是山,產生迷茫與困惑,最後,看山還是山。
我們小時候,習慣了被父母照顧,被老師教導,他們為我們擋住了世間的風雨,為我們指明了生活的方向,我們習慣了被人照顧,漸漸的當做理所當然。沒有了感恩之心。喪失了感受“善”的能力。但我們由於被保護得太好,沒有對“惡”的認識和防禦能力,我們又有了對“惡”的過於敏感的感受能力。
當我們長大了,離開了父母的庇護,老師的教導。獨自經受生活的風雨,才發現這個世界的真實和殘酷。現實的洗禮讓我們發現周圍再也沒有象父母那樣一心為我們無私付出的人,再也沒有一個人象老師那樣關心我們成長。
當我們曆經挫折和打擊時,我們放大了“惡”的量和力。因為“惡”的囂張和強大的體驗衝擊力。一次“惡”就可以讓我們產生長久的負麵體驗和記憶。我們逐漸對世界產生了迷茫和恐懼,不再相信人性的善良。
而“善”往往是不經意的,人們反而容易忽視和忘記,我們會對父母多年的養育心安理得,對老師的敦敦教導習以為常。“善”往往是無聲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一個安慰,一個援手,都是“善”的表現,她沒有一句辱罵那樣讓人印象深刻,沒有一個欺騙那樣難以忘記。而我們更應該學會感恩,明白善的珍貴。
好和壞其實一直都在那裏,不會因為你對它們的認識而有絲毫改變,有時候,你認為“惡”對你的傷害比它實際上對你造成的傷害要大得多。而你認為“善”對你的幫助比它實際上對你的幫助要小得多。世界還是那個世界,隻是你的心的感受不同了。
大文學家蘇軾曾經拜訪一位高僧,那位高僧問蘇軾看到他的印象如何,蘇軾開玩笑說看到一坨糞,蘇軾問高僧看到他感受如何,高僧說他看到了一尊佛。迴到家後,蘇軾告訴了他的妹妹戲弄高僧的事。蘇軾的妹妹說:心中有什麽才會看到什麽。蘇軾恍然大悟。當我們心中有善,我們看到的便都是善,當我們心中有惡,眼裏便都是惡。
就像我們習慣了陽光普照,會忘記幾個月的風和日麗,卻會對一天的電閃雷鳴、風雨交加記憶深刻。
世界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個世界也從來不缺少“善”,而是缺少一顆能體會“善”的心。
其實除了幾個讓我們的頭破血流的惡人,我們遇到的絕大多數人都是良善之人,我們需要做的,隻是識別出這些惡人,遠離它們,如果被這些惡人壞了生活的興致,那就有點因噎廢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