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裏,時候一到,秦知譯帶著幾個親衛去了聞香樓。
因為國孝,聞香樓已經關畢暫時不營業了,裏頭除了幾盞孤燈,什麽也沒有。
秦知譯帶著人坐在院中,又等了片刻,才有人從黑漆漆的房間裏走出來。
“少將軍少年英才,某佩服不已。”
秦知譯看著那人陌生的麵孔,道:“不知先生怎麽稱唿?是四皇子的人嗎?還是二皇子的人?”
那人聞言,呆愣了一瞬,而後又穩定心神,和秦知譯寒暄起來。
“少將軍好眼力,在下姓傅,乃二皇子府的謀士。”
秦知譯:“傅先生博學多才,秦某哪怕常常在北地,卻也是早有耳聞的。”
傅先生:“少將軍謬讚了,傅某慚愧。倒是少將軍大才,天下皆知。”
二人你來我往,你誇我一句,我迴誇你一句,好不熱鬧。
傅先生:“少將軍,傅某也不繞圈子了,今日相約,是二皇子想與秦家結盟,二皇子願意迎娶秦家五小姐,以表誠意。”
秦家五小姐,是秦知譯嫡親的妹妹,他自個兒都舍不得讓家裏小妹受一點點委屈,結果二皇子府的人居然敢如此?
要知道二皇子已經二十好幾了,可秦五才十五歲呢。
更別說二皇子生性涼薄,娶過兩任皇子妃,結果都是用了就扔。
而且秦五也早就訂好了人家,就是家裏舍不得她太早出嫁,想再留兩年而已。
沒想到,這一留還留出問題來了。
秦知譯道:“真是可惜,我家小妹和西北守將閩將軍家的次子早已定親,不然我還能和二皇子搭上關係呢。”
見秦知譯眼裏的可惜真真切切,傅先生這才沒有生氣。
不然他肯定會以為,秦知譯嫌棄他們主子呢。
傅先生又道:“區區閩家,與二皇子豈可同日而語!
少將軍無需擔心,隻要將來二皇子能登高位,五小姐退親之事輕而易舉,而且還沒有人敢說一句閑話。”
秦知譯疑惑道:“高位?皇位嗎?新皇都已經登基了,難道他會退位?讓位於二皇子嗎?”
傅先生被噎了一下,一時他也拿不準,這姓秦的,到底是真的傻?還是故意捉弄他。
要說他真傻,秦家不可能常盛至此啊,這還是下一任秦家主呢。
可要說這人裝傻,好像又不至於,而且本來秦家人,在朝廷裏的固然印象,就是一家子武夫,秦知譯的所言所行剛好又一次印證了他的武夫行為。
傅先生又道:“少將軍,話我就說到這裏了,你可以迴去和幕僚再商議一番,明日此時,傅某依舊在這裏,等著你的迴複。”
秦知譯點頭迴應。
依舊是那間漆黑的屋子,傅先生迴了屋子,秦知譯帶著人手迴返。
本來以為這會兒就可以迴去休息了,正走到門口時,又遇到了一波人。
這夥人,陣仗比二皇子那邊大的多了。
秦知譯幾人被他們一行人帶去了一個茶樓後院,然後仿佛又經曆了一個“傅”先生一般。
依舊是套路一般的拉攏人心,秦知譯覺得他五歲過後,都不喜歡玩這種遊戲了。
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以他們秦家在京城裏的地位,誰家都能拉他家一把,也是都能踩他家一腳的。
這一次,秦知譯盲猜是四皇子的人。
四皇子的母妃和二皇子的母妃,同出一族,所以他們許多資源都是兩家共享的,因此二皇子的動作,四皇子大多都能猜到。
依舊是很老套的套路,四皇子也是要以正妻之禮迎娶秦五,一時,秦五成了各方勢力拉攏秦家的重要手段。
秦知譯偶爾裝傻充愣,偶爾扮豬吃老虎,總算是把四皇子那一派係的人給忽悠走了。
秦知譯迴去的路上,不時的都在想,看來得把他家小妹也弄走了,那些所謂的親事,沒一個是好的。
他秦家的妮子,自有他們秦家人來守護,來憐惜。
第二天一大早,秦知譯就和秦母和秦家祖母商量起了關於秦五之事了。
秦知譯:“祖母,娘,小五必須要送走了,二皇子和四皇子都在打她的主意,我怕他們會狗急跳牆,還要連累小五的名聲。”
秦母:“你擔心的不無道理,你來安排吧。”
秦祖母:“對對對,你快點給你妹妹弄走,免得她被那些喪心病狂的人給害了。”
秦知譯借著這個機會又道:“要我說,不然就找個機會,咱們一大家子人全部都搬走吧,不然以後說不定咱們秦家會受製於人呢。”
秦祖母率先反駁:“走什麽走,你爺爺你太爺爺打下的江山就在京城,我哪兒也不走,我倒要看看誰敢來設計禍害我秦家。”
秦母倒是無所謂,她覺得自己這輩子已經很圓滿了,若是真的有那麽一天,大不了她自頂上也行啊。
見實在是說不動她們婆媳,秦知譯也隻能作罷,他還得好好想想,晚上該如何迴複那兩個皇子吧。
最後,經過了一係列的討論,秦知譯最終決定,兩邊都答應,但是兩邊又都要瞞著,他覺得自己這個打算真的挺完美的。
果然,好強是人類的天性,兩方都在拉攏秦家,得到秦知譯肯定的迴答,誰也沒有預料到秦知譯會騙他們。
經過此事,秦知譯覺得,這大周離著落敗不遠了。
做為上位者,隻知道爭權奪利,完全不考慮自己有沒有才能,能不能很好的治理這個國家?
百姓隻是他們眼裏的螞蟻,甚至連秦家軍,明明是一方守軍,保衛家國天下的戰士,在他們眼裏,都隻是作為他們奪權的利器而已。
秦知譯的心情變得異常的激動,甚至他都開始在牆上刻日期呢。
每多刻上一天,就離他計劃出行的日子都越來越近。
秦知譯收到消息,暨王和澂王已經招好了兵,正和朝廷宣戰呢。
他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麽迴事,平靜的日子過得不舒心嗎?非得搞成現在這個模樣。
估計那兩位王爺的封地,這會應該也是雞犬不寧吧。隻是苦了那裏的百姓了。
恰好印證了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因為國孝,聞香樓已經關畢暫時不營業了,裏頭除了幾盞孤燈,什麽也沒有。
秦知譯帶著人坐在院中,又等了片刻,才有人從黑漆漆的房間裏走出來。
“少將軍少年英才,某佩服不已。”
秦知譯看著那人陌生的麵孔,道:“不知先生怎麽稱唿?是四皇子的人嗎?還是二皇子的人?”
那人聞言,呆愣了一瞬,而後又穩定心神,和秦知譯寒暄起來。
“少將軍好眼力,在下姓傅,乃二皇子府的謀士。”
秦知譯:“傅先生博學多才,秦某哪怕常常在北地,卻也是早有耳聞的。”
傅先生:“少將軍謬讚了,傅某慚愧。倒是少將軍大才,天下皆知。”
二人你來我往,你誇我一句,我迴誇你一句,好不熱鬧。
傅先生:“少將軍,傅某也不繞圈子了,今日相約,是二皇子想與秦家結盟,二皇子願意迎娶秦家五小姐,以表誠意。”
秦家五小姐,是秦知譯嫡親的妹妹,他自個兒都舍不得讓家裏小妹受一點點委屈,結果二皇子府的人居然敢如此?
要知道二皇子已經二十好幾了,可秦五才十五歲呢。
更別說二皇子生性涼薄,娶過兩任皇子妃,結果都是用了就扔。
而且秦五也早就訂好了人家,就是家裏舍不得她太早出嫁,想再留兩年而已。
沒想到,這一留還留出問題來了。
秦知譯道:“真是可惜,我家小妹和西北守將閩將軍家的次子早已定親,不然我還能和二皇子搭上關係呢。”
見秦知譯眼裏的可惜真真切切,傅先生這才沒有生氣。
不然他肯定會以為,秦知譯嫌棄他們主子呢。
傅先生又道:“區區閩家,與二皇子豈可同日而語!
少將軍無需擔心,隻要將來二皇子能登高位,五小姐退親之事輕而易舉,而且還沒有人敢說一句閑話。”
秦知譯疑惑道:“高位?皇位嗎?新皇都已經登基了,難道他會退位?讓位於二皇子嗎?”
傅先生被噎了一下,一時他也拿不準,這姓秦的,到底是真的傻?還是故意捉弄他。
要說他真傻,秦家不可能常盛至此啊,這還是下一任秦家主呢。
可要說這人裝傻,好像又不至於,而且本來秦家人,在朝廷裏的固然印象,就是一家子武夫,秦知譯的所言所行剛好又一次印證了他的武夫行為。
傅先生又道:“少將軍,話我就說到這裏了,你可以迴去和幕僚再商議一番,明日此時,傅某依舊在這裏,等著你的迴複。”
秦知譯點頭迴應。
依舊是那間漆黑的屋子,傅先生迴了屋子,秦知譯帶著人手迴返。
本來以為這會兒就可以迴去休息了,正走到門口時,又遇到了一波人。
這夥人,陣仗比二皇子那邊大的多了。
秦知譯幾人被他們一行人帶去了一個茶樓後院,然後仿佛又經曆了一個“傅”先生一般。
依舊是套路一般的拉攏人心,秦知譯覺得他五歲過後,都不喜歡玩這種遊戲了。
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以他們秦家在京城裏的地位,誰家都能拉他家一把,也是都能踩他家一腳的。
這一次,秦知譯盲猜是四皇子的人。
四皇子的母妃和二皇子的母妃,同出一族,所以他們許多資源都是兩家共享的,因此二皇子的動作,四皇子大多都能猜到。
依舊是很老套的套路,四皇子也是要以正妻之禮迎娶秦五,一時,秦五成了各方勢力拉攏秦家的重要手段。
秦知譯偶爾裝傻充愣,偶爾扮豬吃老虎,總算是把四皇子那一派係的人給忽悠走了。
秦知譯迴去的路上,不時的都在想,看來得把他家小妹也弄走了,那些所謂的親事,沒一個是好的。
他秦家的妮子,自有他們秦家人來守護,來憐惜。
第二天一大早,秦知譯就和秦母和秦家祖母商量起了關於秦五之事了。
秦知譯:“祖母,娘,小五必須要送走了,二皇子和四皇子都在打她的主意,我怕他們會狗急跳牆,還要連累小五的名聲。”
秦母:“你擔心的不無道理,你來安排吧。”
秦祖母:“對對對,你快點給你妹妹弄走,免得她被那些喪心病狂的人給害了。”
秦知譯借著這個機會又道:“要我說,不然就找個機會,咱們一大家子人全部都搬走吧,不然以後說不定咱們秦家會受製於人呢。”
秦祖母率先反駁:“走什麽走,你爺爺你太爺爺打下的江山就在京城,我哪兒也不走,我倒要看看誰敢來設計禍害我秦家。”
秦母倒是無所謂,她覺得自己這輩子已經很圓滿了,若是真的有那麽一天,大不了她自頂上也行啊。
見實在是說不動她們婆媳,秦知譯也隻能作罷,他還得好好想想,晚上該如何迴複那兩個皇子吧。
最後,經過了一係列的討論,秦知譯最終決定,兩邊都答應,但是兩邊又都要瞞著,他覺得自己這個打算真的挺完美的。
果然,好強是人類的天性,兩方都在拉攏秦家,得到秦知譯肯定的迴答,誰也沒有預料到秦知譯會騙他們。
經過此事,秦知譯覺得,這大周離著落敗不遠了。
做為上位者,隻知道爭權奪利,完全不考慮自己有沒有才能,能不能很好的治理這個國家?
百姓隻是他們眼裏的螞蟻,甚至連秦家軍,明明是一方守軍,保衛家國天下的戰士,在他們眼裏,都隻是作為他們奪權的利器而已。
秦知譯的心情變得異常的激動,甚至他都開始在牆上刻日期呢。
每多刻上一天,就離他計劃出行的日子都越來越近。
秦知譯收到消息,暨王和澂王已經招好了兵,正和朝廷宣戰呢。
他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麽迴事,平靜的日子過得不舒心嗎?非得搞成現在這個模樣。
估計那兩位王爺的封地,這會應該也是雞犬不寧吧。隻是苦了那裏的百姓了。
恰好印證了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