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議,尊齊王為義帝,大家在他的帶領下,繼續抗秦。”


    誰能想到,洛邑的會盟一開場,趙相張耳就如此表態,使得眾人猝不及防。


    “張耳這個濃眉大眼的,怎麽也投靠齊國了?”阿盛在驚喜之餘,也不由得狐疑起來。


    思考了一下,他把功勞歸結於酈食其、陳平以及韓信等人身上。很顯然,酈食其與陳平的北方之行收獲滿滿,幫他爭取到了張耳的歸順。而韓信指揮的滎陽之戰,又使得對方看到了齊國的實力。


    坦白來說,此時阿盛感覺有點對不起張耳——因為此前齊國的勢力已經在趙境大肆滲透,幾乎把對方這個原來的趙國國相逼成了常山王。可對方卻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而是選擇了以德報怨。


    當然,此時貫高等人尚未東窗事發,所以趙國方麵的反彈外人還不知道。


    接下來,還沒等到阿盛有所反應,陳平就率先表示讚同。在其他人看來,陳平此舉隻不過是跟老上司保持一致而已,因此也並沒有多想。


    而張良也是在略微思索之後,表示了附和。其實,此時的謀聖並不確信這種權利架構是最好的劃分勝利果實的方案,但這至少是他可以接受的一種方案。


    其實,張良原本害怕眾人不思進取,隻是讓韓魏複國就匆匆了事。如果那樣一來,他的韓國又將處於抗秦的第一線,而且可能還會跟魏國發生領土糾紛——起碼在潁川郡的劃分上,他料定親赴戰場的魏豹絕對是不會輕易善罷甘休的。


    所以張良以為,繼續將蛋糕做大才能維持聯軍的團結。起碼魏國如果能收複河西故地的話,對於原屬於韓國的潁川就不會那麽感興趣。


    可問題是,繼續向西攻打秦國,對於東邊的齊國和南邊的楚國似乎沒有直接的好處。如果說楚國人可能為了複仇而繼續征戰,那齊國人為什麽要繼續打呢?


    而張耳恰恰提供了一個理由:我們認你當老大,那你不得戰鬥到底,同時也給小弟們提供一些福利嗎?


    於是乎,最終的壓力給到了宋義這邊。坦白來說,楚國同樣作為大國,他並不想使得楚王低齊王一頭。可是,如今楚國的情況是一團糟,新的楚王熊心隻不過是範增找來的一個小孩子,他又拿什麽跟齊王來爭?


    不過思考良久後,宋義還是為了楚國的利益,頂住壓力,大膽發言道:


    “如今秦國是我們共同的敵人,為了統一抗秦,我們的確需要一個盟主。不過,在下忍不住在想——如果我們的事業取得了成功,那麽是否還要保留‘義帝’這樣一個最高領導呢?”


    此話一出,張良幾乎是對宋義刮目相看。看樣子對方雖然親齊,但還是站在楚國的立場上,堪稱一員國士。


    “他說的沒錯”,張良思慮道:“如今齊國的實力最為強大,以齊王為義帝,最有利於當前的局麵,但有可能給未來埋下隱患!”


    很顯然,如今要選取盟主的話,齊王是最合適的存在。可是如果一直讓齊國處於領導的地位,恐怕各國並不會真正甘心。當然,現階段他們實力不濟,沒法來反對。可是時間一遠,就不好說了...


    比方說,如果範增立的楚懷王熊心長大了,他會不會在項家軍以及宋義等人的輔佐下,再來挑戰齊國呢?如果那樣的話,不就是另外一次天下大亂嗎?


    對於這個張耳突然拋出來的議題,阿盛並沒有提前準備,不過他卻靈機一動,然後拋出了一個觀點:


    “本相以為,如果我們的聯盟想要持續下去,時時刻刻都是需要有一個盟主的。不過,義帝之位該如何傳承下去,我們或許可以再考慮考慮...比如,各國可以輪流坐莊;或者,可以推行一種‘選帝王’的製度——在前一任義帝任期結束之後,則從其餘各國的‘選帝王’中挑選下一位。”


    此言一出,眾皆嘩然。


    齊國基本上已經爭取到了帝位,然而聽齊相的意思,卻要把它拿出來跟各國共享!


    首先,傳承不是通過血源,而是選舉或者輪流坐莊!這已經超越了眾人的認知了...其次,所謂的“任期”是怎麽迴事?難道帝位還不是終生的嗎?


    而還沒等其他人想好說辭,陳平就先坐不住了,他隻當齊相是一時失言,急忙找補道:


    “無論如何,一個時間還是隻有一個義帝比較好,不然的話,恐怕天下會難免會亂起來——趙武靈王的事就是教訓!”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阿盛頓時也覺得,在當前的曆史條件下,君王想提前退休確實是有點太不切實際了,尤其是有趙武靈王的先例在。


    想當年如果他不是退位成了主父,把國家交給兒子,或許各國現在需要擔心的,就不是秦國,而是趙國了。而他自己多半也能善終。


    “是啊”,張良也補充道:


    “子房能夠理解齊相的苦心。不過,與帝王是否賢能相比,天下是否能夠穩定恐怕才是更重要的。先前的周朝采用嫡長子繼承製,這當然不如立賢來得公平,但卻能最大程度避免內鬥。”


    眾人頓時明白,陳平的發言幾乎已經闡明,在那個年代,義帝必須得是終身製的。而張良在說的,正是關鍵的傳承問題。


    所謂“廢長立幼是取禍之道”,正是因為出生次序的是確定的。而如果打著“立賢”的名義,賢能與否的標準或許很主觀,更容易引起眾人的爭鬥。


    坦白來說,此時的“始作俑者”張耳,突然有種腦子不夠用的感覺。他其實沒有想得那麽長遠,而現在看來,自己可謂是挖了大坑啊!


    按照最符合人性與慣例的辦法,當然是讓義帝之位在齊王一脈上傳承。可是這樣的話,其餘的王在長遠來看必然不會滿意,或許終有一天還會生亂。


    但如果讓義帝之位在各國間流通的話,每次換屆,或許都少不了一陣明爭暗鬥...


    這一突發情況雖然讓齊相也措手不及,但他畢竟見識比古人們要廣,而且又經過了眾幕僚的突擊培訓。於是此時,他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將進一步顛覆眾人的認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齊相國:抗秦,從進淄趕烤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悶聲發財司馬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悶聲發財司馬錯並收藏大齊相國:抗秦,從進淄趕烤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