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太寧二年(562年)四月。
鄴都,內宮。
“太後病可稍緩。”
尚藥典禦徐之範,見宮人麵色陰鬱,情知皇太後婁氏的病恐怕是好不了了。
“稟徐典禦,石婆已服了湯藥,並未見轉好。”
這宮人兩月來亦是被重病的婁太後折騰得不輕。
上月婁太後忽然病重臥床,自言見到衣物飛起,以為是宮中有邪祟作亂,詢問鄴中知名的巫媼後,便改了石姓,以為厭勝。
然而之後其病症卻愈發嚴重,爾後雖服食了各種湯劑,太後的病卻一直未見好轉,近日更是昏昏不能識人,見人便唿為兇厲。
這鄴宮之中,莫非真有鬼妖作祟不成?
那宮人隻是個十五六歲的柔弱女子,念及此處,心生恐懼,便即不敢多思。
尚藥典禦徐之範聞言亦是憂懼。
他雖是齊國最高一等的醫官,醫術卻比不上兄長徐之才。
去歲太後急病,正是靠了他兄長來施藥石,方才治愈。
今歲太後病症又起,新皇高湛卻似乎並無心思救治太後。
其明知都內唯有自己的兄長徐之才最有能力醫治太後,卻偏在上月命之前往西兗州就官。
莫非皇帝果真不孝?
思及此處,徐之範又想起了上月太後改稱石婆之後,自己在鄴中,聽到的那首童謠。
“周裏跂求伽,豹祠嫁石婆,斬塚作媒人,唯得一量紫綖靴。”
當時他曾問尚居鄴都、頗擅圖讖之道的兄長,此謠何意。
兄長解之道。
“豹祠嫁石婆,是言鄴城外西門豹的神靈要送嫁一個名叫石婆的女子。”
“跂求伽在鮮卑語中是已去之意,周裏跂求伽,是言那位娶親之人,是這城中已死之人。”
“斬塚作媒人,是言送嫁的辦法是發開墳塚,令石婆合葬,即是說石婆將死。”
“至於最後一句,紫綖靴,紫是此係之意,綖是四月完成之意,靴即化。”
“通而言之,即是石婆當四月死而已。”
而今已是四月,自己所施藥石久不見效,太後恐怕真如兄長所言,和當壽限於此?
忽地,徐之範想到了什麽,上月太後初犯病時,皇帝曾召兄長入宮探視。
而後,方才有了鄴中那首童謠,方才有了巫媼讓太後改姓石氏,拖病不治,兄長亦是在那之後為皇帝敕書調出鄴都的。
念及此處,徐之範已覺渾身大汗淋漓。
如此說來,兄長和皇帝,恐是早已知曉,若無良醫救治,太後活不過此月。
這般來看,太後前言見到殿中衣物無風自起,或許亦是人為?
徐之範不敢再想。
——————
齊太寧二年(562年),四月初二日。
齊皇太後婁氏,東魏相國高歡之妻,東魏大丞相高澄,齊帝高洋、高演、高湛之母,崩於鄴都。
——————
齊帝寢殿。
得了宮人稟報的高湛,沒有露出半點慌亂的神色。
婁太後之死,他心中早有預期。
上月時,他便問過善於醫術的西兗州刺史徐之才,若無醫治,太後壽限幾時。
而使太後問巫不問藥,亦是自己的謀劃。
前時兄長高演能夠廢掉高殷為帝,以及自己能夠越過兄長所立太子,入繼帝位,婁太後的態度都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而自己還有一同胞親弟高濟,他年若是自己不壽,太後會否便如往日一般廢掉自己的太子,改立高濟為帝,亦未可知。
既如此,不若借此機會,將太後除去。
如此則繼嗣之事,安矣。
高湛嘴角微微一勾,心中頗為自得。
當即不顧太後之喪,不改服色,仍著帝王赤衣,擺駕三台。
鄴都之三台,乃是天保九年(558年)高洋在古代三台舊址上,發三十萬民夫修築而成。
分別名為金鳳、聖應、崇光,規製遠邁前代,便是初在鄴城營造銅雀台的魏武曹操見了,亦必大歎不如。
且說高湛不問太後新喪,盡日於三台之上縱酒作樂,終於有人看不過去了。
婁太後之女,高湛的姐姐,太原長公主,便來三台之上,向他進獻白袍,意在讓他為太後服喪,以成孝行。
高湛哪裏肯從,隻將那白袍奪去,丟下高台。
宗室於是盡皆噤聲。
近臣和士開,亦上言請止音樂。
畢竟縱酒與不改服色,不為外人所見,內臣尚可為高湛修飾,但音樂不息,必為外人所聽聞,屆時鄴中之人,便皆知皇帝不孝了。
高湛更不聽從,複命人打了和士開二十皮鞭,以為懲戒。
近臣於是盡皆噤聲。
如此在三台之上瀟灑數日,高湛終於等來了願意順應自己心意的人。
四月七日,青州刺史平陽王高淹上書稱,黃河、濟水清。
古語雲,“聖人出,黃河清”。
如此祥瑞現世,聖人不是自己這位當今天子,又當是何人呢?
高湛見得高淹的奏書,不由一笑。
這平陽王正是二月時與平秦王高歸彥一起,被貶斥到地方就官的北齊實權宗室。
如今能夠上呈此書,倒也乖覺。
也罷,便讓他多活些時日罷。
高湛心道。
——————
齊太寧二年(562年)四月。
齊帝高湛以黃河、濟水水清,尤為祥瑞,改年號河清。
高湛繼位且四月,忠直用事之士日漸噤聲,諂媚阿諛之人日益得寵。
自此,前時為高演稍振的齊國國勢,複又轉為衰微。
——————
鏡頭轉到南朝建康。
天嘉三年(562年)四月。
陳帝陳蒨以境內無事,征(三品)安右將軍吳明徹入建康,授(二品)鎮前將軍,命其領中軍二軍六千人駐紮於東府城故址,護衛建康。
吳州刺史魯悉達因母喪,病故於任上,陳帝以其弟魯廣達領其舊部,轉(三品)禦使中丞孔奐繼任其(三品)吳州刺史之職。
又命孔奐協助中書監安成王陳頊清理吳州田籍。
本月,太子中舍人徐儉使高麗、百濟歸國,敕封高麗王寧東將軍、百濟王撫東大將軍,並得市馬之約。
陳蒨以其有功,加其(五品)散騎侍郎銜,又命其父(三品)太府卿徐陵繼任禦使中丞。
本月,豐州刺史沈恪、晉安太守毛喜,奏報豐州東海之外,流求大島之上,有金、銅之礦,請遣兵卒,募貧民,入其地采掘之。
陳蒨對此事大為重視,得書之後,即召集近臣於中書省內,以為商議。
鄴都,內宮。
“太後病可稍緩。”
尚藥典禦徐之範,見宮人麵色陰鬱,情知皇太後婁氏的病恐怕是好不了了。
“稟徐典禦,石婆已服了湯藥,並未見轉好。”
這宮人兩月來亦是被重病的婁太後折騰得不輕。
上月婁太後忽然病重臥床,自言見到衣物飛起,以為是宮中有邪祟作亂,詢問鄴中知名的巫媼後,便改了石姓,以為厭勝。
然而之後其病症卻愈發嚴重,爾後雖服食了各種湯劑,太後的病卻一直未見好轉,近日更是昏昏不能識人,見人便唿為兇厲。
這鄴宮之中,莫非真有鬼妖作祟不成?
那宮人隻是個十五六歲的柔弱女子,念及此處,心生恐懼,便即不敢多思。
尚藥典禦徐之範聞言亦是憂懼。
他雖是齊國最高一等的醫官,醫術卻比不上兄長徐之才。
去歲太後急病,正是靠了他兄長來施藥石,方才治愈。
今歲太後病症又起,新皇高湛卻似乎並無心思救治太後。
其明知都內唯有自己的兄長徐之才最有能力醫治太後,卻偏在上月命之前往西兗州就官。
莫非皇帝果真不孝?
思及此處,徐之範又想起了上月太後改稱石婆之後,自己在鄴中,聽到的那首童謠。
“周裏跂求伽,豹祠嫁石婆,斬塚作媒人,唯得一量紫綖靴。”
當時他曾問尚居鄴都、頗擅圖讖之道的兄長,此謠何意。
兄長解之道。
“豹祠嫁石婆,是言鄴城外西門豹的神靈要送嫁一個名叫石婆的女子。”
“跂求伽在鮮卑語中是已去之意,周裏跂求伽,是言那位娶親之人,是這城中已死之人。”
“斬塚作媒人,是言送嫁的辦法是發開墳塚,令石婆合葬,即是說石婆將死。”
“至於最後一句,紫綖靴,紫是此係之意,綖是四月完成之意,靴即化。”
“通而言之,即是石婆當四月死而已。”
而今已是四月,自己所施藥石久不見效,太後恐怕真如兄長所言,和當壽限於此?
忽地,徐之範想到了什麽,上月太後初犯病時,皇帝曾召兄長入宮探視。
而後,方才有了鄴中那首童謠,方才有了巫媼讓太後改姓石氏,拖病不治,兄長亦是在那之後為皇帝敕書調出鄴都的。
念及此處,徐之範已覺渾身大汗淋漓。
如此說來,兄長和皇帝,恐是早已知曉,若無良醫救治,太後活不過此月。
這般來看,太後前言見到殿中衣物無風自起,或許亦是人為?
徐之範不敢再想。
——————
齊太寧二年(562年),四月初二日。
齊皇太後婁氏,東魏相國高歡之妻,東魏大丞相高澄,齊帝高洋、高演、高湛之母,崩於鄴都。
——————
齊帝寢殿。
得了宮人稟報的高湛,沒有露出半點慌亂的神色。
婁太後之死,他心中早有預期。
上月時,他便問過善於醫術的西兗州刺史徐之才,若無醫治,太後壽限幾時。
而使太後問巫不問藥,亦是自己的謀劃。
前時兄長高演能夠廢掉高殷為帝,以及自己能夠越過兄長所立太子,入繼帝位,婁太後的態度都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而自己還有一同胞親弟高濟,他年若是自己不壽,太後會否便如往日一般廢掉自己的太子,改立高濟為帝,亦未可知。
既如此,不若借此機會,將太後除去。
如此則繼嗣之事,安矣。
高湛嘴角微微一勾,心中頗為自得。
當即不顧太後之喪,不改服色,仍著帝王赤衣,擺駕三台。
鄴都之三台,乃是天保九年(558年)高洋在古代三台舊址上,發三十萬民夫修築而成。
分別名為金鳳、聖應、崇光,規製遠邁前代,便是初在鄴城營造銅雀台的魏武曹操見了,亦必大歎不如。
且說高湛不問太後新喪,盡日於三台之上縱酒作樂,終於有人看不過去了。
婁太後之女,高湛的姐姐,太原長公主,便來三台之上,向他進獻白袍,意在讓他為太後服喪,以成孝行。
高湛哪裏肯從,隻將那白袍奪去,丟下高台。
宗室於是盡皆噤聲。
近臣和士開,亦上言請止音樂。
畢竟縱酒與不改服色,不為外人所見,內臣尚可為高湛修飾,但音樂不息,必為外人所聽聞,屆時鄴中之人,便皆知皇帝不孝了。
高湛更不聽從,複命人打了和士開二十皮鞭,以為懲戒。
近臣於是盡皆噤聲。
如此在三台之上瀟灑數日,高湛終於等來了願意順應自己心意的人。
四月七日,青州刺史平陽王高淹上書稱,黃河、濟水清。
古語雲,“聖人出,黃河清”。
如此祥瑞現世,聖人不是自己這位當今天子,又當是何人呢?
高湛見得高淹的奏書,不由一笑。
這平陽王正是二月時與平秦王高歸彥一起,被貶斥到地方就官的北齊實權宗室。
如今能夠上呈此書,倒也乖覺。
也罷,便讓他多活些時日罷。
高湛心道。
——————
齊太寧二年(562年)四月。
齊帝高湛以黃河、濟水水清,尤為祥瑞,改年號河清。
高湛繼位且四月,忠直用事之士日漸噤聲,諂媚阿諛之人日益得寵。
自此,前時為高演稍振的齊國國勢,複又轉為衰微。
——————
鏡頭轉到南朝建康。
天嘉三年(562年)四月。
陳帝陳蒨以境內無事,征(三品)安右將軍吳明徹入建康,授(二品)鎮前將軍,命其領中軍二軍六千人駐紮於東府城故址,護衛建康。
吳州刺史魯悉達因母喪,病故於任上,陳帝以其弟魯廣達領其舊部,轉(三品)禦使中丞孔奐繼任其(三品)吳州刺史之職。
又命孔奐協助中書監安成王陳頊清理吳州田籍。
本月,太子中舍人徐儉使高麗、百濟歸國,敕封高麗王寧東將軍、百濟王撫東大將軍,並得市馬之約。
陳蒨以其有功,加其(五品)散騎侍郎銜,又命其父(三品)太府卿徐陵繼任禦使中丞。
本月,豐州刺史沈恪、晉安太守毛喜,奏報豐州東海之外,流求大島之上,有金、銅之礦,請遣兵卒,募貧民,入其地采掘之。
陳蒨對此事大為重視,得書之後,即召集近臣於中書省內,以為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