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報紙的威力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 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62章報紙的威力
與稅製改革介紹,占據差不多大小板塊上的內容,赫然就是鳳陽府定遠縣藍家被破族抄家一事。
報紙上著重介紹了藍家的身份背景,毫無避諱。
堂兄是永昌侯藍玉,而藍玉不僅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還是太子妃的舅父。
可即便是這樣身份背景的大族,對抗新政的下場,還是被破族抄家。
這意味著什麽,已經很清楚了。
相信全國上下所有鄉紳士族大戶,在看到這一條新聞的時候,心情都會格外沉重。
在這則新聞下方,還附上了對定遠縣縣令的懲處,斬立決。
而在這兩條重磅新聞下方則是附上了一則懸賞。
那就是舉報隱匿田畝的情況,一經核實,能夠得到朝廷發放的相應獎勵。
攻心為上。
這個楊憲,還真是可怕。
沈萬三心裏如此想著,將目光投向報紙上其餘內容,除了這兩個重磅消息外,報紙上還記載了新聞局、列車局等朝廷新設部門的成立,以及簡單的介紹。
除了這些朝廷方麵相關政策外,報紙一處角落還記錄了一些生活常識。
比如新型農作物土豆的種植、食用等方麵的注意事項。
尤其提到了,發芽土豆具備一定的毒性,提醒百姓不要誤食。
看完《大明日報》第一期,確保上頭的所有內容,自己都全部看過後,沈萬三這才緩緩合上了報紙。
“大明怕是要變天了。”沈萬三低聲呢喃道。
楊憲這份報紙的威力,完全比得上百萬師。
他要做的就是團結全天下老百姓的力量,明明白白告訴他們,新政推行,是有利於他們的。
上麵通過列舉出的具體數字,讓他們切切實實了解到,新政推行後,他們所要繳納的稅賦將會減少多少。
同時告訴他們一個質樸的道理,那就是朝廷登記在冊的田畝數越多,最後分攤到他們每一個人頭上的稅賦就越少。
這樣一來,等於是直接將那些士紳大族們推到了他們的對立麵上。
對於這些當地的農戶來說,誰家裏有多少田產,應該繳納多少的賦稅,他們都門兒清。
報紙最後舉報有獎,更是明擺著,表明朝廷的態度。
那就是縱容農戶去清查士紳的土地。
發動農民去鬥爭。
當然這隻是其中一方麵而已。
另一方麵,通過對藍家抄家破族一事的渲染,震懾天下鄉紳士族,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同時,定遠縣縣令陸濤斬立決一事,同樣讓各地那些不忠於朝廷,不愛護百姓的父母官,噤若寒蟬,在這個節骨眼,如果還敢與朝廷對著幹的話,那麽陸濤就是前車之鑒。
困擾朱元璋、朱標許久的難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各地如果還有人膽敢公然抵抗新政推行,隱匿田畝,那再好不過,正好借他們的頭顱一用。
大明日報下一期內容,恰好還缺素材。
所幸此時才是洪武五年,大明新立。
(
並不是病入膏肓的大明中後期。
不然等到那個時候,再進行清丈田畝,那遇到的阻力,比此時要大上何止百倍。
而且那時候的君王,也遠沒有此時洪武帝有魄力。
這個人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有心撥亂反正,要給大明好好地動一次手術。
可那時的大明有一個說一個,哪個不是大地主?誰家沒隱瞞土地,偷稅漏稅?
他張居正的老師,徐階徐閣老,在奉興鬆江就有整整24萬畝田!
改革沒有成功,是張居正沒有本事嗎?
縱觀整個中國曆史,一個老百姓的孩子,做文官能做到連皇帝都靠邊站,張居正已經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
他的能力也毋庸置疑,能夠成為那場政治鬥爭最後的勝利者,笑到最後。
無一不是在證明他張居正的強大。
張居正沒能成功。
隻因為他做的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改革。
他得罪的是全天下的權貴,即便是他張居正也承受不住。
因此到最後不僅改革不了了之,連死去了的張居正及其家人也備受牽連。入獄自殺、發配充軍,慘不忍睹。
而此時楊憲要做的卻是比張居正要來得更加艱難的事情。
世上可沒有不透風的牆。
整個朝廷誰不知道,新的稅製改革雖然出自李進之手,可事實上是出自楊憲之口。
在這些勳貴朝臣看來,他楊憲年紀輕輕便已經封了大明神侯,位高權重。
明明可以和他們一樣,好好做著人上人,可為什麽他要這麽鬧騰了。
你楊憲為什麽偏偏要搞稅製改革,讓我們不能再隨意魚肉百姓;你楊憲為什麽偏偏要丈量土地,讓我們不能隨意逃避賦稅;你楊憲為什麽偏偏要搞科舉改革,與天下儒生為敵。
大家都是官員,都是既得利益者,百姓的死活與我們無關,你為什麽要幫助他們,來折騰我們呢?
那些淮西勳貴們想不明白,那些朝堂大臣想不明白,那些橫行鄉裏的鄉紳士族更加想不明白。
因為他們不明白,楊憲和他們不一樣。
楊憲來自後世。
那是一個人人都有權利好好活下去的時代。
貧苦的百姓也是人。
意外穿越到這個時代後,原本楊憲也沒有想這麽多,一開始還想著把報曉的坤坤燉了,直接辭官。
可這幾年明朝生活下來,讓他同樣改變了很多。
尤其是在親身經曆過,去年那場大災荒之後。
楊憲想要站出來,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好一點。
他想要做的並不多,隻是讓它變得更好一點,僅此而已。
楊憲心中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得罪了整個大明因稅製改革而利益受損的勳貴鄉紳。
雖然如今有朱元璋、朱標他們在,替他分擔了大部分的火力。
這些勳貴們一時也不敢發難。
可楊憲並不習慣,將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裏。
下一步,他要做的最為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將列車軌道鋪往全國。
與稅製改革介紹,占據差不多大小板塊上的內容,赫然就是鳳陽府定遠縣藍家被破族抄家一事。
報紙上著重介紹了藍家的身份背景,毫無避諱。
堂兄是永昌侯藍玉,而藍玉不僅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還是太子妃的舅父。
可即便是這樣身份背景的大族,對抗新政的下場,還是被破族抄家。
這意味著什麽,已經很清楚了。
相信全國上下所有鄉紳士族大戶,在看到這一條新聞的時候,心情都會格外沉重。
在這則新聞下方,還附上了對定遠縣縣令的懲處,斬立決。
而在這兩條重磅新聞下方則是附上了一則懸賞。
那就是舉報隱匿田畝的情況,一經核實,能夠得到朝廷發放的相應獎勵。
攻心為上。
這個楊憲,還真是可怕。
沈萬三心裏如此想著,將目光投向報紙上其餘內容,除了這兩個重磅消息外,報紙上還記載了新聞局、列車局等朝廷新設部門的成立,以及簡單的介紹。
除了這些朝廷方麵相關政策外,報紙一處角落還記錄了一些生活常識。
比如新型農作物土豆的種植、食用等方麵的注意事項。
尤其提到了,發芽土豆具備一定的毒性,提醒百姓不要誤食。
看完《大明日報》第一期,確保上頭的所有內容,自己都全部看過後,沈萬三這才緩緩合上了報紙。
“大明怕是要變天了。”沈萬三低聲呢喃道。
楊憲這份報紙的威力,完全比得上百萬師。
他要做的就是團結全天下老百姓的力量,明明白白告訴他們,新政推行,是有利於他們的。
上麵通過列舉出的具體數字,讓他們切切實實了解到,新政推行後,他們所要繳納的稅賦將會減少多少。
同時告訴他們一個質樸的道理,那就是朝廷登記在冊的田畝數越多,最後分攤到他們每一個人頭上的稅賦就越少。
這樣一來,等於是直接將那些士紳大族們推到了他們的對立麵上。
對於這些當地的農戶來說,誰家裏有多少田產,應該繳納多少的賦稅,他們都門兒清。
報紙最後舉報有獎,更是明擺著,表明朝廷的態度。
那就是縱容農戶去清查士紳的土地。
發動農民去鬥爭。
當然這隻是其中一方麵而已。
另一方麵,通過對藍家抄家破族一事的渲染,震懾天下鄉紳士族,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同時,定遠縣縣令陸濤斬立決一事,同樣讓各地那些不忠於朝廷,不愛護百姓的父母官,噤若寒蟬,在這個節骨眼,如果還敢與朝廷對著幹的話,那麽陸濤就是前車之鑒。
困擾朱元璋、朱標許久的難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各地如果還有人膽敢公然抵抗新政推行,隱匿田畝,那再好不過,正好借他們的頭顱一用。
大明日報下一期內容,恰好還缺素材。
所幸此時才是洪武五年,大明新立。
(
並不是病入膏肓的大明中後期。
不然等到那個時候,再進行清丈田畝,那遇到的阻力,比此時要大上何止百倍。
而且那時候的君王,也遠沒有此時洪武帝有魄力。
這個人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有心撥亂反正,要給大明好好地動一次手術。
可那時的大明有一個說一個,哪個不是大地主?誰家沒隱瞞土地,偷稅漏稅?
他張居正的老師,徐階徐閣老,在奉興鬆江就有整整24萬畝田!
改革沒有成功,是張居正沒有本事嗎?
縱觀整個中國曆史,一個老百姓的孩子,做文官能做到連皇帝都靠邊站,張居正已經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
他的能力也毋庸置疑,能夠成為那場政治鬥爭最後的勝利者,笑到最後。
無一不是在證明他張居正的強大。
張居正沒能成功。
隻因為他做的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改革。
他得罪的是全天下的權貴,即便是他張居正也承受不住。
因此到最後不僅改革不了了之,連死去了的張居正及其家人也備受牽連。入獄自殺、發配充軍,慘不忍睹。
而此時楊憲要做的卻是比張居正要來得更加艱難的事情。
世上可沒有不透風的牆。
整個朝廷誰不知道,新的稅製改革雖然出自李進之手,可事實上是出自楊憲之口。
在這些勳貴朝臣看來,他楊憲年紀輕輕便已經封了大明神侯,位高權重。
明明可以和他們一樣,好好做著人上人,可為什麽他要這麽鬧騰了。
你楊憲為什麽偏偏要搞稅製改革,讓我們不能再隨意魚肉百姓;你楊憲為什麽偏偏要丈量土地,讓我們不能隨意逃避賦稅;你楊憲為什麽偏偏要搞科舉改革,與天下儒生為敵。
大家都是官員,都是既得利益者,百姓的死活與我們無關,你為什麽要幫助他們,來折騰我們呢?
那些淮西勳貴們想不明白,那些朝堂大臣想不明白,那些橫行鄉裏的鄉紳士族更加想不明白。
因為他們不明白,楊憲和他們不一樣。
楊憲來自後世。
那是一個人人都有權利好好活下去的時代。
貧苦的百姓也是人。
意外穿越到這個時代後,原本楊憲也沒有想這麽多,一開始還想著把報曉的坤坤燉了,直接辭官。
可這幾年明朝生活下來,讓他同樣改變了很多。
尤其是在親身經曆過,去年那場大災荒之後。
楊憲想要站出來,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好一點。
他想要做的並不多,隻是讓它變得更好一點,僅此而已。
楊憲心中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得罪了整個大明因稅製改革而利益受損的勳貴鄉紳。
雖然如今有朱元璋、朱標他們在,替他分擔了大部分的火力。
這些勳貴們一時也不敢發難。
可楊憲並不習慣,將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裏。
下一步,他要做的最為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將列車軌道鋪往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