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剛上台時,隻是滿足於在周邊諸侯中亮亮肌肉,樹點威信。經過這幾年的練內功,隨著國力的增長,他也成熟起來了,目光放得長遠了。因此,他的對外策略也按照管仲的指導,調整為“尊王攘夷”——他並沒有提出這個口號,這是後人對他的策略的概括。
尊王,就是要樹周天子的威權,但真正目的當然不是要讓周天子重新騎到自己頭上來,而是借著樹周天子權威之機,大樹特樹自己的權威,借周天子之名壓其他諸侯,使之服從自己的權威。做法跟鄭莊公一樣,不過,鄭莊公沒有安撫好周桓王,做得再好周桓王也不認賬,拚命給他穿小鞋,損他,最後鬧得兩敗俱傷。齊桓公吸取鄭莊公的教訓,一開始就籠絡住周天子,在他當上國君的第三年,就娶了周莊王的女兒。正巧,婚禮辦完沒多久,宋國出事了。
宋國這次出事,因由要追溯到齊桓公上台第二年的第三次伐魯,那次宋國是跟著齊國一起出兵的。結果宋軍被戰馬身上蒙著老虎皮的魯軍打得大敗,帶兵的宋國大夫南宮長萬被魯軍俘虜。事後宋國、齊國先後退兵,齊國轉而專心改革練內功,也沒有為被俘的南宮長萬想想辦法。
南宮長萬被魯國人關押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冬天,在宋國人的請求下,才被釋放迴國。也許在關押期間魯國人待他不錯,他對魯國人的印象非常好。
他迴國的第二年秋天,宋閔公和他一起去蒙澤(今河南商丘北)打獵。打獵你就專心致誌好好地打呀,南宮長萬卻心不在焉,沒口子地盛讚魯莊公,說他人才如何如何出眾,人品如何如何高潔,才能如何如何卓越……聽得宋閔公心裏一陣陣地泛酸,忍無可忍之下,罵南宮長萬為“虜”。南宮長萬做過俘虜,宋閔公沒有罵錯他,但虜還有一層意思:奴隸、奴仆,相當於後世所謂“奴才”。
南宮長萬氣得不行,我為什麽成為俘虜?還不是為了你和齊國人?老子為你受了那麽大委屈反倒成了你的罵資!一時情緒失控,發起飆來,管你國君不國君,該出手時就出手!
南宮長萬本來力氣就很大,盛怒之下出手又沒有輕重,一下子就把宋閔公打得死翹翹了。
殺死國君之後,怒氣絲毫未消,迴到國都城門那兒,碰見大夫仇牧,赤手空拳就把他打死。氣還未消,在東宮的西麵碰見了太宰(宋國的總理)華父督,就是殺孔父嘉奪其妻的那位,也把他幹掉。這才消了氣,然後立公子遊為國君。
宋國頓時大亂,各位公子有的逃到亳邑,有的逃亡到宋國的附庸蕭國(今安徽蕭縣西北)。
南宮長萬的兒子南宮牛帶兵包圍了亳邑。蕭國的國君和宋國諸位公子向曹國求助,曹國就出兵攻打南宮長萬。雖然曹國隻是個比鄭魯弱小的三等國家,但由於宋國人都不支持南宮長萬,南宮長萬頂不住,逃到了陳國,在宋國的要求下,陳國人把他殺了。
曹國人和宋國諸公子殺了公子遊,立宋閔公的弟弟公子禦說為君,是為宋桓公。
宋國之亂,齊桓公沒有出力,因為他那時正在征伐東南諸侯。當時東南的諸侯如萊、徐夷、吳、越等,當時都是很弱小的國家,齊桓公想拿它們練練手,剛好其中頗有一些諸侯在搞淫亂,就以這個為借口打了過去,結果“一戰而服三十一國”(《國語》)。
東南三十一小國被打服,宋國的亂子也平定了,齊桓公就來召集諸侯們會盟,借口是為了穩定宋國政局。
在此之前諸侯之間的盟會,都是兩個或若幹個諸侯國共同結盟,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主導者。這次盟會,齊桓公卻當了主導者——而本來這個角色應該由周天子來擔當的,以諸侯而主盟會,這是周王朝開創以來的破天荒第一次,也是齊桓公稱霸的一次預演。
這次盟會隻有宋、陳、蔡、邾四國應召而來,魯國沒來,魯國的附庸遂國,因為宗主國沒去參加,它也就不參加。
齊桓公覺得齊國的國力已今非昔比,是擺平魯國的時候了,擺平了魯國這個大國,霸業就一馬平川了!因此,盟會一結束,就先拿魯的附庸遂國開刀,齊國軍隊把它給滅了。
作為附庸,年年要向宗主國朝貢,宗主國發動戰爭時,還要派軍隊協同作戰,要盡許多義務,而宗主國也要在附庸遇到麻煩時出手相助。但是魯國卻沒敢出兵,眼睜睜看著遂國被齊國人攻占。
齊桓公的膽氣更壯了,隨即發兵伐魯。眼看魯國軍隊頂不住了,魯莊公向齊桓公發出請求:把遂國獻給齊國,魯國不再謀求恢複遂國,然後跟齊國結盟和好,也就是從此服從齊國的領導。齊桓公答應了,於是,兩國結盟。
魯國剛擺平,宋國卻翹了起來,宋桓公坐穩位子之後就不想接受齊國領導了,想另起爐灶,另搞一套,其實也想做老大。齊桓公馬上帶著陳、曹兩國軍隊去討伐,周天子也派大夫單伯帶一支軍隊來湊熱鬧,這一來,宋國不得不屈服。
於是,第二年春天,齊桓公召集宋桓公、陳宣公、衛惠公以及去年複位的鄭厲公會盟,所有與會諸侯都表示願意接受齊國領導,齊桓公正式稱霸!
所謂“霸”,就是“伯”,這兩個是通假詞,也就是侯伯——諸侯之長,其實是恢複了當初薑子牙的威權,但實際上比薑子牙的權威更大。因為薑子牙時期,周天子是非常強勢的,現在周天子隻是個擺設,要看齊桓公的臉色行事。
但是,鄭厲公實際上並不真正服從齊桓公,幾個月後,他就向老對手宋國發起了攻擊。齊桓公馬上會同宋、衛之師討之,而南方的楚國也乘此機會借口鄭厲公複位後沒有及時地向他報告,發兵進攻櫟邑。
鄭厲公無奈之下,隻能屈服於齊。不過,他也開了竅,發現尊王這篇文章值得一做,從此把精力放到尊王上來,先占據道德製高點,撈取政治資本,再另謀發展。在平定王子頹之亂中,他連連得分,大放異彩,風頭直追齊桓公。可惜,老天眷顧的是齊桓公,鄭厲公很快就被老天收去,把舞台完全留給了齊桓公一個人。
王子頹之亂,最先打出尊王旗號的齊桓公竟然沒有任何動作,他在忙什麽呢?在對付戎人。
周王朝作為華夏這個大民族的代表,對周邊少數民族是蔑視的,把北方的各少數民族統稱為“狄”,南方的統稱為“蠻”,東方的統稱為“夷”,西方的統稱為“戎”。不過,這些少數民族的部落不僅僅侵襲華夏族,他們相互之間也在侵襲,所以有的戎人部落也進入了北方,有的夷人部落進入了東南或南方。
管仲為齊桓公製定的方略,除了尊王還要攘夷,攘夷並非隻是抵禦打擊東方的夷人,而是把戎狄蠻夷全包括在內,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都要攘,都要打擊。
公元前678年,齊桓公成功地主持了齊、魯、宋、衛、陳、鄭、許、滑、滕九國的盟會,再次鞏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之後,就把注意力轉到了對付戎狄上。
戎狄蠻夷始終是華夏文明的巨大危脅,周幽王末年,犬戎滅掉了西周。周平王為了躲避戎人,東遷洛邑,可是西北的一些戎、狄部落竟尾隨而至,侵入了中原。周平王在洛邑安頓下來之後,派大夫辛有視察伊川,那裏屬於中原腹地,辛有竟然見到有人披散著頭發在野外祭祀,這完全是未開化的戎狄的做法,可這裏的人明明都是中原土著居民呀,可見戎狄風俗對華夏民族的侵害之嚴重!辛有當時就心情沉重地歎息道:“不到一百年,這裏恐怕就會變成戎人居住的地方啦,這裏的原住民的禮儀已先行消亡了!”
從公元前716年到公元前650年,中原的鄭、齊、魯、衛、曹、虢等諸侯國以及周天子的王畿全都受到了戎族的侵犯;而狄族內侵之勢,比戎族有過之而無不及,邢、衛、齊、晉、鄭、魯,都遭受過狄人的侵害。
戎、狄的作風特別敗壞,手段特別殘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過之處,如同蝗蟲過境,一片狼藉,破壞力巨大,已經嚴重危及到了華夏民族的生存。如果說齊桓公在尊王上還隻是擺個姿態,並未真正盡力,在攘夷上卻是盡心盡力的。所以後來孔子說:“如果沒有管仲,我也淪為戎狄了!”
齊桓公攘夷最大的功績是對付山戎。
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境內,又稱為北戎,漢時稱為匈奴。他們還處於原始遊牧階段,但有些部落也從華夏族這裏學到了一點農業技術,開始兼營初級的農業了。他們不斷地向南侵擾,北方的燕國最為深受其害。
公元前663年,山戎又大舉入侵燕國,燕國頂不住了,向齊國求救。齊桓公親自率軍救燕。齊國大軍追殺山戎,一直深入到今河北昌黎一帶,殲滅、重挫了多個山戎部落,給山戎以沉重的打擊。
這次出征為期將近一年,“春往冬返”,備極艱辛。有一次,大軍行進至伏龍山一帶時,當地的山戎部落(令支國)將濡水(灤河)截斷,造成伏龍山周圍二十多裏無水。齊桓公令軍士們鑿山尋找泉水,鑿了許多地方都找不到水。後來他的謀臣公孫隰朋向他獻計說,我聽說螞蟻喜歡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築穴居住,不妨找有蟻穴處挖掘試試。士兵們先在伏龍山的北麵山坡上找,沒找到。公孫隰朋說,螞蟻冬天一般都居住在向陽暖和的南坡,夏天才居住在陰涼背陽的北坡。於是到南坡一找,果然找到了蟻穴,並挖出了一眼泉水。齊桓公高興地稱讚隰朋:“你可以算得上聖人了!”於是那泉水便被命名為“聖泉”,據說此泉至今猶在。
由於過於深入,不熟悉道路,在攻打了最後一個山戎部落(孤竹國)之後,歸途中,齊軍迷路了。管仲想出一個辦法,讓老馬走在隊伍的前頭,這才找到了迴來的路。(成語“老馬識途”)
燕莊公對齊桓公感激得沒法說,齊軍班師時,他熱情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後竟送到了齊國境內,還舍不得離別。齊桓公說:“諸侯不是送天子而是送諸侯的話,是不應該走出自己的國境的(走出國境就等於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我不可以對燕國無禮。”於是把燕莊公所到達的地方全部割給了燕國,然後,像老師對待小學生那樣,教育燕莊公要好好向燕國的先祖召公學習,按時給周天子納貢。
這事被傳開後,齊桓公威望更加高漲。
救燕迴來的第二年,一支原來分布於今山西長治一帶的狄人部落,因為喜歡穿紅色衣服,被華夏人稱為“赤狄”,他們受不了晉國的連番打擊,東下太行,來到今河北邢台一帶。那裏有一個姬姓諸侯國——邢國,是周公旦某一個兒子的封國。赤狄部落見他們小日子過得滋潤,就大舉侵襲。齊桓公在管仲的建議下,出兵救邢,打敗了赤狄。
第二年,這支赤狄部落流躥到衛國,又向衛國發動進攻。
此時的衛國國君是衛惠公的兒子衛懿公,這小子即位九年來,正事不幹,吃喝玩樂之外,就是養鶴。國君養些寵物,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可是他出怪,竟給鶴享受高幹待遇,給它們都封了官,還發俸祿,還配給專車,配的還不是一般的車,而是大夫專用的便車——軒,讓它們神氣活現的乘在軒車上,招搖過市。衛國的國人看了心裏能沒氣嗎,你把鶴看得比我們還重啊!
好了,現在赤狄打過來了,衛懿公急忙征召國人入伍,發給鎧甲兵器,令他們保家衛國。國人都說:“我們可打不了仗,叫鶴去打吧,它們都是享受祿位的。”
衛懿公沒辦法,隻得親自出戰。臨出發時,把一塊玉玦贈給大夫石祁子,又贈給大夫寧莊子一支箭,叫他倆留守,說:“你們就憑這個全權處理國事,隻要是對國家有利的事就放手去辦。”又贈給他夫人一件繡袍,囑咐她:“聽從他們倆的安排吧。”然後就統兵出征了。
衛懿公的軍隊一遭遇狄人就被打得大敗,他逃走時也不知道把帥旗收起來,結果狄人叮著他的帥旗追殺上來,把衛懿公給宰了,衛國軍隊全軍覆沒。
衛國的兩個史官華龍滑和禮孔也是跟衛懿公一起出戰的,被狄人俘虜。史官除了記錄曆史,還掌管國家祭祀之事,他們對狄人說:“我倆是太史,掌管祭祀的,如果不讓我們先迴去禱告神靈,你們是打不下衛國的。”
狄人沒文化,腦迴路也沒那麽多彎曲,竟然就把他們放了。他們一逃迴國都,就對石祁子和寧莊子說:“狄人的軍力太強了,我們不能在這裏坐等滅亡,趕緊撤!”
當天夜裏,石寧二人就帶著全城的人撤離了國都朝歌(今河南淇縣)。
狄人占領了朝歌,又來追殺逃跑的衛人,一直追到黃河渡口,追上了,一番殺戮之後,最終隻有730名男女難民乘夜渡過了黃河。幸好宋桓公已帶兵在黃河對岸迎接他們了,狄人沒能追過黃河來斬草除根。後來,衛國的共、滕兩個地方的人也逃了出來,跟從朝歌逃出生天的700多人匯合在一起,人數達到5千人,這就是衛國殘餘人口的總數了。
衛國已經不存在了,靠這5千男女老少收複國土是癡人說夢,別說收複故土,萬一狄人又來,他們根本不堪一擊。幸而,齊桓公伸出了援手,派人把這些人安置到曹邑(今河南滑縣西南),給他們搭了些草棚,讓他們暫時安頓下來,同時派他兒子公子無虧率兵車300乘,甲士3千人保護這些衛國難民,又給他們立了新的國君——姬申(衛戴公)。這姬申是誰?
前麵說過,當初齊襄公助衛惠公複位之後,為了加強他的勢力,強迫衛惠公的同父異母哥哥公子頑娶他的後媽——衛惠公的母親宣薑,哥哥變成了繼父。這場亂倫婚姻結出的果實是三子二女,三子中,大兒子齊子早逝,二兒子就是現在當了國君的這個姬申(也可以稱唿為公孫申),三兒子姬毀。這姬申身體不行,當國君沒多久就死了,弟弟姬毀接替了他,就是衛文公。兩個女兒則分別嫁給了宋桓公和許穆公,都是國君夫人(諸侯國的王後)。
其中的許穆夫人最不簡單,當初要給她選擇婆家的時候,正好許國和齊國同時向衛國求婚,她的哥哥(同時也是她的侄子——這關係亂得!)衛懿公為她選擇了許國。這是國君的決定,她不能反對,但心裏是很不讚成的,所以私下對保姆說:“自古諸侯之女都是當作饋贈賞玩之物,用以連結邦交,以獲取大國的援助。如今舍棄近在眼前的大國(齊國),卻選擇偏遠的小國(許國),一旦衛國遭到敵人入侵,誰能來救?”
等到狄人滅衛,她急忙請求丈夫許穆公出兵救衛。許國被鄭國幾乎滅掉,複活還沒幾年,哪有本事對抗如狼似虎的狄人?許穆公嚇得不敢動。許穆夫人失望之餘帶著數量不多的一些侍女和奴仆毅然奔赴曹邑,一方麵要參加對衛懿公的悼念,一方麵看望殘存的衛人,協助衛戴公安頓災民。
不料,她剛剛到達曹邑,許國的大夫們就接踵而至,他們都是奉許穆公之命前來勸她迴去的,他們向許穆夫人傳達了許穆公的命令:她這麽做是不合適的,有失體統,有違婦道,也不安全。
許穆夫人置之不理,她為此賦下了一首千古名詩《載馳》——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
驅馬悠悠,言至於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
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
許人尤之,眾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控於大邦,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
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快快奔馳,快快奔馳,歸去吊唁衛侯。
驅馬趕車,歸途悠悠,終於來到曹邑。
許國大夫,跋涉追來,使我心裏憂傷。
沒人讚成我來衛,要我返迴卻不能!
你們所想都不好,非我思慮不深。
沒人讚成我來衛,要阻止我我不聽!
你們所想都不好,非我思考不慎。
登上那傾斜的高岡,采拮那解憂的貝母。
女子雖然多愁善感,心中卻自有主張!
許國之人,責備於我,其實幼稚愚妄。
行進在廣闊原野,麥苗青青,茂盛繁密。
欲往大國,訴我悲苦,誰是我堅強依靠?
許國大夫,諸位君子,莫要再責怪於我。
爾等思慮萬千,不如我親去一趟!]
許穆夫人是傑出的詩人,除此之外,她還創作了《竹竿》、《泉水》兩首名詩,三首詩全都被收入了《詩經》!
所幸她的一番苦心沒有白費,公元前658年,她的舅舅齊桓公帶領一些諸侯國,共同在楚丘(今河南滑縣)築了一座新城,作為衛國的新國都,衛國正式複國。
在衛國正式複國之前,公元前659年,赤狄再次流躥到邢國,把邢國的國都給攻占了。又是齊桓公,聯合了宋、曹等國,一起把狄人打跑。
但是邢國國都已被狄人徹底毀壞,齊桓公隻得把邢國國都遷到夷儀(今山東聊城西)。由於齊桓公對他們很關心,齊、宋、曹三國的軍隊給他們築了新城,齊桓公還派戰車一百乘,步兵一千人守護他們,所以邢人遷都時就跟迴家一樣高興。(成語“邢遷如歸”)
安邢複衛,齊桓公的聲望再攀新高。但是齊桓公沒有自滿,他的目光,轉向了南方。
南方蠻夷的勢力,一點也不比北方的戎狄弱,事實上,猶有過之。北方的戎狄基本上都是分散的一個個部落,一盤散沙,隻要中原諸侯在一位領導者的主導下團結起來,掃平他們不是太難。南方的蠻夷中,卻有一個真正的大塊頭——楚國!
尊王,就是要樹周天子的威權,但真正目的當然不是要讓周天子重新騎到自己頭上來,而是借著樹周天子權威之機,大樹特樹自己的權威,借周天子之名壓其他諸侯,使之服從自己的權威。做法跟鄭莊公一樣,不過,鄭莊公沒有安撫好周桓王,做得再好周桓王也不認賬,拚命給他穿小鞋,損他,最後鬧得兩敗俱傷。齊桓公吸取鄭莊公的教訓,一開始就籠絡住周天子,在他當上國君的第三年,就娶了周莊王的女兒。正巧,婚禮辦完沒多久,宋國出事了。
宋國這次出事,因由要追溯到齊桓公上台第二年的第三次伐魯,那次宋國是跟著齊國一起出兵的。結果宋軍被戰馬身上蒙著老虎皮的魯軍打得大敗,帶兵的宋國大夫南宮長萬被魯軍俘虜。事後宋國、齊國先後退兵,齊國轉而專心改革練內功,也沒有為被俘的南宮長萬想想辦法。
南宮長萬被魯國人關押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冬天,在宋國人的請求下,才被釋放迴國。也許在關押期間魯國人待他不錯,他對魯國人的印象非常好。
他迴國的第二年秋天,宋閔公和他一起去蒙澤(今河南商丘北)打獵。打獵你就專心致誌好好地打呀,南宮長萬卻心不在焉,沒口子地盛讚魯莊公,說他人才如何如何出眾,人品如何如何高潔,才能如何如何卓越……聽得宋閔公心裏一陣陣地泛酸,忍無可忍之下,罵南宮長萬為“虜”。南宮長萬做過俘虜,宋閔公沒有罵錯他,但虜還有一層意思:奴隸、奴仆,相當於後世所謂“奴才”。
南宮長萬氣得不行,我為什麽成為俘虜?還不是為了你和齊國人?老子為你受了那麽大委屈反倒成了你的罵資!一時情緒失控,發起飆來,管你國君不國君,該出手時就出手!
南宮長萬本來力氣就很大,盛怒之下出手又沒有輕重,一下子就把宋閔公打得死翹翹了。
殺死國君之後,怒氣絲毫未消,迴到國都城門那兒,碰見大夫仇牧,赤手空拳就把他打死。氣還未消,在東宮的西麵碰見了太宰(宋國的總理)華父督,就是殺孔父嘉奪其妻的那位,也把他幹掉。這才消了氣,然後立公子遊為國君。
宋國頓時大亂,各位公子有的逃到亳邑,有的逃亡到宋國的附庸蕭國(今安徽蕭縣西北)。
南宮長萬的兒子南宮牛帶兵包圍了亳邑。蕭國的國君和宋國諸位公子向曹國求助,曹國就出兵攻打南宮長萬。雖然曹國隻是個比鄭魯弱小的三等國家,但由於宋國人都不支持南宮長萬,南宮長萬頂不住,逃到了陳國,在宋國的要求下,陳國人把他殺了。
曹國人和宋國諸公子殺了公子遊,立宋閔公的弟弟公子禦說為君,是為宋桓公。
宋國之亂,齊桓公沒有出力,因為他那時正在征伐東南諸侯。當時東南的諸侯如萊、徐夷、吳、越等,當時都是很弱小的國家,齊桓公想拿它們練練手,剛好其中頗有一些諸侯在搞淫亂,就以這個為借口打了過去,結果“一戰而服三十一國”(《國語》)。
東南三十一小國被打服,宋國的亂子也平定了,齊桓公就來召集諸侯們會盟,借口是為了穩定宋國政局。
在此之前諸侯之間的盟會,都是兩個或若幹個諸侯國共同結盟,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主導者。這次盟會,齊桓公卻當了主導者——而本來這個角色應該由周天子來擔當的,以諸侯而主盟會,這是周王朝開創以來的破天荒第一次,也是齊桓公稱霸的一次預演。
這次盟會隻有宋、陳、蔡、邾四國應召而來,魯國沒來,魯國的附庸遂國,因為宗主國沒去參加,它也就不參加。
齊桓公覺得齊國的國力已今非昔比,是擺平魯國的時候了,擺平了魯國這個大國,霸業就一馬平川了!因此,盟會一結束,就先拿魯的附庸遂國開刀,齊國軍隊把它給滅了。
作為附庸,年年要向宗主國朝貢,宗主國發動戰爭時,還要派軍隊協同作戰,要盡許多義務,而宗主國也要在附庸遇到麻煩時出手相助。但是魯國卻沒敢出兵,眼睜睜看著遂國被齊國人攻占。
齊桓公的膽氣更壯了,隨即發兵伐魯。眼看魯國軍隊頂不住了,魯莊公向齊桓公發出請求:把遂國獻給齊國,魯國不再謀求恢複遂國,然後跟齊國結盟和好,也就是從此服從齊國的領導。齊桓公答應了,於是,兩國結盟。
魯國剛擺平,宋國卻翹了起來,宋桓公坐穩位子之後就不想接受齊國領導了,想另起爐灶,另搞一套,其實也想做老大。齊桓公馬上帶著陳、曹兩國軍隊去討伐,周天子也派大夫單伯帶一支軍隊來湊熱鬧,這一來,宋國不得不屈服。
於是,第二年春天,齊桓公召集宋桓公、陳宣公、衛惠公以及去年複位的鄭厲公會盟,所有與會諸侯都表示願意接受齊國領導,齊桓公正式稱霸!
所謂“霸”,就是“伯”,這兩個是通假詞,也就是侯伯——諸侯之長,其實是恢複了當初薑子牙的威權,但實際上比薑子牙的權威更大。因為薑子牙時期,周天子是非常強勢的,現在周天子隻是個擺設,要看齊桓公的臉色行事。
但是,鄭厲公實際上並不真正服從齊桓公,幾個月後,他就向老對手宋國發起了攻擊。齊桓公馬上會同宋、衛之師討之,而南方的楚國也乘此機會借口鄭厲公複位後沒有及時地向他報告,發兵進攻櫟邑。
鄭厲公無奈之下,隻能屈服於齊。不過,他也開了竅,發現尊王這篇文章值得一做,從此把精力放到尊王上來,先占據道德製高點,撈取政治資本,再另謀發展。在平定王子頹之亂中,他連連得分,大放異彩,風頭直追齊桓公。可惜,老天眷顧的是齊桓公,鄭厲公很快就被老天收去,把舞台完全留給了齊桓公一個人。
王子頹之亂,最先打出尊王旗號的齊桓公竟然沒有任何動作,他在忙什麽呢?在對付戎人。
周王朝作為華夏這個大民族的代表,對周邊少數民族是蔑視的,把北方的各少數民族統稱為“狄”,南方的統稱為“蠻”,東方的統稱為“夷”,西方的統稱為“戎”。不過,這些少數民族的部落不僅僅侵襲華夏族,他們相互之間也在侵襲,所以有的戎人部落也進入了北方,有的夷人部落進入了東南或南方。
管仲為齊桓公製定的方略,除了尊王還要攘夷,攘夷並非隻是抵禦打擊東方的夷人,而是把戎狄蠻夷全包括在內,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都要攘,都要打擊。
公元前678年,齊桓公成功地主持了齊、魯、宋、衛、陳、鄭、許、滑、滕九國的盟會,再次鞏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之後,就把注意力轉到了對付戎狄上。
戎狄蠻夷始終是華夏文明的巨大危脅,周幽王末年,犬戎滅掉了西周。周平王為了躲避戎人,東遷洛邑,可是西北的一些戎、狄部落竟尾隨而至,侵入了中原。周平王在洛邑安頓下來之後,派大夫辛有視察伊川,那裏屬於中原腹地,辛有竟然見到有人披散著頭發在野外祭祀,這完全是未開化的戎狄的做法,可這裏的人明明都是中原土著居民呀,可見戎狄風俗對華夏民族的侵害之嚴重!辛有當時就心情沉重地歎息道:“不到一百年,這裏恐怕就會變成戎人居住的地方啦,這裏的原住民的禮儀已先行消亡了!”
從公元前716年到公元前650年,中原的鄭、齊、魯、衛、曹、虢等諸侯國以及周天子的王畿全都受到了戎族的侵犯;而狄族內侵之勢,比戎族有過之而無不及,邢、衛、齊、晉、鄭、魯,都遭受過狄人的侵害。
戎、狄的作風特別敗壞,手段特別殘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過之處,如同蝗蟲過境,一片狼藉,破壞力巨大,已經嚴重危及到了華夏民族的生存。如果說齊桓公在尊王上還隻是擺個姿態,並未真正盡力,在攘夷上卻是盡心盡力的。所以後來孔子說:“如果沒有管仲,我也淪為戎狄了!”
齊桓公攘夷最大的功績是對付山戎。
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境內,又稱為北戎,漢時稱為匈奴。他們還處於原始遊牧階段,但有些部落也從華夏族這裏學到了一點農業技術,開始兼營初級的農業了。他們不斷地向南侵擾,北方的燕國最為深受其害。
公元前663年,山戎又大舉入侵燕國,燕國頂不住了,向齊國求救。齊桓公親自率軍救燕。齊國大軍追殺山戎,一直深入到今河北昌黎一帶,殲滅、重挫了多個山戎部落,給山戎以沉重的打擊。
這次出征為期將近一年,“春往冬返”,備極艱辛。有一次,大軍行進至伏龍山一帶時,當地的山戎部落(令支國)將濡水(灤河)截斷,造成伏龍山周圍二十多裏無水。齊桓公令軍士們鑿山尋找泉水,鑿了許多地方都找不到水。後來他的謀臣公孫隰朋向他獻計說,我聽說螞蟻喜歡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築穴居住,不妨找有蟻穴處挖掘試試。士兵們先在伏龍山的北麵山坡上找,沒找到。公孫隰朋說,螞蟻冬天一般都居住在向陽暖和的南坡,夏天才居住在陰涼背陽的北坡。於是到南坡一找,果然找到了蟻穴,並挖出了一眼泉水。齊桓公高興地稱讚隰朋:“你可以算得上聖人了!”於是那泉水便被命名為“聖泉”,據說此泉至今猶在。
由於過於深入,不熟悉道路,在攻打了最後一個山戎部落(孤竹國)之後,歸途中,齊軍迷路了。管仲想出一個辦法,讓老馬走在隊伍的前頭,這才找到了迴來的路。(成語“老馬識途”)
燕莊公對齊桓公感激得沒法說,齊軍班師時,他熱情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後竟送到了齊國境內,還舍不得離別。齊桓公說:“諸侯不是送天子而是送諸侯的話,是不應該走出自己的國境的(走出國境就等於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我不可以對燕國無禮。”於是把燕莊公所到達的地方全部割給了燕國,然後,像老師對待小學生那樣,教育燕莊公要好好向燕國的先祖召公學習,按時給周天子納貢。
這事被傳開後,齊桓公威望更加高漲。
救燕迴來的第二年,一支原來分布於今山西長治一帶的狄人部落,因為喜歡穿紅色衣服,被華夏人稱為“赤狄”,他們受不了晉國的連番打擊,東下太行,來到今河北邢台一帶。那裏有一個姬姓諸侯國——邢國,是周公旦某一個兒子的封國。赤狄部落見他們小日子過得滋潤,就大舉侵襲。齊桓公在管仲的建議下,出兵救邢,打敗了赤狄。
第二年,這支赤狄部落流躥到衛國,又向衛國發動進攻。
此時的衛國國君是衛惠公的兒子衛懿公,這小子即位九年來,正事不幹,吃喝玩樂之外,就是養鶴。國君養些寵物,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可是他出怪,竟給鶴享受高幹待遇,給它們都封了官,還發俸祿,還配給專車,配的還不是一般的車,而是大夫專用的便車——軒,讓它們神氣活現的乘在軒車上,招搖過市。衛國的國人看了心裏能沒氣嗎,你把鶴看得比我們還重啊!
好了,現在赤狄打過來了,衛懿公急忙征召國人入伍,發給鎧甲兵器,令他們保家衛國。國人都說:“我們可打不了仗,叫鶴去打吧,它們都是享受祿位的。”
衛懿公沒辦法,隻得親自出戰。臨出發時,把一塊玉玦贈給大夫石祁子,又贈給大夫寧莊子一支箭,叫他倆留守,說:“你們就憑這個全權處理國事,隻要是對國家有利的事就放手去辦。”又贈給他夫人一件繡袍,囑咐她:“聽從他們倆的安排吧。”然後就統兵出征了。
衛懿公的軍隊一遭遇狄人就被打得大敗,他逃走時也不知道把帥旗收起來,結果狄人叮著他的帥旗追殺上來,把衛懿公給宰了,衛國軍隊全軍覆沒。
衛國的兩個史官華龍滑和禮孔也是跟衛懿公一起出戰的,被狄人俘虜。史官除了記錄曆史,還掌管國家祭祀之事,他們對狄人說:“我倆是太史,掌管祭祀的,如果不讓我們先迴去禱告神靈,你們是打不下衛國的。”
狄人沒文化,腦迴路也沒那麽多彎曲,竟然就把他們放了。他們一逃迴國都,就對石祁子和寧莊子說:“狄人的軍力太強了,我們不能在這裏坐等滅亡,趕緊撤!”
當天夜裏,石寧二人就帶著全城的人撤離了國都朝歌(今河南淇縣)。
狄人占領了朝歌,又來追殺逃跑的衛人,一直追到黃河渡口,追上了,一番殺戮之後,最終隻有730名男女難民乘夜渡過了黃河。幸好宋桓公已帶兵在黃河對岸迎接他們了,狄人沒能追過黃河來斬草除根。後來,衛國的共、滕兩個地方的人也逃了出來,跟從朝歌逃出生天的700多人匯合在一起,人數達到5千人,這就是衛國殘餘人口的總數了。
衛國已經不存在了,靠這5千男女老少收複國土是癡人說夢,別說收複故土,萬一狄人又來,他們根本不堪一擊。幸而,齊桓公伸出了援手,派人把這些人安置到曹邑(今河南滑縣西南),給他們搭了些草棚,讓他們暫時安頓下來,同時派他兒子公子無虧率兵車300乘,甲士3千人保護這些衛國難民,又給他們立了新的國君——姬申(衛戴公)。這姬申是誰?
前麵說過,當初齊襄公助衛惠公複位之後,為了加強他的勢力,強迫衛惠公的同父異母哥哥公子頑娶他的後媽——衛惠公的母親宣薑,哥哥變成了繼父。這場亂倫婚姻結出的果實是三子二女,三子中,大兒子齊子早逝,二兒子就是現在當了國君的這個姬申(也可以稱唿為公孫申),三兒子姬毀。這姬申身體不行,當國君沒多久就死了,弟弟姬毀接替了他,就是衛文公。兩個女兒則分別嫁給了宋桓公和許穆公,都是國君夫人(諸侯國的王後)。
其中的許穆夫人最不簡單,當初要給她選擇婆家的時候,正好許國和齊國同時向衛國求婚,她的哥哥(同時也是她的侄子——這關係亂得!)衛懿公為她選擇了許國。這是國君的決定,她不能反對,但心裏是很不讚成的,所以私下對保姆說:“自古諸侯之女都是當作饋贈賞玩之物,用以連結邦交,以獲取大國的援助。如今舍棄近在眼前的大國(齊國),卻選擇偏遠的小國(許國),一旦衛國遭到敵人入侵,誰能來救?”
等到狄人滅衛,她急忙請求丈夫許穆公出兵救衛。許國被鄭國幾乎滅掉,複活還沒幾年,哪有本事對抗如狼似虎的狄人?許穆公嚇得不敢動。許穆夫人失望之餘帶著數量不多的一些侍女和奴仆毅然奔赴曹邑,一方麵要參加對衛懿公的悼念,一方麵看望殘存的衛人,協助衛戴公安頓災民。
不料,她剛剛到達曹邑,許國的大夫們就接踵而至,他們都是奉許穆公之命前來勸她迴去的,他們向許穆夫人傳達了許穆公的命令:她這麽做是不合適的,有失體統,有違婦道,也不安全。
許穆夫人置之不理,她為此賦下了一首千古名詩《載馳》——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
驅馬悠悠,言至於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
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
許人尤之,眾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控於大邦,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
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快快奔馳,快快奔馳,歸去吊唁衛侯。
驅馬趕車,歸途悠悠,終於來到曹邑。
許國大夫,跋涉追來,使我心裏憂傷。
沒人讚成我來衛,要我返迴卻不能!
你們所想都不好,非我思慮不深。
沒人讚成我來衛,要阻止我我不聽!
你們所想都不好,非我思考不慎。
登上那傾斜的高岡,采拮那解憂的貝母。
女子雖然多愁善感,心中卻自有主張!
許國之人,責備於我,其實幼稚愚妄。
行進在廣闊原野,麥苗青青,茂盛繁密。
欲往大國,訴我悲苦,誰是我堅強依靠?
許國大夫,諸位君子,莫要再責怪於我。
爾等思慮萬千,不如我親去一趟!]
許穆夫人是傑出的詩人,除此之外,她還創作了《竹竿》、《泉水》兩首名詩,三首詩全都被收入了《詩經》!
所幸她的一番苦心沒有白費,公元前658年,她的舅舅齊桓公帶領一些諸侯國,共同在楚丘(今河南滑縣)築了一座新城,作為衛國的新國都,衛國正式複國。
在衛國正式複國之前,公元前659年,赤狄再次流躥到邢國,把邢國的國都給攻占了。又是齊桓公,聯合了宋、曹等國,一起把狄人打跑。
但是邢國國都已被狄人徹底毀壞,齊桓公隻得把邢國國都遷到夷儀(今山東聊城西)。由於齊桓公對他們很關心,齊、宋、曹三國的軍隊給他們築了新城,齊桓公還派戰車一百乘,步兵一千人守護他們,所以邢人遷都時就跟迴家一樣高興。(成語“邢遷如歸”)
安邢複衛,齊桓公的聲望再攀新高。但是齊桓公沒有自滿,他的目光,轉向了南方。
南方蠻夷的勢力,一點也不比北方的戎狄弱,事實上,猶有過之。北方的戎狄基本上都是分散的一個個部落,一盤散沙,隻要中原諸侯在一位領導者的主導下團結起來,掃平他們不是太難。南方的蠻夷中,卻有一個真正的大塊頭——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