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征討這事,杜伏威和李子通算是想到一塊去了。


    都想置對方於死地,都想滅掉對方。於是乎,在江淮這片土地上,兩個諸侯的戰爭開始了。


    戰爭過程是這樣的,杜伏威決定東征的第三天,輔公石便帶著數萬人馬出擊,並且杜伏威諸將中最能打的闞陵和王雄誕作為副將和先鋒。


    輔公石征戰多年,對於戰陣之事,自然是沒話說。


    首先杜軍團渡過長江,在丹陽城與李子通鏖戰。


    因為李子通沒任何準備,也沒想到,杜伏威居然會主動發起進攻,所以,三日,丹陽城破。


    吳軍死傷過半,剩下的人不是投降就是逃亡。得到消息的李子通,急忙集結主力,共計八萬大軍在溧水準備與杜伏威決戰。


    此戰說起來簡單,輔公石效仿了當年吳越爭霸,越國的戰術。


    以三千士兵為前鋒,也就是死士,生前給予各種許諾。


    然後在三千士兵後麵又安排了三千人馬,每人手持彎刀,或者弓弩。


    讓這三千人作為督戰隊,並且說道:“前進者光榮,後退者可恥。但凡後退者,殺無赦!”


    最後,杜軍團主力在六千人後列陣,緊緊跟隨衝殺。


    戰鬥一開始,便是你死我活的激戰,李子通從內心是看不起杜伏威的,認為他投降李淵就是怕死,無能的表現。


    和這樣的人戰鬥,根本不用費心。


    結果可想而知,初戰,李子通大敗,丟盔棄甲。


    要不是他手下人馬分成幾部分,最後時刻有人殺到挽救了戰局,估計隻此一戰,李子通就得成為俘虜。


    是夜,穩定戰局的李子通並沒有設置警戒,王雄誕趁夜帶領本部人馬數千人半夜偷襲。


    先是擊潰了外圍警戒,然後殺入李子通中軍,見帳篷就燒,見人就殺,吳軍士兵本來經過白天一戰就人困馬乏。


    加上晚上漆黑一片,什麽也看不清楚,見火光衝天,還以為是杜軍團主力殺到。


    於是乎,全軍潰敗,李子通隻能逃跑,最後清點損失,士兵損失過半,糧草更是被一把大火燒了精光。


    得知真實情況後,李子通恨王雄誕更是恨得要死,當眾發誓要將王雄誕處以極刑,方能泄自己的心頭之恨。


    最後,李子通帶兩萬人馬退守蘇州,王雄誕並不打算放過他,帶領人馬一路尾隨而來,在蘇州城外,李子通見王雄誕人馬不多,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帶領主力與之決戰,卻沒想,打到一半,輔公石帶主力殺到,前後夾擊之下,李子通不敵。


    隻能放棄蘇州,推到獨鬆嶺一帶,到了這時候,還跟在李子通身邊的士兵已不足萬人。


    並且因為多次接戰,士氣下滑得非常嚴重。


    但是,好耐不耐的李子通的一番話傳到王雄誕耳朵裏。王雄誕此人雖然戰場上勇猛,可說到底還是純粹的武將。


    聽到李子通要處自己極刑,這哪裏能忍!於是不顧輔公石全軍休整的命令,自己帶著本部人馬八千,一路殺到獨鬆嶺。


    照理說,雙方人馬差不多,而且李子通比王雄誕更精於戰陣,加上獨鬆嶺易守難攻。


    李子通該取得勝利才是,而事實正好相反。


    戰場上王雄誕非常聰明,先派自己的副將帶一千人,大張旗鼓,在山裏到處點燃火把。


    讓李子通誤以為王雄誕在正麵,於是帶兵殺出,發現上當,想掉頭時,已經來不及,王雄誕已從側麵主力殺到。


    一戰,李子通差不多全軍覆沒,最後無奈,隻能退守都城餘杭。


    這時候,餘杭的兵馬已剩不多,待杜軍團主力殺到,圍城三日,吳軍因為缺兵少糧,軍心自亂。


    最後無奈之下,在王雄誕的勸說下,李子通選擇暫時投降李唐。


    當然了,杜伏威並未對李子通做什麽出格的事情,而是把他送到長安。


    李淵剛開始也沒打算把他怎麽樣,隻是軟禁。


    隻不過,李子通自己野心勃勃,在長安待了一年後,趁著守衛不注重,逃出長安,準備返迴吳地,再次舉起反唐大旗。


    他認為,以自己在吳地的威望,定能東山再起。


    隻不過,人還沒逃到目的地,便被地方衙門發展,最後死在亂刀之下。


    這些都是後話了,李子通滅亡,代表江南之地最有實力的三個諸侯已經為大唐所有。


    當然了,杜伏威目前的處境是很尷尬的,滅了李子通固然痛快,報了當初的仇。


    可,同時也使得他自己成為李孝恭等人眼中的香餑餑,隻不過,這種香,不是好事。


    再一次,杜伏威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混世異姓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越小峰的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越小峰的窩並收藏大唐之混世異姓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