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上馬的蕭奇親自指揮騎兵發起了衝鋒,經過仔細的考慮,他為自己最後的表演選定了四個目標--崇武門,安直門,宣成門,以及安定門。
這四扇城門,要麽是之前已經被攻破過,形勢岌岌可危,要麽是兵力較少,又無護城河吊橋之類的障礙,易於攻打,從這也可以看出來,蕭奇多少還是保留了些理智的,哪怕在京城的城牆下吃了這麽多天的癟,也沒有喪失他的指揮本能。
四萬遼國騎兵兵分四路,蕭弘蕭奇兩位主將各領一路,攻打崇武門安直門,而另外兩位將領則是攻打宣城門以及安定門,經過幾天的戰爭,他們已經確定魏國那種可怕的新式武器並不多,還要輾轉支援各門,如今分兵四路雖然沒有了兵力優勢,但也可以減少對上那種武器的風險,真刀真槍地和魏國的軍陣廝殺上一把。
隨著蕭奇一聲令下,精銳的遼國騎兵傾巢而出,隻留下幾千騎兵守衛大營,向著幾扇城門發起了進攻。
而進攻安直門的,是蕭弘。
作為遼國近些年聲名鵲起的後起之秀,在指揮騎兵的造詣上,蕭弘無疑是世間頂尖的幾人之一,但事情壞就壞在他有一個更優秀的大兄,隻要是在大兄帳下聽命,他就隻能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照著吩咐打仗。
可對於這樣的待遇,他卻並沒有什麽怨言,因為他一直相信自己是將才,而大兄則是帥才--起碼在攻打京城之前他是一直這麽相信的。
隻是自從到了京城腳下,親眼看著以往戰無不勝的大兄在城牆外麵不斷地碰壁,而且越來越缺少作為主帥的冷靜與理智,他就一直在懷疑自己該不該勸一勸--隻可惜還沒來得及,大兄就下達了總攻的命令,無論蕭弘再怎麽覺得眼下已經不適合與這座城池死磕,他也做不出當眾質疑大兄的事情來。
沒辦法了,那就打吧。
他帶領一萬精銳騎兵朝著安直門撲去,做到了一個將領該有的謹慎與周密,一路都在小心埋伏,因為他不確定魏人還能拿出什麽奇怪的東西,但讓他安心的是,一直到安直門前,也沒有遇到任何的伏擊,甚至城頭都沒有開炮,這讓他更確定了安直門是京城防守的弱點所在。
可就在他準備傳令全軍,提速向城門發起衝鋒時,卻驚奇地發現城門守軍竟然放棄了防守,主動朝著遼軍殺了過來!
這一下實在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更讓他摸不著頭腦的是,對麵那些魏軍裏居然還有一部分是騎兵!
魏國的騎兵遠遠不如遼國,這幾乎是所有人公認的事實,可現在這支騎兵竟然主動發起了進攻,實在是讓蕭弘下意識覺得又有什麽陷阱。
但一直到前鋒正式接敵,也隻是尋常的戰場廝殺,更讓蕭弘想不到的是,其實對麵還是他的老朋友。
安直門的守將劉安,之前在北境做過許多年的邊將,那時候他與蕭弘打過很多次交道,當然,用的道具是刀劍,地點則是戰場。
在那許多次的交鋒中,雖然一向是蕭弘勝得多,但劉安也不算太吃虧,事情一直發展到後來的陽渠之戰,在那一次劉安輸掉了他所有的一切。
那是一個讓劉安刻骨銘心的時刻,全軍覆沒,四周布滿了手下士卒的屍體,自己孤身逃離,背後是緊追不舍的遼人,甚至需要親衛主動赴死來引開他們,戰敗的痛苦與被人窮追不舍的恥辱交織在他到底心頭,但劉安當時沒有太多機會去想這些,因為他最重要的任務是逃命。
但成功逃迴城池的劉安並沒有得到任何安慰,還被削去了官職押送迴京,後來雖然僥幸保下了性命,但終日生活在旁人逼視的眼神中,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人不僅是戰場上的失敗者,還是拋棄士卒和親衛獨自逃走並活下來的自私小人。
從此之後,劉安在的心中深深地刻下了自己仇人的名字--蕭弘,他無數次地夢見那次戰敗的恥辱,夢見那些他無法麵對的死去將士的親人,他明白自己要想挺直腰杆,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到那個人,在戰場上再次擊敗他,贏迴屬於自己的榮譽。
可他沒有機會,他甚至連官職都沒有了。
如果繼續這麽和平下去,劉安最大的可能性是會在京城鬱鬱而終,可當遼人打到京城,他便意識到自己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他去到兵部,苦苦哀求,一直沒有人願意看他這個敗軍之將一眼,一直到那位年輕的將軍走出兵部,看到了站在道旁宛若野狗的他。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願意死在戰場上麽?”
“我會,”劉安說,“我不會再成為活下來的那個人。”
於是那位白馬將軍沒有計較他的過去,提拔了他,給了他一個機會,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有句老話說得好,叫凡事總有例外,遼國騎兵的整體素質固然要比魏國的騎兵強上不少,但並不排除有些例外情況的出現,一個優秀的將領加上合適的用兵方法,足以培養出優秀的騎兵部隊。
劉安仔細研究了遼國騎兵的特點,加上自己邊境苦戰多年的經驗,在顧懷把禁軍裏最後的騎兵撥給他之後,他利用這僅有的半個多月加緊訓練,教導作戰方法和戰術,連家都沒有迴過,或許這一點時間不足以讓那些騎兵能夠匹敵遼人,但卻足夠讓劉安心頭那團複仇的火燃得更旺一些。
可惜的是,在這場戰爭的前六天裏,一直沒有遼人進攻過安直門,他隻能強行按捺住自己的焦灼與渴望,遵守軍令。
一直到今天,一直到今天!
當看到那麵熟悉的旗幟出現在安直門外時,一股強烈的興奮感衝擊著他的腦袋,他意識到,自己終於等到了這一刻!
安直門外的騎兵們抽出了馬刀,準備抵抗那些即將發起衝鋒的入侵者,可出人意料的是,軍令剛剛傳達完,一個人就帶著親衛衝了出去,最滑稽的是,這個率先出擊的人竟然就是這支軍隊的主將!
“殺!”
如夢初醒的魏國騎兵們紛紛握緊武器,跟隨著自己的將軍朝著遼人發起了衝鋒,大概是習慣了由自己吹響戰爭號角的原因,安直門外的遼人大軍一時間居然沒有反應過來,被揮舞著大刀的劉安帶領親衛衝入軍陣左衝右突,大肆砍殺,而等他們想要合圍將這些膽大包天的魏人砍死時,魏軍的大股騎兵就趕到了。
經驗豐富的蕭弘立刻意識到那些衝進來的魏人不能管,當務之急是向魏軍發起反衝鋒,可劉安自從傳下軍令的那一刻就把生死拋在了腦後,用著最不要命的打法,五百餘人的親衛,居然硬生生衝亂了遼人的前鋒!
而此時帶領魏軍的是劉安的外甥,在看到舅父陷陣殺敵不求生還,隻為了耽擱遼人那一丁點衝鋒時間之後,他眼含熱淚傳下了軍令,根本沒有一點想要去求援自己舅父的想法,而是用魏國京城所有的騎兵,衝向遼人的側翼,想要將他們的軍陣攔腰截斷。
這一幕看得蕭弘目瞪口呆,他意識到眼前這些士卒和其餘城門那些步卒方陣是不同的,他們是如此的不顧生死,連主將都甘願陷陣!而這些二流騎兵這種看似自殺的打法,卻實實在在地對遼軍軍陣產生了難以抵擋的衝擊。
一道道軍令被他吼了出來,用著最細致入微的操控力指揮著大軍迎接這馬上就要到來的、兩支騎兵洪流的對撞,同時嚴令前鋒防範城門外的步卒,可他也意識到,就算下一刻軍陣沒有崩潰,安定門外的這片戰場,也將迎來最為綿延也最混亂的廝殺了。
如果這時候哪一邊來了援軍...
這四扇城門,要麽是之前已經被攻破過,形勢岌岌可危,要麽是兵力較少,又無護城河吊橋之類的障礙,易於攻打,從這也可以看出來,蕭奇多少還是保留了些理智的,哪怕在京城的城牆下吃了這麽多天的癟,也沒有喪失他的指揮本能。
四萬遼國騎兵兵分四路,蕭弘蕭奇兩位主將各領一路,攻打崇武門安直門,而另外兩位將領則是攻打宣城門以及安定門,經過幾天的戰爭,他們已經確定魏國那種可怕的新式武器並不多,還要輾轉支援各門,如今分兵四路雖然沒有了兵力優勢,但也可以減少對上那種武器的風險,真刀真槍地和魏國的軍陣廝殺上一把。
隨著蕭奇一聲令下,精銳的遼國騎兵傾巢而出,隻留下幾千騎兵守衛大營,向著幾扇城門發起了進攻。
而進攻安直門的,是蕭弘。
作為遼國近些年聲名鵲起的後起之秀,在指揮騎兵的造詣上,蕭弘無疑是世間頂尖的幾人之一,但事情壞就壞在他有一個更優秀的大兄,隻要是在大兄帳下聽命,他就隻能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照著吩咐打仗。
可對於這樣的待遇,他卻並沒有什麽怨言,因為他一直相信自己是將才,而大兄則是帥才--起碼在攻打京城之前他是一直這麽相信的。
隻是自從到了京城腳下,親眼看著以往戰無不勝的大兄在城牆外麵不斷地碰壁,而且越來越缺少作為主帥的冷靜與理智,他就一直在懷疑自己該不該勸一勸--隻可惜還沒來得及,大兄就下達了總攻的命令,無論蕭弘再怎麽覺得眼下已經不適合與這座城池死磕,他也做不出當眾質疑大兄的事情來。
沒辦法了,那就打吧。
他帶領一萬精銳騎兵朝著安直門撲去,做到了一個將領該有的謹慎與周密,一路都在小心埋伏,因為他不確定魏人還能拿出什麽奇怪的東西,但讓他安心的是,一直到安直門前,也沒有遇到任何的伏擊,甚至城頭都沒有開炮,這讓他更確定了安直門是京城防守的弱點所在。
可就在他準備傳令全軍,提速向城門發起衝鋒時,卻驚奇地發現城門守軍竟然放棄了防守,主動朝著遼軍殺了過來!
這一下實在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更讓他摸不著頭腦的是,對麵那些魏軍裏居然還有一部分是騎兵!
魏國的騎兵遠遠不如遼國,這幾乎是所有人公認的事實,可現在這支騎兵竟然主動發起了進攻,實在是讓蕭弘下意識覺得又有什麽陷阱。
但一直到前鋒正式接敵,也隻是尋常的戰場廝殺,更讓蕭弘想不到的是,其實對麵還是他的老朋友。
安直門的守將劉安,之前在北境做過許多年的邊將,那時候他與蕭弘打過很多次交道,當然,用的道具是刀劍,地點則是戰場。
在那許多次的交鋒中,雖然一向是蕭弘勝得多,但劉安也不算太吃虧,事情一直發展到後來的陽渠之戰,在那一次劉安輸掉了他所有的一切。
那是一個讓劉安刻骨銘心的時刻,全軍覆沒,四周布滿了手下士卒的屍體,自己孤身逃離,背後是緊追不舍的遼人,甚至需要親衛主動赴死來引開他們,戰敗的痛苦與被人窮追不舍的恥辱交織在他到底心頭,但劉安當時沒有太多機會去想這些,因為他最重要的任務是逃命。
但成功逃迴城池的劉安並沒有得到任何安慰,還被削去了官職押送迴京,後來雖然僥幸保下了性命,但終日生活在旁人逼視的眼神中,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人不僅是戰場上的失敗者,還是拋棄士卒和親衛獨自逃走並活下來的自私小人。
從此之後,劉安在的心中深深地刻下了自己仇人的名字--蕭弘,他無數次地夢見那次戰敗的恥辱,夢見那些他無法麵對的死去將士的親人,他明白自己要想挺直腰杆,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到那個人,在戰場上再次擊敗他,贏迴屬於自己的榮譽。
可他沒有機會,他甚至連官職都沒有了。
如果繼續這麽和平下去,劉安最大的可能性是會在京城鬱鬱而終,可當遼人打到京城,他便意識到自己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他去到兵部,苦苦哀求,一直沒有人願意看他這個敗軍之將一眼,一直到那位年輕的將軍走出兵部,看到了站在道旁宛若野狗的他。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願意死在戰場上麽?”
“我會,”劉安說,“我不會再成為活下來的那個人。”
於是那位白馬將軍沒有計較他的過去,提拔了他,給了他一個機會,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有句老話說得好,叫凡事總有例外,遼國騎兵的整體素質固然要比魏國的騎兵強上不少,但並不排除有些例外情況的出現,一個優秀的將領加上合適的用兵方法,足以培養出優秀的騎兵部隊。
劉安仔細研究了遼國騎兵的特點,加上自己邊境苦戰多年的經驗,在顧懷把禁軍裏最後的騎兵撥給他之後,他利用這僅有的半個多月加緊訓練,教導作戰方法和戰術,連家都沒有迴過,或許這一點時間不足以讓那些騎兵能夠匹敵遼人,但卻足夠讓劉安心頭那團複仇的火燃得更旺一些。
可惜的是,在這場戰爭的前六天裏,一直沒有遼人進攻過安直門,他隻能強行按捺住自己的焦灼與渴望,遵守軍令。
一直到今天,一直到今天!
當看到那麵熟悉的旗幟出現在安直門外時,一股強烈的興奮感衝擊著他的腦袋,他意識到,自己終於等到了這一刻!
安直門外的騎兵們抽出了馬刀,準備抵抗那些即將發起衝鋒的入侵者,可出人意料的是,軍令剛剛傳達完,一個人就帶著親衛衝了出去,最滑稽的是,這個率先出擊的人竟然就是這支軍隊的主將!
“殺!”
如夢初醒的魏國騎兵們紛紛握緊武器,跟隨著自己的將軍朝著遼人發起了衝鋒,大概是習慣了由自己吹響戰爭號角的原因,安直門外的遼人大軍一時間居然沒有反應過來,被揮舞著大刀的劉安帶領親衛衝入軍陣左衝右突,大肆砍殺,而等他們想要合圍將這些膽大包天的魏人砍死時,魏軍的大股騎兵就趕到了。
經驗豐富的蕭弘立刻意識到那些衝進來的魏人不能管,當務之急是向魏軍發起反衝鋒,可劉安自從傳下軍令的那一刻就把生死拋在了腦後,用著最不要命的打法,五百餘人的親衛,居然硬生生衝亂了遼人的前鋒!
而此時帶領魏軍的是劉安的外甥,在看到舅父陷陣殺敵不求生還,隻為了耽擱遼人那一丁點衝鋒時間之後,他眼含熱淚傳下了軍令,根本沒有一點想要去求援自己舅父的想法,而是用魏國京城所有的騎兵,衝向遼人的側翼,想要將他們的軍陣攔腰截斷。
這一幕看得蕭弘目瞪口呆,他意識到眼前這些士卒和其餘城門那些步卒方陣是不同的,他們是如此的不顧生死,連主將都甘願陷陣!而這些二流騎兵這種看似自殺的打法,卻實實在在地對遼軍軍陣產生了難以抵擋的衝擊。
一道道軍令被他吼了出來,用著最細致入微的操控力指揮著大軍迎接這馬上就要到來的、兩支騎兵洪流的對撞,同時嚴令前鋒防範城門外的步卒,可他也意識到,就算下一刻軍陣沒有崩潰,安定門外的這片戰場,也將迎來最為綿延也最混亂的廝殺了。
如果這時候哪一邊來了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