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集團與開元集團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兩家集團公司組織外出旅遊考察,帶隊的是方圓集團副總薑宏波。雖然他們去沿海發達城市考察,但是效果不理想。因為不一樣的地理條件,所以可以借鑒的東西少之又少,幾乎為零。


    周村、龍口、深圳、華西村、杏花村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最後來到臨江市桃江縣徐家坳村。


    新飛集團的副總袁誌江接待了薑宏波一行,並邀請他們乘坐直升機俯瞰桃花旅遊開發區,最後在新飛酒店宴請薑宏波一行人。


    薑宏波在徐家坳村考察了一周,然後滿載而歸。


    徐家強對薑宏波一行深思,新飛集團不能固步自封,必須走出去,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飛集團捐建的第三十六所希望小學在華西某山區,年約花甲的徐家強運籌帷幄,派宋玉嬌去山區援建。


    宋玉嬌棄車翻山越嶺鑽洞來到這個叫山窩村的小山村,整座村子被群山包圍,隻能從狹小的山洞進去,交通上極為不方便,想要出行隻能從東西兩個天然形成的山洞中穿過。


    這個深山村莊已有數百年的曆史,世代相傳。在這裏時間似乎凝固,村落保持著原始的麵貌,沒有現代化的痕跡。村裏沒有電力,沒有手機信號,甚至連網絡也難以覆蓋,因此居民們過著與世隔絕的寧靜生活。


    走進這個村莊,一幅原始生活的畫卷展現在遊人麵前。村中房屋依山傍水而建,風景如畫,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清澈的溪水流淌在村莊旁,悠閑的牲畜在田野中吃草,村民們悠然自得地耕種著自家的土地。在這裏,一切都顯得那麽平和與安寧。


    山窩村處於群山之中,被綠蔭環繞,儼然與世隔絕的樣子。從狹小的山洞進入村莊中後,宋玉嬌看到一排排錯落有序的房屋,大片肥沃的農田映入眼簾,還有著幹淨透徹的山泉水。很多村民在農忙之時,口渴了都會直接飲用這些山泉水,在他們的眼裏,這樣的水很幹淨衛生。宋玉嬌品嚐之後也會讚不絕口,透徹心扉的清甜讓她陶醉。村民們很早就居住在這裏,大家一直都依靠著農耕生活,小農的方式依舊在這裏出現,村民們和外界很少會有往來,吃喝都是村裏自產的。


    這個山村如今還處在半封閉的生活狀態,雖說也有人走出大山,但終究人數不多。很多人在外麵的生活不適應,隻得再次來到村子裏生活。當地的村民依舊將古老的習俗保留下來,不管是在飲食上還是在穿衣風格上,一直都是最原始的狀態,就連在建房上的風格,也都和過去相似。


    全村由幾個小居住點組成,全村人口隻有兩千多口人,平時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有的在外已經定居多年,所以村裏隻有幾個老人和婦女常住。沿著山溝裏的小路一直往裏走,路越走越窄,有一定的坡度,到山腳下以後,坡度增大,路更窄,隻能容一驢輛車通過。路兩側樹木茂盛,蟬、鳥、蛙鳴非常熱鬧,給人一種親近大自然的親切感。


    村裏有大片各種果樹,有大棗、桃子、杏、蘋果、梨、核桃、石榴,還有花椒,以棗樹最多,並且有很多品種。村民家裏的小院種滿了各種蔬菜,有絲瓜、黃瓜、北瓜、小白菜、大蔥、西葫蘆、韭菜等,自給自足,綠色有機,我們嚐了他們的黃瓜,清脆爽口,特別好吃。


    走上山後的山梁,又是一片天地,山上還有幾戶人家,也屬於山窩村,有養牛的,山頂有一大片平地,一顆蘋果樹長在中間,滿樹的蘋果將枝頭壓彎了腰。村後的山腳下,有分散的幾塊田地,種著各種莊稼,有玉米、紅薯、花生等,由於山裏不遠處有泉眼,長年水流不斷,隻是旱季時水量會小一點,所以莊稼不缺水,長勢良好。


    村裏基本全是石頭房子,從外觀看顯得破舊,依然保持著最原始的風貌。


    村裏最大的石頭古宅院有一位老婦人獨居,她在村裏生活了一輩子,習慣了山裏的生活,說是不願意跟兒女們進城。大門口的門楣是全木質的,上麵刻有“吉祥如意”四個大字,字跡瀟灑,蒼勁有力,看來像清末年代的,雖經百餘年仍清晰可見。這裏是村裏休閑娛樂之所,也兼賣點小商品。


    古宅院隔壁是村委會,村長叫韓剛,退役後毅然迴到曾經生他養他的小山村,決心帶領鄉親們因地製宜,充分利用本地現有資源,發揮自然優勢,徹底脫貧,走上富裕之路。


    韓剛從小賣部把宋玉嬌接到村委會,村委會院裏角落都有果樹,石榴樹和梨樹掛滿了果實。


    村委會婦女主任付梨花給宋玉嬌泡了一杯棗茶,開始介紹村裏的情況。


    付梨花對宋玉嬌說:“宋妹子,村民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種植農作物,養殖家禽,幾乎不依賴外界的物資。在這裏,人們返璞歸真,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生活節奏慢而舒緩,沒有城市的喧囂與壓力。這種寧靜的生活方式,讓人不禁產生對現代生活的反思。


    盡管生活在世外桃源,但村民們並不覺得孤獨。他們互相之間和睦相處,彼此扶持,形成了一個溫暖而團結的社區。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傳承著古老的文化,保留著獨特的風俗習慣,這裏仿佛是時光隧道,將人們帶迴了過去。


    然而,與世隔絕的同時,這個深山村莊也麵臨著一些問題。由於交通不便,村民們很難外出購買日常用品和醫療藥品,對外界信息的了解也相對有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與世隔絕的狀態逐漸成為一種束縛,讓村民們麵臨著選擇:是堅守原有的生活方式,還是走向現代化,麵對外界的挑戰和機遇?”


    “付姐姐,山窩村大山套小山,你們是怎麽耕作與生活的?”宋玉嬌問付梨花。


    付梨花說:“為了方便到山的南坡,村民們靠人工挖了一條長近百米的山洞,可以通行人和手推車,為村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


    山洞呈北口高南口低的走勢,但坡度不大,大概有三十度,這樣也有利於雨水排出。由於山體為土石混合結構,所以南洞口有過部分坍塌,每次都挖通可繼續通行。


    村裏的飲用水來自山後的泉眼,水量充沛,水質甘甜,大的泉眼水池有兩米多深,用水管引入村裏各家各戶,實現了自來水的效果。除了作為飲用水之外,在村前山溝裏還攔起了一道小型堤壩,形成了一個小水塘,可以在這裏洗衣服。村民們表示,他們選擇與外界隔絕,不是因為逃避現實,而是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在這裏,他們過著從容淡定的生活,不受外界喧囂和壓力的幹擾。他們種植自己的食物,采集山間的草藥,相互扶持,共同度過美好的時光。”


    “付姐姐,咱們村有多少戶人家?”宋玉嬌又問。


    付梨花說:“宋妹子,我們山套村共有5個自然村\/組,有692戶2768人,平均每戶4口人,中窩有146戶654人,東窩有106戶424人,南窩有98戶392人,西窩有72戶218人,北窩的人口最多,有270戶1080人。”


    “咱們村有什麽風俗習慣?”宋玉嬌再問。


    付梨花說:“一不準同姓婚配,二不準打架鬥毆,三不準虐待老人、婦女和孩子,四不準汙染泉水,六不準偷盜,七不準燒荒墾地,八不準結交奸邪,九不準結黨營私,十不準破壞耕地。這是祖輩傳下來的,也是村裏共同遵守的法則,沒有人敢以身試法。”


    “這裏距離縣城有多遠?”宋玉嬌繼續問。


    付梨花說:“距離縣城40多裏,距離鎮裏10多裏。”


    “付姐姐,明天我要去鎮裏,應該怎麽走?”宋玉嬌接著問。


    付梨花說:“如果從東洞走,越過東窩向東走,大約有15裏路,需要走一個半時辰,因為全部是山路,沒法騎車。如果從南窩走,倒是可以騎車,不過要多繞行20多裏路,也要走一兩個時辰。”


    “付姐姐,有沒有捷徑?”宋玉嬌最後問。


    付梨花說:“沒有。”


    翌日,宋玉嬌與付梨花兒來到鎮裏,然後坐城鄉公交去縣城,在漢庭酒店停車場取出寄存的奔馳越野車,在付梨花的指引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車開進山窩村南沃組駐地,把車寄存在組長石中玉的家裏,隨後付梨花向石中玉借了驢車把東西拉迴山窩村委會。


    迴到村委會吃完晚飯,宋玉嬌打開筆記本電腦,把她目測的數據錄入電腦。


    錄完數據,宋玉嬌帶著設備來到村裏的劇場小院,給村民們放宣傳教育片,韓剛說:“我們村已經有十幾年沒有放過電影了,最近的一次還是附近駐軍來給放的電影,自從山裏駐軍撤離,村裏人有極少數人在城裏看過電影。”


    “村長,咱們村孩子們上學怎麽辦?”宋玉嬌問韓剛。


    韓剛說:“都寄住在親戚家裏,沒有親戚的便住校,上不起學的就窩在山裏。”


    “你的孩子怎麽辦的?”宋玉嬌又問韓剛。


    韓剛說:“寄住在我戰友家。”


    “山裏沒有電,工程無法施工,看來隻能先打通通往山外的路,一切才有可能。”宋玉嬌說。


    “我是工程兵出身,這方麵我設想和勘察過,先打通南山,再劈開南嶺,那麽我去縣城是路可以縮短至15公裏,比繞行山路減少5~6公裏。”韓剛說。


    “今天我看見了,環山路已經開始修建,咱們隻要打通兩三公裏山路就能與環山路聯通。”宋玉嬌說。


    “可是我們沒有資金。”韓剛說。


    “費用我來想辦法。”宋玉嬌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難得糊塗的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tY8lvv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tY8lvv並收藏難得糊塗的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