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先是跟在楊憲身邊經曆過收複漠北草原的大戰。


    然後這兩年又就藩,成為管理一方土地的親王後,朱棣徹底得到了磨礪。


    如今已然是能夠獨當一麵了。


    如果按照他原本的性子,就絕對不會想到拉朱標一起過來見楊憲這種事情,而是會直接在迴藩屬途中大辣辣自己過來。


    這種事情,如果是當年那個跟在他身後的朱棣,絕對做得出來。


    楊憲看了一眼朱棣,然後與朱標相視一眼,心中微微歎息。


    活在這個世上,果然隨著成長,每個人都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


    天家更是如此。


    比如以前,對於朱棣來說,小時候朱標對他而言就隻是大哥。


    隨著年歲漸長,朱標不僅是他大哥,更是太子。


    太子的身份所占的比重,隻會是與日俱增。


    直到某一天,朱標成了皇帝。


    那份對他大哥的敬重喜愛之情,便隻能是深埋在內心裏。


    而且如今,對於朱棣自己而言,他也不僅僅隻是一個四皇子而已。


    他是大明第一個親王蒙王,他的所作所為,都要為自己的王府上下,以及整個藩地百姓考慮。


    朱棣讓朱標多送自己一程,為的就是不落下一個藩王私會朝廷重臣的話柄。


    即便他這麽做了,朱元璋和朱標都不會追究他。


    對於朱棣的小心思,朱標心中一清二楚,可他表麵上卻還要裝出不知情的樣子。


    隻是在朱棣不曾察覺的某個時刻,朱標看向他的眼神裏滿是哀傷。


    那個無法無天的弟弟,終於還是長大了。


    朱標心情很複雜,既開心又心疼。


    神侯府。


    三人簡單寒暄敘舊後,朱棣終於開口道明了來找楊憲的目的。


    朱棣治理漠北的大方針,就是當初楊憲給他製定的,這兩年發展得也還算順利。


    如今漠北的牧民們,已經基本上改變了曾經那種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模式,與之相對應的是一個個牧場建立。


    隨著這一個個國營牧場建立,大批的牧民,有了家。


    他們不用再過原本飄泊不定的生活。


    養的牛羊數量,反而比以前更多了。


    可最近這段時間,就是朱棣離開藩地來京城述職的前一兩個月,他明顯感受到牧場的銷量開始走下坡。


    對於這些漠北牧民而言,原先最能夠給他們帶來經濟效益的就是羊毛的供給。


    可如今隨著棉質服飾的大量普及,全國各地羊毛工廠羊毛衫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銷量明顯在下降。


    因此這些羊毛加工坊所需要的羊毛,就不再像往年那麽多。


    朱棣還不明所以。


    可楊憲一聽,就明白其中症結所在。


    隻是他話題並沒有往這方麵上引,反而開口道:“牛羊肉的銷量怎麽樣?”


    朱棣輕輕搖了搖頭,開口道:“牛羊肉最多隻能在漠北邊境幾個地方售賣,因為保存不易。因此如今牧場的牛羊肉絕大多數,都當成是俸祿發給牧場的工作人員了。”


    雖然即便這樣,漠北如今在朱棣的治理下,比之以往在北元手中,不知道提升了多少檔次。


    可在朱棣看來,這種發展速度還是太慢。


    尤其是朱棣可是親眼見過,楊憲當年是如何在揚州創造奇跡的。


    朱棣雖然不知道自己該怎麽做,可他清楚那個男人一定會有辦法。


    因此這次進京述職都是次要的,他真正的目的就是來找楊憲。


    楊憲並沒有急著迴答朱棣的問題,而是喊來了管家,然後低語幾句,管家領命下去。


    朱標和朱棣好奇,正想開口詢問,管家已經帶著幾個罐頭走了迴來。


    “楊卿,這是?”朱標開口問道。


    楊憲笑著說道:“我下麵食品廠最近研製的牛肉罐頭,太子殿下與蒙王來的正是時候。”


    楊憲一邊說著,一邊輕鬆擰開瓶口的鐵絲,然後拔出瓶塞,接著“咚咚咚”將裏頭大塊牛肉連肉帶湯一起倒入早已準備好的碗中。


    楊憲遞給朱標和朱棣一人一雙筷子,示意他們嚐一嚐味道。


    朱標和朱棣不明所以。


    方才不是在聊蒙古那些牧場牛羊肉銷量的問題嗎,怎麽突然又變成美食品鑒了。


    朱標和朱棣二人互相看了一眼,拿起筷子各自夾了一口,放入嘴中。


    味道很好,肉軟爛而且入味。


    “很好吃。”


    朱標二人給出了相同的答案。


    隻是朱棣還是沒有看出這與他方才所說的事情有什麽關聯,難道楊憲是想要用牛羊肉的美食來推廣,從而帶動銷量。


    可眼下,這根本不是問題關鍵啊。


    牛羊肉本身就很好賣,問題是無法長時間保存運輸。


    朱棣沒忍住,說出了他的想法。


    楊憲聽後微微一笑,開口道:“兩位殿下不妨猜一猜,你們方才吃的這牛肉,是什麽時候製作的。”


    對於食物來說,幾乎都是現燒現吃最為美味。


    其中肉類更是如此。


    眼前這牛肉如此好吃,自然是剛剛燉熟的。


    朱棣想都沒想,就給出了答案。


    楊憲笑著搖了搖頭。


    朱標開口道:“牛肉需要久燉才入味,楊卿這牛肉,牛肉軟爛入口即化,起碼燉了半天時間以上。”


    楊憲仍舊搖頭。


    然後在朱棣、朱標二人震驚的目光中,給出了真正的答案。


    “你們眼前碗中的這牛肉是一個月以前燉熟的。”


    一個月以前?!


    朱棣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不信。


    “我方才吃這牛肉,也沒覺著鹹啊,怎麽就能放這麽久?”


    對於儲存食物的認知,他們還是停留在用鹽醃製上。


    對於楊憲的話,朱標自然是深信不疑的。


    他忽然看向了桌子上的那個空玻璃瓶,開口道:“這牛肉能保存這麽久,是因為這個玻璃瓶嗎?”


    “沒錯。”楊憲點了點頭,接著開口說道。“這就是罐頭的神奇之處。”


    朱棣這時候才終於反應過來,臉上露出興奮的神情,開口道:“隻要有了這個罐頭,那麽我漠北草原牧場上有多少牛羊都不用愁了,隻要通通做成這樣的肉罐頭,然後再賣往全國各地肯定大賺!”


    尤其是南方江南地區,地少人多,氣候濕熱,完全不適合畜牧業。


    因此除了大富大貴之家,一般的有錢人也吃不起新鮮的牛羊肉,他們又看不起豬肉,隻能以醃肉、熏肉和魚類代替。


    這點底層人民起碼還有豬肉可以吃。


    南方地區對於新鮮牛羊肉需求極大,可以想見到時候牛羊肉罐頭肯定搶手好賣!


    朱棣仿佛已經看到了漠北草原各大牧場的牛羊,排著隊走進一個個食品加工作坊裏,變成一罐罐肉罐頭運往南方各地,源源不斷大賺特賺的美好錢景了。


    有了這些錢,他便可以大展拳腳,更好發展漠北草原。


    要知道如今漠北基建,需要大量的金錢投入。


    當家之後,才知道錢的重要性。


    朱棣看著楊憲,兩眼放光。


    果然這世上就沒有這個男人辦不到的事情。


    接下來就是商量如何在漠北那邊建設食品加工廠,朱棣表示願意無償提供地皮,以及其他一切能夠提供的人力物力幫助。


    但是朱棣表示他們蒙王親王府要入一股。


    對於此事,楊憲倒是沒有意見。


    錢這東西,自己一個人反正是賺不完的。


    而且他最主要的目的也不是賺錢,隻要食品加工廠的主導權還在楊憲手中就可以。


    見楊憲答應後,朱棣現在恨不得馬上就把所有細節全部商討下去,明天就把食品加工廠給蓋起來,然後開始生產牛羊肉罐頭。


    不過他也知道,現在不是時候,因為這些瑣碎的事情一旦聊起來就會沒完沒了,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結束的。


    他看了一眼朱標,訕笑一聲,開口道:“臣弟失態了。”


    朱標抬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開口笑道:“老四,你以前就從不會和我說這句話。”


    楊憲看著眼前這對兄弟。


    這一世,朱棣怕是沒機會坐上那張龍椅了。


    不過這也能夠造就大明的最強形態。


    對於朱棣而言,最適合他的位置,其實是開疆拓土的塞王。


    在處理內政上,朱標比他要適合太多。


    原時空,在朱元璋這位開國雄主之後。


    其實就需要朱標這樣的仁厚皇帝來春風化雨,休養生息。


    當然仁厚不代表一味縱容,善良也不意味著懦弱。


    朱允炆想要去學他的父親,最後卻隻學了個形似,一點神髓都沒有學到。


    朱允炆談不上昏君,不論其出發點,還有最後的結果如何,他上位後確實也推動了一係列的仁政,這點不可否認。


    休養生息,輕徭薄賦,寬刑省獄等等政策都沒有問題,但唯獨重文輕武卻是一個最大的弊端。


    一方麵,當時的明朝並沒有重文輕武環境,北方有蒙古韃子經常侵擾邊境,國內有各大藩王手握重兵,重文輕武時間長了,最容易造成國中無將,軍備廢弛的局麵,稍有不慎就是身死國滅的下場。另一方麵,重文輕武,最容易出現黨爭,導致權臣把持朝政的發生。如果沒有朱棣“靖難“躲位成功,建文的朝廷也很難取得大的成就,如果任由他重文輕武發展幾十年,最終很有可能會落得文臣黨爭,蒙古南侵,或是造成明朝“八王之亂”的局麵。


    朱允炆的很多政策都太過理想化,典型被腐儒給忽悠瘸了。


    朱允炆聽信方孝孺、黃子澄那幾個貨的話,想要建立儒家理想中的社會,一切都按《周禮》的目標實行。


    因此他在位期間雖然非常短,但是搞的事情卻一點也不少,短短幾年時間,推行了大量新政。


    舉幾個他當時推的政策,你就知道有多搞了,這哥們真是個天才。


    為了遵從古製,朱允炆把全國上下的地名在短期內大量改成了古地名――不光大的府名要改,下麵的縣城名也要改,甚至衛所的名稱都要改,而且有些地方改了一次不算結果還要改第二次,結果建文朝的整個行政機構大半力量都用在這項工程上麵,很多地方章都來不及刻,而且改後的地名大家經常都反應不過來是哪,隻好在公文上改後的地名旁邊用注釋標明這地方以前叫什麽,否則沒人看得懂。


    然後就是推行恢複井田製。沒錯,就是周禮裏麵那個井田製,從孔孟時代宣告徹底破產後已經兩千多年沒人執行過了的井田製,具體內容有點類似於我們建國後搞的人民公社,規定農民們先共同耕種用來提供賦稅和村內公益事務資金的公田,耕種完公田後才允許去耕種農作物歸自家所有的私田。這個製度早在周朝時就已經顯示出不合時宜了,孔子努力一生也沒能成功讓這個製度續命,後續的曆朝曆代除了王莽這個奇葩沒有任何一個君主想要恢複這玩意,結果到了幾千年後社會形態與當初相比區別更大更不適應這套的明朝,突然有人說要重新實行這套不合時宜的製度。


    曆史無數次證明,太過理想化的製度,是不可能成功的。


    即便是後世的人民公社,也僅僅隻是在特定時期存在過一段時間,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弊端也很明顯,最後退出曆史舞台。


    楊憲曾經做過推演,如果原時空那場靖難之役最後贏的那一方是朱允炆的話,明朝最大的可能是成為繼秦朝、隋朝之後,曆史上又一個二世而亡的王朝。


    最好的情況,也隻是個大號的南宋罷了。


    那麽麵對北元殘餘勢力、包括後麵興起的韃靼、瓦剌勢力,燕地甚至黃河以北大概率是保不住的。


    而和原時空相比,如今的大明卻是真正的巔峰。


    是真正意義上的三龍同朝!


    老朱的巔峰期還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朱標的巔峰期馬上就要來了,而以朱棣如今的進步速度,他的巔峰期也可以預期。


    也就是說,日後的大明,最起碼會有三條處於巔峰期的真龍來拉動大明這輛戰車。


    而戰車上,操縱大明走向的那個男人,則是楊憲!


    在商量好有關食品加工廠的細節後,楊憲和朱標把他送上了北上的列車。


    而朱標卻並沒有急著迴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千八百種壞毛病並收藏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