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 大宋宰執(一)
水滸:綁架宋徽宗強索江山 作者:青雲在眼前本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宋政和七年八月十八日,東京汴梁皇城文德殿前廣場的淨鞭聲響起,接著,稀稀拉拉的官員們走進文德殿,對著天子禦座行禮,應付了事後四散而去。
當今天子趙佶登基之前,太祖太宗之後的曆代大宋天子也是不坐常朝的,禮儀性質的早朝上,一般都是宰相押班,帶著官員向禦座行禮,然後便各自迴到自己衙內處理事務。
宰執一類的重臣,則去崇政殿與天子會商國家大事。
到了神宗朝,有實職差遣的官員大多不會在禮儀性質的早朝浪費時間,很多時候甚至宰相也不出現。
而到了趙佶登基、蔡京為相的本朝,更加沒人重視這類早朝了。
八月十八日這天上午,皇帝摟著女人還在唿唿大睡時候,蔡京已經在處理政事了。
這位政壇不倒翁已經七十一歲,現以太師身份統管政事堂三省事務,蒙皇帝允許,可在家處理政務。
蔡京年輕時候曾公開說過這麽一句話:既作官,又要做好人,兩者豈可得兼乎?
神宗時期,蔡京周旋於新舊兩黨之間,王安石執政,他支持新法,司馬光上台後,時任開封府尹的蔡京雷厲風行,五天就廢除新法改用舊法。
蔡京不但毫無節操,而且還公開地毫無節操,其所依仗的就是卓越才能。
一個人僅僅是壞,是絕無可能在朝堂立住腳的,他還必須有才能。
趙佶登基,蔡京為相後,大力推行改革,對茶法、鹽法、貨幣、漕運、方田等領域都進行了大量改革,大幅增加了朝廷財政收入。
但同時,蔡京又毫不遮掩地利用權勢大撈特撈,甚至公開索賄。
趙家天子對蔡京無比信任,蔡京的字寫得很漂亮,正所謂“字如其人”,趙佶深信字寫得好的人,人品也不會差到哪去。
蔡京這等人遇到趙佶這種糊塗天子,自是如魚得水。
今日,蔡太師的第一個客人是他兒子、宣和殿大學士蔡攸。
蔡攸進來時候,紫檀木雕花高幾上的古銅獅子香爐,從口中微微吐出輕煙,清幽的香氣彌漫在闊大豪奢的書房內。
蔡京身著袍服,端坐太師椅上,麵前的書案上擺著象管筆、花箋、龍墨、端溪硯文房四寶,旁邊放著三寸寬的玉版紙數十張。
行禮過後,蔡攸說:壽州教授潘文傑長期未得到提拔,從登第做教官開始,如今已做到朝奉郎了,還是原來的職務。
蔡京問:依你之見,該如何安排他?
蔡攸道:給他一個提學吧。
蔡京便從桌上拿起一張玉版紙,寫上潘文傑的姓名及提舉學事等字,隻剩分配到哪一路沒有填寫,複問蔡攸:要去哪一路當學政?
蔡攸說:此人家裏很窮,須得去收入優厚的地方才可。
蔡京於是書寫‘河北西路’四字,交給書吏拿出去。
河北西路治所在真定府,當地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到那裏任職自然是肥差。
之後,宣和殿大學士又給其他幾個送禮豐厚的官員在父親這裏升了職務,才告辭離開。
第二個客人是蔡京的親家公鄭可,也是找蔡京要求堂除的。
所謂堂除,就是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官員,比吏部循正規程序任命官員更快捷高效。
自蔡京為相後,堂除這一做官捷徑人人趨之若鶩。
蔡京為相多年,唿朋引類、黨同伐異,視官職為私有,拿天子的爵位隨便送人,以此換取別人的依附,朝廷的綱紀法度形同虛設。
十多年時間,蔡京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朝內的侍從、執政等高官,朝外的帥臣監司等封疆大吏,多出其門。
他的三個兒子蔡攸、蔡儵、蔡翛皆官至大學士,地位與執政相埒。
鄭可的幾個關係戶處理完後,蔡京讓書吏擋住了下一個要拜見的客人,他不耐煩地對另一個書吏吩咐道,“令持金之輩入來!”
所謂持金之輩,便是花錢買官的隊伍,這是能帶來營收的業務,不同於兒子和親家公那種關係戶,蔡書法家寫了那麽多字,一文錢沒落到他手。
老家夥不滿意了。
接下來的半個時辰,大宋相國就在源源不斷地批發零售官職,這種創收速度和額度,老東西是喜歡的,幹的不亦樂乎。
按照慣例,宋朝自趙匡胤建國以來,凡屬軍國大事,由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樞密院共同議定,再報請天子定奪,不可能一人獨攬大權。
任命官吏更為慎重,要宰相先提出初步人選報請天子,才由中書省草擬命令,門下省審議把關。
如有不當,中書省由舍人封繳,門下省則由給事駁正,等一切都做得盡善盡美後,尚書省才能奉行。
盡管如此,仍恐輿論通不過,允許侍從議論,台諫劾奏。
這一套程序雖然煩瑣,但相對公平、公正,朝野也不會有太大異議。
經過曆代幾番改製,但官員的任命基本都要走這個程序。
趙佶登基後自顧玩樂,政事多由宰相處理,蔡京獨攬朝政後,堂除便成了他的創收工具,此時,趙宋朝廷的任官程序已經遭到嚴重破壞。
巳時末,在阿堵物的激勵和鞭策之下,老太師正興致高昂筆走龍蛇時候,少宰兼中書侍郎餘深快步走了進來。
餘深,字原仲,福建人,元豐五年進士,大觀四年四月蔡京罷相,五月,餘深以資政殿學士出知青州。
政和二年五月,蔡京複太師位,第三次為相,六月,餘深也複中書侍郎。
今年年初,餘深進少宰兼中書侍郎,是此時朝堂的右相,蔡黨的二號人物。
餘深進來就把蔡京的客人趕走了。
“原仲,何以如此慌張?須知宰相體統!”蔡京不滿道,這不影響創收嘛,瞎胡鬧!
“太師!”餘深的臉色有些驚惶,“鄭達夫剛上了奏章,請求陛下著鄆王提舉皇城司!”
蔡京聽到這消息,臉色驟變,七十一歲的老貨以二十歲年輕人獨有之敏捷速度,撲棱一下站了起來,怒聲道,“彼等焉敢如此明目張膽!太子還有活路嗎?”
蔡京須發皆白,曾經高大的身材有些佝僂,在批發官職的時候猶如商人獲利般喜悅、興奮,但此刻,他狹長臉上深陷眼窩那雙眼睛,卻猶如鷹隼般銳利而冷酷,恢複了大宋相國之權勢與威嚴。
有宋以來,皇城司的主要職責都是拱衛皇城並偵察臣民動靜,直接對皇帝負責。
不管皇帝任用誰提舉皇城司,外臣都是插不上話的,蔡京亦如此。
但是任用皇子卻不同,這已經不僅僅是皇城司的事情,而是牽扯到大宋國本。
鄭居中,字達夫,神宗時進士,鄭皇後的族弟,此時以少師兼太宰的身份同知樞密院,位在餘深之上,左相是大宋朝堂的二號人物。
有宋以來,外戚不得入閣,但在當今天子一朝,什麽規矩都是可以改的。
大事當前,書法家也顧不得創收了,立即命人備轎,和餘深一起趕往皇城。
當今天子趙佶登基之前,太祖太宗之後的曆代大宋天子也是不坐常朝的,禮儀性質的早朝上,一般都是宰相押班,帶著官員向禦座行禮,然後便各自迴到自己衙內處理事務。
宰執一類的重臣,則去崇政殿與天子會商國家大事。
到了神宗朝,有實職差遣的官員大多不會在禮儀性質的早朝浪費時間,很多時候甚至宰相也不出現。
而到了趙佶登基、蔡京為相的本朝,更加沒人重視這類早朝了。
八月十八日這天上午,皇帝摟著女人還在唿唿大睡時候,蔡京已經在處理政事了。
這位政壇不倒翁已經七十一歲,現以太師身份統管政事堂三省事務,蒙皇帝允許,可在家處理政務。
蔡京年輕時候曾公開說過這麽一句話:既作官,又要做好人,兩者豈可得兼乎?
神宗時期,蔡京周旋於新舊兩黨之間,王安石執政,他支持新法,司馬光上台後,時任開封府尹的蔡京雷厲風行,五天就廢除新法改用舊法。
蔡京不但毫無節操,而且還公開地毫無節操,其所依仗的就是卓越才能。
一個人僅僅是壞,是絕無可能在朝堂立住腳的,他還必須有才能。
趙佶登基,蔡京為相後,大力推行改革,對茶法、鹽法、貨幣、漕運、方田等領域都進行了大量改革,大幅增加了朝廷財政收入。
但同時,蔡京又毫不遮掩地利用權勢大撈特撈,甚至公開索賄。
趙家天子對蔡京無比信任,蔡京的字寫得很漂亮,正所謂“字如其人”,趙佶深信字寫得好的人,人品也不會差到哪去。
蔡京這等人遇到趙佶這種糊塗天子,自是如魚得水。
今日,蔡太師的第一個客人是他兒子、宣和殿大學士蔡攸。
蔡攸進來時候,紫檀木雕花高幾上的古銅獅子香爐,從口中微微吐出輕煙,清幽的香氣彌漫在闊大豪奢的書房內。
蔡京身著袍服,端坐太師椅上,麵前的書案上擺著象管筆、花箋、龍墨、端溪硯文房四寶,旁邊放著三寸寬的玉版紙數十張。
行禮過後,蔡攸說:壽州教授潘文傑長期未得到提拔,從登第做教官開始,如今已做到朝奉郎了,還是原來的職務。
蔡京問:依你之見,該如何安排他?
蔡攸道:給他一個提學吧。
蔡京便從桌上拿起一張玉版紙,寫上潘文傑的姓名及提舉學事等字,隻剩分配到哪一路沒有填寫,複問蔡攸:要去哪一路當學政?
蔡攸說:此人家裏很窮,須得去收入優厚的地方才可。
蔡京於是書寫‘河北西路’四字,交給書吏拿出去。
河北西路治所在真定府,當地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到那裏任職自然是肥差。
之後,宣和殿大學士又給其他幾個送禮豐厚的官員在父親這裏升了職務,才告辭離開。
第二個客人是蔡京的親家公鄭可,也是找蔡京要求堂除的。
所謂堂除,就是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官員,比吏部循正規程序任命官員更快捷高效。
自蔡京為相後,堂除這一做官捷徑人人趨之若鶩。
蔡京為相多年,唿朋引類、黨同伐異,視官職為私有,拿天子的爵位隨便送人,以此換取別人的依附,朝廷的綱紀法度形同虛設。
十多年時間,蔡京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朝內的侍從、執政等高官,朝外的帥臣監司等封疆大吏,多出其門。
他的三個兒子蔡攸、蔡儵、蔡翛皆官至大學士,地位與執政相埒。
鄭可的幾個關係戶處理完後,蔡京讓書吏擋住了下一個要拜見的客人,他不耐煩地對另一個書吏吩咐道,“令持金之輩入來!”
所謂持金之輩,便是花錢買官的隊伍,這是能帶來營收的業務,不同於兒子和親家公那種關係戶,蔡書法家寫了那麽多字,一文錢沒落到他手。
老家夥不滿意了。
接下來的半個時辰,大宋相國就在源源不斷地批發零售官職,這種創收速度和額度,老東西是喜歡的,幹的不亦樂乎。
按照慣例,宋朝自趙匡胤建國以來,凡屬軍國大事,由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樞密院共同議定,再報請天子定奪,不可能一人獨攬大權。
任命官吏更為慎重,要宰相先提出初步人選報請天子,才由中書省草擬命令,門下省審議把關。
如有不當,中書省由舍人封繳,門下省則由給事駁正,等一切都做得盡善盡美後,尚書省才能奉行。
盡管如此,仍恐輿論通不過,允許侍從議論,台諫劾奏。
這一套程序雖然煩瑣,但相對公平、公正,朝野也不會有太大異議。
經過曆代幾番改製,但官員的任命基本都要走這個程序。
趙佶登基後自顧玩樂,政事多由宰相處理,蔡京獨攬朝政後,堂除便成了他的創收工具,此時,趙宋朝廷的任官程序已經遭到嚴重破壞。
巳時末,在阿堵物的激勵和鞭策之下,老太師正興致高昂筆走龍蛇時候,少宰兼中書侍郎餘深快步走了進來。
餘深,字原仲,福建人,元豐五年進士,大觀四年四月蔡京罷相,五月,餘深以資政殿學士出知青州。
政和二年五月,蔡京複太師位,第三次為相,六月,餘深也複中書侍郎。
今年年初,餘深進少宰兼中書侍郎,是此時朝堂的右相,蔡黨的二號人物。
餘深進來就把蔡京的客人趕走了。
“原仲,何以如此慌張?須知宰相體統!”蔡京不滿道,這不影響創收嘛,瞎胡鬧!
“太師!”餘深的臉色有些驚惶,“鄭達夫剛上了奏章,請求陛下著鄆王提舉皇城司!”
蔡京聽到這消息,臉色驟變,七十一歲的老貨以二十歲年輕人獨有之敏捷速度,撲棱一下站了起來,怒聲道,“彼等焉敢如此明目張膽!太子還有活路嗎?”
蔡京須發皆白,曾經高大的身材有些佝僂,在批發官職的時候猶如商人獲利般喜悅、興奮,但此刻,他狹長臉上深陷眼窩那雙眼睛,卻猶如鷹隼般銳利而冷酷,恢複了大宋相國之權勢與威嚴。
有宋以來,皇城司的主要職責都是拱衛皇城並偵察臣民動靜,直接對皇帝負責。
不管皇帝任用誰提舉皇城司,外臣都是插不上話的,蔡京亦如此。
但是任用皇子卻不同,這已經不僅僅是皇城司的事情,而是牽扯到大宋國本。
鄭居中,字達夫,神宗時進士,鄭皇後的族弟,此時以少師兼太宰的身份同知樞密院,位在餘深之上,左相是大宋朝堂的二號人物。
有宋以來,外戚不得入閣,但在當今天子一朝,什麽規矩都是可以改的。
大事當前,書法家也顧不得創收了,立即命人備轎,和餘深一起趕往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