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嘉五年(564年)二月。
巴州城外。
陳將章昭達率領本部九千人,列陣於齊軍營寨二裏之外。
這九千人被分做了二十六個橫十五人縱二十人的三百人小方陣,和一個橫三十人縱四十人的千二百人大方陣。
章昭達在左右分別以九個小方陣按九宮方位排作大陣,為左右軍,一軍計二千七百人。
在中央則以八個小陣分立八方,以大陣居中拱衛自己,為中軍,計三千六百人。
章昭達的三軍自南向北展開,麵西而列,中軍前陣略略後縮,形成一條內凹的戰線。
而今章昭達麾下並無騎兵,北齊軍中卻有兩千騎卒。
既然陳軍去舟船之利,立大陣於平地,自不會用血肉之軀去硬抗騎兵的衝擊。
是以此刻,在陳軍大陣的前後方,放置著能夠阻擋騎兵衝撞的鹿角。
而左右方,則布置著能夠作為營壘壁障使用,且可進可退的偏箱車。
陳軍的防禦工事雖言簡陋,卻也整整有法,井然有序。
可惜陳軍這一切的努力,在北齊軍將的眼中,卻都是徒勞。
這平原上的九千陳軍便像是一塊長著龜殼的肥肉。
隻要齊軍步卒將陳人的這層龜殼撕破,那便極有可能利用騎兵的衝擊將其大陣擊潰,進而擒斬此次陳人北犯的主將——章昭達。
這種似乎唾手可得的勝利,對於在場的北齊軍將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誘惑。
隻是北齊軍的主帥徐遠,現在還在數十裏之外的西陵城,若是派人請示完畢再作行動,定要貽誤戰機。
是以,蠢蠢欲動的北齊軍將們一麵推舉了,領兵官中職銜最高的衡州刺史充作戰場的臨時主帥,一麵遣人飛馬將情況報入西陵。
且說齊軍在城外,紙麵上雖駐紮著二萬三千的兵馬,但勞師遠來,其中實際有五六千人,是些沒有戰力的輜重兵。
真正能用來攻戰的,實際也就是一萬五千的步卒戰兵,以及二千從豫州道征調而來的騎卒。
兵力隻堪堪達到對麵陳軍的兩倍。
是以,齊軍眾將也頗為幹脆,留下輜重兵卒守衛營房之後,便盡出所有步卒,直向陳軍的車陣殺去。
而那兩千騎卒,則左右遊曳,等待著陳人的援兵。
在巴州城下對峙了這麽長的時日,齊軍將領們,自然早已知曉了巴州附近陳人駐軍的大致兵力。
刨去那些沒什麽戰鬥力的輜重兵,此刻陳軍至少還有六七千能戰的步卒隱藏在戰場之外。
若是這些陳軍來援此地,這外圍的二千騎卒,便是揮向他們的死亡之刃。
若是他們不來,這二千騎卒,便會成為擒殺他們主將的尖兵銳器。
陳軍,似乎已經必敗無疑了。
————
陳軍大陣之中。
平西將軍大旗之下。
章昭達立在臨時搭起的望樓之上,手心之中,全是汗水。
他看了看身側的木製日晷,此時已至午時初刻。
太陽已升至中天,強烈的日光照得兩軍的士卒,都有些睜不開眼。
齊軍的步卒已經分列為五個大陣,從南北西三麵包圍了陳軍。
北齊的軍將們還在等待著,他們要等到太陽西偏,日光直射陳軍士卒眼眸時,才會發起進攻。
陳軍的士卒們亦在等待著,弓弩手們已調好了弓弦,長槍兵們已磨利了鋒芒。
他們的心中亦有恐懼,隻是背後有帥旗在高高飄揚,身前有戰車能作為屏障,時間一長,似乎心內也沒了緊張。
午時五刻。
終於,齊人的步卒們動了。
他們從陳人軍陣一裏開外的陣地上,開始向陳人的車陣加速走去。
二百步。
南北兩翼的齊軍開始衝鋒,正麵九千人的齊軍大陣仍保持著方才的步速。
一百五十步。
陳軍正麵的弓弩手們,搭弓持弩,蓄勢待發。
距陳軍車陣不過八十步的南北齊軍,開始猛力狂奔。
一百二十步。
南北齊軍迎頭撞上了陳軍的偏箱車防線,從這些戰車的間隙中,向陳軍士卒們挺槍揮戈,發起了極為猛烈的進攻。
一百步。
章昭達布置在正麵的一千五百名弓弩手,終於發弩放箭,密集的箭矢紮進齊軍前鋒的衣甲。
雖每輪射擊都能令二三百齊人倒下,然終是阻擋不了齊人進攻的步伐。
九千齊軍在平原上撒腿前衝起來,聲勢比之方才南北衝鋒更為駭人。
百步之距,轉瞬便至。
隻片刻間,陳軍便南北西三麵接敵。
望樓之上,章昭達緊緊抓著身前那木製的欄杆,他的目光始終跟著那隊正在由遠及近的齊人騎軍。
他知道,自己的生死關頭到了!
“咚”“咚”“咚”
粗重的鼓聲從陳軍中軍的望樓之上傳向四方。
這是章昭達在為軍士們擂鼓。
這亦是他在向身側的中軍士卒們下達著軍令。
於是很快,一千二百人的中央大陣便分出千人補充至東麵的鹿角防線。
而於此同時,齊軍騎兵的波浪式衝擊,亦從東麵發動了。
二千騎兵分做十隊,一波又一波的騎卒將馬槊紮過鹿角,逼退著護衛鹿角的陳軍步卒。
一批手持刀盾的齊兵步卒則借著己方騎士的掩護,努力前衝,欲要將擋在身前的鹿角推倒。
接戰不過二刻,陳軍兵陣便已然開始動搖。
好在,陳軍的南北兩翼俱是能進能退的車陣。
但見中軍令旗一變,南北陳軍便開始拉著戰車,向內收縮戰線。
靠著戰線收縮帶來的兵力密度提升,陳軍原本遙遙欲墜的戰線穩住了。
戰況陷入僵持。
未時二刻。
陳、齊軍士已然廝殺了半個時辰,雙方的士卒俱都開始有些疲累,兩軍的傷亡開始變得越來越大。
陳軍人數不足的劣勢漸漸凸顯。
戰至此時,陳軍戰線已內縮了兩次。
不得不說,這批由高湛刻意從豫州道調出的兩萬齊軍,戰鬥力確實可觀。
陳軍便是依靠著車陣帶來的地利,傷亡亦是隻比齊軍略少。
隻要這樣拖下去,陳軍一定會先行崩潰!
未時五刻。
為了進一步增加兵力,齊人軍將已命麾下騎軍棄了馬匹,充作步卒投入了戰陣。
他明白已經硬撐了一個時辰的陳軍士卒,就快要崩潰了。
忽然,他望見西北方向上,一隊數十人的騎軍正向戰場急馳而來。
那為首的中年將官手裏正持著一杆馬槊。
那馬槊之上,正懸著一個人頭。
然後,所有人,就都聽到了,那句來自地獄的魔音。
“徐遠已死!”
“西陵已破!”
“降者,不殺!”
巴州城外。
陳將章昭達率領本部九千人,列陣於齊軍營寨二裏之外。
這九千人被分做了二十六個橫十五人縱二十人的三百人小方陣,和一個橫三十人縱四十人的千二百人大方陣。
章昭達在左右分別以九個小方陣按九宮方位排作大陣,為左右軍,一軍計二千七百人。
在中央則以八個小陣分立八方,以大陣居中拱衛自己,為中軍,計三千六百人。
章昭達的三軍自南向北展開,麵西而列,中軍前陣略略後縮,形成一條內凹的戰線。
而今章昭達麾下並無騎兵,北齊軍中卻有兩千騎卒。
既然陳軍去舟船之利,立大陣於平地,自不會用血肉之軀去硬抗騎兵的衝擊。
是以此刻,在陳軍大陣的前後方,放置著能夠阻擋騎兵衝撞的鹿角。
而左右方,則布置著能夠作為營壘壁障使用,且可進可退的偏箱車。
陳軍的防禦工事雖言簡陋,卻也整整有法,井然有序。
可惜陳軍這一切的努力,在北齊軍將的眼中,卻都是徒勞。
這平原上的九千陳軍便像是一塊長著龜殼的肥肉。
隻要齊軍步卒將陳人的這層龜殼撕破,那便極有可能利用騎兵的衝擊將其大陣擊潰,進而擒斬此次陳人北犯的主將——章昭達。
這種似乎唾手可得的勝利,對於在場的北齊軍將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誘惑。
隻是北齊軍的主帥徐遠,現在還在數十裏之外的西陵城,若是派人請示完畢再作行動,定要貽誤戰機。
是以,蠢蠢欲動的北齊軍將們一麵推舉了,領兵官中職銜最高的衡州刺史充作戰場的臨時主帥,一麵遣人飛馬將情況報入西陵。
且說齊軍在城外,紙麵上雖駐紮著二萬三千的兵馬,但勞師遠來,其中實際有五六千人,是些沒有戰力的輜重兵。
真正能用來攻戰的,實際也就是一萬五千的步卒戰兵,以及二千從豫州道征調而來的騎卒。
兵力隻堪堪達到對麵陳軍的兩倍。
是以,齊軍眾將也頗為幹脆,留下輜重兵卒守衛營房之後,便盡出所有步卒,直向陳軍的車陣殺去。
而那兩千騎卒,則左右遊曳,等待著陳人的援兵。
在巴州城下對峙了這麽長的時日,齊軍將領們,自然早已知曉了巴州附近陳人駐軍的大致兵力。
刨去那些沒什麽戰鬥力的輜重兵,此刻陳軍至少還有六七千能戰的步卒隱藏在戰場之外。
若是這些陳軍來援此地,這外圍的二千騎卒,便是揮向他們的死亡之刃。
若是他們不來,這二千騎卒,便會成為擒殺他們主將的尖兵銳器。
陳軍,似乎已經必敗無疑了。
————
陳軍大陣之中。
平西將軍大旗之下。
章昭達立在臨時搭起的望樓之上,手心之中,全是汗水。
他看了看身側的木製日晷,此時已至午時初刻。
太陽已升至中天,強烈的日光照得兩軍的士卒,都有些睜不開眼。
齊軍的步卒已經分列為五個大陣,從南北西三麵包圍了陳軍。
北齊的軍將們還在等待著,他們要等到太陽西偏,日光直射陳軍士卒眼眸時,才會發起進攻。
陳軍的士卒們亦在等待著,弓弩手們已調好了弓弦,長槍兵們已磨利了鋒芒。
他們的心中亦有恐懼,隻是背後有帥旗在高高飄揚,身前有戰車能作為屏障,時間一長,似乎心內也沒了緊張。
午時五刻。
終於,齊人的步卒們動了。
他們從陳人軍陣一裏開外的陣地上,開始向陳人的車陣加速走去。
二百步。
南北兩翼的齊軍開始衝鋒,正麵九千人的齊軍大陣仍保持著方才的步速。
一百五十步。
陳軍正麵的弓弩手們,搭弓持弩,蓄勢待發。
距陳軍車陣不過八十步的南北齊軍,開始猛力狂奔。
一百二十步。
南北齊軍迎頭撞上了陳軍的偏箱車防線,從這些戰車的間隙中,向陳軍士卒們挺槍揮戈,發起了極為猛烈的進攻。
一百步。
章昭達布置在正麵的一千五百名弓弩手,終於發弩放箭,密集的箭矢紮進齊軍前鋒的衣甲。
雖每輪射擊都能令二三百齊人倒下,然終是阻擋不了齊人進攻的步伐。
九千齊軍在平原上撒腿前衝起來,聲勢比之方才南北衝鋒更為駭人。
百步之距,轉瞬便至。
隻片刻間,陳軍便南北西三麵接敵。
望樓之上,章昭達緊緊抓著身前那木製的欄杆,他的目光始終跟著那隊正在由遠及近的齊人騎軍。
他知道,自己的生死關頭到了!
“咚”“咚”“咚”
粗重的鼓聲從陳軍中軍的望樓之上傳向四方。
這是章昭達在為軍士們擂鼓。
這亦是他在向身側的中軍士卒們下達著軍令。
於是很快,一千二百人的中央大陣便分出千人補充至東麵的鹿角防線。
而於此同時,齊軍騎兵的波浪式衝擊,亦從東麵發動了。
二千騎兵分做十隊,一波又一波的騎卒將馬槊紮過鹿角,逼退著護衛鹿角的陳軍步卒。
一批手持刀盾的齊兵步卒則借著己方騎士的掩護,努力前衝,欲要將擋在身前的鹿角推倒。
接戰不過二刻,陳軍兵陣便已然開始動搖。
好在,陳軍的南北兩翼俱是能進能退的車陣。
但見中軍令旗一變,南北陳軍便開始拉著戰車,向內收縮戰線。
靠著戰線收縮帶來的兵力密度提升,陳軍原本遙遙欲墜的戰線穩住了。
戰況陷入僵持。
未時二刻。
陳、齊軍士已然廝殺了半個時辰,雙方的士卒俱都開始有些疲累,兩軍的傷亡開始變得越來越大。
陳軍人數不足的劣勢漸漸凸顯。
戰至此時,陳軍戰線已內縮了兩次。
不得不說,這批由高湛刻意從豫州道調出的兩萬齊軍,戰鬥力確實可觀。
陳軍便是依靠著車陣帶來的地利,傷亡亦是隻比齊軍略少。
隻要這樣拖下去,陳軍一定會先行崩潰!
未時五刻。
為了進一步增加兵力,齊人軍將已命麾下騎軍棄了馬匹,充作步卒投入了戰陣。
他明白已經硬撐了一個時辰的陳軍士卒,就快要崩潰了。
忽然,他望見西北方向上,一隊數十人的騎軍正向戰場急馳而來。
那為首的中年將官手裏正持著一杆馬槊。
那馬槊之上,正懸著一個人頭。
然後,所有人,就都聽到了,那句來自地獄的魔音。
“徐遠已死!”
“西陵已破!”
“降者,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