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類在宇宙中是如此的孤獨與無助。


    這要從人的進化方向有兩個說起,一個是基因層次的進化,另一個是創新能力的進化。


    一個改變自身的認知,一個為了適應環境。


    我們的基因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我們可以看見光,聽見聲音,觸摸有感知,吃東西有味道。


    這一切的根本就是能量守恆。


    可以說我們的基因水平的認知決定了我們了解世界的時候能量是守恆的。


    宇宙中怎麽可能有恆定的量?


    當然是一切都是變量。


    那麽如果有其它智慧生物對世界的理解不是能量守恆而是速度守恆會發生什麽?他們的認知又是什麽呢?


    速度守恆,時間和空間就不守恆,這個前提是宇宙上布滿了一維的熱粒子。


    時間不守恆不是代表著時間可以為負數,而是說時間的精度是可以變化的。


    那麽這種生命一定主管著物質的性質,所以如果那種生命的智慧越高,就會產生引力啊,磁力啊,物質間相互作用力啊,等等。


    如果時間守恆會發生什麽呢?


    時間守恆,速度的精度就不守恆,那麽這種生命的智慧越高,物質越會具有輻射。


    你看,我們和其他維度的智慧生命是不可能有訊息的交流的,這是由於自身基因的原因導致的認知的不同。


    這個世界能量(空間)是守恆的嗎?溫度(時間)是守恆的嗎?引力(速度)是守恆的嗎?肯定都不是,就算宇宙中每一個微小的粒子的運動軌跡都確定,也沒用,我們的認知是把時空折疊後的認知。


    那麽就剩下尋找另一種外星人,對宇宙的理解也和我們一樣,也是碳基生物,也具有相同的基因,基因折疊後和人的形狀也基本類似,這種生物由於身處不同的環境下,身體的構造可能不太一樣。但一定是有對光的感知,有對聲音的感知,有對觸覺的感知,有對味道的感知,有對溫度的感知。


    擁有相同的基因序列,而辨別智慧生命的特征就是具有橢圓形頭部,並且符合黃金比例。


    那些你一看起來就不符合比例的模型就不要拿出來獻醜了,就例如遠古時代的太極圖,眼睛的比例要與身體協調,不是越大越好,要符合黃金比例的,靜止的圖片還好,可一但旋轉起來,立刻就顯現出來了。


    生物的外觀形狀是與其功能上息息相關的,地球幾十億年的發展史,難道還要輸給一個小屁孩嗎?


    澳洲之行很順利,先是引導輿論,在外地方駐軍處建立遊行靜坐區域,然後引導民眾絕食示威,反對控製,還我自由,然後在旁邊搭建百家姓祭祀場,隻有祭祀過的當季水果和堅果可以食用,便於控製空投物資,最終引導大家建設本地區域,解放比鄰星。


    最終民眾接受外地方駐軍撤離,外地方駐軍處建立百家姓祭祀場,成為旅遊景點。


    現在所有大陸都用中文百家姓不止100個姓氏,而那些多字的用反切發音法變成一個字或者兩個字的姓。


    例如愛因斯坦姓愛演或者愛傘。


    特斯拉姓祂,或者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胡氏坐標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贏家小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贏家小事並收藏胡氏坐標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