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朝貢模式,大明不斷讓利,往往會給一些小國一些錯覺。


    畏威不畏德,懷遠不懷恩,就是這些家夥最為真實的寫照。


    這其中,高麗國便是最為典型的代表。


    高麗國,開京。


    大明這次為了立威,是派了臣子和各國進獻的使臣一同迴去,為的就是宣布新的朝貢製度,訂立新的遊戲規則。


    身為宗主國的明朝派出上使來訪,對於這些藩屬國而言可是大事。


    高麗都城開京,幾乎是淨街相迎。


    身為高麗王的王禑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即便心裏再不願意,也隻能親自出來迎接。


    別看來的隻是明朝一個根本排不上號的臣子,可他代表的是大明。


    高麗王帶著高麗滿朝文武,在大殿前躬身相迎。


    來訪的大明上使見了高麗王,並下馬,而是直接騎在高頭大馬上宣讀了新的朝貢製度,定下了高麗國每年需要上繳的歲貢份額。


    白銀、糧食、高麗參、各類金屬礦石.


    高麗國滿朝文武,是越聽越心驚。


    這等於是每年要向大明上貢,差不多足足高麗國十分之一的財政收入!


    要知道,在這之前他們可還是一直從大明那邊拿好處的,而且一年還拿三次!


    這才是讓他們感到震驚的原因。


    宣讀完聖旨後,明朝使臣胯下的高頭大馬,非常巧合得當著高麗滿朝文武的麵,拉了一坨粑粑。


    高麗王王禑臉色鐵青,強忍著怒火,並未當場發作。


    在送走了大明使臣後,怒火終於再也壓抑不住了。


    當晚,王殿內響徹高麗王王禑的怒吼、咆哮聲。


    這在高麗王看來,明朝這麽做是完全不把他們看在眼裏,對他而言是奇恥大辱。


    他連夜召集群臣商議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歲貢之事。


    高麗王看著群臣,開口道:“白天的事情,諸位大臣也看到了,我今夜召集你們過來,就是想聽聽你們的想法。”


    “大明皇帝,簡直是欺人太甚!這是當我們高麗無人嗎?!”有熱血上頭的臣子,怒聲道。


    “王上,如果我們今日答應此事,那麽下一次他們就敢更加變本加厲。”


    “我們一定要派使者去大明,嚴詞拒絕此事!”


    看著底下群臣激忿的場景,高麗王王禑很滿意,他微微點了點頭,然後開口道:“你們當初不聽吾攻遼之計,才會導致如今的地步。”


    “我當時就說了,咱們高麗要想要更好的生存下來,就要保證北元的存在。隻有北元還在,我們才有價值。你們當時非要勸我,如果我們當時馳援北元,又怎會有今日之事。”


    “在我看來,咱們不僅不繳這些歲貢,而且還要收迴鐵嶺,要知道那裏本就是我們的領土。明朝那些家夥打退了納哈出後,直接占了鐵嶺,這幾年我們數次交涉,對方都無動於衷,顯然是不打算歸還。”


    “早就應該采取武力收迴了。”


    大殿上立馬安靜了下來。


    大臣們想的都隻是強烈譴責而已,沒想到他們的王上竟然一開口就是要動兵。


    聽到高麗王竟然要向大明動兵,立刻就有大臣反駁道:“大王,不可啊,大王!大明國力強盛,連北元都不是其對手,非我高麗能敵啊!”


    這名大臣所講的話,是這些年高麗國朝堂上的主流聲音。


    他們連北元都不是對手,又怎麽可能贏得了大明。


    如果是以往這話或許管用,可如今這情形,卻大大不同了。


    高麗王的嶽丈,權相崔瑩斜眼看著那個說話的大臣,冷聲道:“李子鬆,你的意思是就這樣讓我們的王上,讓咱們大高麗忍受這樣的屈辱?!”


    “要讓咱高麗,接受如此喪權辱國的條約,說吧,你李子鬆暗中是收了大明多少好處!”


    高麗權相崔瑩一直就是親元派,而且他對於大明並沒有太多敬畏之意,這與他的經曆有著莫大的關係。


    崔瑩早年從軍,有一定的軍事才能,至正十四年,宗主國元朝調到中原江淮地區,參與鎮壓元末農民起義。


    到過中原,有過與紅巾軍正麵交戰的經曆,而且取得了不小的功績。


    後歸國後,又親自領兵擊退倭寇,逐漸成長為股肱之臣、柱石之將。


    現任高麗王王禑即位後,崔瑩出將入相,成為了權傾朝野的權相。


    在崔瑩看來大明沒什麽了不起的。


    在這一點上,他的看法和他女婿高麗王王禑倒是出奇的一致。


    作為一個年輕的君王,高麗王王禑同樣野心勃勃。


    原時空,他在大明與北元之間反複橫跳,為的就是撅起更大的利益,而且他對於遼東之地同樣也是覬覦已久。


    隻是之前一直是主和派占據朝廷,再加上大明確實也連年讓利。


    他們一直找不到發難的機會。


    如今這個機會可是千載難逢,誰敢反對出兵大明,就是想要看到高麗王受辱。


    正所謂主辱,臣死!


    被崔瑩扣了一個如此大的帽子過來,李子鬆是百口莫辯,可身為臣子,他仍舊大聲開口道:“王上三思啊,小國若大國為敵,恐國破家亡!”


    聽到家破人亡幾個字,高麗王王禑麵色一變,再也忍不住,直接讓人當場處死了李子鬆。


    這樣一來,就再沒有人主和了。


    崔瑩將眾大臣的表情看在眼裏,他緩緩開口道:“大明沒有你們想的那麽可怕,而且我們也用不著真的打贏大明,我們隻需要拿迴鐵嶺,甚至拿下遼東,讓大明見識一下我們的實力,他們才能正視我們的實力,讓他們知道痛了,到時候我們就有了談判的籌碼。據我所知大明在遼東一帶所布置的人馬並不多。”


    “而且我們完全可以拉攏利用鴨綠江以東的女真部落,與他們聯手。”


    高麗王王禑聽後,連連點頭道:“愛卿講的非常有道理,甚合朕意。”


    “王上英名!”


    “王上英名!”


    “王上英名!”


    於是乎,在三唿英名下,這個雄心壯誌、年輕氣盛的高麗王,給在邊境負責統兵的大將軍李成桂下令,讓他聯合女真部落,率大軍突襲鐵嶺。


    數日後大將軍李成桂在接到這份聖旨後,整個人都是懵的。


    額頭上冷汗都下來了。


    竟然要打大明,王上這是瘋了嗎?


    是嫌大明的刀不夠鋒利,還是嫌大明的炮不夠爆裂?!


    李成桂是高麗這邊難得清醒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大明的恐怖,他的父親李春花就曾經是大元的千戶長,蒙古名叫吾魯斯不花。


    在他看來自己的國王一定是被奸臣給蠱惑了。


    朝堂中人,坐井觀天,哪知道戰場是何物,哪知道大明戰力是多麽的恐怖。


    他立馬上書高麗王建言,寫了四個不可進攻大明的理由:


    以小逆大,一不可;


    夏月發兵,二不可;


    舉國遠征,三不可;


    時方暑雨,弓弩膠解,四不可。


    李成桂也知道,這份奏章遞上去,不論結果如何,都勢必會觸怒高麗王和權臣崔瑩。


    但為了高麗的安危考慮,身為臣子,他必須這麽做。


    高麗王王禑哪裏聽得進去這些,要不是李成桂的地位在這,而且他也確實是高麗國或缺不了的將才。


    他的下場怕是早就和大臣李子鬆一樣。


    高麗王王禑隻是下令對其嗬斥了一番,同時責令李成桂即刻出兵。


    再次接到聖旨的李成桂歎了一口氣,王命難違。


    隻能是帶兵往鴨綠江附近開去。


    於此同時在得到高麗王王禑許與的重諾後,女真部落也是跟著派兵。


    高麗這邊幾乎派出舉國之力,集結十萬大軍,再加上聯合了善戰的女真部落。


    大明鐵嶺守軍,在沒有防備之下,一時間還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消息傳迴京城。


    皇宮,太和殿。


    聽到此事之後的朱元璋怒了,他原本想著靠政治、經濟、文化慢慢蠶食高麗諸國,想要以相對和平的手段拿下這些小國。


    沒想到自己還沒動手,高麗竟然還真敢反過來入侵大明的領土。


    “真是膽大包天!”


    朱元璋將手中的軍情,狠狠摔在地上。


    “這些家夥是真不知道我大明朝是何等威嚴,我一定會讓那些豕犬一樣的家夥後悔他們今日的所作所為!”


    第二天,早朝。


    朝廷之上,滿朝文武顯然都已經聽到風聲,他們清楚朱元璋的性子,知道高麗國是打定了。


    因此早朝還未正式開始,便已經開始進一步的討論。


    要知道對於他們來說這可是千載難逢,建功立業的機會。


    尤其是在見到徐達封王後,那些淮西武將們一個個爭搶著出兵的機會,尤其是藍玉爭搶得最兇。


    高麗那邊雖然號稱十萬之眾,可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


    一番角逐後。


    最終老朱親自拍板,由李文忠掛帥,三皇子朱棡為先鋒。


    李文忠威望在這,能夠讓淮西武將們信服。


    經過之前出征雲南的曆練後,如今朱棡戰場經驗已經很豐富了。


    而且年紀也到了,繼老四朱棣、老二朱樉後,怎麽也該輪到他了。


    在朱元璋看來是時候將其派出去就封了,封地就是高麗。


    這幾個都是馬皇後的親兒子,朱元璋自然最為重視。


    因此他們三人的封地,也離大明本土最近,在老朱心中也有著讓他們拱衛大明來著。


    不日,十萬大軍朝著遼東開拔。


    高麗國,開京。


    在聽到李成桂首戰告捷後,高麗王王禑大喜。


    當年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把高麗國打得稱臣納貢,屈辱和親,還成了元帝國掛名的“征東行省”。


    可即便如此,高麗始終沒有丟掉“北進”的野心。


    元末,紅巾軍大起義把元朝攪得天翻地覆,大元國勢傾頹。高麗國就開始了北進的大業,侵蝕大元的土地。


    1356年,高麗恭湣王王顓趁中原板蕩之際,分兵兩路北進擴張。東路,由東北麵兵馬使柳仁雨率領,進攻雙城。元萬戶李子春暗中投降高麗,和柳仁雨裏應外合,奪下了雙城總管府,歸順了高麗。


    西路軍,由西北麵兵馬使印璫率領,在掃蕩鴨綠江東岸元朝據點之後,得寸進尺,渡過鴨綠江,進入遼東地區,攻破了婆娑府(今遼寧丹東九連城)等地。元朝政府雖然已經被農民軍搞得焦頭爛額,但對高麗國無法無天的行為還是不能坐視不管。元庭譴使對高麗的軍事行動進行嚴正的抗議交涉,並揚言發兵80萬討伐高麗。恭湣王嚇壞了,就把印璫拿出來背鍋。可憐的印璫就這樣掉了腦袋,成了替罪羊。


    因此在高麗王王禑看來,這些本就是他們的領地。


    先王能夠做到的事情,他也能做到。


    先王做不到的事情,他同樣能夠做到。


    他甚至已經在暢想著,將整個遼東納入他們高麗版圖,將會是何等風光場景。


    經過接連數日的苦戰後,李成桂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拿下了鐵嶺。


    進城後,李成桂嚴格約束手下不可擾民。


    為了立威,甚至不惜直接公開處死了一個強搶的士兵。


    這讓那些高麗將士們有些看不懂了。


    不過李成桂在軍中威望很大,一些輕微的反對聲音,很快便是消失。


    無人敢質疑。


    在鐵嶺剛休整兩天。


    大明王師便是殺過來了。


    李成桂站在城牆上,登高遠望。


    除了大明的旗幟外,還有“李”字帥旗。


    真是巧了,雙李對決。


    見李成桂眉頭緊皺的樣子,邊上副將不解道:“大明派來的軍隊看樣子,最多也不過十萬之數,將軍何必如此憂心。”


    李成桂搖了搖頭,他看著自己身邊的副將,張了張嘴,最後什麽也沒有說。


    他想要說的是人與人是不同的,真以為同樣是十萬兵馬,他們就是對方的對手了?


    無論是武器裝備的精良程度,還是在士兵訓練上,他們高麗國的士兵,又怎麽會是大明軍隊的對手。


    不過這種話,身為高麗軍隊主帥的他自然不可能說出口。


    未戰先怯。


    這場戰就真的不用打了。


    而且他的名聲也就臭了。


    對於李成桂而言,再怎麽樣,就算是輸,那麽也要輸得漂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千八百種壞毛病並收藏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