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解決方案
大明永樂,從教導皇孫開始 作者:洋芋燉粉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瞻壑一臉問號,他從小到大,一直被父王散養,父王對他行軍打仗方麵的知識頗為嚴厲,但是對於儒學以及其他方麵倒是不怎麽上心。
他也是經過這段時間和眼前這位傅先生的接觸,才學習到以前沒有學習過的知識。
至於什麽王朝周期律,他則是聽都沒有聽說過。
感覺頭好癢,要長腦子了。
見朱瞻壑露出一臉疑惑的神情,傅林便為他解答起來。
“秦朝15年,西漢210年,東漢195年,晉朝155年,隋朝37年,唐朝289年,兩宋分別為167年和152年,而偌大的元朝,也不過隻有98年。”
“這些王朝的壽命都沒有超過三百年這一期限,而這,便是王朝周期律。”
“每當王朝初期,百廢待興,天下的土地得以重新分配,百姓們可以有地耕種,努力完全有所迴報,此乃一個王朝蓬勃發展的時期”
“而到了王朝中期,逐漸發生土地兼並,一些地主官僚就會獲得大量土地,百姓生活較之初期雖然有所下滑,但是依然可以生活下去。”
“到了王朝末期,土地兼並十分嚴重,人們隻能為官僚地主工作,往往是辛苦工作一年,隻能勉強果腹,如果遇到大災之年,則是食不果腹。相信那時留給廣大百姓的隻有一條道路,那就是造反。”
聽聞傅林的話語,朱瞻壑怔怔出神,他從小接受父親的教誨就是要成為一名將帥,將所有外族全部驅逐出去,這樣大明才能萬世昌隆。
可是聽完傅先生的話語,他感覺到一扇嶄新的大門在向自己打開。
如果按照傅先生所說的活動軌跡,恐怕大明也會逃不出那300年的期限。
同樣的,在講堂外麵的朱高煦以及丘福相互之間望了一眼,神情中的震驚無法言說。
似乎看下來,大明要走前麵各個朝代的老路子。
朱高煦此時也收起了之前的輕視,畢竟之前他接觸的讀書人張口閉口就是四書五經,很少有人會如此詳細的分析出朝廷現在的問題。
朱高煦望向一旁的丘福,希望他能夠想出什麽辦法來破局。
丘福注意到朱高煦望過來的無助的目光,他心中不由暗自腹誹道。
我和你都是武將,上陣殺敵沒問題,但是這問題的答案明顯就不是自己這些武將所能想出來的。
“殿下,既然這位先生提出了觀點,說不定他有解決之法。”
“如果他有解決之法,說明此人是大才,殿下可以將至收入麾下,以應對太子那方的解縉,黃淮之流。”
雖說丘福想不出問題的答案,但是他識人的本事還是有的,眼前這讀書人能夠提出這種問題,就說明此人非一般人。
如果它能夠提出解決辦法,那就是大才。
望著還在用玉箸不急不慢吃著桌上佳肴的傅林,朱瞻壑一臉急切的問道。
“那傅先生是否有破局之法。”
傅林將口中食物咽下,然後緩慢的吐出兩個字。
“無解。”
啊這,不僅是朱瞻壑愣住了,就在門外偷聽的朱高煦以及丘福也愣住了。
說了半天你也沒辦法是吧。
“你可知《三國誌通俗演義》。”
“有所了解,講的是大漢末年三個國家所發生的一係列的故事。”
朱瞻壑不明白為什麽傅先生將話題扯開,不過他還是如實說道。
他雖不喜歡四書五經,但是對於小說話本之類的異常感興趣,他和傅先生的相遇也是因為此。
“而土地兼並這種局麵就和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樣,乃是天下大勢。”
“不過,雖不能根治,但是卻可以延緩。”
剛開始聽到這問題無解時,朱瞻壑那可是嚇出了一身冷汗,此時聽到雖不能徹底根治,但是能夠緩解之時,還是舒了一口氣。
而在講堂外的木窗之下,朱高煦和丘福兩人紛紛將耳朵貼於牆上,想要仔細聽清楚究竟有何良策。
“請先生賜教。”
“我有內外兩策,不知道你想聽哪個。”
朱瞻壑頓時瞪大了雙眼,他原以為麵對這種情況,有一策實屬不易,沒想到先生竟然有兩個策略。
傅先生的形象在他的眼中又高大幾分。
“傅先生先說內策吧。”
“內策就是自身不斷變革,這種變革涉及上下兩個方麵。”
“上代表朝廷,朝廷必須以重典限製土地兼並。下代表民間,民間則將生產技術不斷精進。”
“就拿百姓常用的梨來說,從漢代的直轅犁到唐代的曲轅犁,這便是民間犁地用具的變革。”
“這樣造成的結果便是,犁地效率更高,原本需要兩頭牛才能犁地,現在隻需要一頭牛就行,那多出來的一頭牛繼續開拓荒地。。”
“還有就是從西周的塊煉鐵,到後來的灌鋼法,這邊是民間鍛造的變革。”
“這些變革使得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一個人能夠完成之前兩三個人能夠完成的事。”
“而那多出來的人力,可以創造更多的稅收,有了稅收,朝廷幹什麽事都方便,即使遇到天災之年,朝廷也有餘力賑災。”
“這邊是生產力的提升。”
朱瞻壑對此有所感悟,低下頭沉吟起來。
“至於外策,那就是要將目光放向大明外圍。”
“大明外圍?”
“你應該知道坤輿圖吧,那你可知曉大明周圍的一些國家。”
“這是當然,北部有韃靼瓦剌,東部有東瀛琉球朝鮮,南部有占城安南真臘,西部則是東察合台汗國”
“不錯,雖然大明物產豐富,但是人數同樣眾多,隨著人數的增加,在資源不變的情況下,勢必就要發生衝突。”
“就和一張大餅一樣,分的人多了,每個人到手的就少了,到現在為止的大多數王朝都會選擇第一種方式,那就是將參與分餅的人減少,那樣大餅依然夠吃,這就是每個王朝末年都會經曆的事情。”
“不過,現在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在不減少人數的情況下,使大餅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那就是將大餅做大。”
此時的朱瞻壑眉頭緊鎖,思考著傅先生所說的將大餅做大的意思是什麽。
難道是通過征服使大明版圖擴大嗎?
他也是經過這段時間和眼前這位傅先生的接觸,才學習到以前沒有學習過的知識。
至於什麽王朝周期律,他則是聽都沒有聽說過。
感覺頭好癢,要長腦子了。
見朱瞻壑露出一臉疑惑的神情,傅林便為他解答起來。
“秦朝15年,西漢210年,東漢195年,晉朝155年,隋朝37年,唐朝289年,兩宋分別為167年和152年,而偌大的元朝,也不過隻有98年。”
“這些王朝的壽命都沒有超過三百年這一期限,而這,便是王朝周期律。”
“每當王朝初期,百廢待興,天下的土地得以重新分配,百姓們可以有地耕種,努力完全有所迴報,此乃一個王朝蓬勃發展的時期”
“而到了王朝中期,逐漸發生土地兼並,一些地主官僚就會獲得大量土地,百姓生活較之初期雖然有所下滑,但是依然可以生活下去。”
“到了王朝末期,土地兼並十分嚴重,人們隻能為官僚地主工作,往往是辛苦工作一年,隻能勉強果腹,如果遇到大災之年,則是食不果腹。相信那時留給廣大百姓的隻有一條道路,那就是造反。”
聽聞傅林的話語,朱瞻壑怔怔出神,他從小接受父親的教誨就是要成為一名將帥,將所有外族全部驅逐出去,這樣大明才能萬世昌隆。
可是聽完傅先生的話語,他感覺到一扇嶄新的大門在向自己打開。
如果按照傅先生所說的活動軌跡,恐怕大明也會逃不出那300年的期限。
同樣的,在講堂外麵的朱高煦以及丘福相互之間望了一眼,神情中的震驚無法言說。
似乎看下來,大明要走前麵各個朝代的老路子。
朱高煦此時也收起了之前的輕視,畢竟之前他接觸的讀書人張口閉口就是四書五經,很少有人會如此詳細的分析出朝廷現在的問題。
朱高煦望向一旁的丘福,希望他能夠想出什麽辦法來破局。
丘福注意到朱高煦望過來的無助的目光,他心中不由暗自腹誹道。
我和你都是武將,上陣殺敵沒問題,但是這問題的答案明顯就不是自己這些武將所能想出來的。
“殿下,既然這位先生提出了觀點,說不定他有解決之法。”
“如果他有解決之法,說明此人是大才,殿下可以將至收入麾下,以應對太子那方的解縉,黃淮之流。”
雖說丘福想不出問題的答案,但是他識人的本事還是有的,眼前這讀書人能夠提出這種問題,就說明此人非一般人。
如果它能夠提出解決辦法,那就是大才。
望著還在用玉箸不急不慢吃著桌上佳肴的傅林,朱瞻壑一臉急切的問道。
“那傅先生是否有破局之法。”
傅林將口中食物咽下,然後緩慢的吐出兩個字。
“無解。”
啊這,不僅是朱瞻壑愣住了,就在門外偷聽的朱高煦以及丘福也愣住了。
說了半天你也沒辦法是吧。
“你可知《三國誌通俗演義》。”
“有所了解,講的是大漢末年三個國家所發生的一係列的故事。”
朱瞻壑不明白為什麽傅先生將話題扯開,不過他還是如實說道。
他雖不喜歡四書五經,但是對於小說話本之類的異常感興趣,他和傅先生的相遇也是因為此。
“而土地兼並這種局麵就和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樣,乃是天下大勢。”
“不過,雖不能根治,但是卻可以延緩。”
剛開始聽到這問題無解時,朱瞻壑那可是嚇出了一身冷汗,此時聽到雖不能徹底根治,但是能夠緩解之時,還是舒了一口氣。
而在講堂外的木窗之下,朱高煦和丘福兩人紛紛將耳朵貼於牆上,想要仔細聽清楚究竟有何良策。
“請先生賜教。”
“我有內外兩策,不知道你想聽哪個。”
朱瞻壑頓時瞪大了雙眼,他原以為麵對這種情況,有一策實屬不易,沒想到先生竟然有兩個策略。
傅先生的形象在他的眼中又高大幾分。
“傅先生先說內策吧。”
“內策就是自身不斷變革,這種變革涉及上下兩個方麵。”
“上代表朝廷,朝廷必須以重典限製土地兼並。下代表民間,民間則將生產技術不斷精進。”
“就拿百姓常用的梨來說,從漢代的直轅犁到唐代的曲轅犁,這便是民間犁地用具的變革。”
“這樣造成的結果便是,犁地效率更高,原本需要兩頭牛才能犁地,現在隻需要一頭牛就行,那多出來的一頭牛繼續開拓荒地。。”
“還有就是從西周的塊煉鐵,到後來的灌鋼法,這邊是民間鍛造的變革。”
“這些變革使得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一個人能夠完成之前兩三個人能夠完成的事。”
“而那多出來的人力,可以創造更多的稅收,有了稅收,朝廷幹什麽事都方便,即使遇到天災之年,朝廷也有餘力賑災。”
“這邊是生產力的提升。”
朱瞻壑對此有所感悟,低下頭沉吟起來。
“至於外策,那就是要將目光放向大明外圍。”
“大明外圍?”
“你應該知道坤輿圖吧,那你可知曉大明周圍的一些國家。”
“這是當然,北部有韃靼瓦剌,東部有東瀛琉球朝鮮,南部有占城安南真臘,西部則是東察合台汗國”
“不錯,雖然大明物產豐富,但是人數同樣眾多,隨著人數的增加,在資源不變的情況下,勢必就要發生衝突。”
“就和一張大餅一樣,分的人多了,每個人到手的就少了,到現在為止的大多數王朝都會選擇第一種方式,那就是將參與分餅的人減少,那樣大餅依然夠吃,這就是每個王朝末年都會經曆的事情。”
“不過,現在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在不減少人數的情況下,使大餅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那就是將大餅做大。”
此時的朱瞻壑眉頭緊鎖,思考著傅先生所說的將大餅做大的意思是什麽。
難道是通過征服使大明版圖擴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