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兩旁,木柵欄外頭。


    揚州百姓們伸長了脖子,看著馬車後麵那個奇怪的大鐵桶,眼裏充滿了好奇。


    此時大鐵桶上的煙筒,正在咕咕地往外飄著煙霧。


    就好像家裏灶台的煙囪一樣。


    鐵桶下麵同樣有一個簡易灶台,有專門的人站在一旁負責往裏添加柴火。


    “這鐵桶裏究竟裝的是什麽?”


    “楊大人,這是準備現場給這些民夫們做飯嗎?”


    “一定是這樣的,你們聽到沒有,鐵桶裏好像還有咕嚕咕嚕聲傳出,楊大人一定是在煮粥。”


    “那大夥兒猜猜是什麽粥,楊大人愛民如子,我猜一定是綠豆粥。”


    “這氣味聞起來不像是粥,我猜是愛心茶,或是十全大補湯,你們難道沒有聞到有類似中藥材的味道嗎?”


    ......


    很快,工人們接下來的動作直接打斷了眾人的猜測與討論。


    隻見燒得滾燙、融化了的瀝青從大鐵桶中導流而出,最終流入地麵。


    而一旁拿著特製工具的幾名工人也早已準備好,當瀝青倒入地麵後,趁著瀝青還未凝固,他們用手中的工具迅速將瀝青鋪平。


    又有專門的工人跟在後頭,往上頭鋪撒一層細碎的砂石。


    這隻是第一層瀝青。


    也稱為墊層。


    這一層的瀝青會直接灌入地表,與地表緊緊抓牢。


    其作用是能夠減少土基變形,改善土基濕度溫度,同時還可以起到排水隔水,防凍、防汙等效果。


    等到這層瀝青稍稍凝固之後,楊憲指揮工人們進行第二次碾壓,讓它變得更加結實與平整。


    接著在地麵上頭鋪上一層用來製作雨傘的油布。


    這是用來代替現代瀝青鋪麵用的土工布。


    鋪這層布,能將地麵上比較集中的壓力分散開,起到加強和防護作用,提高路麵的抗疲勞強度,延長瀝青路的使用壽命。


    以此往複,一共鋪上三層瀝青。


    最終定型。


    整個過程與後世相比起來,顯得很粗糙,畢竟連混凝土攪拌物都沒有用,可放在眼下這個時代,能夠打造出這麽一條平整、防塵、防水又耐用的馬路,已經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這是什麽路啊?”


    兩旁的百姓們望著黑漆漆的路麵,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滿是疑惑。


    “我家大人說了,這叫做瀝青路。”


    一個年輕工人在聽到旁邊老百姓討論,下意識挺了挺腰,無比自豪道。


    而事實上,他也是第一次見這樣的路麵。


    麵龐感受著鐵桶方向傳來的灼熱,鼻子聞著瀝青特有的氣味,這是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


    不僅能夠成為世上第一條瀝青路誕生的見證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年輕的小工很驕傲。


    他看向遠處那個身影,臉上滿是崇拜。


    “小哥,這木柵欄什麽時候能撤掉啊?”一旁有百姓開口問道。


    “楊大人吩咐過,要三天之後才能撤掉。這三天時間都有人負責把守,因為瀝青路麵要晾曬三天時間,才能通行。”年輕小工伸手指了指遠處,開口道。“揚大人考慮過大家的出行問題,因此已經采取分路段進行,這幾天時間煩勞大家繞繞路。”


    為了防止百姓們出於好奇進來,木柵欄每隔一段路都會立一個牌子,上麵寫的便是三天之內禁止入內的告示。除此之外,還會安排民夫日夜巡邏。


    “小哥說的哪裏話,楊大人為咱老百姓免費修路,別說是三天,就算是三十天也沒有任何問題。這次修路造價不菲吧,我聽說征召的民工,楊大人那邊都是有給工錢的。”一個中年百姓開口問道。


    像修路這樣的大工程,朝廷很多時候為了節省開支,都會直接采取征調民夫的方式。按照這種方法征調而來的民夫,相當於服役,這種情況就屬於義務性勞動,大多時候是沒有工錢的,朝廷方麵也就是管飯而已。


    而這一次,則是完全不同。


    楊憲是以長工或短工模式,雇傭這些民夫、工匠,參與到此次修路當中來。


    不僅管飯,最主要的是還有工錢可拿。


    這對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而對楊憲來說,沒有比用銀子換功績點更劃算的事情了。


    “是啊,也就隻有楊大人這樣真心愛民的好官,才會這麽做了。不提我們這些工人的工錢,我聽魯大人講修路用的工具、材料所花費的錢也是一筆天文數字。”年輕小工迴道。


    一旁百姓也是跟著連連點頭。


    別的材料或許看不懂,可油布他們是知道的,這玩意兒價格可不便宜。


    而現在要用油布完全覆蓋整個路麵,單是想想,他們就覺得嚇人。


    “放飯了,坤!”


    這時遠處有人喊道。


    年輕小工聽到喊聲,臉上露出了笑容。


    他大聲應了一句,然後與木柵欄外的百姓們揮手告別後,朝著遠處快速跑去。


    每天吃飯的時候,是劉坤一天時間中最快樂的時候。


    父親死於饑荒,母親拉扯著他們幾兄妹長大。


    他是家裏的長兄,後麵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如今還未到秋收的時候,雖然家裏領了揚州府衙發放的當做口糧的一般稻種。


    可數量終歸有限。


    平日裏大多以吃粥為主,畢竟弟弟、妹妹還小,需要花銷的地方很多。


    因此這次聽到朝廷招工,正好又不是農忙的時候,他想也沒想立馬就過來了。


    他原本隻想著管飽就行,畢竟自己在外麵吃,就能夠給家裏省下一份口糧,沒曾想到還有工錢可拿,這樣一來還能給家裏補貼。


    最讓他感到驚喜的是,他們這些修路工人們吃的竟然是實打實的幹飯,而不是以前朝廷習慣性派發的糊弄人的米粥。


    不僅如此,衙門那邊甚至還專門請了廚子,給大夥炒菜。


    一天甚至還能見到一次葷腥。


    這對他們這些常年見不到油水的老百姓來說,可以說是天大的恩惠。


    隻是今天到了餐桌前,劉坤忽然看到桌上多出了一個小壇子,不由心生好奇。


    而早到的工人們正好也在討論這個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千八百種壞毛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千八百種壞毛病並收藏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