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搶起來了,是吧?
舊貨市場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 作者:玻璃隔著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孝慶問葉天:“你們認識?”
葉天點了點頭:“認識,這位是南方媒體的陳主編,也是個收藏愛好者。”
“怪不得!他應該已經身居高位了吧,居然還親自來了現場采訪。”李仁中聽說他是搞收藏的,立馬來了興趣,和葉天一起走過去,與陳柯打起了招唿。
陳柯叫了個隨行的記者,讓攝像師給他們幾個鏡頭,開始王孝慶還有些推辭,可畢竟是上過鑒寶節目的人,對鏡頭一點都不陌生,推辭了幾下也就欣然接受采訪了。
陳柯把葉天拉到一旁,問:“你怎麽也在這?難不成你也進了文物局?”
葉天說:“沒有,哪能呢。我有不是學這專業出來的,再說了,要想進去還得考試呢。我這都畢業好幾年了,可不行再進考場了哈。陳主編,您是借職務之便,想看看這些老物件吧?”
陳柯笑了:“那可不,別人想來,還來不了呢。咱們群裏那些人最近都在吵吵,陝省文物局的那幾個也想來,結果怎麽樣,跨省沒權力。不過,你小子可以呀,在這塊還有門路。”他指了指正在接受采訪的李仁中和王孝慶。
葉天謙虛的說:“嗨,都是運氣。其實,也不是那兩位老師讓我來的……”
葉天忽然想起來之前陳柯的新聞被封的事,有些擔心的問:“陳主編,之前那個新聞的事?”
陳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說:“哦,你說你撿的那個布啊,嗨,都是小事,做媒體人好幾十年了,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我那個新聞是被有心人舉報了,咱們也確實提供不出來什麽證據,所以也就沒有申辯。不過沒什麽大事,新聞天天都有。對了,你那個布出手了嗎?”
葉天搖了搖頭:“珍藏起來了。”葉天從兜裏掏出來那對銅鐲子,遞給陳柯看:“陳主編,您看看這對鐲子,怎麽樣?”
陳柯一對小眼睛都亮了,接過葉天手裏的那對鐲子,饒有興致的看了起來:“這是你新得的?也是在古董街買的嗎?”
葉天笑了:“不是,因緣巧合,還花了點小錢,不過這都不重要。陳主編,我這對鐲子,你看看品質怎麽樣?”
陳柯把鐲子拿近了,細細的看那銅器表麵滲出的金色,歎息道:“這是鎏金製法,現如今這種製法已經幾近滅絕了。哎呀,真是精美啊!更絕的是這一對左龍右鳳,真真是太難得了。”
陳柯愛不釋手的摸索著鐲子表麵,都沒聽見記者叫他。
等李仁中過來的時候說::陳主編,在看什麽,看的這麽著迷?”
等他看清了陳柯手中的銅鐲子時,也是大為吃驚。
他忙叫王孝慶過來看。
於是三個半大老頭就頭擠頭,盯著那對鐲子欣賞了起來,葉天都插不進去。
陳柯對記者和攝像師喊了一句:“你倆再去看看還有誰能采訪的,不用管我了。”然後低下頭又去看了。
李仁中說:“這是明代的鎏金製法。”
陳柯迴:“應該是了,明代講這種製法發揮到了極致,後麵在如何效仿,也隻是流於表麵。這鐲子沒有被好好的保管,表麵生了鏽,若是得到有效清理,這鐲子會更漂亮。”
王孝慶聽了半天,才發覺這鐲子好像不是這個陳主編帶來的,便問:“這鐲子不是你的嗎?”
陳柯抬頭,就撞上了李仁中的腦門,兩人疼的“啊”了一聲,又全然不在意了。
陳柯說:“這是葉天的東西。”
“啊?”李仁中和王孝慶紛紛看向了葉天,“你剛才怎麽沒拿出來。”
葉天擺了擺手:“剛才沒機會呀!”
他下了墓地就被那個女學生拉了去,又見了玉辟邪,哪有時間那。
李仁中再次感慨,問葉天:“這個鐲子你打算出嗎?”
“是打算出的,不過……”葉天看了看他們所在的墓地,“這場合怕是不合適吧?”
李仁中剛才一著急就忘了,尷尬的笑了笑:“我不是因為太喜歡了嘛。”
王孝慶也說:“咱們反正都是來幫忙的,今天我看他們都忙著應付媒體,不如咱們聊聊?我也想要這個鐲子。”
“誒?”陳柯急了:“幹嘛呀?二位,這可是葉天先讓我看的,總得有個先來後到吧?您二位先等會行嗎?”
“哪不合適了?咱們價格者得唄?”李仁中對這種事可是很在行的。
王孝慶也說:“是啊,走走組我,咱們離開墓地,到那邊人少的地方去聊。”
於是,葉天跟著三個半大老頭從墓地爬出來,出來圍欄,拍到一個人跡稀少的土坡上。
幾個人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圈,把鐲子放在中間,開始了叫價。
葉天說:“這不合適,這不合適,我本意不是這樣的呀!”
“葉天,我就問你,這鐲子你出不出?”李仁中死死盯著那鐲子,生怕它跑了。
“出啊!”葉天說。
“那你就在一邊看著吧!”王孝慶也說。
陳柯也說:“此刻,這鐲子就隻能在我們三個人中間產生買主了,葉天小兄弟,你也別想著再去找別人了。你當裁判就行了。你開個起賣價吧。”
“阿這……”葉天有些為難。他還記得上次在李仁中那邊現場出價的事,這麽快又要經曆一次了,而當時的兩個見證人此刻也參與了進來。
王孝慶說:“不用不好意思,其實大家都心裏有數,這鐲子的大概估值範圍,要不然我這次也不會下水。”
葉天說:“那好吧。各位都是我的忘年交,我也不獅子大開口,這對鐲子開價10萬。各位咱們一次加價5000,夠意思吧?”
“嗯!”三人齊點頭。於是便開始了叫價。
遠遠的看去,就見幾個人在一個土坡上一會兒這個舉手,一會兒那個舉手,有時候兩個同時舉手。
小記者說:“你說咱們主編這是在幹啥呢?平時挺嚴肅一人,怎麽今天這麽奇怪?那幾個人是他的朋友嗎?”
攝像師搖了搖頭:“不是吧,剛才還做自我介紹來著呢。那個年輕的跟咱們主編認識,他們可能在玩一種新的社交方式?”
葉天點了點頭:“認識,這位是南方媒體的陳主編,也是個收藏愛好者。”
“怪不得!他應該已經身居高位了吧,居然還親自來了現場采訪。”李仁中聽說他是搞收藏的,立馬來了興趣,和葉天一起走過去,與陳柯打起了招唿。
陳柯叫了個隨行的記者,讓攝像師給他們幾個鏡頭,開始王孝慶還有些推辭,可畢竟是上過鑒寶節目的人,對鏡頭一點都不陌生,推辭了幾下也就欣然接受采訪了。
陳柯把葉天拉到一旁,問:“你怎麽也在這?難不成你也進了文物局?”
葉天說:“沒有,哪能呢。我有不是學這專業出來的,再說了,要想進去還得考試呢。我這都畢業好幾年了,可不行再進考場了哈。陳主編,您是借職務之便,想看看這些老物件吧?”
陳柯笑了:“那可不,別人想來,還來不了呢。咱們群裏那些人最近都在吵吵,陝省文物局的那幾個也想來,結果怎麽樣,跨省沒權力。不過,你小子可以呀,在這塊還有門路。”他指了指正在接受采訪的李仁中和王孝慶。
葉天謙虛的說:“嗨,都是運氣。其實,也不是那兩位老師讓我來的……”
葉天忽然想起來之前陳柯的新聞被封的事,有些擔心的問:“陳主編,之前那個新聞的事?”
陳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說:“哦,你說你撿的那個布啊,嗨,都是小事,做媒體人好幾十年了,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我那個新聞是被有心人舉報了,咱們也確實提供不出來什麽證據,所以也就沒有申辯。不過沒什麽大事,新聞天天都有。對了,你那個布出手了嗎?”
葉天搖了搖頭:“珍藏起來了。”葉天從兜裏掏出來那對銅鐲子,遞給陳柯看:“陳主編,您看看這對鐲子,怎麽樣?”
陳柯一對小眼睛都亮了,接過葉天手裏的那對鐲子,饒有興致的看了起來:“這是你新得的?也是在古董街買的嗎?”
葉天笑了:“不是,因緣巧合,還花了點小錢,不過這都不重要。陳主編,我這對鐲子,你看看品質怎麽樣?”
陳柯把鐲子拿近了,細細的看那銅器表麵滲出的金色,歎息道:“這是鎏金製法,現如今這種製法已經幾近滅絕了。哎呀,真是精美啊!更絕的是這一對左龍右鳳,真真是太難得了。”
陳柯愛不釋手的摸索著鐲子表麵,都沒聽見記者叫他。
等李仁中過來的時候說::陳主編,在看什麽,看的這麽著迷?”
等他看清了陳柯手中的銅鐲子時,也是大為吃驚。
他忙叫王孝慶過來看。
於是三個半大老頭就頭擠頭,盯著那對鐲子欣賞了起來,葉天都插不進去。
陳柯對記者和攝像師喊了一句:“你倆再去看看還有誰能采訪的,不用管我了。”然後低下頭又去看了。
李仁中說:“這是明代的鎏金製法。”
陳柯迴:“應該是了,明代講這種製法發揮到了極致,後麵在如何效仿,也隻是流於表麵。這鐲子沒有被好好的保管,表麵生了鏽,若是得到有效清理,這鐲子會更漂亮。”
王孝慶聽了半天,才發覺這鐲子好像不是這個陳主編帶來的,便問:“這鐲子不是你的嗎?”
陳柯抬頭,就撞上了李仁中的腦門,兩人疼的“啊”了一聲,又全然不在意了。
陳柯說:“這是葉天的東西。”
“啊?”李仁中和王孝慶紛紛看向了葉天,“你剛才怎麽沒拿出來。”
葉天擺了擺手:“剛才沒機會呀!”
他下了墓地就被那個女學生拉了去,又見了玉辟邪,哪有時間那。
李仁中再次感慨,問葉天:“這個鐲子你打算出嗎?”
“是打算出的,不過……”葉天看了看他們所在的墓地,“這場合怕是不合適吧?”
李仁中剛才一著急就忘了,尷尬的笑了笑:“我不是因為太喜歡了嘛。”
王孝慶也說:“咱們反正都是來幫忙的,今天我看他們都忙著應付媒體,不如咱們聊聊?我也想要這個鐲子。”
“誒?”陳柯急了:“幹嘛呀?二位,這可是葉天先讓我看的,總得有個先來後到吧?您二位先等會行嗎?”
“哪不合適了?咱們價格者得唄?”李仁中對這種事可是很在行的。
王孝慶也說:“是啊,走走組我,咱們離開墓地,到那邊人少的地方去聊。”
於是,葉天跟著三個半大老頭從墓地爬出來,出來圍欄,拍到一個人跡稀少的土坡上。
幾個人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圈,把鐲子放在中間,開始了叫價。
葉天說:“這不合適,這不合適,我本意不是這樣的呀!”
“葉天,我就問你,這鐲子你出不出?”李仁中死死盯著那鐲子,生怕它跑了。
“出啊!”葉天說。
“那你就在一邊看著吧!”王孝慶也說。
陳柯也說:“此刻,這鐲子就隻能在我們三個人中間產生買主了,葉天小兄弟,你也別想著再去找別人了。你當裁判就行了。你開個起賣價吧。”
“阿這……”葉天有些為難。他還記得上次在李仁中那邊現場出價的事,這麽快又要經曆一次了,而當時的兩個見證人此刻也參與了進來。
王孝慶說:“不用不好意思,其實大家都心裏有數,這鐲子的大概估值範圍,要不然我這次也不會下水。”
葉天說:“那好吧。各位都是我的忘年交,我也不獅子大開口,這對鐲子開價10萬。各位咱們一次加價5000,夠意思吧?”
“嗯!”三人齊點頭。於是便開始了叫價。
遠遠的看去,就見幾個人在一個土坡上一會兒這個舉手,一會兒那個舉手,有時候兩個同時舉手。
小記者說:“你說咱們主編這是在幹啥呢?平時挺嚴肅一人,怎麽今天這麽奇怪?那幾個人是他的朋友嗎?”
攝像師搖了搖頭:“不是吧,剛才還做自我介紹來著呢。那個年輕的跟咱們主編認識,他們可能在玩一種新的社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