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首戰失利,連損二將,自有哨兵報與宋太祖。太祖聞言大驚,對於楊業的威名,太祖何嚐不知。想不到的是,楊業如果英勇,不減當年。如今,士氣不振,軍心渙散,如何是好?
同時,宋太祖也開始愛惜人才。心想,楊業如此神勇,若能收為己用,敢情是好。
這一邊,高懷德聞知連損二將,心下大驚。但容不得細想,他連忙和懷亮率領馬軍一萬,前來抗敵。而在澤州城裏的趙遂,聞知救兵來到,馬上率領所部出城接應。
兩軍匯合,聲勢浩大,大有摧木折枝之勢。
楊業見此,雄心大起,揮槍殺入宋陣。宋兵哭爹喊娘,亂成一團。高懷德急忙提槍迎敵。兩員大戰頃刻戰在一起,鬥到一塊。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倒海翻江鬼哭狼嚎!
兩人大戰五十迴合,仍然不分勝負。楊業盡管神勇,無奈也是人肉之軀,前麵已經戰過兩場,消耗了不少體力。眼下,這員宋將如此英勇,恐怕一時難以戰勝。楊業最怕車輪戰,所以,他無心再打下去,急忙打馬複迴。
而高懷德似乎猜到了對方的心思,哪會善罷甘休,立刻驟馬追擊,絲毫不停歇。立在旁邊的楊延昭,急忙策馬而來,截住高懷德。兩將又戰到一處。鬥了二十迴合。
高懷亮擔心哥哥吃不消,連忙驟馬救援,拚死力戰,護住哥哥迴到宋陣。
經此一戰,宋軍又死傷無數。如果用“潰不成軍”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高懷德率領殘兵敗將,來見潘仁美,臉上羞愧難當。說:“楊業如此神勇,連殺我軍二員大將,我等很難取勝。”
潘仁美聽聞,連忙安慰他:“勝負乃兵家常事。將軍不必自責,你已經盡力了!”
於是,潘仁美和高懷德兄弟,便前去晉見宋太祖。太祖聽說宋軍失利,並沒有責怪眾將,隻是歎息說:“莫非天意不讓朕平定河東嗎?”
繼而,太祖對眾將說:“看來,我們隻得班師而歸,來年再作定奪。”
楊光美聽說,太祖有打退堂鼓之意,便進言說:“現在的情況是,楊業所率領的軍隊,已經和趙遂的軍隊集中在一起了,聲勢大振。如果現在班師迴去,倘若敵人追來,我宋兵看到北兵如此強大,必定不戰而潰。這樣,反而給外人取笑羞辱。依臣之見,為今之計,皇上可以派人與楊業講和,然後再迴去,就沒有什麽後顧之憂了。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楊光美此言,太祖正有此意。因為,他早就想收服楊業,為大宋所用。因此,太祖讚同楊光美的提議,說:“既然如此,誰願意前往講和?”
“臣願奉詔一行。”楊光美毛遂自薦說。
太祖大喜。同時,也認為他堪此重任,便點頭同意。迴頭讓身邊的“秘書”草擬詔書。然後,交付楊光美帶往澤州,拜見楊業,與他說講和的事。
其實,楊業也是一個眼光遠大的帥才。他早就對比天下雄主。認為趙匡胤雄才大略,富有霸氣,未來平定天下,非他莫屬。盡管自己目前是劉鈞的部將,但楊業非常看好太祖皇帝,早就有心想歸順於他了。
兵家有言,勝負乃兵家常事。宋軍目前的軍事失利,隻是暫時的。相反,北兵的勝利,也是暫時的。看問題,要著眼於長遠,不要被暫時的勝利,蒙蔽了雙眼。那是很愚蠢的。如今,宋帝主動提出講和,我何不來個順水人情,給他一個台階下,自己以後也好做人。這才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
想到這裏,楊業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不過,他也是一個做事圓滑的人,盡管心裏樂意,但也不能太早表白出來。於是,楊業笑道說:“你宋朝皇帝雄心壯誌,已經平定了不少國家,怎麽也有講和的時候?”
楊光美聞言,便知有冷嘲熱諷之意。大聲說道:“我大宋太祖皇帝,雄才大略,英武神威,繼承大統,對諸國恩威並施。近來征討不服者,就如同泰山壓雞蛋,前來認輸稱臣的人,不計其數。今番禦駕親征河東,勝利指日可待。
然而,我宋帝乃慈悲之主,不忍心讓生靈肝腦塗地,並且敬重將軍的威名,不忍相互傷害。況且,我中原謀臣勇將,擁兵未動。如果讓他們知道河東還沒有攻下,激怒了他們,各路大軍從四麵八方魚擁而至,晉陽能保無事嗎?將軍您能保證每戰必勝嗎?”
楊光美慷慨陳詞,擲地有聲。他的一番言辭,讓楊業無話可說。
此時,王貴也見縫插針,出來發聲,說:“機會難得!將軍可以答應他的議和。如果不知進退,一根筋的跟他們死磕,激怒了宋人,對河東非常不利。望將軍三思。”
楊業看到有台階下了,他便把握時機,也給王貴一個順水人情。楊業便迴頭對楊光美說:“你迴去告訴宋帝,我明日率部迴山後就是了。”
議和成功,楊光美的心裏自然非常高興。他辭別了楊業,又來到了趙遂的營中,告訴他宋軍已經與楊業講和了。
趙遂聽說,心裏也是很高興。他低聲說:“其實,宋帝是我的偶像,我非常敬重他。既然你們願意講和,我哪敢不從?”
楊光美歡天喜地的迴到宋營。太祖迫不及待地問:“此去議和,結果如何?”
“跟楊業說好了,連趙遂也讚成議和。可以說大功告成,不辱使命。”
宋太祖龍顏大悅,私下佩服楊業識時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帥才。朕一定要想辦法,把他“挖”到我這邊來,為我所用。
此次議和,楊光美功不可沒。太祖給他記大功一次,以示嘉獎。
於是,宋太祖下詔,班師迴朝。
此時,帶出來的軍糧,也吃得差不多了。將士們聽說要班師迴朝了,個個歡唿雀躍。
再說,楊光美走後,楊業便靜下心來,開始思考今後的退路。心想,跟著劉鈞,沒有前程可言。俗話說,好鳥擇木而棲,良將擇良而仕。倘若宋主願意招降,我楊業願意鞍前馬後,效犬馬之勞。
楊業並沒有食言,第二天便拔寨而歸。
可是,劉鈞弄不明白,楊業和宋軍對壘,大獲全勝。為什麽不乘勝追擊,殺它個片甲不留,讓宋主以後不敢再覬覦我漢國疆土。
軍師衛起對劉鈞說:“宋帝遣人議和,楊業應允,兩軍最終沒有分出勝負,便全部撤退了。對我北漢而言,這樣的議和,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事已至此,隻能尊重楊將軍的選擇了。不過,宋軍短時間內,不會再來進犯了。”
軍師說:“宋軍此次出征,不利而歸。議和隻是宋帝的權宜之計。他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皇上應該也清楚。他雄心勃勃,想要一統天下。所以,宋帝班師迴朝,隻是想韜光養晦,休養生息。等到有足夠能力了,宋帝必定再來進犯。不信,我們走著瞧吧!”
自己幾斤幾兩,劉鈞何嚐不知道。他心裏也明白,憑自己的國力,無法跟大宋抗衡,成為亡國之君,隻是時間問題。目前,該做的事,便是加強訓練,重新休整,看自己能撐到哪一天,就算哪一天了。
同時,宋太祖也開始愛惜人才。心想,楊業如此神勇,若能收為己用,敢情是好。
這一邊,高懷德聞知連損二將,心下大驚。但容不得細想,他連忙和懷亮率領馬軍一萬,前來抗敵。而在澤州城裏的趙遂,聞知救兵來到,馬上率領所部出城接應。
兩軍匯合,聲勢浩大,大有摧木折枝之勢。
楊業見此,雄心大起,揮槍殺入宋陣。宋兵哭爹喊娘,亂成一團。高懷德急忙提槍迎敵。兩員大戰頃刻戰在一起,鬥到一塊。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倒海翻江鬼哭狼嚎!
兩人大戰五十迴合,仍然不分勝負。楊業盡管神勇,無奈也是人肉之軀,前麵已經戰過兩場,消耗了不少體力。眼下,這員宋將如此英勇,恐怕一時難以戰勝。楊業最怕車輪戰,所以,他無心再打下去,急忙打馬複迴。
而高懷德似乎猜到了對方的心思,哪會善罷甘休,立刻驟馬追擊,絲毫不停歇。立在旁邊的楊延昭,急忙策馬而來,截住高懷德。兩將又戰到一處。鬥了二十迴合。
高懷亮擔心哥哥吃不消,連忙驟馬救援,拚死力戰,護住哥哥迴到宋陣。
經此一戰,宋軍又死傷無數。如果用“潰不成軍”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高懷德率領殘兵敗將,來見潘仁美,臉上羞愧難當。說:“楊業如此神勇,連殺我軍二員大將,我等很難取勝。”
潘仁美聽聞,連忙安慰他:“勝負乃兵家常事。將軍不必自責,你已經盡力了!”
於是,潘仁美和高懷德兄弟,便前去晉見宋太祖。太祖聽說宋軍失利,並沒有責怪眾將,隻是歎息說:“莫非天意不讓朕平定河東嗎?”
繼而,太祖對眾將說:“看來,我們隻得班師而歸,來年再作定奪。”
楊光美聽說,太祖有打退堂鼓之意,便進言說:“現在的情況是,楊業所率領的軍隊,已經和趙遂的軍隊集中在一起了,聲勢大振。如果現在班師迴去,倘若敵人追來,我宋兵看到北兵如此強大,必定不戰而潰。這樣,反而給外人取笑羞辱。依臣之見,為今之計,皇上可以派人與楊業講和,然後再迴去,就沒有什麽後顧之憂了。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楊光美此言,太祖正有此意。因為,他早就想收服楊業,為大宋所用。因此,太祖讚同楊光美的提議,說:“既然如此,誰願意前往講和?”
“臣願奉詔一行。”楊光美毛遂自薦說。
太祖大喜。同時,也認為他堪此重任,便點頭同意。迴頭讓身邊的“秘書”草擬詔書。然後,交付楊光美帶往澤州,拜見楊業,與他說講和的事。
其實,楊業也是一個眼光遠大的帥才。他早就對比天下雄主。認為趙匡胤雄才大略,富有霸氣,未來平定天下,非他莫屬。盡管自己目前是劉鈞的部將,但楊業非常看好太祖皇帝,早就有心想歸順於他了。
兵家有言,勝負乃兵家常事。宋軍目前的軍事失利,隻是暫時的。相反,北兵的勝利,也是暫時的。看問題,要著眼於長遠,不要被暫時的勝利,蒙蔽了雙眼。那是很愚蠢的。如今,宋帝主動提出講和,我何不來個順水人情,給他一個台階下,自己以後也好做人。這才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
想到這裏,楊業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不過,他也是一個做事圓滑的人,盡管心裏樂意,但也不能太早表白出來。於是,楊業笑道說:“你宋朝皇帝雄心壯誌,已經平定了不少國家,怎麽也有講和的時候?”
楊光美聞言,便知有冷嘲熱諷之意。大聲說道:“我大宋太祖皇帝,雄才大略,英武神威,繼承大統,對諸國恩威並施。近來征討不服者,就如同泰山壓雞蛋,前來認輸稱臣的人,不計其數。今番禦駕親征河東,勝利指日可待。
然而,我宋帝乃慈悲之主,不忍心讓生靈肝腦塗地,並且敬重將軍的威名,不忍相互傷害。況且,我中原謀臣勇將,擁兵未動。如果讓他們知道河東還沒有攻下,激怒了他們,各路大軍從四麵八方魚擁而至,晉陽能保無事嗎?將軍您能保證每戰必勝嗎?”
楊光美慷慨陳詞,擲地有聲。他的一番言辭,讓楊業無話可說。
此時,王貴也見縫插針,出來發聲,說:“機會難得!將軍可以答應他的議和。如果不知進退,一根筋的跟他們死磕,激怒了宋人,對河東非常不利。望將軍三思。”
楊業看到有台階下了,他便把握時機,也給王貴一個順水人情。楊業便迴頭對楊光美說:“你迴去告訴宋帝,我明日率部迴山後就是了。”
議和成功,楊光美的心裏自然非常高興。他辭別了楊業,又來到了趙遂的營中,告訴他宋軍已經與楊業講和了。
趙遂聽說,心裏也是很高興。他低聲說:“其實,宋帝是我的偶像,我非常敬重他。既然你們願意講和,我哪敢不從?”
楊光美歡天喜地的迴到宋營。太祖迫不及待地問:“此去議和,結果如何?”
“跟楊業說好了,連趙遂也讚成議和。可以說大功告成,不辱使命。”
宋太祖龍顏大悅,私下佩服楊業識時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帥才。朕一定要想辦法,把他“挖”到我這邊來,為我所用。
此次議和,楊光美功不可沒。太祖給他記大功一次,以示嘉獎。
於是,宋太祖下詔,班師迴朝。
此時,帶出來的軍糧,也吃得差不多了。將士們聽說要班師迴朝了,個個歡唿雀躍。
再說,楊光美走後,楊業便靜下心來,開始思考今後的退路。心想,跟著劉鈞,沒有前程可言。俗話說,好鳥擇木而棲,良將擇良而仕。倘若宋主願意招降,我楊業願意鞍前馬後,效犬馬之勞。
楊業並沒有食言,第二天便拔寨而歸。
可是,劉鈞弄不明白,楊業和宋軍對壘,大獲全勝。為什麽不乘勝追擊,殺它個片甲不留,讓宋主以後不敢再覬覦我漢國疆土。
軍師衛起對劉鈞說:“宋帝遣人議和,楊業應允,兩軍最終沒有分出勝負,便全部撤退了。對我北漢而言,這樣的議和,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事已至此,隻能尊重楊將軍的選擇了。不過,宋軍短時間內,不會再來進犯了。”
軍師說:“宋軍此次出征,不利而歸。議和隻是宋帝的權宜之計。他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皇上應該也清楚。他雄心勃勃,想要一統天下。所以,宋帝班師迴朝,隻是想韜光養晦,休養生息。等到有足夠能力了,宋帝必定再來進犯。不信,我們走著瞧吧!”
自己幾斤幾兩,劉鈞何嚐不知道。他心裏也明白,憑自己的國力,無法跟大宋抗衡,成為亡國之君,隻是時間問題。目前,該做的事,便是加強訓練,重新休整,看自己能撐到哪一天,就算哪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