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兩世看過的話本中都有修士入凡間曆練之說,名曰化凡,名曰紅塵煉心。


    這種臆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修士常年與修行與術法為伴,沉浸其中往往會看不清一些東西。跳出修行環境,到凡人中修行一段時間,無論是親身體驗抑或是觀察周圍人的生活,都有助於修士跳出固有的思維,看清一些問題。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隻有某物不在場時,你才能看清它。


    當然,並不是說修士一定要到凡間走這麽一遭才能繼續後續的修行。紅塵煉心隻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磨煉道心的方式有許多,入紅塵隻是其中一種而已。


    程振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進入到了牛角鎮後,周圍生活的都是沒有修為的普通人。身處其中,他心中有些想法浮出。


    “假如我沒了修為在身,那我和周圍之人還有何不同?或者說,我是否還算是修士?”


    這種涉及修士“本質”的問題,注定是難以迴答的。


    因為很多概念都是人定的,並不是客觀存在。比如,修士,這個概念就是約定俗成的,如果深究到底什麽是修士,或者說修士的本質是什麽,很難有一個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


    九州修行界是氣道主導,很多修士下意識就會認為那種能夠調用各種天地靈氣的才算是修士。這種觀點顯然是不會得到力道認可的,因為力道修士前期往往就是肉身強大而已。


    那如果將那些肉身強大的算進去,再加上法道的特性。將這些在某些方麵超出普通人(或其他種族)的存在算作修士,那是不是就準確了呢?


    顯然也是有問題的。


    就程振所知,不說有些天賦異稟的種族,就是人族中,也有一些天生神力,或是天生神魂、靈覺強大的。那些天生神力之人力量甚至遠超築元顯意境界的修士,那些天生神魂強大的,自身神魂可媲美玄光修士。和這些人在接下來的生命中,大多不會再有什麽提升,最終會如普通人一樣死去。


    若是單看某方麵的實力,這些人顯然達到了“修士”的門檻,那他們能算是修士嗎?


    如果算修士,那修士的範圍又要擴大許多,可是修士的邊界到底在哪?力有萬斤的算修士,力量九千斤的算不算?八千斤呢?……


    如果不算,那比那些還弱的“修士”是不是也要從修士隊伍裏剔除?


    前者到最後可能會得出全天下都是修士這一概念,而後者,或許會得出,這世間根本就沒有修士這一結論。


    要探究修士本質,類似問題將會多如牛毛。


    索性,修士不是哲人,不需要窮就一個概念,也沒有人專門就此給天下修士專門下定義。對於“修士”這類概念,很大程度上是依賴自身的判斷,帶有很大的主觀性。


    程振之所以會思考這些問題,不是說他想要化身哲人,想要為天地立心什麽的。而恰恰是他知道這類概念有主觀性,才值得去思考。因為帶有主觀性,才對自身有影響,關係道途。


    修士是什麽不重要,修士怎麽“看”很重要。


    這個“看”是看自我,是看天地,還是看天地與自我的關係。用程振前世學過的一個詞說,就是“世界觀”。


    怎麽看有這麽重要嗎?我吃了一個饅頭,難道換種看法結果就變了嗎?我把饅頭“看”成是蟠桃,我就真的吃了蟠桃了?


    如果拋開名學的概念不談,無論將饅頭“看”成什麽,被吃下去的始終是饅頭本身,不會因此改變。從這方麵來說,怎麽看並不重要。或者說,如果這是個類似程振前世那般的,沒有超凡存在的世界的話,是這樣。


    可惜,這是個可以修行的世界,是個認知可以決定存在的世界!


    拿氣道中最廣為人知的五行來說,這派理論認為天地是由金木水火土五中最基本元氣構成,五行相生相克,演化萬氣,化生萬物。這算是修行界中認可度最高的世界觀之一了。


    這套理論對不對呢?肯定是對的。溟滄派根本五功三經中五功就是分屬五行,乃是太冥祖師傳下的,直指大道的功法。太冥祖師還能錯了不成?


    不過,為何有許多功法並不依照五行理論,也能修道甚至能誕生飛升修士呢?


    玉霄派根本功法都是與“星”“光”相關,不涉五行,也是出了飛升人物的。少清派盡是劍修,你去跟他們講什麽五行試試?冥泉宗也是傳承悠久,他們功法疏於哪一行?水行嗎?


    隻要稍有見識的修士,就會知道各派功法大相徑庭。那到底哪個是對的?哪派才是正道?


    其實,根本無所謂對錯,無所謂正道。或者說,都是正道,各派對於大道的認知不同罷了。


    世界,或者說天地,不過是混沌一團,渾然一體。


    大能們或是為了方便闡述,或是自身有所側重,於是闡發出的道理便分出了“五行”“陰陽”“三才”等等。


    將天地之氣分成“金木水火土”自然可以,分成“地水火風”也沒有錯,分成“陰陽”二氣也很好。


    說天地隻有混沌一氣,或是說天地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元氣,天地還是那個天地。說道本一,或是說大道三千,道也還是那個道。


    這些理論、觀點、說法,都是對天地,對大道的一種描述。並不影響天地和道本身。


    這些理論影響的是,修道的人,也就是修士。修士以哪種觀點“看”,決定了修士的道途。


    除了對天地、對大道的看法這種大方麵外,其實修士的其他看法也同樣會影響自身。


    就比如,方才說的,怎麽看“修士”這個概念,說到底就是修士如何看待自身。


    修士覺得什麽才是“修士”,什麽才是一個修士該做的,那麽他就會以這個準則去約束自己。修士覺得哪些是好的,他就會去追尋。修士覺得哪些不利於道途,他就會舍棄。


    說到底,修士追尋大道的過程,就是在不斷改造自己。而改造的規則,就是修士心中的各種“看法”。


    ……


    ps:


    本章說了很多廢話,沒有劇情,這應該算是網文大忌了。不過,我還是忍不住這麽寫了。


    本章的看法其實沒什麽新意,之所以想寫出來,主因並不是想闡述自己對於修真有什麽高見,而是因為前兩年陸續看了些哲學方麵的書籍,忍不住想要說點啥。


    哲學書籍,從康德之後大多艱深晦澀,我自己也就看個皮毛。胡塞爾的小現象就是極限了,像康德的三大批判和黑格爾的小邏輯看了幾章就敗退了。


    不過,就是少少一部分哲學著作也讓我受益匪淺。很多以前模糊的想法也因為有了理論根據變得清晰,忍不住就想賣弄一下。受限於本人水平問題,以及篇幅問題,許多東西沒有寫出來。


    比如修士本質、天地本質的問題,其實就是“本體論”。這個問題,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尤其是經過“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轉向,大家發現“本質”這玩意根本就不存在,這也是“虛無主義”能大行其道的原因。本來還想寫點名學(邏輯學)的東西,不過我自己也一知半解,寫了幾段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麽,於是刪了。


    許多哲學觀點放到修仙小說中是很不錯的,接下來應該會涉及部分。不過,不會去解釋這些理論出處,會以符合修仙界的語言來描述,即便不了解也不會影響閱讀。


    說迴本書,遊曆這段,想要寫的就是程振在遊曆中獲得感悟最後明了道途的過程。這種思想上的提升,有時候不得不寫一些廢話。後邊盡量多寫事,減少純理論的篇幅。


    書友們有什麽好的想法和建議也請評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拔劍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拔劍少年並收藏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