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嘉七年(566年)。


    八月初三日。


    遼東,高麗,平壤城。


    王宮之內。


    齊使持節、領東夷校尉、遼東郡公、高麗王高陽成,高麗大對盧高紇,高麗西部大人淵子遊正於神舍之內憑席對坐。


    高陽成現年十六,漢名湯,他九歲便承襲了高麗王之位,因其年幼,先王便遺命王室遠支高紇為大對盧,輔國政。


    現今高陽成雖已長大成人,兼善弓馬騎射,大對盧高紇卻以伊、霍自視,並不歸政,活脫脫一個遼東宇文護。


    大對盧高紇如今已然老邁,此間,他的目光落在高陽成身後的那尊扶餘神像身上,想起了一段往事。


    那是先王陽原王高平成,在位的第八年(552年),那時他亦受安原王托付,領內部大人之職,居次大兄之位,輔佐先王。


    他猶記得那年冬日,風雪極大,代魏而立的齊國皇帝高洋,在遼西的草原之上大破了契丹人。


    齊帝駐馬營州,頻有遊騎渡遼水東掠,高麗國中人心惶惶,皆不能安。


    念及此處時,高紇掃了眼麵前的淵子遊。


    彼時,陽原王年隻十五,甚幼弱,大對盧之位空虛,高麗國政由位居太大兄的淵子遊之父所秉。


    淵氏一族累世領有西部,在馬訾水以西到遼水以東這片區域上,有著極強的影響力,至陽原王時,其麾下人口數十萬,實力為高麗五部之冠,故能參掌國政。


    齊人飲馬遼水,高麗西部首當其衝,是以,高洋遣使東來,淵子遊之父待之甚厚。


    然而夏人甚驕橫,齊使崔柳狂狷無禮,辱人至深。


    高紇憶起了那個令他永生難忘的下午。


    那日,便就在這神舍之中,陽原王坐在床榻之上,召見那齊國使臣。


    他跪坐在階下,齊使崔柳被淵子遊之父引到王座之前。


    他聽那崔柳問陽原王要遼東漢民五千戶,彼時,陽原王隻十五歲,手無權柄,自難主張,隻推說國中漢民不及此數,難以遣歸。


    他本想那齊使應當知難而退,卻忽而聽得陽原王一聲慘唿。


    待他抬首看去時,竟看到那崔柳正在以拳毆王,而旁側的太大兄,淵子遊之父,卻恍若未聞,隻坐壁上觀。


    他心中悲憤不能止,欲要上前救護,卻被淵子遊之父以眼神暗示止住。


    彼時他方壓服國中的南部大人,麾下兵馬不足用,手握強兵的淵氏不表態,他沒辦法獨自與齊國為敵。


    他隻能忍辱,目視著自己的君王為外人所欺淩。


    “啊!”


    陽原王的痛唿頻頻在舍中響起。


    高紇看到自己的王上被那個粗野的齊人從床榻上打落在地。


    他看到王身後的扶餘女神在哭泣。


    他的心在滴血。


    忽而,他急中生智,衝那齊使大唿道。


    “大使停手,我部下新破百濟,救得中原夏人數千,和都下之人,恰有五千戶之數,正宜歸之於齊。”


    那齊使終於停手,衝他倨傲笑道。


    “我皇帝嚐以拳毆魏氏皇帝,我為皇帝之臣自可拳毆你等魏氏之臣。”


    “今時你等既願歸我中夏遺人,自是我皇帝臣子,我自不便以拳加之。”


    言罷,那齊使將平陽王拉迴床榻,又言道。


    “高次大兄已言歸我之人,王可應諾否?”


    那齊使作勢又要再打,高紇隻聽王上小聲言道。


    “小王從大使之命,從天子之命。”


    聽罷那話,高紇的心都碎了。


    偷望著太大兄淵氏,他在心中暗暗發狠,並向扶餘神許願道。


    他定要臥薪嚐膽,掃清這國中的蟲豸,絕不再使王上受辱。


    爾後,扶餘女神似乎果真被他這份真情感動,淵子遊之父沒過多久便病死,西部大人的職銜被當時年隻二十許歲的淵子遊繼承。


    淵子遊年紀輕輕,何能服眾?


    他於是趁機整頓國內,在壓服南部、東部、懷柔北部之後,他終於坐上了現今大對盧的位置,成為了高麗國中的二號人物。


    最近數年,亦是天公作美。


    前時,新羅被陳人擊滅,他趁勢恢複領土,於國中威望大增,他終於借了這威勢召得淵子遊入京,徹底把握住了高麗國中的形勢。


    此時,一旁年隻三十許歲的淵子遊,見大對盧神遊天外,早便心有不快的他,終於忍不住出言道。


    “大對盧召我至此,莫非隻欲同我共瞻扶餘神乎?”


    高紇聞言迴神,半眯起老眼,他伸手抓住了高麗王高陽成的手,迴聲言道。


    “十四年前,齊人辱我先王於此舍中,淵公之父,當受其責。”


    他見淵子遊麵色微變,便繼續言道。


    “而今陳人數擾我境,更遣大兵入平州,於我威脅甚大。”


    “若不及早除之,則陳人再辱我王於廟廷,計日可待也。”


    他又伸手抓過了淵子遊的臂膀,在後者的抗拒中,將之按到了高陽成的手裏,他道。


    “夏人言,十世之仇,猶可報也。而陳人與齊人皆夏人也。”


    “今陳人暴師海外,兵微弱,昔淵公之父畏夏人之強忍其辱,今淵公何不報之?”


    他又道。


    “今我已命國中發七萬兵,十萬民,令百姓出糧百十萬石,將攻陳。”


    “南國五萬之兵皆動,而淵公二萬之卒,未見成行。”


    “是淵公不願報仇乎?是淵公欲使先王及故太大兄見辱於黃泉之下乎?”


    “是淵公欲使我王再被陳人辱於廷舍乎?”


    高紇給淵子遊扣了數頂大帽子,今日他就是要逼著這位西部大人為國事出兵。


    這將是他真正掌握高麗的第一步,而伐陳建功,則將是他徹底掌握高麗的最後一步。


    久未言語的高陽成,亦在此時出言表示支持,他道。


    “我為高麗之主,若再得受辱,必為曆代先王死之。”


    “我高麗雖小,人口亦百萬眾,忠義之士不下十萬,卿竟欲使我再受夏人之辱乎?”


    高陽成這是把不忠不義這頂帽子,也給淵子遊扣上了。


    淵子遊瞄了瞄左右的王宮衛士,自知今日無法退縮,隻好抓住了王上的手,故作感動的言道。


    “我雖武人鄙夫,亦知主辱臣死。”


    “王與大對盧但安坐平壤,我將即發西部兵,為王取周羅睺、徐儉首級。”


    高陽成緊握了淵子遊的手,高紇終於也將手搭了上來,抓著二人的手,他給今日這番對談,做了了結。


    “淵公忠義不二,知恥而勇,王上可加淵公太大兄之位,以使淵公討平州。”


    高陽成會意,不敢拒絕,隻道。


    “得二公之助,則遼東大事定矣,我從大對盧之意。”


    ————


    天嘉七年八月。


    高麗王、高麗大對盧、高麗西部大人會於平壤王宮。


    大對盧高紇迫西部大人淵子遊出兵二萬,並為其加太大兄之位。


    於是高紇使高麗王留王都為守備,發國中兵眾七萬,以民夫十萬運糧,攻平州。


    高紇自領大部在後,使淵子遊為先鋒在前,有削弱其部眾之意。


    高麗軍發,陳人不加抗禦,連棄漢城、述川等要地,淵子遊輕兵而進,竟獲全功。


    高紇恐淵子遊再破國原,更建大功,急令淵子遊屯守述川,自領大軍星夜兼行。


    二十二日。


    高紇前部萬人先至國原,將攻城,陳將樊毅能撫眾心,引兵先擊,高麗軍敗績,退守營寨。


    二十四日。


    高麗軍至國原城下者,至三萬人,民夫運糧,綿延數百裏,聲勢甚宏,高紇戒命前部,但勿攻城。


    二十五日。


    高紇親至國原城下,自二十五至二十七日,督大軍三攻國原,皆不克。


    高紇於是索漢兒中能為奇巧器械者,為諸軍修戰具。


    時高麗遠征,民夫勞動數百裏,皆怨苦之,高麗吏人於是令民夫皆依山穀水道而行,民夫稍輕其役,怨聲稍止。


    三十日。


    高紇新造戰具數種,欲再攻國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陳帝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擅長裝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擅長裝死並收藏南陳帝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