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啊,趙家滅門可是一場震撼人心蕩氣迴腸的大戲,怎麽這麽簡單就交待了?


    是的,以上是《左傳》關於趙家“滅門”的過程。至於那家喻戶曉的蕩氣迴腸大戲是太史公司馬遷奉獻給我們的,《史記》是這麽說的——


    昏君晉靈公有一個寵臣叫屠岸賈,晉靈公被趙穿做掉後,屠岸賈也失去了權勢,到晉景公時,這家夥東山再起,得到晉景公的寵信,當上了大司寇。這家夥利用職權翻晉靈公被弑的舊案,把罪責追加到趙盾身上。晉景公三年,他不向晉景公請示,就假傳君命帶著晉國諸將圍攻趙氏的住宅下宮,隻有韓家拒絕參加。諸將殺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把趙氏家族全部滅掉。


    趙朔的正妻是晉成公的姐姐(這是太史公的筆誤,應該是晉景公的姐姐)這時正懷有身孕,躲進了晉景公的宮裏,並在宮裏生下了兒子趙武。屠岸賈帶兵到宮中搜查,趙莊姬把嬰兒藏在了褲襠裏,心裏默默地向天禱祝:“若趙氏注定要滅,嬰兒就哭;若趙氏不滅,嬰兒就不發出聲音。”結果嬰兒果然沒發出任何聲音。


    趙朔生前養了一些門客,其中有兩人,一個叫公孫杵臼,一個叫程嬰,他們是一對好友。程嬰對公孫杵臼說:“這次屠岸賈搜查宮中沒有搜出結果,以後一定還會搜查,趙氏的遺孤隨時有可能被他搜出來,怎麽辦?”


    公孫杵臼問:“保護趙家的孤兒和為趙家而死,哪一件事難?”


    程嬰說:“死容易,保護孤兒難。”


    公孫杵臼說:“趙氏先君(趙朔)對你很器重,你就做那難的事吧,我就做那容易的事。”


    於是,兩人弄來一個嬰兒,想來是以不正當手段弄來的,說不定為了保密還有殺人滅口之舉,不過,在儒家的價值觀裏,為了護主這一“大義”,滅掉一個小民的家,弄死一個小民的嬰兒都是不值一提的小節。兩人給嬰兒裹上很漂亮的繈褓,冒充是趙家遺孤。兩人先帶著嬰兒躲藏到了山裏,然後程嬰下山向屠岸賈那夥人說:“我奉命保護趙家的遺孤,可是我沒出息,做不來這件事,你們如果能給我千金,我就告訴你們那遺孤的下落。”


    千金是多少錢?由於以後還會不斷地出現千金、萬金、百金之類,這裏不得不講一下。不同的朝代,千金的概念也是不同的,比如明朝和清朝,以一兩銀子為一金,千金就是千兩銀子。而在春秋直至秦漢,黃金、銅、青銅、鐵都被稱為金,但是作為錢財數的千金之金,一般特指銅。秦代以一鎰銅為一金,漢代以一斤銅為一金,一鎰為二十兩或二十四兩,一斤為十六兩。此時晉國的一金究竟是一斤還是一鎰銅?由於沒有記載,不得而知。總之,此時的千金就是一千斤或一千鎰銅!


    屠岸賈一夥馬上滿足了他的條件,然後在他的帶路下,找到了公孫杵臼和那嬰兒,把他們殺了。


    事後,程嬰帶著趙家的遺孤趙武藏匿深山。十五年後,晉景公病了,命占卜官占卜病因,占卜官說是趙家的先祖作祟。


    韓厥知道趙武還活著,就向晉景公進諫,晉景公在韓厥的軍隊的支持下,複立趙武,殺了屠岸賈,並滅其族。


    到了元朝,劇作家紀君祥把《史記》中這一故事改編為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簡稱《趙氏孤兒》),主流情節按照《史記》,某些細節作了改變,譬如,那用來假冒趙武的嬰兒不再是來曆不明,而成了程嬰的兒子,這樣,使得忠臣義仆的形象更加完美,今天家喻戶曉的趙氏滅門故事就是這個版本。


    可惜的是,這一版本雖然激蕩人心也深入人心,卻從根上就站不住腳,《史記》關於這一事件的記載是沒有根據的。


    首先,不論《史記》之前的《左傳》、《國語》、《戰國策》也好,諸子百家也罷,都沒有提到過屠岸賈、程嬰、公孫杵臼這些人物,這些人很可能是不存在的。


    其次,晉景公也算是一個有為之君,清朝的學者全祖望甚至把他和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悼公一起定為“春秋五霸”之一,這樣的人,怎麽會昏聵無能到完全聽憑屠岸賈為所欲為?


    其次,屠岸賈這種隻手遮天拿著國君的帽子壓死所有人的人物,隻有在秦始皇之後那種君主絕對專製的環境下才能出現,國君必須擁有絕對無法撼動的權威。如果在西周時期是天子說了算(“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那麽到了春秋前期,就變成諸侯說了算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現在已是春秋中後期,諸侯說了都越來越不算了,權力正在滑向卿大夫,正日益變成“禮樂征伐自大夫出”!這是整個時代的主流,幾乎各諸侯國都是世家大族權力越來越大,國君日益被邊緣化。在晉國,像韓厥的韓家就擁有七個大封邑,每個大封邑都能出一百乘戰車,也就是說,僅韓家一家,就能拿出城濮之戰時晉軍總兵力那麽多的軍隊來!而韓家的勢力在晉國還不是最大的,卻家勢力比韓家更大,趙家等幾家也不輸給韓家。在這種情況下,國君怎麽可能為所欲為?更別說還是小醜屠岸賈借著他的幌子來為所欲為了!難道晉國人真不會弑君嗎?沒弑過嗎?所以屠岸賈這事很不可信。正如清代學者趙翼所說:“晉景公並未失國政,朔妻乃其姊也,公之姊既在宮中生子,賈何人?輒敢向宮中索之?”“區區一屠岸賈,乃能逞威肆強一至此乎?”“屠岸賈之事出於無稽荒誕,不足憑也!”


    再次,《左傳》說被滅的隻有趙同、趙括兩家,而《史記》卻說趙氏被一鍋端了,而且趙朔也是在這次大屠殺中被殺的,趙家隻剩下一個遺孤趙武。顯然《左傳》的說法更可靠,因為,趙穿的兒子趙旃就沒有死,非但沒有死,在趙同趙括被滅後不久,晉國六軍又裁撤為中、上、下、新四軍,趙旃赫然當上了新軍軍長!


    還有,《史記》說趙氏滅門案發生在晉景公三年,那是邲之戰的年份,《左傳》則說是晉景公十七年,顯然《左傳》的說法更可信。


    其實《史記》關於此事的記載也有兩種版本,《史記-晉世家》的記載跟《左傳》、《國語》基本一致,隻有《史記-趙世家》和《史記-韓世家》是“趙氏孤兒”版。《史記》中這種記載互相矛盾的情況不止這一例,這並不是太史公態度不認真,恰恰相反,正表明了太史公態度的慎重,麵對不同來源、相互矛盾他自己也難以取舍的史料,他沒有像“良史”董狐那樣按照自己的主觀就隨意定奪甚至改動,而是把它們都保留下來,讓後人去判斷、研究,這才是真正的良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才是春秋戰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楚恆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楚恆伯並收藏這才是春秋戰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