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所謂倭亂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 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19章 所謂倭亂
揚州。
聽了楊憲的話,朱標臉色已經有些變了。
他們原本用來保護沿海百姓不受倭寇侵擾的海禁國策,反過來逼著這些漁民們放下魚叉,而拿起屠刀去投身海盜。
等於是逼良為寇了。
這換誰一時間都不好接受,更不用說以仁德著稱的朱標。
楊憲看著朱標,開口道:“海禁的危害還不止於此。”
“還有?”
“當然。”
楊憲斬釘截鐵道。
“海禁政策弊病其二,進一步催生出私人海商集團,並促進走私貿易的猖獗。”
這是何等的諷刺。
老朱開海禁是為了打擊海盜,反而讓海盜越來越多。
為了打擊走私,反而讓走私越來越猖獗。
朱標臉色越來越難看。
而楊憲的話還未講完。
“時間日久,這些走私的海商勢力會越來越強,直至尾大不掉。到時候就算是朝廷想要開放海禁,恐怕也會困難重重。”
“這又是為什麽?”朱標皺了皺眉,開口問道。“這些海商本就想做海外貿易,朝廷開放海禁,他們便不用像現在這般偷偷摸摸。他們難道不想正大光明地去做生意?”
“正大光明?”楊憲聞言,臉上露出一抹冷笑。“現在他們當然想,可太子殿下,陛下定的這個海禁是祖製是國策。你可以保證大明之後每一任皇帝,都能像陛下,像太子殿下你們這般對朝廷對整個天下有如此強而有力的掌控力嗎。”
“到時候,後世朝廷守著海禁的祖製,而那時候,這些海商們的走私也早就已經成了氣候,朝廷對他們掌控力也沒那麽強。到了這個時候,開不開海禁,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那麽重要。”
“真到了這個時候,他們還會為了一個沒什麽用的法統名義,而去損失那些實實在在白花花的銀子嗎?要知道隻要朝廷公開承認海外貿易,那就是要收稅的。”
楊憲說的這個情況,在嘉靖年間就曾發生過。
當時朝廷極度缺錢,嘉靖帝幾次想要廢黜海禁,全麵開海,用以彌補朝廷財政上的虧空。
可江浙財閥自然不願意將已經吃到嘴裏的肉給讓給朝廷,走私習慣了的他們不願意像前朝那般再繳納市舶司的賦稅,這些江浙財閥背後是朝廷裏頭的文官集團,這些文官便開始用洪武祖製來壓製嘉靖。
這就是朱元璋給後世子孫留下的大坑。
嘉靖皇帝是個大明第一聰明人,從來都隻是他搶別人的錢,絕對不允許別人搶他的錢,
文官集團這一次抬出祖製行為,氣得他夠嗆。
一氣之下,嘉靖直接和這些江浙財閥,以及他們背後的文官集團撕破臉。
你們不是要守祖製禁海嗎?好哇,我就認真貫徹祖製。
嘉靖於是派了自己的親信,一個叫做朱桓的人去嚴厲打擊沿海地區的走私貿易,結果沿海地區的這些非法商人就組織武力抵抗,史稱倭寇。有意思的是朝廷裏頭的大臣們,他們非但不罵那些非法武裝,反而譴責按祖製辦事的朱桓,說什麽寇自朱桓始。這說明他們看的是明明白白呀。
可以說,整個嘉靖年間的所謂倭亂,其實本質上就是嘉靖帝和這些江浙財閥的博弈。
嘉靖帝派出朱桓的意圖也很明顯,就是去東南沿海地區,直接掀桌子的。
朱桓辦案極其嚴酷,但凡參與走私的漁民、商人,一律按通倭罪論處。
嘉靖皇帝本就是個不服輸的人。
伱們這些江浙財閥既然不讓朕吃這一口肉。
很好,那大家都別吃了。
祖宗家法是吧?
行,那就貫徹執行!
犯法的該抄家的抄家,該殺頭的殺頭!
隻可惜,嘉靖最後還是失敗了。
因為他即便是天子,也僅僅隻是一個人而已。
他要對抗的是整個利益集團,是江浙財閥,是朝廷的文官集團。
總不能把這些人全都砍了吧。
洪武自然有這個魄力。
最多再算一個永樂。
再往後,明朝這麽多皇帝,幾乎沒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嘉靖死了之後,他的兒子隆慶登基,雙方各退一步,朝廷開放一個叫月港的沿海港口,允許民間貿易。
這是什麽意思呢?為什麽都不多開幾個港口,不能夠多開,多開就沒走私沒暴利了。而一個港口吞吐量有限,根本不能滿足對外貿易,剩下的貿易量就隻能走私了。
開一個,江浙財閥吃肉朝廷喝點湯。就這樣倭寇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說沒就沒了。自從開海之後,77年內海外流入中國的白銀,3.3億兩約占世界三分之一。按照當時平均10%的稅率,77年要收3300萬兩,每年海關稅應該43萬兩,可實際隻有6.9萬兩。要知道3.3億隻是淨流入,3300萬兩隻是他流入一次的稅。這3.3億到底流入流出多少迴,隻有天知道。其中奧妙不言而喻啊。
楊憲自然不能直接和朱標講後世曆史,可單單隻是順著這個邏輯,往後推演,將大明因為海禁這個國策祖製造成的影響和可能帶來的局麵,和朱標一分析。
朱標本就聰慧,自然能夠聽出楊憲所說的話,並非危言聳聽。
他仔細一細想,楊憲所說的這些情況,不是有可能發生,而是會有極大的可能性發生。
朱標聽完後,不知不覺,後背都已被冷汗浸濕。
另一頭,小漁村。
偵察兵出身的老趙觀察力很敏銳,他警覺到四周的漁民在監視著他,明白自己有可能已經暴露身份。
不過他臉上不露出分毫,一邊笑著和眼前的漁民繼續聊著收購魚獲的事情,然後忽然話鋒一轉,開口道:“兄弟,有些尿急,不知道茅廁怎麽走?”
眼前這個漁民和他指了一個方向。
“謝謝兄弟,你這些魚我都要了,定金我先付了,你可不要再賣給其他人了,我方便完了,就過來付尾款。”老趙說著從懷中掏出幾個銅錢,遞了過去,然後麵色不變,按照漁民所講的方向走去。
這些漁民沒注意的是,老趙在走到道路盡頭後,身形一閃,身影便隨之消失。
過了片刻,收到雷老大命令的幾個小嘍囉走了過來。
揚州。
聽了楊憲的話,朱標臉色已經有些變了。
他們原本用來保護沿海百姓不受倭寇侵擾的海禁國策,反過來逼著這些漁民們放下魚叉,而拿起屠刀去投身海盜。
等於是逼良為寇了。
這換誰一時間都不好接受,更不用說以仁德著稱的朱標。
楊憲看著朱標,開口道:“海禁的危害還不止於此。”
“還有?”
“當然。”
楊憲斬釘截鐵道。
“海禁政策弊病其二,進一步催生出私人海商集團,並促進走私貿易的猖獗。”
這是何等的諷刺。
老朱開海禁是為了打擊海盜,反而讓海盜越來越多。
為了打擊走私,反而讓走私越來越猖獗。
朱標臉色越來越難看。
而楊憲的話還未講完。
“時間日久,這些走私的海商勢力會越來越強,直至尾大不掉。到時候就算是朝廷想要開放海禁,恐怕也會困難重重。”
“這又是為什麽?”朱標皺了皺眉,開口問道。“這些海商本就想做海外貿易,朝廷開放海禁,他們便不用像現在這般偷偷摸摸。他們難道不想正大光明地去做生意?”
“正大光明?”楊憲聞言,臉上露出一抹冷笑。“現在他們當然想,可太子殿下,陛下定的這個海禁是祖製是國策。你可以保證大明之後每一任皇帝,都能像陛下,像太子殿下你們這般對朝廷對整個天下有如此強而有力的掌控力嗎。”
“到時候,後世朝廷守著海禁的祖製,而那時候,這些海商們的走私也早就已經成了氣候,朝廷對他們掌控力也沒那麽強。到了這個時候,開不開海禁,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那麽重要。”
“真到了這個時候,他們還會為了一個沒什麽用的法統名義,而去損失那些實實在在白花花的銀子嗎?要知道隻要朝廷公開承認海外貿易,那就是要收稅的。”
楊憲說的這個情況,在嘉靖年間就曾發生過。
當時朝廷極度缺錢,嘉靖帝幾次想要廢黜海禁,全麵開海,用以彌補朝廷財政上的虧空。
可江浙財閥自然不願意將已經吃到嘴裏的肉給讓給朝廷,走私習慣了的他們不願意像前朝那般再繳納市舶司的賦稅,這些江浙財閥背後是朝廷裏頭的文官集團,這些文官便開始用洪武祖製來壓製嘉靖。
這就是朱元璋給後世子孫留下的大坑。
嘉靖皇帝是個大明第一聰明人,從來都隻是他搶別人的錢,絕對不允許別人搶他的錢,
文官集團這一次抬出祖製行為,氣得他夠嗆。
一氣之下,嘉靖直接和這些江浙財閥,以及他們背後的文官集團撕破臉。
你們不是要守祖製禁海嗎?好哇,我就認真貫徹祖製。
嘉靖於是派了自己的親信,一個叫做朱桓的人去嚴厲打擊沿海地區的走私貿易,結果沿海地區的這些非法商人就組織武力抵抗,史稱倭寇。有意思的是朝廷裏頭的大臣們,他們非但不罵那些非法武裝,反而譴責按祖製辦事的朱桓,說什麽寇自朱桓始。這說明他們看的是明明白白呀。
可以說,整個嘉靖年間的所謂倭亂,其實本質上就是嘉靖帝和這些江浙財閥的博弈。
嘉靖帝派出朱桓的意圖也很明顯,就是去東南沿海地區,直接掀桌子的。
朱桓辦案極其嚴酷,但凡參與走私的漁民、商人,一律按通倭罪論處。
嘉靖皇帝本就是個不服輸的人。
伱們這些江浙財閥既然不讓朕吃這一口肉。
很好,那大家都別吃了。
祖宗家法是吧?
行,那就貫徹執行!
犯法的該抄家的抄家,該殺頭的殺頭!
隻可惜,嘉靖最後還是失敗了。
因為他即便是天子,也僅僅隻是一個人而已。
他要對抗的是整個利益集團,是江浙財閥,是朝廷的文官集團。
總不能把這些人全都砍了吧。
洪武自然有這個魄力。
最多再算一個永樂。
再往後,明朝這麽多皇帝,幾乎沒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嘉靖死了之後,他的兒子隆慶登基,雙方各退一步,朝廷開放一個叫月港的沿海港口,允許民間貿易。
這是什麽意思呢?為什麽都不多開幾個港口,不能夠多開,多開就沒走私沒暴利了。而一個港口吞吐量有限,根本不能滿足對外貿易,剩下的貿易量就隻能走私了。
開一個,江浙財閥吃肉朝廷喝點湯。就這樣倭寇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說沒就沒了。自從開海之後,77年內海外流入中國的白銀,3.3億兩約占世界三分之一。按照當時平均10%的稅率,77年要收3300萬兩,每年海關稅應該43萬兩,可實際隻有6.9萬兩。要知道3.3億隻是淨流入,3300萬兩隻是他流入一次的稅。這3.3億到底流入流出多少迴,隻有天知道。其中奧妙不言而喻啊。
楊憲自然不能直接和朱標講後世曆史,可單單隻是順著這個邏輯,往後推演,將大明因為海禁這個國策祖製造成的影響和可能帶來的局麵,和朱標一分析。
朱標本就聰慧,自然能夠聽出楊憲所說的話,並非危言聳聽。
他仔細一細想,楊憲所說的這些情況,不是有可能發生,而是會有極大的可能性發生。
朱標聽完後,不知不覺,後背都已被冷汗浸濕。
另一頭,小漁村。
偵察兵出身的老趙觀察力很敏銳,他警覺到四周的漁民在監視著他,明白自己有可能已經暴露身份。
不過他臉上不露出分毫,一邊笑著和眼前的漁民繼續聊著收購魚獲的事情,然後忽然話鋒一轉,開口道:“兄弟,有些尿急,不知道茅廁怎麽走?”
眼前這個漁民和他指了一個方向。
“謝謝兄弟,你這些魚我都要了,定金我先付了,你可不要再賣給其他人了,我方便完了,就過來付尾款。”老趙說著從懷中掏出幾個銅錢,遞了過去,然後麵色不變,按照漁民所講的方向走去。
這些漁民沒注意的是,老趙在走到道路盡頭後,身形一閃,身影便隨之消失。
過了片刻,收到雷老大命令的幾個小嘍囉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