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飛集團的人離開疙瘩村的時候,疙瘩村的村民們夾道歡送,徐家強與送行的人步行一公裏多到了省道才作揖上車離去。


    苗茹蘭說:“董事長,陝北的人們像黃土高原一樣厚道,像黃土高原一樣樸實,是那樣灑脫,是那樣豪放,火紅的秧歌扭出了黃土人的靈魂,雷鳴般的大鼓敲出了黃土人的生命,那黃土高原一樣雄渾的聲音唱出了黃土人的豪邁,黃土緣、黃河情係住了黃土人的赤子之心,黃土人的情滲入黃土流入黃河,滲不完的緣分像天空一樣廣闊,衝不淡的深情像大海一樣幽深,流出的黃河水係住了黃土人的情。”


    徐家強說:“在這裏,人們的生活依賴於土地和天氣,他們會用自己的雙手和勤奮的勞動精神來完成曆史使命。他們每天都要起早貪黑地工作,才能維持家庭的生計。雖生活條件很艱苦,但這些農民卻很勤勞,也很善良。他們會互相幫助,分享自己的收成。他們也很注重節儉,節約每一分錢。這些特點讓他們在生活中更加堅強和樂觀。


    黃土地的農民不僅僅隻是勞動力,他們還有許多非常出色的技藝。他們擅長織毛衣,編草帽等手工藝品。這些手工藝品在當地很有市場,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此外,他們還有自己的傳統樂器和音樂。在節日和婚禮等特殊場合,他們會演奏自己的樂器,唱自己的歌曲。這些傳統文化藝術不僅能夠豐富他們的生活,也能夠傳承和弘揚當地的文化。


    雖然黃土地的農民們麵對著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貧困的生活條件,但是他們從不放棄。他們用自己的堅韌和毅力,不斷地勞作和奮鬥,為自己和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懂得如何應對自然災害,如幹旱和洪水等。知道如何節約水資源,如何保護土壤,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克服困難。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信心,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他們的心中有著對黃土地的熱愛和崇敬,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激。喜歡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享受自然帶來的美好和喜悅。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家庭和親人,對家人的關愛和照顧,更是讓他們的心靈充滿溫暖和喜悅。他們的勞動和付出是一種對社會的貢獻,也是一種對自己的價值肯定。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他們的毅力和堅韌精神在這片土地上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黃土地上的農民中,也有很多富有智慧和文化的人。他們知道如何保護土地,如何節約生命水資源,如何利用自然資源為家庭和社區創造更好的生活。他們的勞動和智慧是一種對社會的貢獻,也是一種對自己的價值肯定。在甘肅黃土地下的農民中,也有很多富有愛心和奉獻精神的人。他們積極參與到社區和村莊的建設和發展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貢獻。在疫情期間,他們也積極參與到抗疫工作中,為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黃土地上的農民中,有著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和精神。他們的堅韌、智慧、奉獻和心靈都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借鑒的,除此之外,甘肅黃土地下的農民還在不斷地改變和提升著自己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在過去,這片土地上的農業生產方式比較傳統,許多農民依賴天氣和土地,種植糧食、玉米等傳統農作物,收成有限。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這些農民開始接受新的種植方式和農業技術,比如水稻種植、果樹種植、養殖業等。這些新的方式和技術不僅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能夠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此外,黃土地上的農民還在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工作中。他們積極參與到鄉村旅遊、特色產業和文化傳承等方麵的建設和發展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還積極參與到新型農村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組織中,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話語權。”


    苗茹蘭說:“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黃土地上的農民們,雖麵臨著種種的困難和挑戰,但他們始終保持著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他們堅信隻要不放棄努力,不停地探索和嚐試,就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成果和收獲。他們的精神麵貌和奮鬥精神,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崇高的榜樣。”


    “嗯。”徐家強說,“茹蘭,你通知車隊注意車距,注意安全,讓悍馬開道,房車押後。”


    “是,董事長。”苗茹蘭答道。


    徐家強看著黃土高原的一切,不由得說:“綠林遍地、村民脫貧,黃土高原上發生的巨變,未嚐不是中國之變?”


    苗茹蘭說:“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一首《漁家傲·秋思》,一幅雄偉壯闊的畫麵躍然紙上。山巒疊嶂,滿目荒涼卻又極具震撼,這或許就是專屬於滿目黃沙的魅力。


    黃土高原,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這裏溝壑縱橫,地勢多變,漫天黃沙,充滿著濃厚的地域色彩。提及黃土高原,人們皆認為它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幾十年過去,如今的黃土高原經曆了巨變,而黃土高原正在發生的驚天巨變,何嚐不是中國之變?”


    徐家強說:“人們普遍認為,《漁家傲·秋思》是範仲淹在慶州的作品,而那時候的慶州,大概就在如今的黃土高原。範仲淹是黃土高原上的英雄,他帶領宋朝將士克敵取勝,卻也成為了破壞黃土高原的第一人。


    北宋時期,中國國力漸弱,中原政局不穩,眾多周邊少數民族也虎視眈眈。西北地區西夏逐漸對中原地區造成巨大的威脅,不敢貿然進攻,宋朝隻能安撫,伺機而動。盡管北宋與西夏的局勢表麵上平靜,然而雙方人民皆十分清醒,戰爭一觸即發。


    那時候的慶州位於黃土高原地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黃土高原是保護中原地區的一道屏障,如果黃土高原失守,西夏軍隊就能夠長驅直入,攻占關中地區,關中地區失守,後患無窮。


    萬分危急的時刻,範仲淹臨危受命,到慶州任職。世人皆認為範仲淹是文壇大家,其武力值也超乎人們的想象。僅僅一年的時間,範仲淹大破西夏,讓一直士氣低迷的北宋軍隊揚眉吐氣。


    盡管戰爭取得了短暫的勝利,中原地區卻不能掉以輕心,以防西夏反撲。為了加強軍事防禦,範仲淹開始在黃土高原地區大興土木。一座座城池在黃土高原地區拔地而起,人們開墾耕地,大量的樹木被砍伐。


    原本一片荒涼的黃土高原地區開始生機勃勃,那時候沉浸在喜悅中的人們並沒有想到,未來的黃土高原麵臨著怎樣的環境危機。大量開墾荒地盡管對黃土高原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傷害,但是這種損害有限,當時的人們並沒有發現端倪。


    明朝時期,整個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陷入了危難。於黃土高原而言,明朝時期的開發堪稱浩劫。明朝時候人口激增,人地矛盾不斷尖銳,民眾們開始了大規模的濫砍濫伐、開墾荒地,黃土高原地區的農業發展甚至一度達到高潮。


    過度開發的結果是什麽呢?黃土高原的植被麵積大幅度減少,無數的樹木應聲倒地,卻再也沒有一棵新的植被破土而生。植物銳減,土地荒漠化日益顯著,大麵積的水土流失,黃土高原經曆了生態浩劫。相關資料顯示,明清時期黃土高原的萬頃草原皆成為農田,其麵積之廣超乎人們的想象。


    農業生產方式的落後也成為明清時期黃土高原破壞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彼時人們普遍采用輪墾製度,農民們並不在固定的農田上進行農業活動,而采取輪荒製。”


    “董事長,何謂輪墾製度,何謂輪荒製度?”苗茹蘭問徐家強。


    徐家強說:“他們會選擇土壤肥沃、含水量適宜的農田先行耕作,一段時間之後,土地的營養成分流失,農民們便將他們拋棄,尋找一塊新的土地。農民們開墾新的土地,其手段過於殘忍,為了提高效率,他們甚至一把火燒掉整個山頭。耕地麵積日益擴大,留給生態環境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小。


    試想一下,每一塊農田的恢複時間都十分有限,而農業種植每一年都必須重新開始。農民們持續不斷地開墾新的耕地,原來的耕地被不斷破壞沒有後續修複,它們逐漸變成荒地,沙漠化現象十分嚴重。一係列破壞環境的行為讓黃土高原遭到了滅頂之災,從枝繁葉茂到滿目黃沙,幾百年之後,黃土高原已經寸草不生。如今的黃土地荒漠化、生態脆弱等詞語已經成為了黃土高原的代名詞,然而人們可曾想過,百年之前,這裏曾經是一片綠地,是滿目繁盛。


    在大自然與人類的這場博弈中,人們總是如此霸道地極盡所能侵略,眼前的利益讓他們成為了井底之蛙。子孫後代的可持續發展,他們可曾想到後果?


    新中國成立之初,黃土高原還是眾人不願意踏進的領地。微風吹過,揚起漫天沙塵,整個華北都籠罩在巨大的陰霾之下。沒有植被覆蓋,黃土高原呈現光禿禿的一片,毫無美觀可言。暴雨過後,這裏溝壑縱橫,滿目瘡痍。黃河的水患問題自古困擾著中華民族,而那些滿載著沙塵和泥土的水匯聚到黃河之中,河床抬高,地上懸河讓農業、兩岸人民都處於不確定的危機之中。


    黃沙、惡劣、荒漠,脆弱,彼時人們對黃土高原的形容詞都是貶義的。長時間以來,中國人並不願意提及黃土高原,其實並不是因為憎恨它,而是痛恨那個目光短淺的自己。曆史已然遠去,不經意之間,中國大踏步向前,黃土高原也發生了眾多變化。”


    “黃土高原不是遍地黃沙嗎?如今這又是什麽地方?”苗茹蘭又問徐家強。


    徐家強說:“你自己看,不用懷疑,這裏就是曾經光禿禿的黃土高原,曾經就是整個中國的生態盆地,人們至今還能夠看到黃土的影子,隻是他們不再是大麵積的觸目驚心,而是隱藏在眾多綠意之中的點綴。極目遠眺,綠林遍地,這裏好似世外桃源般,靜謐、舒適、生機盎然。”


    “這漫山遍野的樹林究竟從何而來?難道是人工種植的?”苗茹蘭再問徐家強。


    徐家強說:“非也,黃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區都有樹存活,卻並不是整齊劃一的行道樹,它們大小不一,高矮不同,看起來像是自然林。黃土高原依舊有著眾多的水源,如今的水流也不再四處奔湧,它們安靜地匯聚在河道周圍,潺潺流水,空穀傳響。河邊草木茂盛,不時有著野花出現。”


    “沒錯,黃土高原重生了。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的生活也呈現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與生活在氣候宜人地區的人民的生活相比,這裏的人們的生活隻能稱之為苟活。位於黃土高原上的村子隻有唯一一條與山下相通的道路,這條山路崎嶇異常,行路艱難。一人通過已經千難萬險,大型貨物以及商業運輸如何能夠實現?”苗茹蘭說。


    “這裏的人們世世代代依靠農業、放牧為生,然而因為長時間的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黃土高原的土壤十分貧瘠,普通的農作物根本無法生長。他們在貧瘠的地方開辟梯田,種植玉米等等農作物,然而它們價格低廉。黃土高原的人民辛苦一年,卻依舊收效甚微。


    這裏是幹旱重災區,黃土高原上因為缺水而皴裂的土地曾經觸目驚心。農業用水缺乏暫且放置一邊,人們的生活用水也得不到徹底解決。為了找到一點幹淨的飲用水,黃土高原的人們需要攀越一個個山頭,從深溝之中打撈僅有的水源。


    《平凡的世界》中曾經描寫了黃土高原的人們的生活畫麵,就在這大自然無數黃色的皺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著千千萬萬的人。在那些遠離交通線的深山老溝裏,人們談論山外的事,就如同山外的人議論國外的事一樣新鮮。黃土高原的生活與世隔絕,遼闊的土地,形單影隻。孤寂、封閉,這裏的人們生活太過艱難。”徐家強說。


    “如今黃土高原人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光景?”苗茹蘭複又問徐家強。


    徐家強說:“疙瘩村村口的荒地上,占地麵積十萬平方米的光伏發電站十分顯眼,它們整齊劃一看起來頗為壯觀。你不敢想象,這個村子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沒有便捷的交通,沒有可以依靠的資源,村民們沒有脫貧致富的方法。


    如今的村子,天氣晴朗是頭等大事,村民們說隻要有太陽,村子中就有收入。事實的確如此,有著光伏發電設備,村子的收入已經超過450萬元,人們親切地稱唿它為陽光存折。每個參與到光伏發電站工程的村民們都是股東,他們可以在年底拿到分紅,養活一家老小。


    黃土高原地區的人民不再貧窮,等待著他們的,將是全新的生活。這裏依靠山地葡萄實現了農業的快速發展,鄉村旅遊也為疙瘩村的經濟增長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疙瘩村的人民通過網絡與外界接觸,村民走出黃土高原,走出山溝,搬進了樓房。曾經的貧困如今已經不見蹤影,每個人都行走在小康之路上,意氣風發。從消息閉塞到互聯網加持,從山路崎嶇到交通便利,從窯洞到樓房,從一貧如洗到脫貧摘帽。黃土高原發生了驚天巨變,唯一不變的,是獨屬於它的淳樸與初心。”


    人們感歎黃土高原上發生的巨大變化,而黃土高原的巨變,未嚐不是中國之變?一方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古代人們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毀掉了一個黃土高原,子孫後代修複他卻需要更加漫長的時間。其實早在十年之前,黃土高原上還是黃土遍地的場景,也就是說,中國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生態傳奇。


    去年,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率已經突破60%。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的綠地麵積增加了5%,而中國的綠地貢獻比例在世界占比達到了25%。在中國貢獻的眾多綠地之中,黃土高原的植被又是最耀眼的存在。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率已經達到了唐宋初期的水平。這樣的變化究竟源自何處?人們猜測,或許是黃土高原降水量的增加,為植被的生長提供了優越條件。然而根據科學專家的觀測,近年來黃土高原的降水量並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黃土高原植被覆蓋率增加,是人為幹預的結果。


    曾經過度開墾農田的現象消失了,如今的山坡上種植著大量的樹木;曾經的人們一把火將樹林燒成灰燼,如今的人們小心翼翼地嗬護著每一株新生的植株。村民們不再為了取暖濫砍濫伐,天然氣等現代設備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生態的恢複與發展一直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更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黃土高原的生態改善隻是中國眾多脆弱地區的一個縮影,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中國在生態建設上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眾多國家交口稱讚。


    長久以來,中國一直在實現貧困地區摘帽的道路上奮進,黃土高原地區人們生活的改善就是最好的證明。決勝全麵小康,任何一個人都不能掉隊,全麵脫貧是我黨給中國人民的一個承諾,更是中國給世界的承諾。


    為了這個承諾,無數的基層工作者夙興夜寐,他們奮戰在第一線,甚至為此犧牲了生命。為了這個目標,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誌成城,人民的生活不斷改善,生活幸福感與滿意度日漸提高。身為中國人,無數人為之榮幸與自豪。生態文明邁上全新台階,脫貧攻堅戰勝利在望,黃土高原的巨變,便是中國的騰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難得糊塗的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tY8lvv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tY8lvv並收藏難得糊塗的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