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太極殿。


    五月初,朔朝朝會,京中六品以上的大員匯聚大殿。


    李治一臉笑意地麵對著群臣,看得出來,這位大唐王朝的掌舵人心情很是愉悅。


    自成功壓製長孫無忌,廢王立武以後,可謂諸事順遂。


    李治乾綱獨斷,武皇後也展現了母儀天下的風采,成功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


    尤其是剛剛過去的親蠶禮,武皇後的表現堪稱完美無缺,毫不做作與打死都不願意作秀的前廢後王氏相比,天差地別。


    武皇後也憑借自己的表現堵住了不少人的嘴巴。


    李治也真正有了當皇帝的感覺,麵對下方諸臣,道:“今日朝會,並無特別之事,偶得一文,讓諸位評鑒。”


    他笑著從禦案上拿出一本書帖,交給身旁的內侍。


    內侍接過書帖,交給了為首的長孫無忌。


    盡管長孫無忌勢衰,卻也沒有人能夠將他從百官之首的位子上拉下來。


    長孫無忌也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未來,不過為了長孫家族的延續,這位老狐狸並沒有選擇反抗,而是很平淡冷靜的麵對權力的交接。


    看著手上的《三字經》,長孫無忌微眯著眼睛,隻是象征性的看了一眼,便遞給了身側的李績。


    如長孫無忌一樣,李績的地位也是無人可以撼動的。


    李績認真的看了看,轉給了中書令來濟。


    來濟也隻是看了一眼,就傳給了太子少師,加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崔敦禮。


    這本《三字經》最早就是他的恩師石仲覽派人送入京的,也是他進獻給了李治,內容早讀了千百遍。


    崔敦禮出身於博陵崔氏,也廟堂老臣,同樣看了《三字經》一眼,向下傳去了。


    李義府、許敬宗、孫處約、杜正倫、辛茂將、任雅相、上官儀、郝處俊……


    一個接著一個,大多人都是過一遍手。


    朔朝朝會是每月最重要的朝會,在京六品官都要參加,即便是過一遍手,也費了好長時間。


    空氣有些寂靜。


    李治也不說話,看戲一樣看著。


    直到傳到了最後,李治才淡淡的開口,說道:“看來,這《三字經》諸位都曾拜讀過?”


    麵對如此詢問,長孫無忌最先應道:“老臣在年初時偶得此文,讀過陳縣令的大作。”


    他這一開口,下方附和的聲音接連而起,都表示自己有幸讀過。


    《三字經》通過莊敏瑞、石仲覽的關係,向四方傳播,於年初傳入京畿之地。


    反響不小,但不溫不熱,明顯給人壓著輿論風評。


    “不知諸位有何感想?”


    李治聲音依舊很輕,與他父親不同。


    李世民自小就性格剛烈如火,為了跟李建成爭奪皇位,才收斂了性子,但言談舉止依舊有著幾分當年勇毅小秦王的風采,聲音洪亮如鈡。


    而李治正好相反,聲音輕柔,容貌更多繼承了母親,顯得有些嬌弱,給人一種懦弱的感覺。


    也因如此,早些年滿朝文武都覺得新皇可期,不過現在隨著李治成功壓製了長孫無忌,已經不敢有半分類似念頭。


    殿下諸臣一時無人出聲。


    李治目光向下審視,最後落在了令狐德棻的身上,說道:“令狐祭酒,你學問最好,開個頭,評價一二?”


    令狐德棻心中暗暗叫苦。


    身為國子祭酒兼崇賢館學士令狐德棻才名自不用多言,通曉文藝、史學,曆仕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朝廷凡有修撰,無不有他的身影,號稱唐史開山之人。


    《三字經》的價值,令狐德棻焉能不知,但正因如此,才不好多提。


    如果《三字經》出自孔氏或者某位大儒,乃至於世家大族任一一人之手,絕對是另一番光景。


    陳青兕出身太低太差又太過年輕,他若在士林中崛起,將會成為萬千寒門百姓的精神象征,奮發圖強的動力源泉。


    這對於門閥世家都會有一定的衝擊。


    故而《三字經》反響不小,卻受人壓製了影響。


    令狐德棻自不敢得罪大勢,卻也不能昧著良心說《三字經》的壞話,讓自己的聲譽受損,隻能硬著頭皮出班說道:“此文簡單易懂,字句中包含我華夏文學、人倫義理、忠孝節義,可為啟蒙之雄文。”


    李治頷首,輕笑道:“朕也覺得很好,皇太子昨日誦讀《三字經》,還戲言說要讓陳青兕當任他先生呢。哈哈,小兒戲言,當不得真卻也看出他是真心喜歡此文。朕也覺得不錯,特地向諸公推薦。”


    朔朝朝會從來不是商量大事的朝會,李治主導了這小插曲之後,很快就宣布了退朝。


    李治並沒有休息,而是將長孫無忌、李績、李義府、許敬宗叫到了兩儀殿,一起為今年的考生定個名單。


    經過商討,很快四人就定下了狀元榜眼探花。


    李治稟退了四人,臉上卻沒有半點的喜悅,而是有些憤怒,有些無奈。


    身為大唐王朝的皇帝,他除了要麵對長孫無忌這樣的權臣,同樣要麵對盤根錯節的門閥世家。


    科舉是針對門閥世家的一大利器,存在之初就是為了針對門閥世家。


    通過不斷地改良改革,科舉也漸漸開始體現存在的價值。


    尤其是李治繼位以後,所重用提拔之人,除了軍功在身的文武官員,中舉的官員都有優先錄用權跟提拔權,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圍繞上官儀為首的圈子。


    直到這一次科舉,李治隻覺得一張臉讓人抽的火辣辣的疼。


    對於科舉,門閥世家從開始的不屑一顧鄙夷,漸漸選擇了重視。


    他們察覺出李治用人偏中舉士人,從族中挑選優秀人才參加科考。


    結果顯而易見。


    寒門尋常讀書人哪裏考得過世家子弟,這成績一出來,名列前茅的考生都是各地大族。


    寒門以下,一個沒有。


    李治略微收拾了心情,看著麵前的《三字經》,眼中透過一絲期許,走向了寢宮。


    太子李宏還小,今年不過四歲,依舊與母親武皇後住在一起,並沒有住入東宮。


    武皇後正在教導李宏習六甲。


    李治見此心中略微一暖,現在這個皇後不能才略還手段遠勝之前那位,除了野心過重以外,幾乎可與自己的母親相比。


    對此他已經很滿意了,畢竟如他母親那樣的賢後,史上又有幾人?


    有野心無妨,壓住就好。


    李治掛上了幾分虛偽的笑容,道:“皇後,太子還小,六甲過於枯燥,可學這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砥礪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言不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言不信並收藏初唐:砥礪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