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嘉五年(564年)正月。
淮南,羅州,齊昌郡城。
華皎率領的東路陳軍已經圍城二十日。
城外,陳軍營壘。
華皎正與壯武將軍戴僧朔,以及麾下幢主曹慶、錢明、潘智虔、魯閑、席慧略等人議論攻城之事。
“我圍羅州已有二十日,現今攻城器械俱已完備,諸位將軍誰可為我軍先登敵城?”
華皎出身文吏,不善軍略。
是以此次進取羅州,他並未施用什麽奇謀,隻是趁著圍城的時間,命軍匠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
戴僧朔是華皎麾下統兵最多的將校,手裏有一個不滿編的軍,二千餘人。
此間,他見其餘將領俱不踴躍,便挺身而出,說出了自己的計略。
“將軍,前時僧朔麾下擒得齊人逃卒,知羅州之內,齊人之兵不過二千人。”
“今我軍合兵有七千餘人,何若先令諸位幢主三麵佯攻,分其兵勢。”
“如此,齊人城上一麵守軍不過六百之數,而僧朔再領本部之兵四倍擊之,羅州必破!”
聽罷戴僧朔言語,曾從陳霸先征戰多年,誌在立功的幢主錢明,意有所動,繼之言道。
“華將軍,我部之兵素從高祖征伐,習水性,善弓弩,羅州西麵臨水,明願率軍佯攻西麵。”
待二將言罷,華皎心中已然決意按此策行事,便下令道。
“明日巳時,我眾軍齊發,會攻羅州。”
“錢將軍,你率本部千人,佯攻城西。”
“曹將軍,魯將軍,你二人所部一千七百,並佯攻城北。”
“潘將軍、席將軍,你二人所部一千六百,與吾佯攻城東。”
“僧朔將軍,你部二千八百,則攻城南。”
華皎走下上座,執住戴僧朔的手舉了起來,環顧了一圈在座的眾將,他又轉頭對戴僧朔道。
“今在座諸公之富貴,盡在君手。”
“望君勉之!”
戴僧朔聞言動容,當即道。
“敢請諸公但用命,僧朔必不負公等!”
翌日。
巳時。
陳軍營動。
二十餘架炮車在羅州的四麵城牆之外架起。
盡管這些陳軍炮車的命中率感人,且一麵牆外隻有不過四五架,但那些時不時便會擦身而過大石塊還是在北齊兵卒心中留下了陰影。
華皎善於經營資財,麾下各類匠戶頗多。
建造各類精密的攻城器械,正是華皎所部的長處。
華皎雖是文吏出身,卻也知曉攻戰之事,應當以長擊短。
若是運氣好,能用炮車轟塌一兩段城牆,豈不好過令軍士冒死先登?
從巳時到未時初刻,陳軍的炮車已經繼續轟擊了兩個時辰,負責拉繩發炮的陳軍士卒亦已輪換了數輪。
這場炮擊,倒也不能說全無戰果。
畢竟每麵城牆之上總會有著幾個因逃不開炮石而倒黴陣亡的兵士,也會有不少被砸得碎裂的夯土城垛。
隻是,並沒有一處城牆崩塌。
心知不能再等,對炮車攻勢略感失望的華皎終於派騎士傳下了全軍進攻的軍令。
四輛頭車分別從陳軍東南西北四營發出。
這種靠人力在內部推行的棚車器械,形製有些類似於後世火車。
前有木板擋弓矢,上有木棚避矢石,且又備有泥漿防火,腹內有木杆,左右有輪,以便推行。
在頭車之後又接十數輛尖頭木驢車,這種尖頂木棚車,曾被侯景用以攻擊台城。
侯景亂時,華皎便在建康,知其用以攻城甚利,在湓城時,他便已備下許多。
此時用來,正為得宜。
於是,但見陳軍營中鑽出數條木龍。
這由頭車與尖頭木驢車相連組成,長達兩百餘步的木龍,直將頭首推至羅州護城河下,方才止歇了前行。
一條陳軍前往羅州城下的安全通道,頃刻而就。
沒有發石器械,無法擊毀陳軍頭車的齊軍士卒,隻能躲在城垛之後,同那頭車之上掩蔽著的陳軍弓手對射。
他們對這條陳人的進攻通道,已然束手無策。
而陳軍士卒們則借著這通道的掩護,向前方運送沙土,去填平那羅州城外的護城河。
無須太多,填上數段,保證之後的攻城器械能夠通過即可。
申時三刻。
早已填土作業完畢的各路陳軍,終於按照約定的時間,同時向城樓發起了攻擊。
此時,天色已暗。
陳軍的頭車與尖頭木驢車分離,分別至方才填平的溝壑處向前進發。
齊軍士卒這次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火炬、熱油朝靠牆最近的木驢車拋下,終於燒毀了數輛。
但這些已經無力左右大局了,無數陳人的兵士正從木驢車下扛著雲梯竄出。
在他們身後,還有成百上千的軍士正推著雲梯車向城牆靠近著。
看著遠處的城牆之下,己方越聚越多的兵士與戰具。
華皎心道,此番,己方當是勝了。
隻是遠處那些燃燒的木驢車著實令他有些傷心。
打仗果真,太費錢了。
————
城南。
終於衝上了城牆的陳軍,依仗著人數上的優勢,終於快將牆上守禦的齊軍消磨殆盡。
戴僧朔領著八個身披全甲的親兵精銳,將持槍來戰的三個齊軍步卒砍翻在地。
突下城樓的他,此刻,正向城中刺史府的方向奔走著。
四麵城樓之上的喊殺之聲還沒有散去,但他知道,此時隻需一把大火便能將守城兵卒的戰心毀去。
沒有時間去等身後的從兵跟上,戴僧朔隻領著八人在羅州的街道上疾馳。
此時,齊人隻需一隊數十人的兵馬,便能將這一小股陳軍撲滅在道。
隻是,現下城中已經沒有多餘的士兵了,甚至,連官府中的衙役都已被派上了城牆。
羅州,守不住了。
戴僧朔手中的火炬像一道流星,落在了羅州刺史府的衙門之下。
煙氣飄飛,黑暗中,一團火光亮起。
“火!”
這是陳軍士卒眼中,勝利的希望。
“火!”
這是齊人兵士腦中,噩夢的來臨。
“火!”
這是壯武將軍戴僧朔心中,晉身的階梯。
羅州,城破。
——————
天嘉五年(564年)一月。
仁武將軍華皎破齊人羅州城,壯武將軍戴僧朔先登。
華皎軍陣斬齊人守卒一千四百餘人,又俘其餘眾二千餘人。
華皎軍損傷亦頗大,其兵士陣亡者千餘人,華皎遂與眾軍將分齊人降卒為兵。
城破,華皎方知為齊人所詐,城中實有四千之眾,而齊人逃卒詐稱二千。
自是,華皎以為得破羅州,攻城器械之力尤大,於是大募匠人,其軍甲械益精。
淮南,羅州,齊昌郡城。
華皎率領的東路陳軍已經圍城二十日。
城外,陳軍營壘。
華皎正與壯武將軍戴僧朔,以及麾下幢主曹慶、錢明、潘智虔、魯閑、席慧略等人議論攻城之事。
“我圍羅州已有二十日,現今攻城器械俱已完備,諸位將軍誰可為我軍先登敵城?”
華皎出身文吏,不善軍略。
是以此次進取羅州,他並未施用什麽奇謀,隻是趁著圍城的時間,命軍匠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
戴僧朔是華皎麾下統兵最多的將校,手裏有一個不滿編的軍,二千餘人。
此間,他見其餘將領俱不踴躍,便挺身而出,說出了自己的計略。
“將軍,前時僧朔麾下擒得齊人逃卒,知羅州之內,齊人之兵不過二千人。”
“今我軍合兵有七千餘人,何若先令諸位幢主三麵佯攻,分其兵勢。”
“如此,齊人城上一麵守軍不過六百之數,而僧朔再領本部之兵四倍擊之,羅州必破!”
聽罷戴僧朔言語,曾從陳霸先征戰多年,誌在立功的幢主錢明,意有所動,繼之言道。
“華將軍,我部之兵素從高祖征伐,習水性,善弓弩,羅州西麵臨水,明願率軍佯攻西麵。”
待二將言罷,華皎心中已然決意按此策行事,便下令道。
“明日巳時,我眾軍齊發,會攻羅州。”
“錢將軍,你率本部千人,佯攻城西。”
“曹將軍,魯將軍,你二人所部一千七百,並佯攻城北。”
“潘將軍、席將軍,你二人所部一千六百,與吾佯攻城東。”
“僧朔將軍,你部二千八百,則攻城南。”
華皎走下上座,執住戴僧朔的手舉了起來,環顧了一圈在座的眾將,他又轉頭對戴僧朔道。
“今在座諸公之富貴,盡在君手。”
“望君勉之!”
戴僧朔聞言動容,當即道。
“敢請諸公但用命,僧朔必不負公等!”
翌日。
巳時。
陳軍營動。
二十餘架炮車在羅州的四麵城牆之外架起。
盡管這些陳軍炮車的命中率感人,且一麵牆外隻有不過四五架,但那些時不時便會擦身而過大石塊還是在北齊兵卒心中留下了陰影。
華皎善於經營資財,麾下各類匠戶頗多。
建造各類精密的攻城器械,正是華皎所部的長處。
華皎雖是文吏出身,卻也知曉攻戰之事,應當以長擊短。
若是運氣好,能用炮車轟塌一兩段城牆,豈不好過令軍士冒死先登?
從巳時到未時初刻,陳軍的炮車已經繼續轟擊了兩個時辰,負責拉繩發炮的陳軍士卒亦已輪換了數輪。
這場炮擊,倒也不能說全無戰果。
畢竟每麵城牆之上總會有著幾個因逃不開炮石而倒黴陣亡的兵士,也會有不少被砸得碎裂的夯土城垛。
隻是,並沒有一處城牆崩塌。
心知不能再等,對炮車攻勢略感失望的華皎終於派騎士傳下了全軍進攻的軍令。
四輛頭車分別從陳軍東南西北四營發出。
這種靠人力在內部推行的棚車器械,形製有些類似於後世火車。
前有木板擋弓矢,上有木棚避矢石,且又備有泥漿防火,腹內有木杆,左右有輪,以便推行。
在頭車之後又接十數輛尖頭木驢車,這種尖頂木棚車,曾被侯景用以攻擊台城。
侯景亂時,華皎便在建康,知其用以攻城甚利,在湓城時,他便已備下許多。
此時用來,正為得宜。
於是,但見陳軍營中鑽出數條木龍。
這由頭車與尖頭木驢車相連組成,長達兩百餘步的木龍,直將頭首推至羅州護城河下,方才止歇了前行。
一條陳軍前往羅州城下的安全通道,頃刻而就。
沒有發石器械,無法擊毀陳軍頭車的齊軍士卒,隻能躲在城垛之後,同那頭車之上掩蔽著的陳軍弓手對射。
他們對這條陳人的進攻通道,已然束手無策。
而陳軍士卒們則借著這通道的掩護,向前方運送沙土,去填平那羅州城外的護城河。
無須太多,填上數段,保證之後的攻城器械能夠通過即可。
申時三刻。
早已填土作業完畢的各路陳軍,終於按照約定的時間,同時向城樓發起了攻擊。
此時,天色已暗。
陳軍的頭車與尖頭木驢車分離,分別至方才填平的溝壑處向前進發。
齊軍士卒這次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火炬、熱油朝靠牆最近的木驢車拋下,終於燒毀了數輛。
但這些已經無力左右大局了,無數陳人的兵士正從木驢車下扛著雲梯竄出。
在他們身後,還有成百上千的軍士正推著雲梯車向城牆靠近著。
看著遠處的城牆之下,己方越聚越多的兵士與戰具。
華皎心道,此番,己方當是勝了。
隻是遠處那些燃燒的木驢車著實令他有些傷心。
打仗果真,太費錢了。
————
城南。
終於衝上了城牆的陳軍,依仗著人數上的優勢,終於快將牆上守禦的齊軍消磨殆盡。
戴僧朔領著八個身披全甲的親兵精銳,將持槍來戰的三個齊軍步卒砍翻在地。
突下城樓的他,此刻,正向城中刺史府的方向奔走著。
四麵城樓之上的喊殺之聲還沒有散去,但他知道,此時隻需一把大火便能將守城兵卒的戰心毀去。
沒有時間去等身後的從兵跟上,戴僧朔隻領著八人在羅州的街道上疾馳。
此時,齊人隻需一隊數十人的兵馬,便能將這一小股陳軍撲滅在道。
隻是,現下城中已經沒有多餘的士兵了,甚至,連官府中的衙役都已被派上了城牆。
羅州,守不住了。
戴僧朔手中的火炬像一道流星,落在了羅州刺史府的衙門之下。
煙氣飄飛,黑暗中,一團火光亮起。
“火!”
這是陳軍士卒眼中,勝利的希望。
“火!”
這是齊人兵士腦中,噩夢的來臨。
“火!”
這是壯武將軍戴僧朔心中,晉身的階梯。
羅州,城破。
——————
天嘉五年(564年)一月。
仁武將軍華皎破齊人羅州城,壯武將軍戴僧朔先登。
華皎軍陣斬齊人守卒一千四百餘人,又俘其餘眾二千餘人。
華皎軍損傷亦頗大,其兵士陣亡者千餘人,華皎遂與眾軍將分齊人降卒為兵。
城破,華皎方知為齊人所詐,城中實有四千之眾,而齊人逃卒詐稱二千。
自是,華皎以為得破羅州,攻城器械之力尤大,於是大募匠人,其軍甲械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