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今河南洛陽的成周,是周成王時期建成的一個國都級大城。伊、洛、瀍、澗四水流經此地,這裏土地肥沃,是天然糧倉,在地理位置上,此地可以說是天下之中心,是建造王都的理想之地。因此,當初周武王滅商之後,就決定在此地建立國都。不過,他定下建城的計劃後就病故了,後來在周公旦的主持下,才完成了這個大規模工程。


    因為是把它作為王朝的國都來建造的,所以這個城的規模非常大,“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長寬各約三公裏多),郛(外城郭)方七十裏,南係於洛水,北因於郟山(北邙山)”。城內除了有祭祀各代祖宗的太廟,以及京宮、康宮、華宮等五宮,其他路寢(正殿)、小寢(寢宮)、明堂(正殿前的廣場,是朝會諸侯、發布政令、祭天禮祖的重要場所)等等,無不俱備。


    公元前770年,一支風塵仆仆的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這裏。熟悉王朝禮儀的人一眼就能從其高規格的儀仗判斷出,這是天子出行的隊伍。是的,他們正是從三四百公裏外一路風餐露宿地長途跋涉而來的周平王姬宜臼一行。


    周幽王和伯服死於驪山一役之後,申國國君申侯就跟魯國國君、許國國君等諸侯一起,把姬宜臼扶上了王位,他就是史稱的周平王,得到王都遭犬戎攻擊的消息後帶兵前來勤王的鄭、晉、秦等諸侯也都表示擁戴。


    但是,虢國國君虢公翰不幹,他是虢石父的兒子,虢石父這個舔狗,一味地順著周幽王,當初周幽王廢掉申後和太子姬宜臼時,他當然也推波助瀾了,這個過節姬宜臼怎麽可能淡忘?所以虢公翰不願意站到姬宜臼這邊來,怕遭秋後算賬,他把姬宜臼的叔叔,周幽王的一個弟弟——王子餘臣扶起來,在攜這個地方(今址不詳)稱了王,人稱“攜王”。


    這樣一來,周王朝就有了兩個王,二王並立。


    周平王畢竟是周幽王的嫡長子,周幽王當初無故廢掉他是不合祖製的,也是不得人心的,是亂命,所以支持周平王的朝臣和諸侯顯然占大多數。


    但是虢公翰也不是孤家寡人,也有一批支持者,應該都是跟周平王或申侯他們關係不睦者,他們也有理由:姬宜臼的太子身份已被他父親廢掉了,他母親的王後也被廢掉了,他已不是嫡長子,伯服才是。而且,犬戎和申、繒聯軍雖然不是由姬宜臼指揮,卻是因為他而殺周幽王的,所以他這個“弑君弑父”的罪名休想逃脫!


    其實,平王弑君弑父這個說法直至二千多年後的明清時代都還有人在提,在周平王時代,提的人肯定不會少。


    在這種情況下,周平王在宗周這個地方待著,跟那可惡的攜王抬頭不見低頭見,心裏當然別扭。最主要的是,鎬京城被犬戎洗劫破壞之後瘡痍滿目,宮室破殘,王畿內的農夫、奴隸很多已被犬戎殺掉或擄走,還有很多逃走了,大量田地無人耕種,王畿荒蕪,沒有農夫和奴隸,短期內根本恢複不起來。更要命的是,犬戎等少數民族部落在周圍虎視眈眈,時不時地就來騷擾劫殺一番,這日子過得朝不保夕。


    周平王不想待在這個鬼地方了,要搬到成周去。但是周公反對:這一走,西邊這一大片祖宗基業還守得住嗎?


    可是周平王鐵了心要走,諸侯們也都讚成遷都。於是,在晉、鄭、衛、秦等諸侯的護送下,周平王遷都了!


    周平王遷都到成周之後,成周就改名叫洛邑了,也有人把以前鎬京的舊稱移到洛邑,稱之為“宗周”,因為它是王朝的都城,“諸侯宗之,是為宗周。”


    後人講起周王朝,習慣上把它劃分成兩個曆史時期,周平王東遷之前定都鎬京的那250多年稱為“西周”,從平王東遷洛陽到秦始皇統一全國這550年稱為“東周”。這隻是後人的劃分,當時的人隻知道自己生活在周王朝的天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生活的時代是西周或東周。


    東周,又分為兩個時期,前半段稱為春秋時期,後半段稱為戰國時期。這當然也是後人的劃分,當時的人也是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時代叫做春秋時代或戰國時代的。


    “春秋”和“戰國”這兩個時代名稱,是後人因兩部書而提出來的——《春秋》和《戰國策》。春秋時代,大致上就是《春秋》那部書裏所記載的時代;同樣的,戰國時代大致上就是《戰國策》裏所記載的時代。


    相傳在周王朝,周天子的大朝廷裏和各諸侯國的小朝廷裏都設有史官,國君有什麽重要活動都要記載下來(“君舉必書”)。史官一般設兩名,左史、右史。具體分工是:左史記錄國君或大臣有意義的言論,稱為《書》,周王室的左史所記就是《周書》,諸侯國比如鄭國左史所記就是《鄭書》;右史記錄國君的行動和國家發生的事件,叫做《春秋》。


    春秋,就是歲月的意思,因為一個春秋就代表一年。之所以用春秋而不用夏冬來代表一年,是因為在周朝之前我們的老祖宗還沒有把季節分得那麽細,一年就分成春、秋兩個季節,所以商朝的甲骨文裏隻有“春”“秋”沒有“夏”“冬”。


    周王室和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春秋》,可惜都沒能保存下來,現在唯一幸存的《春秋》是魯國的,而且也不是原本,據說已經過了儒教聖人孔子的刪改加工,它的原版我們已不可能看到了。


    現存的這部《春秋》是一部編年體史書,它所記載的,是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二百四十餘年間的曆史。


    《戰國策》則是西漢學者劉向把西漢皇室所收藏的一批戰國竹簡編訂而成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的是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221年間的事情。


    不過,“戰國”這一名稱在當時已有人用,但不是用來稱唿那個時代。那時人所謂戰國,指的是那幾個不安生過日子一天到晚你打我我打你,掐個不休的好戰國家,也就是後人所謂“戰國七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才是春秋戰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楚恆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楚恆伯並收藏這才是春秋戰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