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鳳陽行
穿越大明,開局親哥薨了 作者:清蒸鯧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通情達理的鄭和,在馬穆魯克人鄭重的道歉以後,表示誤會已經解除了。
熱情的馬穆魯克人更是支付了大量的戰爭賠款。
鄭和船隊在幫助馬穆魯克人解決了一些人口問題以後,也啟程返航。
至於說路過印度、南洋之時留下了大量的馬穆魯克勞工,那也隻是幫助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已。
鄭和則是完成了一次偉大的航行,大明的屬國數量又增加了七八個。
至於說熱情好客的馬穆魯克、印度人民主動進獻給大明的禮物,自然被獻給了皇帝陛下。
視線迴到應天
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的時候,小朱正式離開應天城,前往鳳陽觀摩祖宗肇業之基。
現在的鳳陽不但是中都,更是新設的安徽布政使司治所,不過由於此次是觀摩肇業,所以蹇義也並未離開鳳陽相迎。
小朱在李景隆的護衛下一路走向鳳陽。
沿途路過一些村落的時候,小朱詢問了當地村民的生計以及基礎教育情況。
由於靠近京師,百姓的生活還是比較不錯的,至少比小朱去年在北平了解到的民生要好很多。
得益於攤丁入畝的推廣,沒有了太大壓力的百姓們,這兩年開始大力造娃,這個結果完全就在小朱的預料之內。
在這個人口就是生產力的年代,不再征收丁稅以後,百姓肯定會選擇拚命生。
小朱更是會樂見其成,不說小朱謀劃的收狗大業,就是現在大明的疆域,人口再翻番都是必要的。
攤丁入畝的推出和人口激增存在必然聯係,章宗詩皇帝隻是穩定發揮了自己不要臉的品質,把他爹的功勞搶了過去而已。
人口增長反而和所謂的紅薯傳入基本沒有太大的關係,直到民國時代,紅薯的畝產幹重也就300斤左右,根本沒有後世網絡上傳的那麽神奇,這也是小朱從沒有急著去美洲找紅薯、土豆的原因。
小朱眼中美洲價值最大的有且僅有橡膠樹而已,雖說現在也有早期的蒸汽機,但是作為現代人的小朱表示,沒有橡膠科技,這方麵他確實叮不出東西了。
小朱覺得有找土豆、紅薯的功夫,還不如好好發展農業,雜交技術在小朱的影響下已經開始重點研究。
得益於這幾年農書的大麵積推廣,大明的糧食畝產基本是一年一個台階。
特別是北方的軍屯,更為先進的集體農場模式,加上大量高麗、倭國人的辛勤耕耘,糧食的畝產量節節攀升。
小朱也早就想好了在鳳陽要把精力更多的花到農事上去。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物資輸入大明,應天周邊的百姓則是享受到了切實的好處。
受到集體農場的啟發,應天周邊的有些村落竟然開始有樣學樣,甚至有村落集資建立了新式布坊。
這兩年,珍妮紡紗機也在大明開始推廣,至於更先進的騾機,小朱去北方之前就叮了出來。
隻是那比珍妮紡紗機還高幾十倍的織布效率,比珍妮紡紗機更優秀的產品質量,老朱也不得不把這玩樣暫時束之高閣。
不到400裏的地,饒是小朱走的再慢,半個月後,小朱還是到了鳳陽府。
安徽布政使蹇義,中都留守梅殷,韓國公李善長以及部分在鳳陽養老的勳貴們都出城相迎。
小朱入城後,當晚就設宴款待了韓國公為首的一眾武勳,席間向他們宣揚了大明在南洋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南洋之地的富庶,鼓勵這些武勳家庭緊跟朝廷步伐,走出去。
並且透了口風給他們,未來朝廷會鼓勵武勳們開設公司去南洋等地經商,武勳人家的公司更有優待政策,不僅可以招募人手保護財產安全,更是有政策鼓勵幫助大明開疆拓土。
在小朱的大餅以及現實的利益驅動下,武勳們各個積極無比。
更不用說這是皇孫提出來的,就算是虧錢也得去表忠心,何況現在看起來朝廷賺的盆滿缽滿。
他們可不是那群消息滯後的文臣,他們知道這兩年皇帝都不怎麽看得上那麽一丁點土地稅收了,海外巨大的利潤,不僅僅支撐了大明瘋狂的軍備擴張。還支持了皇帝推行一次又一次的免稅政策,消弭這幾年郭桓案、孔府案,以及大刀闊斧改革的影響。
武勳人家早就開始在高麗置辦家業了,在常茂被任命為南洋總督之後,最近都紛紛去南洋各地置辦家業。
這兩年高麗的收入也是實實在在的利益,雖說需要繳納高額的賦稅,但是比起大明國內經商,利潤還是高出幾倍。
第二日,小朱走訪了民間。
鳳陽是帝鄉,又是安徽布政使司治所,更有皇親國戚作為中都留守,目前的吏治還是比較清明的。
小朱深知曆史上的老朱限於眼界,在鳳陽好心辦壞事。
北伐歸來後,小朱不但借口托夢,更是說移民太多會讓百姓不得不開山填湖,這樣會破壞帝鄉的風水。因此老朱不僅僅停了鳳陽的遷民,更是從鳳陽遷出了很多人,甚至處罰了幾個玩忽職守的官員。當然小朱說出會破壞帝鄉風水的那一天,老朱的眼神肯定是非常恐怖的。
作為帝鄉當然得到了很多的優惠政策,腰包鼓起來的老朱,更是宣布洪武一朝整個鳳陽永不征稅。同時提供了大量的免費農具,去年更是設立了鳳陽大學招收學生。
小朱給鳳陽的規劃就是發展文化、教育、科技等,保護鳳陽風水。
鳳陽的築城工作在大明富足了以後,又在一定範圍內恢複了,這一條老朱自然是舉雙手同意。
在結束了一天的視察後,小朱心裏確信鳳陽府應該不會像曆史上那樣了,也不會有人編排鳳陽出個朱皇帝這種話了。
之後一段時間,小朱則是比較安分,除了和李景隆等勳貴們交流軍事知識之外,更是實地走訪鳳陽各處,了解百姓實際生活。
同安徽布政使司官員了解安徽各地發展情況;和鳳陽留守司了解中都防務問題;了解了鳳陽國子監、鳳陽大學、以及安徽各地學堂的發展情況。
對於老朱的昔日舊鄰也是做足了麵子工程,不僅拔擢了幾人入國子監、大學學習,也發放了布、米等物資獎勵。
不過小朱最為關心的則是農學的推廣,每隔兩三日,小朱都會親自去各地農田視察情況,親自監督水利工程,更是關心農書推廣,新設立的鳳陽農學研究院更是三番五次的被小朱光臨。
皇孫表現出來的對於農事的關心,大家都萬分開心,畢竟在中原王朝千年以來的觀念中,農業自始至終都是王朝的根本。
小朱所做一切,除了小朱自己寫家書主動交待以外,一眾隨行人員也會把小朱所做的點點滴滴都向老朱和朱標匯報。
由於內閣票擬製度的產生,老朱現在的工作量急劇下降,除了小朱忽悠老朱編寫的皇家專用教材外,老朱今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發妻、兒子一起通過中都的奏報了解小朱的一舉一動。
得知小朱在鳳陽無比關心農業問題的時候,老朱和朱標都十分欣慰,之前一直擔心這孩子過於關心商事,害怕他長歪了,此時他們都把心放了下來。
對於小朱提出的修築鳳陽到應天的水泥路,在鳳陽修建鳳陽圖書館,新建同應天一樣的多層小區等等提案,老朱一概答應。
這些民生問題上倒是和老朱不謀而合了,老朱打心眼裏是希望家鄉更好的,要不是鳳陽實在不適合成為都城,老朱肯定會把國都也遷過去。
至於說小朱提出的發展鳳陽府附近的臨淮縣,將其打造成一個交通樞紐的提議,老朱想都沒想就同意了,並且老朱直接下令臨淮縣並入鳳陽府。
雖說現在離修鐵路還挺遠的,但是小朱覺得發展蚌埠水陸交通的事情也確實可以提上日程了。
雖說上次的鳳陽移民問題老朱采納了小朱的提案,但是老朱心裏肯定是不開心的,作為老農民的他,就是希望老家能夠熱鬧一點。
現在小朱提出了保持鳳陽府整體風貌,開發附近臨淮縣的方案,肯定讓老朱很是開心。
之後為了自己叫的順口,小朱提議改臨淮為蚌埠,升縣為府的提案,很順利的就被通過了。
小朱親自寫下“蚌埠”二字,讓當地的縣官以及士紳代表無比激動。
小朱這幾天也向蹇義詳細闡述了發展蚌埠為交通樞紐的想法,蹇義對於小朱早已佩服的五體投地,肯定會一絲不苟的執行小朱的設想。
之後小朱更是花了一個月時間,帶著安徽布政使司的官員實地走訪了蚌埠府,了解了當地的民生,淮河治理情況,漕運發展,驛站發展等等,此後會同安徽布政使將詳細的報告呈給了老朱。
各部官員自然加班加點,連忙落實皇孫所想種種。至於複核?各部尚書表示,這份報告一看就是十分正確,高瞻遠矚的。
由於這份報告,小朱在文官中也刷了一大波威望,畢竟皇孫受封太孫已經是大勢所趨,現在皇孫表現出的對政務的關心,也成了他們文官最大的期盼。
特別是仔細讀過那份蚌埠發展規劃報告後,大部分官員對於皇孫的政治見識有了全新的認識。
熱情的馬穆魯克人更是支付了大量的戰爭賠款。
鄭和船隊在幫助馬穆魯克人解決了一些人口問題以後,也啟程返航。
至於說路過印度、南洋之時留下了大量的馬穆魯克勞工,那也隻是幫助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已。
鄭和則是完成了一次偉大的航行,大明的屬國數量又增加了七八個。
至於說熱情好客的馬穆魯克、印度人民主動進獻給大明的禮物,自然被獻給了皇帝陛下。
視線迴到應天
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的時候,小朱正式離開應天城,前往鳳陽觀摩祖宗肇業之基。
現在的鳳陽不但是中都,更是新設的安徽布政使司治所,不過由於此次是觀摩肇業,所以蹇義也並未離開鳳陽相迎。
小朱在李景隆的護衛下一路走向鳳陽。
沿途路過一些村落的時候,小朱詢問了當地村民的生計以及基礎教育情況。
由於靠近京師,百姓的生活還是比較不錯的,至少比小朱去年在北平了解到的民生要好很多。
得益於攤丁入畝的推廣,沒有了太大壓力的百姓們,這兩年開始大力造娃,這個結果完全就在小朱的預料之內。
在這個人口就是生產力的年代,不再征收丁稅以後,百姓肯定會選擇拚命生。
小朱更是會樂見其成,不說小朱謀劃的收狗大業,就是現在大明的疆域,人口再翻番都是必要的。
攤丁入畝的推出和人口激增存在必然聯係,章宗詩皇帝隻是穩定發揮了自己不要臉的品質,把他爹的功勞搶了過去而已。
人口增長反而和所謂的紅薯傳入基本沒有太大的關係,直到民國時代,紅薯的畝產幹重也就300斤左右,根本沒有後世網絡上傳的那麽神奇,這也是小朱從沒有急著去美洲找紅薯、土豆的原因。
小朱眼中美洲價值最大的有且僅有橡膠樹而已,雖說現在也有早期的蒸汽機,但是作為現代人的小朱表示,沒有橡膠科技,這方麵他確實叮不出東西了。
小朱覺得有找土豆、紅薯的功夫,還不如好好發展農業,雜交技術在小朱的影響下已經開始重點研究。
得益於這幾年農書的大麵積推廣,大明的糧食畝產基本是一年一個台階。
特別是北方的軍屯,更為先進的集體農場模式,加上大量高麗、倭國人的辛勤耕耘,糧食的畝產量節節攀升。
小朱也早就想好了在鳳陽要把精力更多的花到農事上去。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物資輸入大明,應天周邊的百姓則是享受到了切實的好處。
受到集體農場的啟發,應天周邊的有些村落竟然開始有樣學樣,甚至有村落集資建立了新式布坊。
這兩年,珍妮紡紗機也在大明開始推廣,至於更先進的騾機,小朱去北方之前就叮了出來。
隻是那比珍妮紡紗機還高幾十倍的織布效率,比珍妮紡紗機更優秀的產品質量,老朱也不得不把這玩樣暫時束之高閣。
不到400裏的地,饒是小朱走的再慢,半個月後,小朱還是到了鳳陽府。
安徽布政使蹇義,中都留守梅殷,韓國公李善長以及部分在鳳陽養老的勳貴們都出城相迎。
小朱入城後,當晚就設宴款待了韓國公為首的一眾武勳,席間向他們宣揚了大明在南洋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南洋之地的富庶,鼓勵這些武勳家庭緊跟朝廷步伐,走出去。
並且透了口風給他們,未來朝廷會鼓勵武勳們開設公司去南洋等地經商,武勳人家的公司更有優待政策,不僅可以招募人手保護財產安全,更是有政策鼓勵幫助大明開疆拓土。
在小朱的大餅以及現實的利益驅動下,武勳們各個積極無比。
更不用說這是皇孫提出來的,就算是虧錢也得去表忠心,何況現在看起來朝廷賺的盆滿缽滿。
他們可不是那群消息滯後的文臣,他們知道這兩年皇帝都不怎麽看得上那麽一丁點土地稅收了,海外巨大的利潤,不僅僅支撐了大明瘋狂的軍備擴張。還支持了皇帝推行一次又一次的免稅政策,消弭這幾年郭桓案、孔府案,以及大刀闊斧改革的影響。
武勳人家早就開始在高麗置辦家業了,在常茂被任命為南洋總督之後,最近都紛紛去南洋各地置辦家業。
這兩年高麗的收入也是實實在在的利益,雖說需要繳納高額的賦稅,但是比起大明國內經商,利潤還是高出幾倍。
第二日,小朱走訪了民間。
鳳陽是帝鄉,又是安徽布政使司治所,更有皇親國戚作為中都留守,目前的吏治還是比較清明的。
小朱深知曆史上的老朱限於眼界,在鳳陽好心辦壞事。
北伐歸來後,小朱不但借口托夢,更是說移民太多會讓百姓不得不開山填湖,這樣會破壞帝鄉的風水。因此老朱不僅僅停了鳳陽的遷民,更是從鳳陽遷出了很多人,甚至處罰了幾個玩忽職守的官員。當然小朱說出會破壞帝鄉風水的那一天,老朱的眼神肯定是非常恐怖的。
作為帝鄉當然得到了很多的優惠政策,腰包鼓起來的老朱,更是宣布洪武一朝整個鳳陽永不征稅。同時提供了大量的免費農具,去年更是設立了鳳陽大學招收學生。
小朱給鳳陽的規劃就是發展文化、教育、科技等,保護鳳陽風水。
鳳陽的築城工作在大明富足了以後,又在一定範圍內恢複了,這一條老朱自然是舉雙手同意。
在結束了一天的視察後,小朱心裏確信鳳陽府應該不會像曆史上那樣了,也不會有人編排鳳陽出個朱皇帝這種話了。
之後一段時間,小朱則是比較安分,除了和李景隆等勳貴們交流軍事知識之外,更是實地走訪鳳陽各處,了解百姓實際生活。
同安徽布政使司官員了解安徽各地發展情況;和鳳陽留守司了解中都防務問題;了解了鳳陽國子監、鳳陽大學、以及安徽各地學堂的發展情況。
對於老朱的昔日舊鄰也是做足了麵子工程,不僅拔擢了幾人入國子監、大學學習,也發放了布、米等物資獎勵。
不過小朱最為關心的則是農學的推廣,每隔兩三日,小朱都會親自去各地農田視察情況,親自監督水利工程,更是關心農書推廣,新設立的鳳陽農學研究院更是三番五次的被小朱光臨。
皇孫表現出來的對於農事的關心,大家都萬分開心,畢竟在中原王朝千年以來的觀念中,農業自始至終都是王朝的根本。
小朱所做一切,除了小朱自己寫家書主動交待以外,一眾隨行人員也會把小朱所做的點點滴滴都向老朱和朱標匯報。
由於內閣票擬製度的產生,老朱現在的工作量急劇下降,除了小朱忽悠老朱編寫的皇家專用教材外,老朱今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發妻、兒子一起通過中都的奏報了解小朱的一舉一動。
得知小朱在鳳陽無比關心農業問題的時候,老朱和朱標都十分欣慰,之前一直擔心這孩子過於關心商事,害怕他長歪了,此時他們都把心放了下來。
對於小朱提出的修築鳳陽到應天的水泥路,在鳳陽修建鳳陽圖書館,新建同應天一樣的多層小區等等提案,老朱一概答應。
這些民生問題上倒是和老朱不謀而合了,老朱打心眼裏是希望家鄉更好的,要不是鳳陽實在不適合成為都城,老朱肯定會把國都也遷過去。
至於說小朱提出的發展鳳陽府附近的臨淮縣,將其打造成一個交通樞紐的提議,老朱想都沒想就同意了,並且老朱直接下令臨淮縣並入鳳陽府。
雖說現在離修鐵路還挺遠的,但是小朱覺得發展蚌埠水陸交通的事情也確實可以提上日程了。
雖說上次的鳳陽移民問題老朱采納了小朱的提案,但是老朱心裏肯定是不開心的,作為老農民的他,就是希望老家能夠熱鬧一點。
現在小朱提出了保持鳳陽府整體風貌,開發附近臨淮縣的方案,肯定讓老朱很是開心。
之後為了自己叫的順口,小朱提議改臨淮為蚌埠,升縣為府的提案,很順利的就被通過了。
小朱親自寫下“蚌埠”二字,讓當地的縣官以及士紳代表無比激動。
小朱這幾天也向蹇義詳細闡述了發展蚌埠為交通樞紐的想法,蹇義對於小朱早已佩服的五體投地,肯定會一絲不苟的執行小朱的設想。
之後小朱更是花了一個月時間,帶著安徽布政使司的官員實地走訪了蚌埠府,了解了當地的民生,淮河治理情況,漕運發展,驛站發展等等,此後會同安徽布政使將詳細的報告呈給了老朱。
各部官員自然加班加點,連忙落實皇孫所想種種。至於複核?各部尚書表示,這份報告一看就是十分正確,高瞻遠矚的。
由於這份報告,小朱在文官中也刷了一大波威望,畢竟皇孫受封太孫已經是大勢所趨,現在皇孫表現出的對政務的關心,也成了他們文官最大的期盼。
特別是仔細讀過那份蚌埠發展規劃報告後,大部分官員對於皇孫的政治見識有了全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