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雜記到手 玉中藏書
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 作者:拔劍少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老爺,這是老爺命人送來的。老爺說,還有一本暫時沒有找到,等過幾日再送來。”
“嗯,有勞管事親自送來了,也代我謝過師尊。師尊事物繁忙,我便不過去打擾他老人家了。”
“是,小人一定會稟明老爺。”
程振出關兩日,李庚陽那裏就讓管事送來了一摞道書。
這些書籍材質不一,新舊各異。但內容大同小異,都是記錄某事某地出現了哪些奇聞軼事。
這些故事,有些類似於凡間流傳的誌怪話本。
不同的是,這些書的作者都是修行中人。
在程振看來,看似同樣的事情,作者不同其實是可以說明很多問題的。
比如,有一本《玄怪錄》中就記載了一則奇事。
蒼梧山西南數千裏,有一山村,由於長期與世隔絕,山民心智退化,退化迴圖騰崇拜階段。
一位遊方道士路過此地,發現當時的山民居然以山中一蛇怪作為圖騰,還會不定期血祭。
道士看不過,便斬了蛇怪置於山村中。
道士本意是要點醒山民,卻不想山民冥頑,認為道士是使了障眼法蒙騙自己。山民紛紛驅趕道士離去,並且還要準備更大血祭祈求蛇靈不要降罪與他們。
道士本是出世之人,除妖也隻是路過,日行一善,本也不甚在意山民如何。
不過,被山民誤解,卻反而讓他要把此事做得圓滿。
於是,道士便在山村外搭了個棚子住了下來。
道士也不進村,隻在村外修行,隻是早晚會唱誦道經。
初時山民驅趕道士,但是道士有法力在身不懼凡人。山民見奈何不得,便不加理會。
但是隨著道士駐留時間變長,許多年輕山民耐不住好奇,開始於早晚來到村外聽道士念經,久而久之不少人思想發生了改變。
村中祭司見到此景,便生出懼意,知道不能任由道士施為,便與道士理論。
論道講道理,祭司自然講不過道士,反而被道士辯得灰頭土臉下不來台。
祭司執拗,梗著脖子不願認輸道“道士會說,我說不過你。不過我崇敬蛇靈的心如同山中頑石,縱然身死不會向你低頭。”
道士笑道:“祭司你說自己心如頑石,又怎知頑石不會點頭呢?”
祭司笑道:“你若是真能令頑石點頭,我便向你扣頭又如何?!不過你卻不能耍弄你那障眼妖法。”
道士笑道:“我若是以法力為之,便是欺心。隻是你卻不知,大道在前,頑石也會點頭,你們說是也不是?”
道士話音剛落,果然見周圍百丈岩石紛紛晃動,猶如人在點頭稱是。
祭司顯示驚訝,但是卻立即醒悟,覺得這必是道士用了法術。便以此譏諷道士。
道士卻不再解釋,而是笑道:“貧道在此已然耽擱不少時日,今日也該離去了。你等若是不信,每日便在此地念誦我之前教授的經文,便知分曉。”
說罷,道士化光而去。
山民中有膽大的,便試著念誦經文,果見頑石點頭,每日都會應驗。
山民終於信了道士所言,於是主見摒棄圖騰崇拜,學習道文,並且開始與外界溝通。
……
這故事,若是凡間話本,那也沒什麽稀奇。比這更怪異的比比皆是。
但是,此事乃是修士記載。而且作者在故事後還記述了自己親自觀察的結果。
作者言,自己親臨山村觀看,其中並未發現有法術痕跡。而那頑石點頭現象已經持續了百多年。
作者還特意檢查了山中石頭,發現也是普通,沒有特別之處。
正是因為沒有找到原因,作者才將此時記錄到玄怪錄中。
程振看完個故事後,感覺若是作者記述為真的話,那麽當年那位道士是用了法道手段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看了這故事,並沒有讓程振找到什麽法道入門的靈感。
像這篇故事一般,類似的故事程振這幾日看了好幾本,也都不得要領。
搞得程振忽而懷疑那些記述的真實性,忽而覺得自己仿佛忽略了書中細節,忽而又有些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在法道一途有足夠的悟性。
這幾日,程振整個人心思都放到了雜記之中,便是日常修行都耽擱了。
就這邊恍恍惚惚,也不知過了幾日。
忽然聽到洞府下人稟報,說先前那位管事到了,說有東西送來。
程振這才想起,好像那位管事之前說還有一本書要送來。
當即讓人請那位管事進來。
等人進來,程振果然看到他手中捧著一個白玉匣,想來其中盛的就是書籍了。
而且,一本雜記居然用玉匣盛放,可見不一般。要知道,之前的那些雜記道書都是直接摞在一起的。
“見過小老爺,老爺之前的書冊找到了,老爺命我送來。”
“好,辛苦管事了。”
程振說罷就欲接過木匣。
但是,對麵管事確實仍然保持原來動作,沒有將木匣遞過來的意思。
程振見狀不由皺了皺眉頭,不明白這位管事所謂何意。
難道是像索要些人事?
管事見程振麵露不快,忙道:“小老爺容我說完。來時老爺曾言,小老爺須得將之前書冊全部還迴才能將此書交到你手裏。”
全部還迴?這是何意?
程振心中不由更加疑惑了,不知道自己那位師尊這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不過,身為弟子不好違背師命,當下道:“既然如此,那請管事在此稍歇,待我去取來。”
那些書冊都被程振帶到了閉關靜室之中,那裏下人是不得隨意進入的,此時也隻能他自己去取。
取書路上,程振還在琢磨,師尊到底是何用意。
按道理來說,那些雜記都不是什麽重要之物,沒必要急於收迴。而且,程振也隻是借閱,並不會據為己有。
“莫非師尊是在打什麽啞迷?”
就這般想著,程振將所有雜記取迴,交到了管事麵前。
管事顯示檢視了一遍,然後恭敬奉上玉匣,然後起身告辭。
程振顯示遣人送了那位管事出去,待人走後,程振方才打開玉匣。
見到玉匣中的書冊,程振一時愣住了。
他怎麽也沒想到,玉匣中裝的居然是這本書。
……
“嗯,有勞管事親自送來了,也代我謝過師尊。師尊事物繁忙,我便不過去打擾他老人家了。”
“是,小人一定會稟明老爺。”
程振出關兩日,李庚陽那裏就讓管事送來了一摞道書。
這些書籍材質不一,新舊各異。但內容大同小異,都是記錄某事某地出現了哪些奇聞軼事。
這些故事,有些類似於凡間流傳的誌怪話本。
不同的是,這些書的作者都是修行中人。
在程振看來,看似同樣的事情,作者不同其實是可以說明很多問題的。
比如,有一本《玄怪錄》中就記載了一則奇事。
蒼梧山西南數千裏,有一山村,由於長期與世隔絕,山民心智退化,退化迴圖騰崇拜階段。
一位遊方道士路過此地,發現當時的山民居然以山中一蛇怪作為圖騰,還會不定期血祭。
道士看不過,便斬了蛇怪置於山村中。
道士本意是要點醒山民,卻不想山民冥頑,認為道士是使了障眼法蒙騙自己。山民紛紛驅趕道士離去,並且還要準備更大血祭祈求蛇靈不要降罪與他們。
道士本是出世之人,除妖也隻是路過,日行一善,本也不甚在意山民如何。
不過,被山民誤解,卻反而讓他要把此事做得圓滿。
於是,道士便在山村外搭了個棚子住了下來。
道士也不進村,隻在村外修行,隻是早晚會唱誦道經。
初時山民驅趕道士,但是道士有法力在身不懼凡人。山民見奈何不得,便不加理會。
但是隨著道士駐留時間變長,許多年輕山民耐不住好奇,開始於早晚來到村外聽道士念經,久而久之不少人思想發生了改變。
村中祭司見到此景,便生出懼意,知道不能任由道士施為,便與道士理論。
論道講道理,祭司自然講不過道士,反而被道士辯得灰頭土臉下不來台。
祭司執拗,梗著脖子不願認輸道“道士會說,我說不過你。不過我崇敬蛇靈的心如同山中頑石,縱然身死不會向你低頭。”
道士笑道:“祭司你說自己心如頑石,又怎知頑石不會點頭呢?”
祭司笑道:“你若是真能令頑石點頭,我便向你扣頭又如何?!不過你卻不能耍弄你那障眼妖法。”
道士笑道:“我若是以法力為之,便是欺心。隻是你卻不知,大道在前,頑石也會點頭,你們說是也不是?”
道士話音剛落,果然見周圍百丈岩石紛紛晃動,猶如人在點頭稱是。
祭司顯示驚訝,但是卻立即醒悟,覺得這必是道士用了法術。便以此譏諷道士。
道士卻不再解釋,而是笑道:“貧道在此已然耽擱不少時日,今日也該離去了。你等若是不信,每日便在此地念誦我之前教授的經文,便知分曉。”
說罷,道士化光而去。
山民中有膽大的,便試著念誦經文,果見頑石點頭,每日都會應驗。
山民終於信了道士所言,於是主見摒棄圖騰崇拜,學習道文,並且開始與外界溝通。
……
這故事,若是凡間話本,那也沒什麽稀奇。比這更怪異的比比皆是。
但是,此事乃是修士記載。而且作者在故事後還記述了自己親自觀察的結果。
作者言,自己親臨山村觀看,其中並未發現有法術痕跡。而那頑石點頭現象已經持續了百多年。
作者還特意檢查了山中石頭,發現也是普通,沒有特別之處。
正是因為沒有找到原因,作者才將此時記錄到玄怪錄中。
程振看完個故事後,感覺若是作者記述為真的話,那麽當年那位道士是用了法道手段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看了這故事,並沒有讓程振找到什麽法道入門的靈感。
像這篇故事一般,類似的故事程振這幾日看了好幾本,也都不得要領。
搞得程振忽而懷疑那些記述的真實性,忽而覺得自己仿佛忽略了書中細節,忽而又有些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在法道一途有足夠的悟性。
這幾日,程振整個人心思都放到了雜記之中,便是日常修行都耽擱了。
就這邊恍恍惚惚,也不知過了幾日。
忽然聽到洞府下人稟報,說先前那位管事到了,說有東西送來。
程振這才想起,好像那位管事之前說還有一本書要送來。
當即讓人請那位管事進來。
等人進來,程振果然看到他手中捧著一個白玉匣,想來其中盛的就是書籍了。
而且,一本雜記居然用玉匣盛放,可見不一般。要知道,之前的那些雜記道書都是直接摞在一起的。
“見過小老爺,老爺之前的書冊找到了,老爺命我送來。”
“好,辛苦管事了。”
程振說罷就欲接過木匣。
但是,對麵管事確實仍然保持原來動作,沒有將木匣遞過來的意思。
程振見狀不由皺了皺眉頭,不明白這位管事所謂何意。
難道是像索要些人事?
管事見程振麵露不快,忙道:“小老爺容我說完。來時老爺曾言,小老爺須得將之前書冊全部還迴才能將此書交到你手裏。”
全部還迴?這是何意?
程振心中不由更加疑惑了,不知道自己那位師尊這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不過,身為弟子不好違背師命,當下道:“既然如此,那請管事在此稍歇,待我去取來。”
那些書冊都被程振帶到了閉關靜室之中,那裏下人是不得隨意進入的,此時也隻能他自己去取。
取書路上,程振還在琢磨,師尊到底是何用意。
按道理來說,那些雜記都不是什麽重要之物,沒必要急於收迴。而且,程振也隻是借閱,並不會據為己有。
“莫非師尊是在打什麽啞迷?”
就這般想著,程振將所有雜記取迴,交到了管事麵前。
管事顯示檢視了一遍,然後恭敬奉上玉匣,然後起身告辭。
程振顯示遣人送了那位管事出去,待人走後,程振方才打開玉匣。
見到玉匣中的書冊,程振一時愣住了。
他怎麽也沒想到,玉匣中裝的居然是這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