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家族失去了百裏兄弟,米萊狄覺得無比失落。


    百裏守約換了一個足利義滿,對日本來說不算啥,取而代之的德川幕府更加強大。


    在米萊狄這邊,不僅死了百裏守約,百裏玄策也隱匿而走,失去了消息。曾經效仿秦國任用百裏奚振興大秦的想法,就此擱淺了。


    像百裏守約、百裏玄策這樣的人才可遇而不可求。米萊狄即使想找一個替代品,也實在求之不得。


    這時候,有人報告說一個叫張良的求見總督大人。


    什麽!張良?米萊狄當時隻覺得自己的耳朵有問題,確認無誤後,親自迎了出去,連高跟鞋都來不及穿。


    張良那是神仙級別的謀士,怎會在此求見,不管如何她一定要看看這個人,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張良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隨赤鬆子雲遊四海,漢高後二年(前186年)去世(很多人都懷疑是假死,歸隱山林去了。也有說追隨赤鬆子修道去了),諡號文成。


    漢高祖劉邦曾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先輩在韓國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


    憑借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後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張良看了一眼米萊狄,斷定她不是呂雉那樣的狠人。但也是少有的女中豪傑,足可以稱霸一方。


    十二家族中,還真隻有米萊狄堪當大任,做大家的領袖人物。現在做一個總督,的確還是大材小用了!


    兩人第一次見麵,都給對方留下了印象。隻不過,米萊狄有著奇怪,天下聞名的張子房,怎麽還是像一個文弱書生,跟她周圍的高大威猛的西方男子相比,簡直像一個發育不良的少年。


    張良笑了一笑,在東方他也不是高大型的猛男,更何況身材普遍比漢人高一頭的蠻夷之地。


    不過,他越是靠近歐洲,就越覺得其實這塊土地不簡單,居住在這裏的人不簡單,生存到現在的民族更加不簡單。


    米萊狄先開了口,她剛才稍微有點失態,但很快用坦誠與熱情彌補了自己那一點點失望。


    她好想跟張良促膝長談,請求他指點一下迷津,好讓大家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遠見卓識。


    張先生您好,見到你真是太高興了,我真的感覺非常的榮幸…


    來來來,請上座,我讓他們給你泡茶喝。遠道而來,辛苦了。路上還順利嗎?


    我們這裏,海盜特別多。海上競爭十分激烈,你是知道的。港口也會經常被騷擾,你先歇歇腳。多住幾天,好幫我一把!


    張良笑了,米萊狄還真是直接,一上來就直奔主題,聰明人做事從來不會遮遮掩掩。


    他的服裝也換了,入鄉隨俗穿了一身長袍,戴了一個盤頭帽,就像中亞的一個遊牧民族。


    米萊狄的個性與魅力有讓人著迷的地方,張良很享受,也很欣賞。


    能不能達到最佳的配合效果,不僅是張良自己,也是米萊狄自身的相性能否與張良契合決定的。


    他們首先得能夠協調,才能開口討論願景和謀略。諸葛亮看到劉備三顧茅廬之後,確定兩個人可以長期合作,才會推心置腹跟他一起討論隆中對。


    當年,張良自己也曾創過業,甚至雇傭殺手,刺殺過秦王嬴政,隻不過也沒有成功。後來隻有跑路,從此亡命天涯。


    即使張良遇到了黃石公,得到這位圯上老人、下邳神人的真傳,也是沒用。


    傳授絕學絲毫不比尋找真命天子容易半分。黃石公三次試探張良,最後才授予他《太公兵法》,指點他輔佐劉邦奪得天下。


    張良還有黃石公傳給他的《素書》和《黃石公三略》,此刻年紀到了,也想找一個自己的傳人。


    他將自己的來意告訴米萊狄,讓她有空多幫他物色幾個好苗子,能培養成材是最好的,即使不那麽出色。


    將來也是輔助米萊狄你最好的人選啊!張良的聲音仿佛有種穿透人心的魔性,讓米萊狄不住點頭稱是。


    黃金家族真的要崛起,還是要解開雅典娜的封印,讓她重新成為十二黃金家族的核心領導人。


    張良的話讓米萊狄大為吃驚,一度懷疑是不是遇到了說客。


    你看,十二黃金家族並沒有一個能夠讓大家全體認可的領袖,由於封印雅典娜有六個家族最強的強者無法脫身,而是陷入了死循環,跟雅典娜並沒有太多分別。


    雅典娜與冥王哈迪斯關係那麽密切,你們又沒有辦法真的弄死她。現在就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局,而解鎖的關鍵在於奇跡之力。也在於被封印的雅典娜。


    張良看了看米萊狄,觀察到自己的說辭的確奏效了。他繼續分析下去:


    隻有十二家族和雅典娜達成真正的互相諒解,你們才能迴到過去變成歐洲最強的雅典娜聖衣軍團。


    而奇跡之力的秘密,或許可以通過一起努力、獲得真正的破解。


    奇跡之力一定能夠讓你們成為頂尖的勢力,拿下並且整合歐羅巴大陸。


    米萊狄的大腦皮層仿佛雷雨後的天空,充滿了一種被洗滌幹淨的空靈感。


    就聽你的,張良老師。我們阿爾卡納海軍、維京航空兵都是你最忠實的朋友。


    接著,米萊狄興奮地帶著張良去參觀最新製造出來,並剛列裝的海盜旗飛艦部隊。


    諸葛亮與狄仁傑深入交換了意見與建議,他們兩個聰明人很快就能從繁雜的事物中找到解鎖困難的關鍵線索,從來不會輕易被假象蒙蔽雙眼。


    張良為什麽要去追隨米萊狄呢?諸葛亮說完正事之後,對狄仁傑發問道。


    狄仁傑起初沒有聽清,以為是張良為什麽要去追求米萊狄?


    大概米萊狄長得太漂亮了,連張良也動了凡心。哦哦哦,不對這兩個人並不是同時代的人物啊!難道說是係統又出現了漏洞!


    諸葛亮點點頭,微笑著說了下麵幾句話。


    你知不知道,有人認為我就是張良轉世!


    他與米萊狄的一切,都深深地藏在我的腦海裏,你要有興趣,我就說給你聽!


    狄仁傑有些吃驚,這年代亂七八糟的,啥事都有可能發生。所以他也沒有表現得太過吃驚,不然的話就像是演戲演得過分了!


    張良米萊狄本來就是脆皮,米萊狄的輸出大部分靠機器人。


    張良雖然控製多,但是2技能刷被動的真傷也是重要的輸出手段。


    結果這兩即使出半肉也不抗揍,陣亡後法陣小兵全都沒了對團隊幾乎沒作用。


    遇到些突進猛的,玩這兩英雄體驗特別差,尤其是對比王昭君周瑜半肉照樣高輸出,哪怕陣亡了照樣有大量傷害。


    因此張良和米萊狄結合在一起,就是要開啟部隊高度機械化的。要用鐵甲鋼拳打遍天下無敵手,用鋼鐵洪流統一全世界。


    狄仁傑點點頭,原來如此。那麽他們的目的達到了沒有?


    開始的時候是很難,但後來有了一個牛逼的人加入,他們的夢想就迅速成真了!


    哦,狄仁傑非常吃驚,沒想到還有第三者插足他們的計劃。


    那個人就是墨子大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翟(di),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


    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


    墨子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他提出了很多觀點:


    “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


    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


    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最擅長的就是物理學和建築學。


    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裏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墨子曾學習儒術,因滿“禮”之煩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據說楚王曾計劃攻宋,墨子前往勸說楚王,並在與公輸盤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楚王隻得退兵。這就是後來電影《墨攻》的由來,墨子由劉德華扮演。


    清朝學者汪中治墨學,他將墨子與孔子平視,認為“孔子魯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


    墨子與孔子有相當程度上的差異。孔子主張久喪厚葬,對祭祀非常重視,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就是針對祭祀的說明。


    墨子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張“節用,節葬,非樂”,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三餐不繼卻能四處奔走,急公好義,實屬犧牲自己成就別人的楷模。


    墨家在秦被壓製,在漢完全死掉,這使得儒家成為官方學說。


    一些觀點斷言,墨子的哲學一度先進於,同時又不那麽先進於儒學。


    他的“兼愛”觀念比儒學的擁護更廣泛的人民團體的觀點,但是,他在非難所有那些不直接“有用”的東西,排斥藝術和音樂的教化功能的時候,顯得沒有儒學有容忍。


    莊周,曾經同時批評儒學和墨學,把這個記載到他的“有用和無用”的寓言中。


    當然,這種對有用的強調來自一個時代當戰爭和饑荒廣泛覆蓋,並足以讓所有貴族的排場變得無足輕重。


    然而,另一些人會說以上觀點不完全精確,並且事實上孫中山提倡的“博愛”和“天下為公”是儒學的思想。


    儒學的博愛與墨子的兼愛有點不同:在儒學裏它傾向於把它強調為自然地有利於人類的關係。


    而在墨子的思想中,它傾向於麵向整個社會,且對個人沒有差別。


    另一些人斷言墨家與基督精神的中心理想分享更多,尤其是在“兼愛”(用希臘語,“大愛”)的理想上,“金科玉律”,以及人道和超自然領域的關係上。


    墨子認為,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個體或局部都是由這個統一的整體分出來的,都是這個統一整體的組成部分。


    換句話說,也就是整體包含著個體,整體又是由個體所構成,整體與個體之間有著必然的有機聯係。


    從這一連續的宇宙觀出發,墨子進而建立了關於時空的理論。


    他把時間定名為“久”,把空間定名為“宇”,並給了“久”和“宇”的定義,即“久”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時間,“宇”為包括東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間,時間和空間都是連續不間斷的。


    在給出了時空的定義之後,墨子又進一步論述了時空有限還是無限的問題。


    他認為,時空既是有窮的,又是無窮的。


    對於整體來說,時空是無窮的,而對於部分來說,時空則是有窮的。


    他還指出,連續的時空是由時空元所組成。


    他把時空元定義為“始”和“端”。


    “始”是時間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端”是空間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


    這樣就形成了時空是連續無窮的,這連續無窮的時空又是由最小的單元所構成。


    在無窮中包含著有窮,在連續中包含著不連續的時空理論。


    張良與米萊狄自從得到墨子加入之後,早晚向他求教,收益無窮,後來幹脆以老師相稱,自稱弟子張良米萊狄。


    墨子數學方麵,非常有才華。墨子說:“倍,為二也。”(《墨經上》)亦即原數加一次,或原數乘以二稱為“倍”。如關於“同長”的定義。墨子說:“同長,以正相盡也。”(《墨經上》)


    也就是說兩個物體的長度相互比較,正好一一對應,完全相等,稱為“同長”。二尺為一尺的“倍”。關於“平”的定義。墨子說:“平,同高也。”(《墨經上》)也就是同樣的高度稱為“平”。


    這與歐幾裏得幾何學定理“平行線間的公垂線相等”意思相同。


    關於“中”的定義。墨子說:“中,同長也。”(《墨經上》)這裏的“中”指物體的對稱中心,也就是物體的中心為與物體表麵距離都相等的點。


    關於“圜”的定義。墨子說:“圜,一中同長也。”(《墨經上》)這裏的“圜”即為圓。


    墨子指出圓可用圓規畫出,也可用圓規進行檢驗。圓規在墨子之前早已得到廣泛地應用,但給予圓以精確的定義,則是墨子的貢獻。


    墨子關於圓的定義與歐幾裏得幾何學中圓的定義完全一致。


    關於正方形的定義。墨子說,四個角都為直角,四條邊長度相等的四邊形即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來畫圖和檢驗。


    墨子還是著名的哲學家,他認為,人的知識來源可分為三個方麵,即聞知、說知和親知。


    他把聞知又分為傳聞和親聞二種,但不管是傳聞或親聞,在墨子看來都不應當是簡單地接受,而必須消化並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


    因此,他強調要“循所聞而得其義“,即在聽聞、承受之後,加以思索、考察,以別人的知識作為基礎,進而繼承和發揚。


    墨子所說的“說知”,包含有推論、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論而得到的知識。


    他特別強調“聞所不知若已知,則兩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識去推知未知的知識。


    如已知火是熱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熱的;圓可用圓規畫出,推知所有的圓都可用圓規度量。


    由此可見,墨子的聞知和說知不是消極簡單地承受,而是蘊涵著積極的進取精神。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麵。


    他以“耳目之實”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


    墨子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即三表:


    “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把“事”、“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準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


    在名實關係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題,主張以實正名,名副其實。


    墨子強調感覺經驗的真實性的認識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嚐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


    但墨子並沒有忽視理性認識的作用,墨家學派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邏輯思想體係。


    一種觀點認為,墨子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


    一方麵他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


    另一方麵,墨子又肯定“天誌”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說成是有意誌的人格神,宣揚“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


    他認為“兼相愛,交相利”就是“順天意”,“別相惡,交相賊”就是“反天意”。


    但另一種觀點認為,“非命”與“天誌”體現了墨子“天人之辯”強烈的思維張力。


    在墨子宗教哲學裏,天誌兼愛而不不製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歡自強不息的人。


    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墨辯和因明學、古希臘邏輯學並稱世界三大邏輯學。


    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


    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


    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墨子的“辯”雖然統指辯論技術,但卻是建立在知類(事物之類)明故(根據、理由)基礎上的,因而屬於邏輯類推或論證的範疇。


    墨子所說的“三表”既是言談的思想標準,也包含有推理論證的因素。


    墨子還善於運用類推的方法揭露論敵的自相矛盾。


    由於墨子的倡導和啟蒙,墨家養成了重邏輯的傳統,並由後期墨家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古代邏輯學的體係。


    墨子加入歐洲十二黃金家族之後,大大推動了邏輯學在歐洲的發展,吸收了墨辯的精華之後,古希臘人才開始進化成材,有了自己的邏輯學體係,甚至青出於藍勝於藍,聲名蓋過了老師墨子。


    這也是很多人不知道,並且想不到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奇與元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別這樣放開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別這樣放開我並收藏夢奇與元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