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他們的意思是,那個山西省布政使司左參政,將朝廷賑災發的三百斤糧食,換做九百斤麩糠,增加了數量,反而是救了更多百姓是嗎?”楊憲看著劉伯溫開口道。


    劉伯溫點了點頭,也正是因為在這件事上胡惟庸他們裹挾著大義,他才無話可說。


    楊憲笑了,開口指出了這件事的關鍵。


    “老師,你現在最需要搞清楚的一點,是這個左參政是真的將三百斤糧食換成九百斤麩糠,還是他們貪汙了兩百斤糧食,然後拿剩下的一百斤糧食又換做三百斤麩糠進行發放賑災,這點最為關鍵。”


    “如果是後者,一經查實,直接砍了便是了,救災的糧食都敢貪墨,死不足惜。”


    聽了楊憲的話,劉伯溫這才繞過彎來,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這點呢。


    “可要是前者呢?是不是證明對方所作所為就是對的。”劉伯溫開口問道。


    楊憲沒有急著給出答案,而是開口說道:“一斤口糧換三斤麩糠,絕對量上,能夠讓更多的人維持生存而不是讓少部分人吃飽。相對量上,由於價值被稀釋,在發放賑災糧的各個環節上,貪官要貪汙的難度更高,因此能最終發放到災民手中的比例確實也會更高。另外,麩糠在災區以外價值更小,因此也抑製了賑災物資的倒賣,讓謀利者遠離。”


    “希武也讚成這個做法?”劉伯溫聽了楊憲的話,忍不住開口問道。


    楊憲搖了搖頭,開口道:“我隻是說這樣做,確實用有限的成本,以降低災民民生需求為代價,甚至可以說是將災民當成了牲畜,維護了朝廷在災區的統治秩序。”


    災民沒有大規模餓死,也走不動,更鬧不起來。


    天災沒有變成人禍。


    麩糠賑災的惡名,如果上位的不想要,直接借那個布政使司左參政的人頭一用就行。


    這對高高坐在中書省辦公的李善長和胡惟庸這些大人來說,確實是最好的選擇了。


    畢竟對於朝廷而言,賑災驅動力最終源自於政治的需求而不是民生的需求。


    不過楊憲不認可。


    楊憲看著劉伯溫,開口道:“我不能說那個左參政的做法是錯,可我不認可,因為在我眼中,災民也是人。”


    “我希望,有那麽一天,當我也成了那個災民時,別人會把我當成是一個人看,端給我的是一碗白粥,而不是摻雜沙子和老鼠屎的糠粥。”


    “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不是災民的錯,那是朝廷的無能,是滿朝文武百官的無能,是.......”


    “夠了,希武。”劉伯溫打斷了楊憲的話,然後站起身,朝著楊憲行了一個大禮。


    “老師,這是......”楊憲隻能是跟著站了起來。


    “達者為師,在這件事希武可做我的老師。”劉伯溫抬起頭,看著楊憲,眼裏滿是欣慰之色。


    因為他的這個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理念。


    如果沒有來揚州之前,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這世上竟然真的有畝產四五千斤的主糧。


    “你做到了,你種下的土豆,不僅給了災民性命,還給了他們作為人的尊嚴。”劉伯溫神情激動道。


    說實話,一開始雖然讓楊憲連夜來迴百裏奔襲,去買報曉的坤坤,是劉伯溫他的主意。


    也是他主張讓楊憲爭取這個揚州知府的位置。


    其本意是讓他在這裏做出些成績來,好日後直上青雲,同時也不乏有曆練楊憲的意思在裏頭。


    可如今,劉伯溫認為他這個作為老師的,遠遠不夠了解自己這個學生。


    楊憲之大才,可為一國宰輔。


    這個想法倒是和朱標不謀而合了,不過朱標更加看重楊憲,認為他完全可以當大明的國師。


    “救災計劃製定的如何了?”劉伯溫開口問道。


    楊憲開口迴答道:“老師想來已經吃過土豆了,揚州的土豆在前些日子便已經成熟了,此時在太子殿下的安排下已經將其中一部分運往災區。接下來這段時間,應天在內諸府之前種下的土豆,應該也會陸續成熟。”


    “到時候在運往災區物資足夠充足、充足到溢出的情況下,一切問題都能為迎刃而解。”


    這就是生產力。


    生產力的提高,能夠解決這個時代絕大多數問題。


    ..................


    幹裂的蒼茫大地上。


    災民們排成了長龍,每一個人都臉色麻木。


    這些人已經不知道多久沒有吃飽飯了,身上早就已經沒了力氣,誰也不知道走到哪裏才是盡頭,隻知道跟著前麵的隊伍,就這麽一直麻木地走著。


    仿佛這樣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就在這時,一陣馬蹄聲忽然從前方傳來,走在前方的災民抬起頭,臉上先是露出錯愕的神情,然後便是驚喜。


    “大明神侯、揚州知府楊憲楊大人,奉旨賑災,施粥的粥棚就設在前方不遠。”馬上的兵士看著災民們,一連喊了三聲。


    然後調轉馬頭,頭也不迴地往前狂奔而去。


    這些災民們,在聽到前頭不遠的地方,有粥喝,一個個眼裏立馬重新迸發了生的希望。


    然後瘋了一般,往前盡自己最大的力氣跑去。


    隻是實在是沒了力氣,他們的跑,看起來與走沒有任何區別。


    三晉之地的救災糧根本不足以讓他們活命。


    因此這些災民們是一路往南逃荒而來。


    毫無疑問,沒有任何一個州縣,能夠收容這麽龐大的流民大軍。


    沿途,所有城池的城門,都靜靜關閉,隻在城外設了粥棚。


    今年大災之年,南邊受災情況確實要輕很多,可他們也僅夠自己百姓活命,每個州縣糧倉的儲備糧食,都是相對有限的。


    各個州縣能夠拿出來救災的糧食就那麽多,這些災民一路走來,對此早就已經一清二楚。


    因此他們認為前方施粥的地方,與他們之前走過的每一座城池沒有任何區別。


    吃的就那麽多,去的晚了,或許連米湯都不會再剩下了。


    另一邊。


    揚州府衙,劉伯溫看著楊憲拿出州府地圖,然後用筆在上頭劃了兩道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千八百種壞毛病並收藏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