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張良計
大齊相國:抗秦,從進淄趕烤開始 作者:悶聲發財司馬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張良與齊相分別,返迴壽春之時,他發現秦國與齊國正在談判的消息,已經在這個楚國都城裏傳的是沸沸揚揚...
而且正如他所料,範增表現的非常活躍。“亞父”幾乎在每一個場合都要大聲疾唿,怒斥齊國人這種與敵人媾和的行為,多次弄得初來乍到的齊國使者高陵君非常難堪。
對此,主政的昌平君和主軍的項梁都保持著沉默,並把精力放在積蓄國力與整軍備戰上,這似乎也是對範增行為的一種默許。
於是乎,範增的風頭一時無兩,民間甚至傳出了他堪比屈原大夫再世之言。不少楚國的年輕人,也把這個和屈原一樣憤世嫉俗的老先生當成了自己的偶像,並跟著他一起鬧。
而張良也隻是默默地觀察,耐心的等待著。然後,他“設計”的反轉果然就來了。
“重磅消息啊!齊軍奇襲奪取了定陶!”
“就是那個富甲天下的定陶嗎?怎麽如此突然?”
“天呐!齊國人什麽時候這麽能打了?”
“我看是齊國人使詐,先假意談判令秦國人放鬆了警惕,這才一舉得手的!”
“哈哈哈,幹得漂亮!要是懷王之時,我們也這麽對付秦國人就好了!”
聽到這些街頭巷議之後,張良頓時知道,齊相果然聽了他的謀劃——兩人也就這樣遙遙地完成了又一次配合。
坦白來說,當張良了解到齊軍是假扮商人,使出“白衣渡濟”這一招來騙、來偷襲的時候,也不免嘖嘖稱奇。因為他雖然神機妙算,也沒想到還能有這種騷操作!齊相也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參考了後世呂蒙的做法。
其實,張良也沒有預測到秦國居然會把定陶擺上談判桌,他隻是幫助齊相拓展了思路,提醒了對方,麵對著秦國使者提出的條件,他並不是隻有拒絕和接受兩種選項。
就像他們二人的關係一樣:在某一個時刻來看,兩人要不相聚、要不離別;但長遠來看,情況就更複雜了:比如兩人可以短暫地分別,再持久地相聚,或者隻能相聚一時,最終卻不得不分道揚鑣...
張良當然希望是前者,於是他囑咐齊相到了臨淄再拆信——那時兩人已經拉開了距離,即便對方一時情緒上頭,想要來追迴自己,怕是也已經做不到了。
而麵對著秦使陳馳,受到張良點撥的阿盛也很明智地選擇了:先假意讚同,再像呂蒙那樣背刺!
就這樣,他得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混入到稽下學宮的陳馳給打發走了,也完成了酈食其的設想,進行了一次實戰攻堅的演練。
從另一方麵來說,此次偷襲行動雖然不講武德,但也大大提振了齊軍的士氣。要知道,先前齊軍可沒打過什麽像樣的攻堅戰,前不久攻打留縣的秦軍還被李信給防住了。這迴偷襲定陶,雖然占了不少便宜,但好歹也是自己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彭越和田氏兄弟自然是免不了一陣吹噓。
然後齊相驚喜地發現,事態的發展對於齊國來說,竟然會比張良原本的設想還要有利!對於秦國那邊,他隻需把製造摩擦的鍋甩給手下,就可以繼續享受著停戰的好處;而對於聯軍那邊,他可以大肆宣揚,齊國耍了秦國,然後偷襲定陶得手——各國也都會為齊國戲耍秦國的舉動叫好!
就這樣,在壽春城中,範增很快就變成過氣的意見領袖了。當然,他還保留了相當數量的死忠粉,但是更多的路人卻漸漸喜歡上了儒雅隨和的高陵君。
大家發現,齊國人好像沒有範增描繪地那樣充滿了狼子野心,反而是那個範增,整天就知道打打殺殺的,有點難登大雅之堂。
張良這裏,在冷眼旁觀了這場鬧劇之後,開始列下又一份名單,準備和推薦入學的人員名單一起,給齊相送去。此時,他幾乎已經可以確定,範增背後,其實還有別人在推波助瀾!而他通過觀察,暫時發現了這些人的嫌疑...
“一路走來,其他地方都算是波瀾不驚,隻有壽春這裏鬧得都快翻天了;而且秦齊談判的消息,怎麽這麽快就傳了過來?”
張良早就覺察到了種種疑點,此時果斷判斷道:“看來秦國人應該是早就滲透進來了,亞父應該是被利用了。”
但經過了自己謀劃的這場反轉大戲,恐怕秦國人不僅要吃癟了,他們煽動和利用的反齊派,也一下子就被張良給標注了出來!
其實,張良還有一個隱藏的初衷:他想通過“教唆”齊相毀約背刺,從而徹底破壞齊國與秦國互信的基礎,使得齊國與秦國再無外交談判的可能,於是把齊國徹底綁在聯軍這條船上。
可出乎他的意料,齊相並沒有一條路走到黑,還抱著華夏一家的心態,將“書同文、車同軌”的標準,向秦國進行輸出。
而秦國那邊,也是先默默地忍了下來,然後選擇了——當然是原諒齊國!
當陳馳滿懷著忐忑之情,迴到了鹹陽之時,李斯正迎來人生高光時刻。
此時的李斯剛剛被拜相,而他的兒子也被封做了三川郡守,正要準備上路。於是,李斯家門前一時車水馬龍,門庭若市!
李斯麵對著前來慶賀的百官,不由得萬分感慨道:
”嗟乎!我的老師荀卿曾經說過‘物禁大盛’。可如今,我一個原本楚國上蔡的平民,居然被提拔到了如此高的地位,可謂是富貴榮華到了極點!我的命運也會盛極而衰嗎?我的歸宿又在哪裏呢?”
陳馳見狀,一時也不敢打擾,更不敢不跟李斯打招唿,就直接跑去麵見秦王。
終於,陳馳在幾日之後找到了麵見李斯的機會。而那時的李斯,也已從其他渠道得知了定陶有失的消息,正在埋怨自己的烏鴉嘴果然導致了樂極生悲的後果...
而在聽完陳馳這名當事人的講述之後,李斯判斷道:
“看來,這齊國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啊?似乎齊相的意思還是以和為貴,但是手下有些主戰派不一定願聽他的號令...我們似乎也可以再謀劃一番。”
陳馳聽後,也是拍案叫絕,連忙稱讚李斯道:“相邦高見!定是出於這個緣故,卑職這下可算是全明白了!”
就這樣,他們在錯誤的方向上越陷越深...
而且正如他所料,範增表現的非常活躍。“亞父”幾乎在每一個場合都要大聲疾唿,怒斥齊國人這種與敵人媾和的行為,多次弄得初來乍到的齊國使者高陵君非常難堪。
對此,主政的昌平君和主軍的項梁都保持著沉默,並把精力放在積蓄國力與整軍備戰上,這似乎也是對範增行為的一種默許。
於是乎,範增的風頭一時無兩,民間甚至傳出了他堪比屈原大夫再世之言。不少楚國的年輕人,也把這個和屈原一樣憤世嫉俗的老先生當成了自己的偶像,並跟著他一起鬧。
而張良也隻是默默地觀察,耐心的等待著。然後,他“設計”的反轉果然就來了。
“重磅消息啊!齊軍奇襲奪取了定陶!”
“就是那個富甲天下的定陶嗎?怎麽如此突然?”
“天呐!齊國人什麽時候這麽能打了?”
“我看是齊國人使詐,先假意談判令秦國人放鬆了警惕,這才一舉得手的!”
“哈哈哈,幹得漂亮!要是懷王之時,我們也這麽對付秦國人就好了!”
聽到這些街頭巷議之後,張良頓時知道,齊相果然聽了他的謀劃——兩人也就這樣遙遙地完成了又一次配合。
坦白來說,當張良了解到齊軍是假扮商人,使出“白衣渡濟”這一招來騙、來偷襲的時候,也不免嘖嘖稱奇。因為他雖然神機妙算,也沒想到還能有這種騷操作!齊相也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參考了後世呂蒙的做法。
其實,張良也沒有預測到秦國居然會把定陶擺上談判桌,他隻是幫助齊相拓展了思路,提醒了對方,麵對著秦國使者提出的條件,他並不是隻有拒絕和接受兩種選項。
就像他們二人的關係一樣:在某一個時刻來看,兩人要不相聚、要不離別;但長遠來看,情況就更複雜了:比如兩人可以短暫地分別,再持久地相聚,或者隻能相聚一時,最終卻不得不分道揚鑣...
張良當然希望是前者,於是他囑咐齊相到了臨淄再拆信——那時兩人已經拉開了距離,即便對方一時情緒上頭,想要來追迴自己,怕是也已經做不到了。
而麵對著秦使陳馳,受到張良點撥的阿盛也很明智地選擇了:先假意讚同,再像呂蒙那樣背刺!
就這樣,他得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混入到稽下學宮的陳馳給打發走了,也完成了酈食其的設想,進行了一次實戰攻堅的演練。
從另一方麵來說,此次偷襲行動雖然不講武德,但也大大提振了齊軍的士氣。要知道,先前齊軍可沒打過什麽像樣的攻堅戰,前不久攻打留縣的秦軍還被李信給防住了。這迴偷襲定陶,雖然占了不少便宜,但好歹也是自己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彭越和田氏兄弟自然是免不了一陣吹噓。
然後齊相驚喜地發現,事態的發展對於齊國來說,竟然會比張良原本的設想還要有利!對於秦國那邊,他隻需把製造摩擦的鍋甩給手下,就可以繼續享受著停戰的好處;而對於聯軍那邊,他可以大肆宣揚,齊國耍了秦國,然後偷襲定陶得手——各國也都會為齊國戲耍秦國的舉動叫好!
就這樣,在壽春城中,範增很快就變成過氣的意見領袖了。當然,他還保留了相當數量的死忠粉,但是更多的路人卻漸漸喜歡上了儒雅隨和的高陵君。
大家發現,齊國人好像沒有範增描繪地那樣充滿了狼子野心,反而是那個範增,整天就知道打打殺殺的,有點難登大雅之堂。
張良這裏,在冷眼旁觀了這場鬧劇之後,開始列下又一份名單,準備和推薦入學的人員名單一起,給齊相送去。此時,他幾乎已經可以確定,範增背後,其實還有別人在推波助瀾!而他通過觀察,暫時發現了這些人的嫌疑...
“一路走來,其他地方都算是波瀾不驚,隻有壽春這裏鬧得都快翻天了;而且秦齊談判的消息,怎麽這麽快就傳了過來?”
張良早就覺察到了種種疑點,此時果斷判斷道:“看來秦國人應該是早就滲透進來了,亞父應該是被利用了。”
但經過了自己謀劃的這場反轉大戲,恐怕秦國人不僅要吃癟了,他們煽動和利用的反齊派,也一下子就被張良給標注了出來!
其實,張良還有一個隱藏的初衷:他想通過“教唆”齊相毀約背刺,從而徹底破壞齊國與秦國互信的基礎,使得齊國與秦國再無外交談判的可能,於是把齊國徹底綁在聯軍這條船上。
可出乎他的意料,齊相並沒有一條路走到黑,還抱著華夏一家的心態,將“書同文、車同軌”的標準,向秦國進行輸出。
而秦國那邊,也是先默默地忍了下來,然後選擇了——當然是原諒齊國!
當陳馳滿懷著忐忑之情,迴到了鹹陽之時,李斯正迎來人生高光時刻。
此時的李斯剛剛被拜相,而他的兒子也被封做了三川郡守,正要準備上路。於是,李斯家門前一時車水馬龍,門庭若市!
李斯麵對著前來慶賀的百官,不由得萬分感慨道:
”嗟乎!我的老師荀卿曾經說過‘物禁大盛’。可如今,我一個原本楚國上蔡的平民,居然被提拔到了如此高的地位,可謂是富貴榮華到了極點!我的命運也會盛極而衰嗎?我的歸宿又在哪裏呢?”
陳馳見狀,一時也不敢打擾,更不敢不跟李斯打招唿,就直接跑去麵見秦王。
終於,陳馳在幾日之後找到了麵見李斯的機會。而那時的李斯,也已從其他渠道得知了定陶有失的消息,正在埋怨自己的烏鴉嘴果然導致了樂極生悲的後果...
而在聽完陳馳這名當事人的講述之後,李斯判斷道:
“看來,這齊國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啊?似乎齊相的意思還是以和為貴,但是手下有些主戰派不一定願聽他的號令...我們似乎也可以再謀劃一番。”
陳馳聽後,也是拍案叫絕,連忙稱讚李斯道:“相邦高見!定是出於這個緣故,卑職這下可算是全明白了!”
就這樣,他們在錯誤的方向上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