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氏覆滅後,那些因崔杼之亂而逃亡在外的貴族們都被招迴了齊國,齊景公一一賜給他們封邑和器用。沒有逃亡的貴族也一一論功行賞。晏嬰雖然在誅崔、除慶中都沒有參與,齊景公還是要把齊國的別都邶殿(今山東昌邑西)以及附屬於邶殿的六十個邑都賜給晏嬰。
晏嬰堅決不接受。子尾問他:“發財是人人都想的,為什麽唯獨您就不要呢?”
晏嬰說:“慶氏的城邑滿意足了他的欲望,所以他逃亡了。我的城邑沒滿足欲望,如果把邶殿加上,就滿足欲望了,離逃亡也就不遠了。如果逃亡在外,我連一個邑都不能主宰。所以,不接受邶殿,不是討厭發財,而是害怕失去富有啊!私利過了頭就要失敗,所以我不敢貪多,要端正道德以限製私利。”
齊景公賞賜給其他人的土地和財物,他們基本上都照單全收了,隻有子雅接受了一小部分,把大部分推辭掉了。而子尾因為聽了晏子的這番議論,把本來已經全盤接受了的賞賜又全部還給了齊景公。齊景公因此覺得子尾比子雅更忠誠,對他特別寵信。
盧蒲嫳雖然是慶封的死黨,但他誅滅崔家是出了大力的,所以,齊景公沒有殺他,隻把他放逐到齊國的北部邊境。
崔杼雖然死了,很多受過他欺負的人依然對他恨意難消,要求得到他的屍體,戮屍泄憤。但崔杼的屍體早已被他的黨羽秘密埋葬了,找了好多日子都沒找到。後來一個崔杼的家臣出來說:“把崔杼的那個大璧給我,我就獻出他的棺材。”這樣,崔杼的棺材就被弄到了臨淄的市場裏,打開了棺蓋示眾。
國人們都去看,因為是冬天的原故吧,屍體還沒有深度腐敗,國人們還能認出他,都說:“這是崔杼!”
除去了崔、慶兩個大禍害,齊國總算安定了下來。代替崔、慶成為齊國兩大執政的是高氏的子尾和欒氏的子雅,這兩個人是堂兄弟。說到這裏,有必要捋一捋了。
子尾、子雅是一家人,都是齊惠公的子孫,前麵說過了,齊惠公的眾多兒子中,有一個字子高,其後人就以高為氏,還有一個字子欒,其後人就以欒為氏。
但是,齊國有兩個高氏家族,其中一個曆史很悠久了,可以稱之為“老高氏”,是齊文公的子孫,它現在的當家人叫高止,這個高氏,跟國氏一樣,是世代為卿的。而子尾這個高氏則是新高氏,他們是齊惠公的子孫,比老高氏要晚了兩百來年,很多論者因為沒有把這兩個高氏分清,因此就容易產生混淆。
子尾和子雅這對堂兄弟幹得還算不錯,有一定威望,又因為除慶封時立有大功,很得齊景公的信任,所以他們能鎮得住局麵。就在除掉慶封的第二年,因為老高氏的高止專橫跋扈,狂得沒邊,得罪了很多人,子尾子雅就聯手把他趕走,讓他去南燕過流亡生活,然後為老高氏立了新的族長。但是,這段平靜的日子並不長。
公元前540年,接替已故中軍帥趙武當上了晉國中軍帥的韓起到齊國訪問,他是來為晉平公送訂婚財禮的,晉平公要娶齊國公室的女子為妃。
子雅在會見韓起時,召來兒子欒施(字子旗)給韓起看看,韓起直言不諱地評論說:“這不是能保住家族的大夫,不像個臣子。”子尾也召來兒子高強(字子良)給韓起看,韓起給出了相同的評價。
齊國的大夫們聽說了這事都不以為然地笑,隻有晏嬰說:“那個人(韓起)是君子,君子有誠心,他的見解是有根據的。”
第二年,子雅去世,兒子子旗繼承了他的職位。晏嬰就預言,子旗會被別人弄死,薑姓將要衰弱了。晏嬰的晏氏家族也是齊國公室一脈,也是薑姓,所以他當然不希望薑姓衰弱。
齊國現在勢力最大的四個家族是高家、欒家、鮑家、陳家,這個高家是新高家不是老高家,老高家雖然也是卿族、大族,但勢力已比不上新高家了。這四個大家族中,隻有新高家和欒家是齊國公室一族,這兩家都是齊惠公的子孫。而鮑家則是鮑叔牙的子孫,其家主鮑國是鮑叔牙的曾孫,鮑家姓姒,是齊國的異姓大夫。至於陳家,這裏要重點提一提,因為,齊國在不久的將來就要落到陳家的手裏了!
陳家的祖宗陳完是陳國國君陳厲公的兒子,姓媯。公元前705年,他出生後不久,恰巧周天子的太史路經陳國,陳厲公就請他給新生兒算一卦,看看這個寶寶命運如何。太史用蓍草起了卦,得到的是《觀》卦變《否》卦,太史於是斷定,這個寶寶的子孫會擁有一個國家,但卻不是陳國,而是別的國家,且多半是薑姓之國,而且這事要等陳國滅亡以後才會實現。這個預言,再過幾十年就要成為現實了!
後來,陳國發生內亂,陳厲公去世後,其弟弟陳莊公即位,陳莊公去世後,其弟陳宣公即位。陳宣公晚年寵愛一個姬妾,想廢掉太子媯禦寇而立那寵姬的兒子為太子。媯禦寇跟媯完關係非常好,陳宣公以為他們倆在密謀弑君篡位,就把媯禦寇殺了。媯完估計陳宣公一定也會殺他,便逃亡到了齊國。
齊桓公見媯完一表人才,品德才能都比較出眾,很是喜歡,要任用他為卿。媯完很有頭腦,齊國一共才幾個卿位?自己一個外來戶,一來就占了一個,其他大家族不恨才怪,因此堅決推辭,說:“我一個寄居在外的臣子,有幸能不做勞苦之役就是國君給我的恩惠了,豈敢居高位!”
齊桓公於是就任用他為工正,媯完就此在齊國定居下來,因為他來自陳國,就以陳為氏,人稱陳完。
陳完逃亡之前,還在陳國當公子的時候,陳國大夫懿仲看中了他的人品,想把女兒嫁給他,請人用蓍草算了一卦。
懿仲的妻子懂《易經》,看了卦象說:“很吉利,夫妻和睦,猶如鳳凰比翼齊飛,鳴叫應和,聲音響亮清脆,他們的後代將在齊國昌盛,到第五代,就差不多跟卿相當了。八代之後,已無可匹敵。”
不用說,這樁婚姻肯定是成了。到陳無宇,正好是陳氏的第五代,而此時的陳無宇已是上大夫,雖然權力比不上卿,但地位跟卿相差無幾,正如卦象所說的,跟卿相當!
迴到正題,如果子旗死了,高、欒兩家全要完蛋,那陳、鮑兩家就會勢力大增,國君的勢力就大受影響了,作為齊景公一家人的晏嬰,能不憂慮嗎!
五年後的公元前534年,子尾去世,其子子良繼承了他的卿位和家主之位。這時,子旗覺得堂弟子良家的家政太混亂,子良年紀還小,還沒有治家的能力,就自說自話地來代子良治理新高家。把新高家原先的大管家(家宰)梁嬰殺掉,重立了一個家宰,又把新高家三位當大夫的族人驅逐到魯國。
新高家的家臣對子旗的越俎代庖極度不滿,說:“孩子(子良)已經長大了,子旗卻硬要來幫他管我們家的事,這是想要兼並我們嘛!”於是就向家兵們發放武器,準備去攻打欒氏。
陳無宇跟新高家的已故家主子尾關係親密,聽說欒家的子旗要吞並新高家,就也向家兵發放武器,要幫新高家去打欒家。
有人向子旗報告了陳家的動向,子旗不相信。後來接連又有幾個人來報告,他有點將信將疑,就到陳家來看個究竟。
陳無宇正要帶著家兵出發,聽說子旗來了,忙換上平時外出燕遊時穿的服裝出來迎接子旗。子旗問他怎麽穿上這衣服?陳無宇說:“聽說子良家在發放武器準備攻打您,我正想去看看是否真有這事,您聽說這事了嗎?”
子旗說:“沒有聽說。”
陳無宇說:“您何不也把武器發放下去,無宇願意跟隨您去攻打子良家。”
子旗說:“您為什麽要這樣?子良還是個孩子,我教導他還怕他不能成功,我又給他貴官厚祿。如果和他互相攻打,我怎麽對得起先人?您何不去勸說他一下?”
陳無宇稽顙(磕頭而額觸地),說:“頃公、靈公福佑您,我也希望能得到他們的福佑。”
在陳無宇的勸說下,新高家總算跟欒家又和好如初。
但是,子旗和子良都酷愛杯中物,又都聽信妻妾的話,不願信任下屬,因此招致了很多怨恨。而且這兩人還都討厭陳氏和鮑氏,不願意跟他們好好相處,總想著要滅掉這兩家。陳氏和鮑氏也感覺到了子旗、子良的敵意,自然時刻緊繃著神經防範著他們。
公元前532年,也就是齊景公十六年,有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先到陳家向陳無宇報告:“子旗、子良要來攻打陳氏、鮑氏了!”隨即又到鮑家向鮑國報告了同樣的話。
陳無宇嚇得不輕,慌忙向家丁和部下發放武器裝備,然後就匆匆趕去鮑家跟鮑國商量,半路上卻碰見了子良,這小子喝醉了酒,正乘著馬車在鬧市區縱馬疾馳,這說明子旗他們根本沒有攻打陳氏鮑氏這迴事!但陳無宇還是來到了鮑家,見鮑國也已經把武器裝備發放下去了。兩人忙派人去探聽子旗子良的動靜,探子迴來報告說,子旗子良正在準備喝酒呢。
上當了!原來欒、高兩家要來攻打陳、鮑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可是現在陳、鮑兩家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發放武器這麽大動靜的事,早晚會傳到欒、高兩家耳中,而且傳到他們耳中時,一定變成了“陳、鮑兩家想聯手攻打欒、高兩家”!欒、高會有什麽反應?不用說了。沒辦法,隻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陳無宇說:“盡管他們進攻我們的事不真實,但是當他們聽說了我們發放武器之後,一定會驅逐我們。乘著他們喝酒的機會先攻打他們,怎麽樣?”
鮑國想想,也隻有這條路了。
於是,陳、鮑兩家的家兵就向欒家、高家發動了突然進攻。
子良對子旗說:“我們先取得國君的支持,這樣,陳氏鮑氏還能往哪裏逃?”
於是高、欒兩家的家軍就去攻打齊景公宮中路寢(正殿)的南門(虎門),想把齊景公劫持到手,以國君的命令來調動齊國軍隊鎮壓陳氏、鮑氏。
晏嬰穿著朝服站在虎門之外,欒、高、陳、鮑四大家族都派人來召請他,都想拉他加入。
他的隨從問他:“加入陳氏、鮑氏嗎?”
晏嬰反問:“他們有什麽優點值得我去幫助嗎?”
隨從問:“那麽加入欒氏、高氏?”
晏嬰反問:“難道他們比陳氏、鮑氏好嗎?”
隨從問:“那麽,我們迴去嗎?”
晏嬰說:“國君遭受進攻,我們迴哪裏去?”
一會兒,齊景公派人來召晏嬰,晏嬰就進宮了。
齊景公讓人占卜,派大夫王黑拿著齊景公的那麵名叫靈姑銔的大旗去指揮軍隊作戰吉利不吉利?占卜的結果是吉利。王黑可能覺得那旗杆太長,用起來不大靈便,向齊景公請求,把旗杆砍短三尺。
齊景公同意了,於是王黑就指揮著齊景公的衛隊,打退了進攻侯宮的欒、高家族軍。
過了幾天,欒、高兩家的軍隊跟陳、鮑兩家的軍隊在臨淄的稷門交戰,欒、高兩家的軍隊大敗。接著,在臨淄城中一條名叫莊的大道上,陳、鮑兩家的軍隊再次大敗欒、高兩家的軍隊。
陳家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給國人好處,收買人心,國人們得了陳家那麽多好處,當然擁護陳家,都出來追趕欒、高兩家的敗兵,於是,陳、鮑兩家的軍隊在臨淄的東南門(鹿門)又再次擊敗欒、高殘軍。
欒氏、新高氏徹底敗亡,子旗、子良逃亡魯國。
照以前的老規矩,大臣逃亡,其家產應該由國君來處置,但是這次,陳氏、鮑氏卻自說自話把欒、高兩家的家產私下分掉了。
晏嬰勸說陳無宇:“一定要把分得的欒氏、高氏的家產交給國君。謙讓,是德行的根本,讓給別人是美德。凡是有血氣的人,都有爭奪之心,所以,利益不可強取,堅持道義才能勝過別人。積聚利益就會產生妖孽,姑且使它不要積聚吧,可以讓它慢慢生長。”
陳無宇想想,晏子的建議跟他們陳家一慣來秉持的韜光養晦、收買民心、打造好名聲的方針是一致的,畢竟陳家是外來戶,把人家土生土長的兩個正宗公族大家族給滅了,這做得有點出格,正好借這事表明態度:自己滅高、欒是出於無奈,僅僅為了自保,沒有任何侵吞人家財產的私心!於是就真的就把分得的欒、高家產全部獻給了齊景公,並且請求告老退休,去莒邑養老。
這不是做做樣子,他是真的鐵了心要退居二線,因為不管怎麽說,自己總是犯了滅掉公族家族的事,退下來,可以讓別人把這事盡快淡忘,有利於陳氏家族的繼續發展。
齊景公很感動,要把莒邑附近的城邑封給陳無宇。陳無宇推辭不受。這下不僅齊景公感動,連他的母親也為陳無宇的大公無私精神感動得眼淚在眼眶裏打轉了,請齊景公一定要把高唐封給陳無宇。齊景公照辦了,陳氏因此更加強大。
但是陳無宇繼續低調,而且,考慮到高、欒兩家是跟齊國公室一條根的,自己這個外來戶滅了他們,有可能會引起其他同根家族的反感和敵意,他又把被高、欒兩家趕到國外的齊國諸公子全部召了迴來,已被高、欒兩家沒收了的封地,也全部歸還給他們。有的流亡公子、公孫沒有封地,陳無宇竟拿出自己的私邑分給他們;凡是公子、公孫沒有俸祿的,他私下裏也都拿自己的土地分一些給他們;對國人中的貧窮孤寡,他也分給他們糧食。這樣一來,從齊國的公族家族到廣大的國人,沒有一個不對陳家感恩戴德。
陳無宇對他的兒子和族人說:“《詩》裏說,‘(周王朝的祖先)把受到的賞賜布陳開來,賜給別人,因而創建了周國’,這就是善於施舍的緣故,齊桓公也是因此而成為霸主的。”
陳無宇退休後,兒子陳乞接替他當了上大夫,齊景公對這個大忠臣的兒子非常寵信,陳家,這個齊國薑姓公室的掘墓人,於是更加昌大。
晏嬰堅決不接受。子尾問他:“發財是人人都想的,為什麽唯獨您就不要呢?”
晏嬰說:“慶氏的城邑滿意足了他的欲望,所以他逃亡了。我的城邑沒滿足欲望,如果把邶殿加上,就滿足欲望了,離逃亡也就不遠了。如果逃亡在外,我連一個邑都不能主宰。所以,不接受邶殿,不是討厭發財,而是害怕失去富有啊!私利過了頭就要失敗,所以我不敢貪多,要端正道德以限製私利。”
齊景公賞賜給其他人的土地和財物,他們基本上都照單全收了,隻有子雅接受了一小部分,把大部分推辭掉了。而子尾因為聽了晏子的這番議論,把本來已經全盤接受了的賞賜又全部還給了齊景公。齊景公因此覺得子尾比子雅更忠誠,對他特別寵信。
盧蒲嫳雖然是慶封的死黨,但他誅滅崔家是出了大力的,所以,齊景公沒有殺他,隻把他放逐到齊國的北部邊境。
崔杼雖然死了,很多受過他欺負的人依然對他恨意難消,要求得到他的屍體,戮屍泄憤。但崔杼的屍體早已被他的黨羽秘密埋葬了,找了好多日子都沒找到。後來一個崔杼的家臣出來說:“把崔杼的那個大璧給我,我就獻出他的棺材。”這樣,崔杼的棺材就被弄到了臨淄的市場裏,打開了棺蓋示眾。
國人們都去看,因為是冬天的原故吧,屍體還沒有深度腐敗,國人們還能認出他,都說:“這是崔杼!”
除去了崔、慶兩個大禍害,齊國總算安定了下來。代替崔、慶成為齊國兩大執政的是高氏的子尾和欒氏的子雅,這兩個人是堂兄弟。說到這裏,有必要捋一捋了。
子尾、子雅是一家人,都是齊惠公的子孫,前麵說過了,齊惠公的眾多兒子中,有一個字子高,其後人就以高為氏,還有一個字子欒,其後人就以欒為氏。
但是,齊國有兩個高氏家族,其中一個曆史很悠久了,可以稱之為“老高氏”,是齊文公的子孫,它現在的當家人叫高止,這個高氏,跟國氏一樣,是世代為卿的。而子尾這個高氏則是新高氏,他們是齊惠公的子孫,比老高氏要晚了兩百來年,很多論者因為沒有把這兩個高氏分清,因此就容易產生混淆。
子尾和子雅這對堂兄弟幹得還算不錯,有一定威望,又因為除慶封時立有大功,很得齊景公的信任,所以他們能鎮得住局麵。就在除掉慶封的第二年,因為老高氏的高止專橫跋扈,狂得沒邊,得罪了很多人,子尾子雅就聯手把他趕走,讓他去南燕過流亡生活,然後為老高氏立了新的族長。但是,這段平靜的日子並不長。
公元前540年,接替已故中軍帥趙武當上了晉國中軍帥的韓起到齊國訪問,他是來為晉平公送訂婚財禮的,晉平公要娶齊國公室的女子為妃。
子雅在會見韓起時,召來兒子欒施(字子旗)給韓起看看,韓起直言不諱地評論說:“這不是能保住家族的大夫,不像個臣子。”子尾也召來兒子高強(字子良)給韓起看,韓起給出了相同的評價。
齊國的大夫們聽說了這事都不以為然地笑,隻有晏嬰說:“那個人(韓起)是君子,君子有誠心,他的見解是有根據的。”
第二年,子雅去世,兒子子旗繼承了他的職位。晏嬰就預言,子旗會被別人弄死,薑姓將要衰弱了。晏嬰的晏氏家族也是齊國公室一脈,也是薑姓,所以他當然不希望薑姓衰弱。
齊國現在勢力最大的四個家族是高家、欒家、鮑家、陳家,這個高家是新高家不是老高家,老高家雖然也是卿族、大族,但勢力已比不上新高家了。這四個大家族中,隻有新高家和欒家是齊國公室一族,這兩家都是齊惠公的子孫。而鮑家則是鮑叔牙的子孫,其家主鮑國是鮑叔牙的曾孫,鮑家姓姒,是齊國的異姓大夫。至於陳家,這裏要重點提一提,因為,齊國在不久的將來就要落到陳家的手裏了!
陳家的祖宗陳完是陳國國君陳厲公的兒子,姓媯。公元前705年,他出生後不久,恰巧周天子的太史路經陳國,陳厲公就請他給新生兒算一卦,看看這個寶寶命運如何。太史用蓍草起了卦,得到的是《觀》卦變《否》卦,太史於是斷定,這個寶寶的子孫會擁有一個國家,但卻不是陳國,而是別的國家,且多半是薑姓之國,而且這事要等陳國滅亡以後才會實現。這個預言,再過幾十年就要成為現實了!
後來,陳國發生內亂,陳厲公去世後,其弟弟陳莊公即位,陳莊公去世後,其弟陳宣公即位。陳宣公晚年寵愛一個姬妾,想廢掉太子媯禦寇而立那寵姬的兒子為太子。媯禦寇跟媯完關係非常好,陳宣公以為他們倆在密謀弑君篡位,就把媯禦寇殺了。媯完估計陳宣公一定也會殺他,便逃亡到了齊國。
齊桓公見媯完一表人才,品德才能都比較出眾,很是喜歡,要任用他為卿。媯完很有頭腦,齊國一共才幾個卿位?自己一個外來戶,一來就占了一個,其他大家族不恨才怪,因此堅決推辭,說:“我一個寄居在外的臣子,有幸能不做勞苦之役就是國君給我的恩惠了,豈敢居高位!”
齊桓公於是就任用他為工正,媯完就此在齊國定居下來,因為他來自陳國,就以陳為氏,人稱陳完。
陳完逃亡之前,還在陳國當公子的時候,陳國大夫懿仲看中了他的人品,想把女兒嫁給他,請人用蓍草算了一卦。
懿仲的妻子懂《易經》,看了卦象說:“很吉利,夫妻和睦,猶如鳳凰比翼齊飛,鳴叫應和,聲音響亮清脆,他們的後代將在齊國昌盛,到第五代,就差不多跟卿相當了。八代之後,已無可匹敵。”
不用說,這樁婚姻肯定是成了。到陳無宇,正好是陳氏的第五代,而此時的陳無宇已是上大夫,雖然權力比不上卿,但地位跟卿相差無幾,正如卦象所說的,跟卿相當!
迴到正題,如果子旗死了,高、欒兩家全要完蛋,那陳、鮑兩家就會勢力大增,國君的勢力就大受影響了,作為齊景公一家人的晏嬰,能不憂慮嗎!
五年後的公元前534年,子尾去世,其子子良繼承了他的卿位和家主之位。這時,子旗覺得堂弟子良家的家政太混亂,子良年紀還小,還沒有治家的能力,就自說自話地來代子良治理新高家。把新高家原先的大管家(家宰)梁嬰殺掉,重立了一個家宰,又把新高家三位當大夫的族人驅逐到魯國。
新高家的家臣對子旗的越俎代庖極度不滿,說:“孩子(子良)已經長大了,子旗卻硬要來幫他管我們家的事,這是想要兼並我們嘛!”於是就向家兵們發放武器,準備去攻打欒氏。
陳無宇跟新高家的已故家主子尾關係親密,聽說欒家的子旗要吞並新高家,就也向家兵發放武器,要幫新高家去打欒家。
有人向子旗報告了陳家的動向,子旗不相信。後來接連又有幾個人來報告,他有點將信將疑,就到陳家來看個究竟。
陳無宇正要帶著家兵出發,聽說子旗來了,忙換上平時外出燕遊時穿的服裝出來迎接子旗。子旗問他怎麽穿上這衣服?陳無宇說:“聽說子良家在發放武器準備攻打您,我正想去看看是否真有這事,您聽說這事了嗎?”
子旗說:“沒有聽說。”
陳無宇說:“您何不也把武器發放下去,無宇願意跟隨您去攻打子良家。”
子旗說:“您為什麽要這樣?子良還是個孩子,我教導他還怕他不能成功,我又給他貴官厚祿。如果和他互相攻打,我怎麽對得起先人?您何不去勸說他一下?”
陳無宇稽顙(磕頭而額觸地),說:“頃公、靈公福佑您,我也希望能得到他們的福佑。”
在陳無宇的勸說下,新高家總算跟欒家又和好如初。
但是,子旗和子良都酷愛杯中物,又都聽信妻妾的話,不願信任下屬,因此招致了很多怨恨。而且這兩人還都討厭陳氏和鮑氏,不願意跟他們好好相處,總想著要滅掉這兩家。陳氏和鮑氏也感覺到了子旗、子良的敵意,自然時刻緊繃著神經防範著他們。
公元前532年,也就是齊景公十六年,有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先到陳家向陳無宇報告:“子旗、子良要來攻打陳氏、鮑氏了!”隨即又到鮑家向鮑國報告了同樣的話。
陳無宇嚇得不輕,慌忙向家丁和部下發放武器裝備,然後就匆匆趕去鮑家跟鮑國商量,半路上卻碰見了子良,這小子喝醉了酒,正乘著馬車在鬧市區縱馬疾馳,這說明子旗他們根本沒有攻打陳氏鮑氏這迴事!但陳無宇還是來到了鮑家,見鮑國也已經把武器裝備發放下去了。兩人忙派人去探聽子旗子良的動靜,探子迴來報告說,子旗子良正在準備喝酒呢。
上當了!原來欒、高兩家要來攻打陳、鮑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可是現在陳、鮑兩家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發放武器這麽大動靜的事,早晚會傳到欒、高兩家耳中,而且傳到他們耳中時,一定變成了“陳、鮑兩家想聯手攻打欒、高兩家”!欒、高會有什麽反應?不用說了。沒辦法,隻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陳無宇說:“盡管他們進攻我們的事不真實,但是當他們聽說了我們發放武器之後,一定會驅逐我們。乘著他們喝酒的機會先攻打他們,怎麽樣?”
鮑國想想,也隻有這條路了。
於是,陳、鮑兩家的家兵就向欒家、高家發動了突然進攻。
子良對子旗說:“我們先取得國君的支持,這樣,陳氏鮑氏還能往哪裏逃?”
於是高、欒兩家的家軍就去攻打齊景公宮中路寢(正殿)的南門(虎門),想把齊景公劫持到手,以國君的命令來調動齊國軍隊鎮壓陳氏、鮑氏。
晏嬰穿著朝服站在虎門之外,欒、高、陳、鮑四大家族都派人來召請他,都想拉他加入。
他的隨從問他:“加入陳氏、鮑氏嗎?”
晏嬰反問:“他們有什麽優點值得我去幫助嗎?”
隨從問:“那麽加入欒氏、高氏?”
晏嬰反問:“難道他們比陳氏、鮑氏好嗎?”
隨從問:“那麽,我們迴去嗎?”
晏嬰說:“國君遭受進攻,我們迴哪裏去?”
一會兒,齊景公派人來召晏嬰,晏嬰就進宮了。
齊景公讓人占卜,派大夫王黑拿著齊景公的那麵名叫靈姑銔的大旗去指揮軍隊作戰吉利不吉利?占卜的結果是吉利。王黑可能覺得那旗杆太長,用起來不大靈便,向齊景公請求,把旗杆砍短三尺。
齊景公同意了,於是王黑就指揮著齊景公的衛隊,打退了進攻侯宮的欒、高家族軍。
過了幾天,欒、高兩家的軍隊跟陳、鮑兩家的軍隊在臨淄的稷門交戰,欒、高兩家的軍隊大敗。接著,在臨淄城中一條名叫莊的大道上,陳、鮑兩家的軍隊再次大敗欒、高兩家的軍隊。
陳家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給國人好處,收買人心,國人們得了陳家那麽多好處,當然擁護陳家,都出來追趕欒、高兩家的敗兵,於是,陳、鮑兩家的軍隊在臨淄的東南門(鹿門)又再次擊敗欒、高殘軍。
欒氏、新高氏徹底敗亡,子旗、子良逃亡魯國。
照以前的老規矩,大臣逃亡,其家產應該由國君來處置,但是這次,陳氏、鮑氏卻自說自話把欒、高兩家的家產私下分掉了。
晏嬰勸說陳無宇:“一定要把分得的欒氏、高氏的家產交給國君。謙讓,是德行的根本,讓給別人是美德。凡是有血氣的人,都有爭奪之心,所以,利益不可強取,堅持道義才能勝過別人。積聚利益就會產生妖孽,姑且使它不要積聚吧,可以讓它慢慢生長。”
陳無宇想想,晏子的建議跟他們陳家一慣來秉持的韜光養晦、收買民心、打造好名聲的方針是一致的,畢竟陳家是外來戶,把人家土生土長的兩個正宗公族大家族給滅了,這做得有點出格,正好借這事表明態度:自己滅高、欒是出於無奈,僅僅為了自保,沒有任何侵吞人家財產的私心!於是就真的就把分得的欒、高家產全部獻給了齊景公,並且請求告老退休,去莒邑養老。
這不是做做樣子,他是真的鐵了心要退居二線,因為不管怎麽說,自己總是犯了滅掉公族家族的事,退下來,可以讓別人把這事盡快淡忘,有利於陳氏家族的繼續發展。
齊景公很感動,要把莒邑附近的城邑封給陳無宇。陳無宇推辭不受。這下不僅齊景公感動,連他的母親也為陳無宇的大公無私精神感動得眼淚在眼眶裏打轉了,請齊景公一定要把高唐封給陳無宇。齊景公照辦了,陳氏因此更加強大。
但是陳無宇繼續低調,而且,考慮到高、欒兩家是跟齊國公室一條根的,自己這個外來戶滅了他們,有可能會引起其他同根家族的反感和敵意,他又把被高、欒兩家趕到國外的齊國諸公子全部召了迴來,已被高、欒兩家沒收了的封地,也全部歸還給他們。有的流亡公子、公孫沒有封地,陳無宇竟拿出自己的私邑分給他們;凡是公子、公孫沒有俸祿的,他私下裏也都拿自己的土地分一些給他們;對國人中的貧窮孤寡,他也分給他們糧食。這樣一來,從齊國的公族家族到廣大的國人,沒有一個不對陳家感恩戴德。
陳無宇對他的兒子和族人說:“《詩》裏說,‘(周王朝的祖先)把受到的賞賜布陳開來,賜給別人,因而創建了周國’,這就是善於施舍的緣故,齊桓公也是因此而成為霸主的。”
陳無宇退休後,兒子陳乞接替他當了上大夫,齊景公對這個大忠臣的兒子非常寵信,陳家,這個齊國薑姓公室的掘墓人,於是更加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