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德慶侯廖永忠因謀反罪,全家賜死。


    這是大明建國後,死的第二個開國功臣。


    而且還是在同一年。


    一時間,風聲鶴唳,淮西武將們人人自危。


    朱元璋也借著這機會,對軍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這些淮西勳將們手中收迴兵權。


    口中喊著知道更多內幕的廖俊軍,還被關在錦衣衛的大牢裏。


    在這個時候,但凡有人敢說一聲不字。


    那麽等待他的結果,可想而知。


    因此從結果來看,這場兵變對大明來說,絕對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而且讓矛盾爆發出來,遠比將矛盾強行按下去要好得多。


    存在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麵對矛盾,讓矛盾越積越深。


    就像是兩口子有矛盾,很多時候吵一架,把話說開了,疙瘩反而解開了。


    如果每次麵對矛盾,都不處理,不斷積累,直至真正爆發的那一刻,事情將完全不可收拾。


    這一次動亂僅僅隻是發生在京師右掖軍,已經屬於大幸。


    當然這其中也是因為藍玉他們並不是真心要謀反的原故,不然真的全國各地開花的話,一時間還真不好處理。即便鎮壓了叛亂,可這些年好不容易讓大明百姓過上好日子,又要受到戰火摧殘,這顯然不是朱元璋願意看到的。


    朱標這一邊,開始利用報紙這一載體給這些洪武老兵唱讚歌,宣揚洪武老兵為國奉獻的精神,同時介紹洪武勳章代表的榮耀。


    這些年一直跟在楊憲身旁,朱標如今早已明白宣傳工作的重要性,也能夠熟練運用。


    身在揚州的楊憲看到這一幕,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給軍人以最高的尊重,這是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應該做的事情。


    楊憲放下手中最新一期的大明日報,決定給朱標再添一把火。


    他讓手底下人,編了一個個描述大明開國,這些老兵們如何犧牲流血,無私奉獻的話本。


    然後再交由全國各地酒樓茶肆的說書人進行宣傳。


    這一支說書人隊伍,楊憲養了很久了,就是為了日後有需要的時候,打宣傳戰用的。


    當初接收沈家酒樓產業,很大一部分也是為了這個服務。


    洪武十一年,秋。


    大明的第一科征兵,終於正式在天下各郡縣拉開了帷幕。


    揚州。


    瘦西湖畔,一個莊嚴巍峨的軍區大院前已然擠滿了人,外麵還有更多的人在往這個方向湧來。


    天空飄著細細的秋雨。


    兩個人撐著雨傘,並肩而立。


    要知道自古以來,揚州一直就被稱為煙花之地。


    古人用“煙花”來形容柳如煙、花似錦的春景,煙花三月下揚州,為的就是買春。


    繁華,可卻散發著靡靡之氣。


    可在楊憲這些年的治理下,揚州卻完全脫胎換骨了一般。


    冰冷的秋雨下。


    街頭巷尾到處都是人挨著人,傘挨著傘的場景。


    這些人今天來此,全都是奔著同一個目標。


    那就是從軍報國!


    看著這一幕,朱標不由得有些感慨,看了身旁的那個男人一眼。


    這個男人,又何止是讓揚州脫胎換骨,根本就是讓整個大明脫胎換骨!


    “京城那邊,應該也開始第一批征兵了吧,太子殿下不在那邊主持,真的沒事嗎?”楊憲開口輕笑道。


    朱標輕輕搖了搖頭,開口道:“京城那邊有我父皇在。”


    朱標看著遠處那些少年兒郎,他能夠無比確定這些人並不是因為年齡到了被逼無奈強製入伍,因為這些少年郎一個個眼裏都有光。


    朱標猶豫了一下,還是問出了心中所想。


    “楊卿是從一開始,就已經看到了如今這一幕會發生是嗎?”


    楊憲開口道:“薪火傳承。”


    在楊憲眼中,隻要給這些大明軍人該有的榮耀,讓全天下的百姓知道,如今的天下是靠誰打下來的。


    隻要做到這一點,那麽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大明建國已經十一年了,那些被大明軍隊從元人手下保護的娃娃如今也已經長大了,他們將會踩著前人的腳印繼續往前,去保護更多的大明子民。”


    聽了楊憲的話,朱標心中大為震撼。


    此刻他也終於明白,為什麽朱元璋會讓那些老兵延遲退伍,讓他們在退伍前與新兵最後見上一麵的原因了。


    就是楊憲所說的,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薪火傳承。


    在這件事上,很顯然,朱元璋和楊憲想到了一塊。


    “對了,太子殿下,我給咱們大明軍隊還創造了一首軍歌。”楊憲忽然停下了腳步,開口道。


    “軍歌?”朱標開口道。


    楊憲點了點頭,開口解釋道:“大秦的《無衣》、西漢的《大風歌》、東漢的《馬踏燕然》、大唐的《秦王破陣樂》,這些都是軍歌。”


    “我們大明同樣需要自己的軍歌。”


    軍歌是軍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體現了軍隊的精神文化,而且對增強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昔時筆,著我戰時衿戰時衿。”


    “一唿同誌逾十萬,高唿戰歌齊從軍!”


    “高唿戰歌齊從軍!”


    “.”


    楊憲忽然唱了起來。


    一旁的朱標聽著聽著,隻覺心潮澎湃,到最後更是生出頭皮發麻的感覺。


    朱標猛地抓住楊憲的手,開口道:“楊卿,這歌叫什麽名字。”


    “就叫從軍歌吧。”楊憲開口道。


    事實上,(知識青年從軍歌)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首隻有詞沒有曲的歌,楊憲用的是新四軍軍歌的調子。


    楊憲自己最初聽這歌的時候,還是因為我的團長我的團,裏頭阿譯長官帶頭清唱的那個版本。即便兩世為人,楊憲依舊還記得,當時的他就是如今朱標這個反應。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


    團結奮進,好男兒報國就在今朝!


    經過一個月時間的努力,大明征兵工作終於下了帷幕。


    一個個少年郎,也終於要在今天真正進入軍營,真正成為一名大明的戰士。


    而今天同時,也是洪武老兵們退伍的日子。


    京師,中軍大營。


    “前輩,您今天是來參加退伍大典嗎?”


    一個剛來軍營的新兵,看著身著便服的一個老年人,開口問道。


    老年人迴過頭,看著新兵那張稚嫩、充滿朝氣的臉龐,開口笑道:“是啊。”


    對方轉頭的瞬間,新兵也看清了老年人的樣子。


    皺紋滿麵,兩鬢斑白。


    新年心中不由生出感慨,這個年紀都足以當他爺爺了,可還在為大明保家衛國,實在是太令人敬佩了。


    老爺爺,一定立個很多軍功。


    “前輩,您怎麽現在才來,退伍大典馬上就要開始了,我現在就帶你去現場。”新兵熱忱道。


    老年人點了點頭,開口道:“那就勞煩小兄弟了。”


    新兵帶著老年人,一路小跑,來到了退伍大殿會場。


    “少年郎為什麽參軍?”校場前,老年人停下了腳步,看著新兵開口問道。


    “我叫張武,參軍為保家衛國,敢問前輩尊諱?”新兵開口問道。


    老人笑著迴道:“好一個保家衛國,咱姓朱,名重八。”


    “朱重.”


    念到一半,這名新兵出自本能閉上了嘴,臉上滿是震驚之色。


    隻是當他迴過神來,朱元璋已然往校場中央走去。


    那些早已等候多時的將官看到朱元璋後,立馬跑了過來,行禮道:“陛下!”


    朱元璋擺了擺手,示意他們無需多禮。


    退伍授勳儀式正式開始。


    朱元璋、徐達、湯和等一眾將領,給這些退伍的軍官士兵們授勳。


    所有剛入伍的新兵全程觀禮。


    退伍大典結束後。


    朱元璋站在校場中央的高台上,做著最後的講話,他伸手指向軍營的大門,看著新兵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大聲開口道:“你們的前輩,用無數的生命與鮮血,驅逐了元人,打下了這片江山。”


    “從今天開始,他們把手中的火炬交到了你們手中,當他們踏出軍營的那扇大門起,他們也成了你們需要拿命護著的人!”


    觀禮的新兵們整齊劃一地站直了身子,嘴裏大聲喊著:“保家衛國!保家衛國!”


    於此同時,軍中樂隊也跟著唱著軍歌。


    蕩氣迴腸的軍歌在軍營上空迴蕩。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


    “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就在今朝!”


    軍隊改革,就此完美落下帷幕。


    這一支有傳承、有信仰的大明雄獅,日後定當在這世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朱元璋心裏無比確定。


    當日廖俊軍供出了一份參與這場動亂背後的人員名單。


    朱元璋隻是讓手底下錦衣衛去秘密調查,並未聲張。


    數月時間過去後,所有人都以為這場風波過去。


    隻有胡惟庸心中清楚,以朱元璋的為人,不發作,隻有可能是沒有找到決定性證據,抑或是等著以後更好的時機再發作。


    因此胡惟庸心中的危機感,也跟著越來越強烈。


    尤其是近些日子,不僅僅是軍務,就連朝廷上很多重要緊急的事情,朱元璋也都在軍機處商議。很多時候,他們中書省真就成了一個上傳下達的傳話筒了。


    這一日,胡惟庸的府上迎來了一個客人。


    胡府,密室裏。


    “迴去告訴你們的大將軍,現在時機未到,現在仍然需要蟄伏。”胡惟庸老神在在地靠在椅子上,端著茶杯,輕輕磕著茶沿,也不喝,就聽響。“讓你們將軍把心放進肚子裏去,隻要你們不給大明出兵的理由,我會從中斡旋。”


    此時單膝跪在胡惟庸身前的不是別人,正是來自東瀛幕府足利尊氏大將軍的手下。


    除了死敵漠北外,無論是之前的高麗,還是最近的小琉球島,在胡惟庸看來都是自作孽。


    隻要東瀛足利尊氏聽他的話,不主動挑起爭端,胡惟庸有很大的把握,能夠阻止朱元璋向東瀛出兵。


    理由有很多,大明朝建國後,連年征戰,收服雲南、遼東,對外又擴張了漠北、高麗、小琉球島,需要休養生息,短時間內,實在是不宜輕易動用戰爭手段了。


    還有就是,東瀛沒有做任何錯事,甚至為了對之前那些浪人倭寇擾邊表示道歉,還獻出了石見等地給瀛王朱樉擴充封地。


    如果在這種時候,大明出兵的話,會引起周圍所有小國的恐慌。


    還有就是東瀛畢竟遠在海外,隨意發動戰爭,結局還是存在不可控的因素。


    在胡惟庸看來,每一條理由都能夠站得住腳。


    大明周邊這麽多國家,在胡惟庸看來,最有利用價值的就是東瀛。


    不僅僅是因為東瀛的國力,還有東瀛的野心!


    當初胡惟庸在得知東瀛靠著自己,研發出了新式的火器之後,是著實嚇了一跳。


    不過後來,經過了解後,發現僅限於洪武步槍。


    不過即便隻有這一點,也足夠驚人了。


    “是,胡相國。”


    黑衣忍者,跪在地上,開口道。


    胡惟庸沉默了片刻,接著開口道:“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你主人期待的那一天就會到來。在這之前,需要好好積蓄力量。”


    “不僅僅是新式的槍械,火藥方麵同樣需要革新,配方無法直接搞到手,不過我可以搞到火藥,你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破譯研究。”


    “至於東瀛那邊,讓你們將軍與朱樉打好關係,畢竟他就身在東瀛,要是讓他給察覺出什麽端倪來,那就前功盡棄了。”


    “是!”黑衣忍者,腦袋壓得更低了。


    畢竟在他麵前的,可是大明帝國的宰輔,帶給他的壓力比他們的將軍足利尊氏還要來得大。


    胡惟庸開口道:“之前的紅袖招計劃繼續,讓他把範圍再擴大。還有,告訴你們將軍,如果能夠在一個人身邊安插下釘子的話,勝過無數人。”


    “敢問胡相,這個人是誰?”黑衣忍者開口問道。


    “楊國公,也就是當初征服漠北的大明神侯。”


    “楊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千八百種壞毛病並收藏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