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缺乏掙脫枷鎖的勇氣,如果你因沒有活出自我而痛苦,如果你想要內心堅定、心無旁騖地去實現自我價值,那麽我建議你把這本書帶迴家……


    白馬港附近,有一個商販用多年在人群中鍛煉出來的口才與大嗓門賣力地向遊客們推薦他手裏的新書。


    你不是叫韋小寶的那個小滑頭嗎?


    胡說啥啊?我叫韋銅錘,你爺爺才叫韋小寶呢!


    兄弟,別跟客人吵架,我們換個地方賣吧!這裏的人,沒幾個讀書人,都是苦力強、齙牙珍那種人。韋虎頭拿著一些書,拽著弟弟韋銅錘跑了。


    咱們還是去銀鉤賭坊門口轉轉吧!畢竟那裏有錢人多!


    喂,銅錘你是不是傻?賭徒從來不買書不看書,你忘了。他們怕輸,對書就忌諱上了。


    說得也是,那我們就去精靈城或者蓋亞之城吧?那裏念經的人多,讀書的人是不是也多一些。


    兩個人走過白馬河口、金沙灣和西塞平原、穿過龍脊山和熊貓森林,終於趕到了蓋亞城。


    本來可以花錢從驛站直接坐車過來,但為了省錢兩兄弟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從野區闖了過來。


    達摩看到這兩個小孩子,突然笑了。他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模樣,生活不容易。自己有過輝煌也有過失落,最後變成一個輕易不會動感情的人。


    你們還有幾本書,我全部要了。


    可是銅錘和我的書是重複的,你要麽就買一個人的書得了。犯不著全部買,要不然浪費錢嘛!虎頭是個老實人,一點不想占人便宜。


    達摩就喜歡這樣的孩子,樂得笑出了聲。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本,不會浪費的。


    隻不過,你先得看一看,這書喜不喜歡看?虎頭還在替人家著想。


    放心,我們一定喜歡看。達摩付了錢,認真看了起來。看到這,虎頭才放心地帶著銅錘走了。


    你還別說,達摩這本書一看就入坑。到晚上才看了一半,卻一直沒有停下來。


    人都是自私的,但為自私大張旗鼓地呐喊還是少見的。達摩覺得自己的學識還是有所欠缺,從來沒有好好思考一下,人性的自私究竟對人類整體有何重大意義。


    是不是擯棄了人性中的自私,人類就能升華了?還是說,去除自私、反對自私本身就是一種道德綁架,是自我扭曲和人性相關的偽命題。


    達摩覺得自己以前想得太簡單了,他特別想找一個人跟自己討論一下。


    比如說狂僧一休,見真法師或者明世隱之類,卻沒想到他目前能找到的,就隻有陰陽師安倍晴明。


    他剛從白馬港過來,達摩跟他打了個招唿,拿了兩本書就請他喝茶去了。


    人的自私是天性嗎?還是說天性被蒙蔽了才會表現出十足的自私自利。


    安倍晴明搖搖頭,人的天性就是自私沒錯!


    中國古代就有一個成語,叫做鳩占鵲巢。


    達摩點點頭,兩個外國人討論中國文化,本來算奇怪了,但達摩前身是東吳的孫權,聽上去就沒那麽奇怪了。


    鳩占鵲巢,達摩重複了這四個字的成語。的確,對於這兩種鳥而言,一種是天生的自私,一種是天生的善良。


    迴到人生上來,是不是天生的善良與天生的邪惡呢?


    達摩覺得這下自己找到感覺了,所謂的天生邪惡與善良,就是因為前世遺留的業力所致。


    安倍晴明也同意這樣的觀點,就好比《水滸傳》裏魯智深的那番話,人就像一件衣服,髒了就得洗,可不是一次就能洗幹淨的。


    衣服的髒與淨,就像業力沾染的程度。而無數次清洗就像輪迴,並不是一次輪迴就能洗淨業力。


    那麽剩餘的業力,也就是天生的邪惡或者善良了,它就是業力的殘留。


    那麽,何為業力呢?與因果又有什麽關係?


    業力,梵文為??????,英語為karma,是直接推動生命延續的力量。


    業力有善業、惡業、無記業之分;有定業、不定業之分;有共業、別業之分;


    根據受報差別,有引業、滿業之分。其中,善業、惡業分別由不同行為構成,比較容易理解。


    《正法念處經》卷七之偈曰:“非異人作惡,異人受苦報;自業自得果,眾生皆如是。”


    婆羅門教、佛教都有這個詞語。就是那種不可抗拒的善惡報應之力。


    南朝梁沉約《佛記序》:“分五道於人天,設重牢於厚地,各隨業力,的焉不差。”


    宋陸遊《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詩》之二:“業力驅人舉世忙,西林袖手一爐香。”


    清譚嗣同《仁學》十三:“不知業力所纏,愈死且愈生,強脫此生之苦,而彼生忽然又加甚焉,雖百死複何濟。”


    佛家的三業:身、口、意三業,主要指身、口、意的行為、以及隨此行為而來的延續的結果。


    佛家三業中的不正當的具體行為如下:(1)身之孽業:殺、盜、淫(2)口之孽業:兩舌、惡口、妄言、綺語(3)意之孽業:貪、嗔、癡


    佛家的戒律就是用來防止我們身口意三業造惡。


    《妙法蓮華經》較早記載:“爾時一切大眾皆蒙佛授記,舍利弗身口意三業清淨,而生大歡喜......“密宗的修法三善業:“教人口誦咒,手結印,心作觀,身口意三業相應,自然能使人明心見性。“


    佛家的皈依儀式中有如下發願:“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瞋癡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


    發願的時候師傅說一句,弟子跟著學說一句。拜佛之際,也要求身口意三業清淨。


    惡業有所謂十惡業,分別是三身惡業、四口惡業和三意惡業。


    身三惡業:殺生、偷盜、淫欲,此三業皆是生死輪迴的根本;


    四口惡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此四業不但是生死輪迴之根本,而且是一切天災人禍的根本;


    意三惡業:貪嗔癡三毒,此三毒是無量無邊之煩惱根源和三惡道的直接業源,這是致人身體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水災、火災、風災的直接原因。


    如水災的業因是貪欲,火災的業因是嗔恚,風災的業因是愚癡。


    另有大惡業,就是“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業又根據動機或道德意誌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


    善業有“有漏善”和“無漏善”。


    無記業則是不善不惡,可又分二種:“有覆無記”與“無覆無記”。


    不善不惡可能遮住本性的,叫“有覆無記”;分不出善惡,可不會遮蓋本性的,則叫“無覆無記”。


    安倍晴明道:眾生因為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所造業力千差萬別。又由業力差別,使其不斷在六道輪轉。


    達摩點點頭,從佛法觀點來看,世間萬象,種種差別,既不是由神決定,也不是由物質或精神派生,更不是偶然出現的。所有這一切,都取決於眾生的心念差別。


    《華嚴經》有一著名偈頌,就為我們揭示了這一原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無論是佛菩薩,還是羅漢聖者,還是天道、人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究其根源,都取決於有情心念、業力的差別。


    這也正是《阿含經》所說的“心種種故,色種種”。因為心有種種差別,所以,顯現出來的世界才有種種不同的變化。


    沒想到一本書竟然引起了這麽長的一番長談。虎頭和銅錘兩兄弟早就走了,但兩人意猶未盡,繼續點燈長談,小沙彌給兩人奉上茶水、點心,默默告退。


    佛教中,將眾生行為歸納為三種,分別是善的行為、惡的行為、無記的行為。


    一種行為發生後,它所帶來的影響,並不會隨著行為終結而消失。事實上,每種行為都會形成相應的生命經驗,保存在我們的阿賴耶識中。


    這些經驗又稱種子,將繼續引發新的行為。如是,“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生命就是這樣,被無始以來積累的業力推動著,生生不已地流轉。


    安倍晴明一時間有著感慨,他仿佛在追問自己。安倍家族走到今天,又是被何種業力推動呢?


    日本這個國家都滅亡了,是不是也是日本人眾生共業的結果?


    自私帶給人類的,究竟是生存還是毀滅?


    如果不懂得保護自然、尊重生命,隻是不計後果地盲目開發,將生態環境破壞殆盡,那麽,最終的受害者還是人類自己。


    受業力製約的恐怕不僅僅是日本,而是所有的國家,全體人類成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奇與元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別這樣放開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別這樣放開我並收藏夢奇與元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