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初到慶州
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 作者:楚廟寒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太原住了一晚,與範純仁父子了解了許多西夏內部的情況,以及西北邊境目前的問題後,蘇過一路往西,往環慶路的治所慶州而去。
西夏皇帝李乾順繼位六年,終於……九歲了,軍國政事自然全部都在其母小梁太後手上。
小梁太後和她姑姑大梁太後一樣,熱衷於侵宋。
不同的是,大梁太後是因為大權在握後,急於擺脫自己的漢族身份,討好黨項貴族。
漢人學得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說的就是她這種。
小梁太後則不一樣,她是單純的好戰分子,和她哥粱乙逋掌握西夏政權後,飛揚跋扈,鏟除異己,引起其他貴族的不滿。
她選擇入侵大宋,本是想轉移國內矛盾,但兄妹倆在能力上又不太夠,之前在範仲淹四子範純粹的手上,能占點小便宜,卻始終無法擴大戰果。
一來二去的,越打越菜,越菜越打,國內其他貴族的問題還沒解決,兄妹倆的矛盾都打出來了。
畢竟在最高權力的位置上,兩個人還是太擁擠了些。
大宋這邊的問題呢,就都是些老生常談了,冗兵、將不知兵、畏戰、各掃門前雪,建國百餘年,經年累月的這麽積累下來,都形成閉環了,惡性的那種。
兩國邊境線這麽長,西夏進攻的選擇太多了,大宋采取的多建堡寨是個辦法,但不成體係,始終還是被黨項人牽著鼻子走。
還是那句話,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
蘇過趕到慶州時,已是七月上了。
第一件事自然是跟大領導章楶辦理入職手續。
章楶和蘇軾相識,還是通過章惇的介紹,兩人詩文相和,頗為相得。
這方麵蘇軾真是不輸給任何人,被貶黃州後,他還寫信提醒章楶不要將與自己的書信尺牘示人,以免引來禍端。
蘇過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位後來將西夏打得不能東進的當世名將,他比蘇軾年長十歲,如今已是六十有五了。
章楶看見故人之子,先問道:“你父親近來可好,聽說已經不在杭州了?”
蘇過先謝過,然後答道:“父親在京中無法立足,剛剛外放了潁州。”
章楶點點頭,說道:“子瞻性直,京城確實不適合他。”
他不在朝中,不願多說此事。
蘇過點頭稱是。
章楶又好奇道:“叔黨既是新科探花,怎麽會來我這裏,子瞻、子由應該都不會同意才是。”
蘇過大概說了下經過,再道:“我與父親一樣,景仰範文正公當年的功業,所以一直向往來邊境看看。經略上書提議淺攻,我十分佩服,願為馬前卒。”
環慶路經略使章楶聞言笑道:“到底是年輕氣盛,那麽一路過來,感覺如何?”
“朝廷有負百姓,”蘇過直言道:“兵為民之衛,如今民生艱難,皆是兵之過也。”
章楶表示認同,他現在做的就是重整軍務,準備小規模反擊,搶迴主動權。
敘完舊,蘇過便是正式入職了。
觀察推官就是知州的佐官,按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協助領導完成相關工作,具體做什麽,全看領導怎麽分配了。
蘇過初來乍到,一身綠色官服的觀察推官,真的就是從觀察開始。
環慶路的主要職責便是防禦西夏,越靠近北邊人口越稀少,而且還分布在各個堡寨之中,所以慶州日常的事務並不多。
蘇過花了點時間熟悉公務,剩下的時間全用來查看密密麻麻的三十多個城寨了。
觀察推官自然管不了地方軍務,但章楶是環慶路的最高長官,在他的默許下,蘇過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走遍了全部堡寨,對整個環慶路的地形也有了初步認識。
來了西北,自然還要去拜會杭州時的故人劉季孫,在他的介紹下,與其子劉璨相識。
兩人一起策馬於環州最北麵的青崗峽一側,對麵便是西夏了。
遠遠看去,接壤的西夏臨近領土其實也是耕種為主,並非蘇過之前想象的風吹草低見牛羊。
劉璨揚起馬鞭,指著北邊說道:“那裏便是興慶府所在。”
蘇過笑道:“好大的氣魄,那可不是好去的地方。”
“我祖父當年戰敗被俘,不肯投降,最後身故於那裏。”劉璨說道:“總有一日,我會去討迴這筆血債。”
蘇過點頭,大宋武將卑微,哪怕是劉家這樣的,沒有蘇軾、蘇轍的舉薦,劉季孫也隻能混跡於各地,不說報先人之仇,連重返疆場都做不到。
劉璨比蘇過還要年長十餘歲,也不過才是個三班借職,從九品的武職最低官階。
所以劉季孫被朝廷任命為環州知州,劉璨便索性辭了京中的閑差,和父親一起返迴西北。
蘇過也想有個熟悉本地情況的人一起,便向劉季孫請示後,和劉璨結伴返迴了慶州。
迴去後,蘇過整理了這段時間的收獲,上交給章楶查看。
出去一個多月,總不能是公務旅遊,那章楶隻怕也會將這個故人之子給退了。
畢竟西北馬上就有行動,養不起閑人。
章楶看完厚厚的一疊資料,問道:“叔黨用心了,可有什麽建議?”
“建議不敢說,隻有些粗淺的想法。”蘇過謙虛道:“眼下是日日防賊,既不知夏人何時出兵,也不知夏人劫掠何處,不如令邊軍主動出擊,先清理了百裏之內的敵人。”
“有何好處?”章楶有意考教。
蘇過答道:“一是避免夏人的小股部隊騷擾地方,還百姓安寧;二是鍛煉隊伍,經略雖然選出了幾支精兵,終歸還是缺乏實戰;三是以夏廷的作風,絕不會善罷甘休,不過總是要打的,不如由我們來挑時間。”
章楶不置可否,又問道:“你可知朝廷明令,邊軍不得尋釁?”
“並非我們主動,”蘇過狡黠道:“實在是夏人過來劫掠百姓,邊軍不得不反擊,不小心追過境而已。”
“有必要追百裏那麽遠?”章楶臉上有了笑意。
蘇過也笑道:“也不是非得那麽遠,不過總不能在邊境給夏軍留下糧食。”
大宋這邊,遇到西夏人進犯,一向是堅壁清野的,但不清理了西夏邊境的糧食,效果也就一般了,所以蘇過的目的其實就是擾亂敵方的耕種,讓夏軍進攻時無法就地取糧。
畢竟遊牧民族也是要吃糧食的,真的每次出兵都吃牛羊,哪裏還用得著出來打仗?
章楶點頭,蘇過的說法雖不新鮮,但已經足夠有效。
雖然大戰的決定權是在西夏手裏,但兩人都知道,以小梁太後的性格,隻要大宋開始行動,數月之內,必有大軍來犯。
至於朝廷那邊,兩人都當是默認了,反正之前的小打小鬧他們也從來不管。
大宋的執政們隻管給錢,不管打仗。
西夏皇帝李乾順繼位六年,終於……九歲了,軍國政事自然全部都在其母小梁太後手上。
小梁太後和她姑姑大梁太後一樣,熱衷於侵宋。
不同的是,大梁太後是因為大權在握後,急於擺脫自己的漢族身份,討好黨項貴族。
漢人學得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說的就是她這種。
小梁太後則不一樣,她是單純的好戰分子,和她哥粱乙逋掌握西夏政權後,飛揚跋扈,鏟除異己,引起其他貴族的不滿。
她選擇入侵大宋,本是想轉移國內矛盾,但兄妹倆在能力上又不太夠,之前在範仲淹四子範純粹的手上,能占點小便宜,卻始終無法擴大戰果。
一來二去的,越打越菜,越菜越打,國內其他貴族的問題還沒解決,兄妹倆的矛盾都打出來了。
畢竟在最高權力的位置上,兩個人還是太擁擠了些。
大宋這邊的問題呢,就都是些老生常談了,冗兵、將不知兵、畏戰、各掃門前雪,建國百餘年,經年累月的這麽積累下來,都形成閉環了,惡性的那種。
兩國邊境線這麽長,西夏進攻的選擇太多了,大宋采取的多建堡寨是個辦法,但不成體係,始終還是被黨項人牽著鼻子走。
還是那句話,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
蘇過趕到慶州時,已是七月上了。
第一件事自然是跟大領導章楶辦理入職手續。
章楶和蘇軾相識,還是通過章惇的介紹,兩人詩文相和,頗為相得。
這方麵蘇軾真是不輸給任何人,被貶黃州後,他還寫信提醒章楶不要將與自己的書信尺牘示人,以免引來禍端。
蘇過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位後來將西夏打得不能東進的當世名將,他比蘇軾年長十歲,如今已是六十有五了。
章楶看見故人之子,先問道:“你父親近來可好,聽說已經不在杭州了?”
蘇過先謝過,然後答道:“父親在京中無法立足,剛剛外放了潁州。”
章楶點點頭,說道:“子瞻性直,京城確實不適合他。”
他不在朝中,不願多說此事。
蘇過點頭稱是。
章楶又好奇道:“叔黨既是新科探花,怎麽會來我這裏,子瞻、子由應該都不會同意才是。”
蘇過大概說了下經過,再道:“我與父親一樣,景仰範文正公當年的功業,所以一直向往來邊境看看。經略上書提議淺攻,我十分佩服,願為馬前卒。”
環慶路經略使章楶聞言笑道:“到底是年輕氣盛,那麽一路過來,感覺如何?”
“朝廷有負百姓,”蘇過直言道:“兵為民之衛,如今民生艱難,皆是兵之過也。”
章楶表示認同,他現在做的就是重整軍務,準備小規模反擊,搶迴主動權。
敘完舊,蘇過便是正式入職了。
觀察推官就是知州的佐官,按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協助領導完成相關工作,具體做什麽,全看領導怎麽分配了。
蘇過初來乍到,一身綠色官服的觀察推官,真的就是從觀察開始。
環慶路的主要職責便是防禦西夏,越靠近北邊人口越稀少,而且還分布在各個堡寨之中,所以慶州日常的事務並不多。
蘇過花了點時間熟悉公務,剩下的時間全用來查看密密麻麻的三十多個城寨了。
觀察推官自然管不了地方軍務,但章楶是環慶路的最高長官,在他的默許下,蘇過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走遍了全部堡寨,對整個環慶路的地形也有了初步認識。
來了西北,自然還要去拜會杭州時的故人劉季孫,在他的介紹下,與其子劉璨相識。
兩人一起策馬於環州最北麵的青崗峽一側,對麵便是西夏了。
遠遠看去,接壤的西夏臨近領土其實也是耕種為主,並非蘇過之前想象的風吹草低見牛羊。
劉璨揚起馬鞭,指著北邊說道:“那裏便是興慶府所在。”
蘇過笑道:“好大的氣魄,那可不是好去的地方。”
“我祖父當年戰敗被俘,不肯投降,最後身故於那裏。”劉璨說道:“總有一日,我會去討迴這筆血債。”
蘇過點頭,大宋武將卑微,哪怕是劉家這樣的,沒有蘇軾、蘇轍的舉薦,劉季孫也隻能混跡於各地,不說報先人之仇,連重返疆場都做不到。
劉璨比蘇過還要年長十餘歲,也不過才是個三班借職,從九品的武職最低官階。
所以劉季孫被朝廷任命為環州知州,劉璨便索性辭了京中的閑差,和父親一起返迴西北。
蘇過也想有個熟悉本地情況的人一起,便向劉季孫請示後,和劉璨結伴返迴了慶州。
迴去後,蘇過整理了這段時間的收獲,上交給章楶查看。
出去一個多月,總不能是公務旅遊,那章楶隻怕也會將這個故人之子給退了。
畢竟西北馬上就有行動,養不起閑人。
章楶看完厚厚的一疊資料,問道:“叔黨用心了,可有什麽建議?”
“建議不敢說,隻有些粗淺的想法。”蘇過謙虛道:“眼下是日日防賊,既不知夏人何時出兵,也不知夏人劫掠何處,不如令邊軍主動出擊,先清理了百裏之內的敵人。”
“有何好處?”章楶有意考教。
蘇過答道:“一是避免夏人的小股部隊騷擾地方,還百姓安寧;二是鍛煉隊伍,經略雖然選出了幾支精兵,終歸還是缺乏實戰;三是以夏廷的作風,絕不會善罷甘休,不過總是要打的,不如由我們來挑時間。”
章楶不置可否,又問道:“你可知朝廷明令,邊軍不得尋釁?”
“並非我們主動,”蘇過狡黠道:“實在是夏人過來劫掠百姓,邊軍不得不反擊,不小心追過境而已。”
“有必要追百裏那麽遠?”章楶臉上有了笑意。
蘇過也笑道:“也不是非得那麽遠,不過總不能在邊境給夏軍留下糧食。”
大宋這邊,遇到西夏人進犯,一向是堅壁清野的,但不清理了西夏邊境的糧食,效果也就一般了,所以蘇過的目的其實就是擾亂敵方的耕種,讓夏軍進攻時無法就地取糧。
畢竟遊牧民族也是要吃糧食的,真的每次出兵都吃牛羊,哪裏還用得著出來打仗?
章楶點頭,蘇過的說法雖不新鮮,但已經足夠有效。
雖然大戰的決定權是在西夏手裏,但兩人都知道,以小梁太後的性格,隻要大宋開始行動,數月之內,必有大軍來犯。
至於朝廷那邊,兩人都當是默認了,反正之前的小打小鬧他們也從來不管。
大宋的執政們隻管給錢,不管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