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路向南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 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32章一路向南
作為老師的劉伯溫雖然收到了發車儀式觀禮的請柬,可同樣沒來。
而是讓他的兒子劉璉替他過來。
也許是有這麽多大人物在場的緣故,劉璉在楊憲麵前顯得有些拘謹,楊憲不由想起剛穿越到這個世界的場景,當時因為久等楊憲不來,正是劉璉還主動出去找楊憲,正好碰到了因為落馬嘎了,剛穿越奪舍的他。
那時候雙方還是很熟稔的,當時劉璉是浙東文官領袖劉伯溫的兒子,而楊憲本人不過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翰林而已,而且還是劉伯溫的學生。
隻是想不到短短兩年時間,雙方身份就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也是因為楊憲的激勵,劉璉才會跟著踏足官場。
徐妙雲則是全程就一個人安靜地坐在車廂裏,兩隻眼睛看著外頭,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京揚軌道列車,首次發車,一共四節車廂。
其中最前排的首節車廂坐的都是前來觀禮的大佬以及隨行的官員。
後麵三節車廂則是裝滿了各式物資。
反正要發車去京城,資源都已經花下去了,因此楊憲不準備浪費這一次運輸機會。
這一點王月憫倒是和他不謀而合。
在指揮手底下工人將最後一箱甜品裝上車後,王月憫身子從貨車車廂裏退了出來,拍了拍手,轉過頭的瞬間,正好對上了楊憲的視線。
楊憲笑著和她比了個手勢。
王月憫愣了一下,伸手摸了摸發梢,原來是黃色的楊花末纏在上頭了。
她伸手拿下來的瞬間。
清風吹過。
楊花隨風而去。
滿頭的青絲也跟著飛揚。
楊憲愣了一下,然後朝著她招了招手,開口笑道:“王姑娘,要發車了。”
通往京城的軌道上。
六匹雄壯的戰馬,撒開蹄子沿著枕木車軌,朝著京城方向一路狂奔。
玻璃製造真正在我國發生翻天覆地實質性的突破是在康熙年間。
明末清初進口的平板玻璃在我國出現,康熙年間,圓明園建築才開始使用玻璃窗,雍正年間,紫禁城內也開始使用,至乾隆年間,玻璃窗才在宮中普遍應用。
這些昂貴的舶來品,因為良好的的采光和圍護性,取代了傳統的糊窗紙,改變了傳統建築的立麵外觀。
這個時間節點,顯然還沒有這項技術,楊憲也一直沒有在這方麵做出突破。
由於沒有辦法安裝玻璃,楊憲隻能是在客車車廂原本窗戶的兩側都安裝了防護網。
這樣一來既透氣,又能讓乘客欣賞到列車外麵的風景。
同時還能保證乘客的安全。
楊憲心裏想著,玻璃製造這塊也是時候該開始動起來了。
這些日子實在是太忙了,很多事情無法兼顧到位。
真正讓他體會到,什麽叫做人力有時窮盡,在有係統幫助下都是如此,難以想象那些沒有係統、金手指幫助的各類穿越大神們是如何玩轉異界的。
(
“這軌道列車的速度真的很快啊。”
身旁朱標的話,將楊憲從思緒中拉迴現實。
“這車不僅速度快,而且一點也不顛簸。”朱樉點了點頭,跟著開口道。
朱樉之前和那些工匠們聊過,知道能夠做到像現在這樣一點都不顛簸最大的功勞要歸功於列車那打磨地無比光滑的車輪。
徐妙雲和王月憫二女,則是看著窗外不斷飛逝的景色,眼裏放著光。
看著兩邊的景象飛速倒退,這種感覺對她們來說實在是太奇妙了。
這是她們以前坐馬車從未有過的體驗。
“根據古籍記載,秦朝就曾有過這種軌道車?”觀遍古籍的徐妙雲忽然開口問道。
這問題,不等楊憲迴答,二皇子朱樉就直接替他答了。
“楊神侯這個軌道列車的創意雖然確實來自秦朝,可無論是列車本身,還是軌道,他都做了不少的改進。因此無論是運輸載重量、列車行駛速度、還是舒適性,都比秦朝要好太多。”
“我說的沒錯吧?”朱樉轉頭看著楊憲,那表情就像是一個平常頑劣的學生,好不容易考了一次好成績,等著老師表揚。
“二皇子說的很對。”楊憲笑著點了點頭,然後轉頭看向徐妙雲。“為了承受更重的列車,尤其是在車軌部分,我下了很大的功夫。不過徐姑娘能夠知道秦朝擁有軌道列車這件事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為有關它的記載很少,因此往後這麽多朝代,都沒能繼承這項運輸技術,不愧是譽滿京城的女諸生。”
“楊大人謬讚了,我也隻是偶然間在一本古籍上看過有關軌道列車的隻言片語而已。楊大人才是真的厲害,竟然能夠憑借那些隻言片語,就將其完整還原出來。”徐妙雲開口道。
“好了,知道你們兩個都厲害,就不要在這互相吹捧了。”朱樉笑著打斷了徐妙雲與楊憲的對話,開口問道。“對了,楊神侯,你說這個軌道列車從揚州到京城大概要一整天時間,那麽這期間的吃喝拉撒怎麽辦啊。”
這問題算是問到點子上了,軌道列車畢竟不是馬車,說停就停。
楊憲開口迴道:“揚州到京城這一條軌道上,每百裏路,設有一個站點。”
“每站都修有20米長站台,12間站房,其中就有負責乘客休息吃飯的大堂,和方便的公共茅廁。不僅如此,每個站點還配備了馬廄、馬匹、飼料、水井等,還配有負責車輛、軌道維修和裝卸人員,以及守衛人員。”
事無巨細,楊憲可以說把一切能夠考慮到的事情,都考慮到了。
朱樉他們聽得是連連點頭。
楊憲臉上露出笑意,接著開口道:“當然了,列車上也備有各式點心吃食,全都是明記甜品出品。還有如果乘客實在是忍不住要如廁的話,列車上也是備有專門用來如廁的房間的。”
說著,楊憲伸手指了指後頭一個方向。
眾人轉頭,順著楊憲的視線看去,果然在遠處看到了一扇門。
作為老師的劉伯溫雖然收到了發車儀式觀禮的請柬,可同樣沒來。
而是讓他的兒子劉璉替他過來。
也許是有這麽多大人物在場的緣故,劉璉在楊憲麵前顯得有些拘謹,楊憲不由想起剛穿越到這個世界的場景,當時因為久等楊憲不來,正是劉璉還主動出去找楊憲,正好碰到了因為落馬嘎了,剛穿越奪舍的他。
那時候雙方還是很熟稔的,當時劉璉是浙東文官領袖劉伯溫的兒子,而楊憲本人不過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翰林而已,而且還是劉伯溫的學生。
隻是想不到短短兩年時間,雙方身份就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也是因為楊憲的激勵,劉璉才會跟著踏足官場。
徐妙雲則是全程就一個人安靜地坐在車廂裏,兩隻眼睛看著外頭,也不知道在看些什麽。
京揚軌道列車,首次發車,一共四節車廂。
其中最前排的首節車廂坐的都是前來觀禮的大佬以及隨行的官員。
後麵三節車廂則是裝滿了各式物資。
反正要發車去京城,資源都已經花下去了,因此楊憲不準備浪費這一次運輸機會。
這一點王月憫倒是和他不謀而合。
在指揮手底下工人將最後一箱甜品裝上車後,王月憫身子從貨車車廂裏退了出來,拍了拍手,轉過頭的瞬間,正好對上了楊憲的視線。
楊憲笑著和她比了個手勢。
王月憫愣了一下,伸手摸了摸發梢,原來是黃色的楊花末纏在上頭了。
她伸手拿下來的瞬間。
清風吹過。
楊花隨風而去。
滿頭的青絲也跟著飛揚。
楊憲愣了一下,然後朝著她招了招手,開口笑道:“王姑娘,要發車了。”
通往京城的軌道上。
六匹雄壯的戰馬,撒開蹄子沿著枕木車軌,朝著京城方向一路狂奔。
玻璃製造真正在我國發生翻天覆地實質性的突破是在康熙年間。
明末清初進口的平板玻璃在我國出現,康熙年間,圓明園建築才開始使用玻璃窗,雍正年間,紫禁城內也開始使用,至乾隆年間,玻璃窗才在宮中普遍應用。
這些昂貴的舶來品,因為良好的的采光和圍護性,取代了傳統的糊窗紙,改變了傳統建築的立麵外觀。
這個時間節點,顯然還沒有這項技術,楊憲也一直沒有在這方麵做出突破。
由於沒有辦法安裝玻璃,楊憲隻能是在客車車廂原本窗戶的兩側都安裝了防護網。
這樣一來既透氣,又能讓乘客欣賞到列車外麵的風景。
同時還能保證乘客的安全。
楊憲心裏想著,玻璃製造這塊也是時候該開始動起來了。
這些日子實在是太忙了,很多事情無法兼顧到位。
真正讓他體會到,什麽叫做人力有時窮盡,在有係統幫助下都是如此,難以想象那些沒有係統、金手指幫助的各類穿越大神們是如何玩轉異界的。
(
“這軌道列車的速度真的很快啊。”
身旁朱標的話,將楊憲從思緒中拉迴現實。
“這車不僅速度快,而且一點也不顛簸。”朱樉點了點頭,跟著開口道。
朱樉之前和那些工匠們聊過,知道能夠做到像現在這樣一點都不顛簸最大的功勞要歸功於列車那打磨地無比光滑的車輪。
徐妙雲和王月憫二女,則是看著窗外不斷飛逝的景色,眼裏放著光。
看著兩邊的景象飛速倒退,這種感覺對她們來說實在是太奇妙了。
這是她們以前坐馬車從未有過的體驗。
“根據古籍記載,秦朝就曾有過這種軌道車?”觀遍古籍的徐妙雲忽然開口問道。
這問題,不等楊憲迴答,二皇子朱樉就直接替他答了。
“楊神侯這個軌道列車的創意雖然確實來自秦朝,可無論是列車本身,還是軌道,他都做了不少的改進。因此無論是運輸載重量、列車行駛速度、還是舒適性,都比秦朝要好太多。”
“我說的沒錯吧?”朱樉轉頭看著楊憲,那表情就像是一個平常頑劣的學生,好不容易考了一次好成績,等著老師表揚。
“二皇子說的很對。”楊憲笑著點了點頭,然後轉頭看向徐妙雲。“為了承受更重的列車,尤其是在車軌部分,我下了很大的功夫。不過徐姑娘能夠知道秦朝擁有軌道列車這件事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為有關它的記載很少,因此往後這麽多朝代,都沒能繼承這項運輸技術,不愧是譽滿京城的女諸生。”
“楊大人謬讚了,我也隻是偶然間在一本古籍上看過有關軌道列車的隻言片語而已。楊大人才是真的厲害,竟然能夠憑借那些隻言片語,就將其完整還原出來。”徐妙雲開口道。
“好了,知道你們兩個都厲害,就不要在這互相吹捧了。”朱樉笑著打斷了徐妙雲與楊憲的對話,開口問道。“對了,楊神侯,你說這個軌道列車從揚州到京城大概要一整天時間,那麽這期間的吃喝拉撒怎麽辦啊。”
這問題算是問到點子上了,軌道列車畢竟不是馬車,說停就停。
楊憲開口迴道:“揚州到京城這一條軌道上,每百裏路,設有一個站點。”
“每站都修有20米長站台,12間站房,其中就有負責乘客休息吃飯的大堂,和方便的公共茅廁。不僅如此,每個站點還配備了馬廄、馬匹、飼料、水井等,還配有負責車輛、軌道維修和裝卸人員,以及守衛人員。”
事無巨細,楊憲可以說把一切能夠考慮到的事情,都考慮到了。
朱樉他們聽得是連連點頭。
楊憲臉上露出笑意,接著開口道:“當然了,列車上也備有各式點心吃食,全都是明記甜品出品。還有如果乘客實在是忍不住要如廁的話,列車上也是備有專門用來如廁的房間的。”
說著,楊憲伸手指了指後頭一個方向。
眾人轉頭,順著楊憲的視線看去,果然在遠處看到了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