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木搬入四合院以後,李書龍指定村裏幾個“好媳婦”輪流照顧他,李各莊村利民福利基金負責給幾個“好媳婦”發補助,補助金額相當於開元集團公司二星級員工的工資。這些“好媳婦”細心照顧李秀木,其中“好媳婦”孔梅最得老人的歡心,最後李書龍就讓孔梅專職服侍李秀木。


    單雲娘對孔梅說:“表妹,做保姆不丟人,別的不要多想,你照顧李秀木是大愛,會得到村裏人的尊重的。


    “表姐,我公公和婆婆在世的時候曾得到不少五爺的資助,不為別的,隻為對我們家這份恩情我也得照顧好五爺。”孔梅說。


    李書武對妻子孔梅說:“五爺年紀大了牙口不好,羊肉要燉爛糊點,白酒要控製五爺,不要讓他多喝,每頓最多給二兩。”


    “我記住了。”孔梅說。


    因為喝酒的事情,李秀木有點不高興,他對李書武說:“書武,飯我不在乎孬好,喝酒你們不能控製我,喝多少我自己有數。”


    李書文說:“行,五爺,每天我讓小二家再給你加一兩,一天半斤酒就不少了。”


    “嗯,這還差不多。”李秀木高興地說。


    這天李書武抱著一箱茅台酒迴來,他對孔梅說:“中午多做幾個菜,李董要來家裏吃飯。”


    “行,我一會就去買魚買肉。”孔梅說。


    “光買魚就行了,李董給了我一隻殺好的羊,在車上,你與我抬下來。”李書武說。


    上午孔梅早早地燉好羊肉,李天昊、李書龍、李書文帶著禮物來到李秀木的四合院,村支書李書龍說:“五爺,我們給您‘溫鍋’。”


    “好,謝謝,那咱們爺們不客氣,都留下喝酒。”李秀木笑著說。


    “中,五爺。”李書龍說。


    溫鍋是民間流傳的一項習俗,溫鍋又稱“溫居”、“暖房”、“燒炕”、“添囤”,指新房落成後,喬遷或兄弟分家一方遷進新宅者,熱情邀請親戚朋友前來認識新家門,親友、鄰居攜帶禮品前去慶賀,主人設宴款待來賀者的習俗,包含著眾人添柴火焰高的互助傳統。


    舊時普通人家多不富裕,蓋完新房後,常常會出現經濟拮據的狀況,來“溫鍋”的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紛紛送來些食物、禮品,添置些家庭用具,以幫助他們度過困境。同時,這種習俗還能增進親朋感情,促進鄰裏之間和睦相處,使遷居者盡快適應新的環境。


    各地溫鍋習俗不同,長豐縣來者主要是親友、鄰居,所帶禮品花樣較多,有送錢的,有送雞魚肉酒等食物的,還有送匾聯、鏡子、炊具、茶具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幾乎無所不包。娘家門上送來的禮物主要是炊具,如鍋、勺子等,還要送一對公雞、兩條大鯉魚、兩斤豆腐、兩斤豆芽。這些禮物都象征喜慶吉利:雞是大吉大利;魚是年年有餘糧;豆腐與“都富”諧音,意為發家致富;豆芽有生根發芽、生長的意思。但也有忌諱,絕不能送鍾,諧音“送終”,很不吉利。


    李天昊為李秀木送來一台智能電腦,這台電腦可以聲控,方便李秀木老人使用。


    眾人剛剛坐好,董淑翠陪著董其昌也來給李秀木“溫鍋”,李秀木高興地拉著董其昌的手坐在上位,二老在毛主席掛像下麵滿臉春風。


    董其昌說:“五哥,我不請自到,向你討要一杯水酒喝。”


    李秀木說:“表弟來我歡迎都來不及,沒有討要不討要一說,應該是歡聚一堂把酒言歡。”


    “董老,李老現在能夠享受什麽待遇?”李天昊問董其昌。


    董其昌說:“按規定應該享受離休待遇,但是老哥不要,安心做一個農民,他去水利局工作還是我做通他的工作以後才答應的,改革開放以後,他提前退居二線,不久迴到村裏。”


    “後來國家有沒有給李老補助?”李天昊又問董其昌。


    董其昌說:“有,但是秀木表哥沒有要,他說他一個人有退休工資足矣,不能為國家添麻煩造成不必要的開支,浪費是可恥的,要把來之不易的經費用在國家建設上。”


    “如果李老不推拒,那麽他現在應該有多少退休費?”李天昊再問董其昌。


    董其昌說:“比我自多不少。”


    “董書記,像李老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軍人現在多少錢?”李天昊問董淑翠。


    董淑翠說:“這個我不清楚,但是我爺爺離休費一萬五千元左右,加上津貼、補貼等實際月工資兩萬一千元多一點。”


    “我與李秀木是同庚姑表兄弟,他比我早參加工作三年,他是軍人,我是地方幹部,李秀木父親李鐵匠也就是我姑父,是紅軍,打日本人的時候他讓我五個表哥都參軍,抗日戰爭時期姑父與大表哥李秀金和三表哥李秀銅犧牲,解封戰爭二表哥李秀銀犧牲,抗美援朝四表哥李秀鐵犧牲,五表哥自己也在戰場上受傷落下終身殘疾,一家七口人六人參軍,五人是烈士,這在長豐縣乃至枝江市也是絕無僅有。”董其昌說。


    “表弟,現在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看到祖國民主而強大,還有什麽比現在更好的呢?比起父親和哥哥們我知足和高興,往事休提,咱們喝酒。”李秀木說。


    “好,五爺,我來給你們倒茅台酒。”李書武說。


    “還是那個味。”李秀木喝了一口酒說。


    “五爺,您喝過?”李書武文李秀木。


    “六十年前我授銜時喝過,那還是洪學智副部長一起喝的。”李秀木說。


    “李老,當時您是什麽軍銜?”李天昊問李秀木。


    “大校。”李秀木說。


    “李老,您能說說迴鄉的事情嗎?”李天昊又問李秀木。


    “可以,1957年8月,我和甘祖昌將軍從xj迴來,他迴了jx省蓮花縣洋橋鄉,我就迴到咱們村,1958年進入縣在水利局工作,1980年從水利局退休,一直生活在村裏。村裏人對我很好,不但給我父兄等人修建了衣冠塚,還幫我修繕老房子,我感謝父老鄉親們。”李秀木說。


    “五爺,對村裏您有什麽意見?”李書龍問李秀木。


    “村裏對我一切都好,意見沒有,倒是有個建議。”李秀木是。


    “五爺請講。”李書龍說。


    “孩子們上學不方便,能不能在村裏建設一所學校?”李秀木問李書龍。


    “這得教育局批。”李書龍說。


    “那你們就向教育局申請。”李秀木說。


    “我們已經申請了。”李書龍說。


    “書龍,如何申請在村裏建設小學學校?”李秀木問李書龍。


    李書龍說:“五爺,需要有一塊土地,還需要有一定的資金,然後才能夠進行申請。也必須跟當地的政府教育機關申請,滿足開辦學校的一些基本要求,就可以達成。


    具體是在開辦小學之前,必須獲得當地教育部門的辦學許可證。這通常需要提交詳細的學校計劃和教學大綱,以滿足教育部門的要求。


    小學需要一個合適的場地,可以是一棟建築物或一棟建築群。場地需要滿足教學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如教室、圖書館、體育設施等。


    教師是小學教育的核心,需要招募有豐富教學經驗、良好教育背景和良好師德的教師。同時,需要根據學生數量和課程設置合理配置教師數量和學科專業背景。


    小學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需要根據國家教育標準和當地教育部門的要求進行製定。同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能力,安排適當的學科和活動,以幫助學生全麵發展。


    小學需要配備必要的教學設備和資源,如電腦、投影儀、音響設備、教學軟件等,以滿足教學需求和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製度,包括學生管理、教師管理、財務管理、安全管理等,以確保學校的正常運轉和學生的安全和健康。”


    “村長,村辦小學與村委會關係是怎樣的?”李天昊問李書龍。


    李書龍說:“正常情況下,學校與村委會不是隸屬關係,村辦小學屬於當地教委管理。但農村情況比較複雜,縣和鎮府有困難,根本就沒有給村裏辦學校,而咱們村自己請老師辦的學校,就另當別論了。”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很多老師不願意待在農村學校,其實也是這個道理。為了把優秀教師留在鄉村學校,國家給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貼和工作補助,並且鄉村教師晉升職稱時可以走‘綠色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有效減緩了鄉村教師進城的步伐,但是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鄉村教師不斷流向城市現狀。”李天昊說。


    “教育部已經部署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城鄉學校的基本均衡主要是實現了城鄉學校的硬件均衡,農村學校有了和城市學校一樣的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圖書室、體育設施等,在基本均衡的基礎上實現優質均衡,必將在‘教師’這一軟資源上做文章。


    事實證明,‘三輪競聘製’的教師縣管校聘改革並不能實現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實施強製‘教師輪崗’政策就成了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常規操作。


    一個教師在一所學校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六年,讓縣域內所有的教師、校長流動起來,通過強製‘教師輪崗’實現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實現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教師輪崗’政策一定會強製實施。大家想一下,如果不強製實施,一些優質學校為保證教學質量,不願讓優秀教師外出交流,而是派遣成績較為普通的教師參與,高質量師資根本無法流動起來,就必然走‘縣管校聘’的老路。


    有的試點地區這樣實施‘教師輪崗’:優質學校派出6~8人的團隊,直接接管一所薄弱學校或鄉村學校,移植優質學校的先進理念、管理思路和教學方法,以3年一個周期實現改變薄弱學校或鄉村學校。


    實施‘教師輪崗’政策,不管最終能不能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城市教師和鄉村教師都不得不‘雙向流動’,大量的農村教師就不得不進城跟崗學習,提高自己。


    新生人口的減少,大量農村學校消失,老師們‘被迫’進城。農村學校老師多、學生少,城區學校學生多、老師少,為了優化城鄉教師配置,鄉村教師不得不進城,這將成為常態。‘城市擠、鄉鎮弱、農村空’是當前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現狀,隨著新生人口下降,大量的鄉村學校將會徹底消失,未來很可能隻在鄉政府所在地有一所中心小學,所有初中生都不得不到縣城上學。


    農村有條件的家庭已經在縣城買房,‘縣城有房’也是大多數農村地區結婚的硬條件,當年輕人不願意生活在農村,他們進城之後,讓本來就生源極少的農村學校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農村沒有學校了,還需要那麽多鄉村教師嗎?當學生都湧進縣城,鄉村教師‘被迫’進城就成了必然。實施‘教師輪崗’政策,再加上農村學校生源驟減,學校消失,大量鄉村教師就不得不進城,這不是某個人或某個製度所能改變的。”李書龍說。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村人口逐漸減少,學校的招生人數也逐漸減少,導致學校的經費來源不足,師資力量不足,設施設備陳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為了改善學校的現狀,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生活質量,那我們申請建設學校就成了必然。”李天昊說。


    “建設學校的目的是改善學校的現狀,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生活質量,提高學校的師資力量,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來到學校,改善學校的設施設備,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新建一所村建設學校,占地麵積約5000平方米,建築麵積約2000平方米。建設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多功能活動室、食堂、宿舍等配套設施。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教學用具,提高教學質量。本次建設經費預計需要1200萬元,其中,撥款600萬元,學校自籌600萬元。


    建設效益一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生活質量,為鄉村教育事業做出貢獻。二是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來到學校,提高學校的師資力量。三是改善學校的設施設備,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信在有關單位的支持下,我們一定能夠建設出一所優秀的村建設學校,為鄉村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李書龍說。


    “李書記,村辦小學能夠自主招生嗎?”董淑翠問李書龍。


    李書龍說:“義務教育是指小學和初中,學生可以在服務範圍招生,而且是必須招生,個別其他地方的學生也可以找幾個的,當然拋開服務範圍招生是不行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難得糊塗的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tY8lvv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tY8lvv並收藏難得糊塗的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