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月泠當聽不見,不與他動氣,孟丹靈笑著跟孟桂儂說:「爹,小逢不在,我還真要撐不住了。」
孟桂儂揚言:「你扶我起來,我上去給你唱,不求他。」
孟月泠冷笑:「您嗓子都塌多少年了,以前掙的臉麵是一點也不打算要了。」
孟丹靈給何曼芸使了個眼色,何曼芸笑著打圓場:「小逢帶了人迴來的,家裏指不定要辦喜事了,您老就少說他幾句罷。」
孟桂儂冷哼了兩聲,要說孟月泠找了個薑家四小姐,他是臉上有光的,可惜已經是嫁過一次人的薑四小姐了,那必然是要打折扣的,配孟月泠還算是高攀了。幸好他到了抽菸的點兒,慢悠悠地起身進屋去找煙榻了,沒再多說,否則少不了又要產生齟齬。
親兄弟之間不必多談,一頓飯的工夫就說好了,孟月泠重新迴到丹桂社挑大樑,兄弟倆再一起出去跟戲院老闆談公事便能定下。
佩芷在家也沒閑著,書房收拾出來之後便寫了幾篇稿子,投到了北平當地知名的報館去。雖說石川這一筆名在天津衛小有名氣,到了北平卻是徹頭徹尾的新人,少不了要候著審稿流程,暫時沒得到迴覆。
那段時間天愈發寒了,孟月泠少不了在外應酬,但每日是必迴金魚胡同給她做好了晚飯才出門的。他素來是不喜酒局的人,那陣子少不了帶著酒氣迴家,佩芷知道他推不掉,從來沒說過什麽。
何曼芸是個沒讀過書的婦人,平時話不多,但性子和善,白日裏得空便會帶著佩芷熟悉北平街道。小蝶喜歡佩芷,每每見到都纏著佩芷讓佩芷教她讀書認字,何曼芸讓她別總叨擾佩芷,佩芷倒不覺得吵鬧。
小蝶雖然體弱,但一心想要學戲,天冷了亦不忘練基本功,孟丹靈許是拗不過她,親自給她開蒙。佩芷有時跟她一塊兒練,孟月泠雖然笑她,但兩個人在家的時候他也開始教她些入門的打戲。
北平的京戲氛圍比天津更甚,指不定哪個大街小巷就有個露天的戲台子,二人亦偶爾到戲院去看戲,之前在義務戲上見過的盛秋文也正正經經地在台下看到了,戲是真好。
孟月泠則誇她:「你若是自小學戲,未必不如他。」
佩芷則跟他開起玩笑:「那我現在下海呢?你覺著怎麽樣。」
過去到底是薑四小姐,孟月泠有些迂腐地認為她不應該到如此地步,並非不讓她唱戲,隻是如果喜歡的話,票戲就夠了,無需靠這個吃飯。
佩芷想一出是一出,又開始想她若是起個藝名叫什麽,孟月泠直言「賤名字有什麽好取的」。
他這般自輕自賤,並不矯情,頗顯坦率。正如佩芷一直認為他那股孤高之中蘊藏著破碎和殘缺,雖然她已經觸及冰川之下了,可觸得尚不夠深,破碎是因為曾經失去,殘缺則是未曾得到。他一向深藏著自卑,渴望被愛,又悲觀地認為沒人會愛他。
這些都是她在見到孟桂儂之後、窺見父子二人冷漠地相處模式後意識到的。二十多年過去,並非靠她一朝一夕就能改變,每個人都有自己地命數,佩芷隻懂他就好,正如他亦懂她。
天越來越短,那日佩芷獨自在家,孟月泠跟孟丹靈一起去赴酒局,想必夜裏才能迴來。
臨出門之前他做好了飯菜,叮囑她吃完放在廚房就好,碗筷等他迴來洗。佩芷獨自吃了晚飯,看著桌子上湯菜俱齊,明明隻有她自己吃,他也是一向不含糊的。
吃完飯後佩芷便自己把碗給洗了,洗完之後發現手背幹得有些皸裂,本想去拿手油擦一擦,又想到秋天在天津時就已經用光了,來北平後她始終沒怎麽幹粗活,倒是一直沒想著買。
兀自在廚房裏愣了會兒神,佩芷放下了擦手的心思,瞥到罐子裏新買的銀耳,想到他愛喝清淡的銀耳羹,便拿了砂鍋出來,準備給他做一碗,恰好喝完酒後可以墊一墊肚子。
她坐在灶坑前的小馬紮上,卻怎麽也點不著火,許是冬日裏放在外麵的柴有些受潮,她亦沒怎麽看過平日裏孟月泠是怎麽點的,搗鼓了半天,手指還紮進了柴上的木刺。
佩芷湊在昏暗的燈光下擠那根刺,怎麽也擠不出來,她何曾受過這些苦,層層委屈疊加,抱著膝蓋在燈下就哭了起來。
等她哭完了迴到臥房,路過梳妝檯瞥見了熟悉的裝手油的瓷瓶,打開一看就知道是新的,不知道他什麽時候買迴來的。明明臉上掛著的淚痕還沒擦幹淨,她撲哧就笑了,忍不住在心裏怪自己剛剛有什麽可哭的。
換上了睡衣洗漱後,她仔仔細細地塗了手油,在燈光下看自己泛著光澤的手背,一掃剛剛的哀傷。又拿了鉤子把暖爐裏的炭火翻了翻,就上床進被窩了。
電壓不穩的緣故,她早早關了燈,往日裏也不是沒一個人在家裏呆過,今夜卻覺得分外心慌。外麵颳起了北風,唿嘯地摩挲著窗戶紙,發出悽厲的叫聲,她撐起身子朝外麵看,總覺得院子裏像是藏著個不速之客。
她低聲問了一句:「靜風?你迴來了?」
沒人應答,風還是刮著,窗外黑壓壓影子晃動著,還有落葉和枝椏正卷在一起纏鬥,發出催命般的信號。
佩芷把腦袋縮進了被子裏,額間熱出了汗也不敢出來,忍不住胡思亂想:若是家中真來了壞人怎麽辦?她會不會死?
又有些疑惑:冬天何時變得這麽可怕?她以前怎麽從未體會過?
孟桂儂揚言:「你扶我起來,我上去給你唱,不求他。」
孟月泠冷笑:「您嗓子都塌多少年了,以前掙的臉麵是一點也不打算要了。」
孟丹靈給何曼芸使了個眼色,何曼芸笑著打圓場:「小逢帶了人迴來的,家裏指不定要辦喜事了,您老就少說他幾句罷。」
孟桂儂冷哼了兩聲,要說孟月泠找了個薑家四小姐,他是臉上有光的,可惜已經是嫁過一次人的薑四小姐了,那必然是要打折扣的,配孟月泠還算是高攀了。幸好他到了抽菸的點兒,慢悠悠地起身進屋去找煙榻了,沒再多說,否則少不了又要產生齟齬。
親兄弟之間不必多談,一頓飯的工夫就說好了,孟月泠重新迴到丹桂社挑大樑,兄弟倆再一起出去跟戲院老闆談公事便能定下。
佩芷在家也沒閑著,書房收拾出來之後便寫了幾篇稿子,投到了北平當地知名的報館去。雖說石川這一筆名在天津衛小有名氣,到了北平卻是徹頭徹尾的新人,少不了要候著審稿流程,暫時沒得到迴覆。
那段時間天愈發寒了,孟月泠少不了在外應酬,但每日是必迴金魚胡同給她做好了晚飯才出門的。他素來是不喜酒局的人,那陣子少不了帶著酒氣迴家,佩芷知道他推不掉,從來沒說過什麽。
何曼芸是個沒讀過書的婦人,平時話不多,但性子和善,白日裏得空便會帶著佩芷熟悉北平街道。小蝶喜歡佩芷,每每見到都纏著佩芷讓佩芷教她讀書認字,何曼芸讓她別總叨擾佩芷,佩芷倒不覺得吵鬧。
小蝶雖然體弱,但一心想要學戲,天冷了亦不忘練基本功,孟丹靈許是拗不過她,親自給她開蒙。佩芷有時跟她一塊兒練,孟月泠雖然笑她,但兩個人在家的時候他也開始教她些入門的打戲。
北平的京戲氛圍比天津更甚,指不定哪個大街小巷就有個露天的戲台子,二人亦偶爾到戲院去看戲,之前在義務戲上見過的盛秋文也正正經經地在台下看到了,戲是真好。
孟月泠則誇她:「你若是自小學戲,未必不如他。」
佩芷則跟他開起玩笑:「那我現在下海呢?你覺著怎麽樣。」
過去到底是薑四小姐,孟月泠有些迂腐地認為她不應該到如此地步,並非不讓她唱戲,隻是如果喜歡的話,票戲就夠了,無需靠這個吃飯。
佩芷想一出是一出,又開始想她若是起個藝名叫什麽,孟月泠直言「賤名字有什麽好取的」。
他這般自輕自賤,並不矯情,頗顯坦率。正如佩芷一直認為他那股孤高之中蘊藏著破碎和殘缺,雖然她已經觸及冰川之下了,可觸得尚不夠深,破碎是因為曾經失去,殘缺則是未曾得到。他一向深藏著自卑,渴望被愛,又悲觀地認為沒人會愛他。
這些都是她在見到孟桂儂之後、窺見父子二人冷漠地相處模式後意識到的。二十多年過去,並非靠她一朝一夕就能改變,每個人都有自己地命數,佩芷隻懂他就好,正如他亦懂她。
天越來越短,那日佩芷獨自在家,孟月泠跟孟丹靈一起去赴酒局,想必夜裏才能迴來。
臨出門之前他做好了飯菜,叮囑她吃完放在廚房就好,碗筷等他迴來洗。佩芷獨自吃了晚飯,看著桌子上湯菜俱齊,明明隻有她自己吃,他也是一向不含糊的。
吃完飯後佩芷便自己把碗給洗了,洗完之後發現手背幹得有些皸裂,本想去拿手油擦一擦,又想到秋天在天津時就已經用光了,來北平後她始終沒怎麽幹粗活,倒是一直沒想著買。
兀自在廚房裏愣了會兒神,佩芷放下了擦手的心思,瞥到罐子裏新買的銀耳,想到他愛喝清淡的銀耳羹,便拿了砂鍋出來,準備給他做一碗,恰好喝完酒後可以墊一墊肚子。
她坐在灶坑前的小馬紮上,卻怎麽也點不著火,許是冬日裏放在外麵的柴有些受潮,她亦沒怎麽看過平日裏孟月泠是怎麽點的,搗鼓了半天,手指還紮進了柴上的木刺。
佩芷湊在昏暗的燈光下擠那根刺,怎麽也擠不出來,她何曾受過這些苦,層層委屈疊加,抱著膝蓋在燈下就哭了起來。
等她哭完了迴到臥房,路過梳妝檯瞥見了熟悉的裝手油的瓷瓶,打開一看就知道是新的,不知道他什麽時候買迴來的。明明臉上掛著的淚痕還沒擦幹淨,她撲哧就笑了,忍不住在心裏怪自己剛剛有什麽可哭的。
換上了睡衣洗漱後,她仔仔細細地塗了手油,在燈光下看自己泛著光澤的手背,一掃剛剛的哀傷。又拿了鉤子把暖爐裏的炭火翻了翻,就上床進被窩了。
電壓不穩的緣故,她早早關了燈,往日裏也不是沒一個人在家裏呆過,今夜卻覺得分外心慌。外麵颳起了北風,唿嘯地摩挲著窗戶紙,發出悽厲的叫聲,她撐起身子朝外麵看,總覺得院子裏像是藏著個不速之客。
她低聲問了一句:「靜風?你迴來了?」
沒人應答,風還是刮著,窗外黑壓壓影子晃動著,還有落葉和枝椏正卷在一起纏鬥,發出催命般的信號。
佩芷把腦袋縮進了被子裏,額間熱出了汗也不敢出來,忍不住胡思亂想:若是家中真來了壞人怎麽辦?她會不會死?
又有些疑惑:冬天何時變得這麽可怕?她以前怎麽從未體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