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謝朋友嶼木的推薦,在當當網上購買了尹真老師的《傳統修身法理》和《針灸心法淺談》兩本書。


    這兩本書中,都非常重視[氣],並把[氣]作為萬事萬物的本源。


    其中《傳統修身法理》談到,一切皆是[氣],包括[虛空]。


    也就是說,不管宇宙有多大,或者有多少個數不清的宇宙,一切都是[氣]的運動變化而已。除了[氣]再無其它。[氣]隻會運動變化,而不會生滅增減,我們看到的一切生滅現象,都是[氣]的變化形態而已。而這個[氣]不僅具有物質性,同時也具有精神性,說[物]也是這個[氣],說[心]還是這個[氣]。[物]的一麵即為[陰],[物性]即為[陰性],陰性的特點是沉靜、凝聚、濁重,聚而成形;[心]的一麵即為[陽],[心性]即為[陽性],陽性的特別是靈動、擴散、清輕,消散無形。


    不管[氣]的運動變化具體表現如何,其[物性]再重,[陽性]亦不滅,比如石頭、金屬等,看似為純粹的物質,但在其微觀層麵,陽性能量的高速運動從未停止過。同樣的,對於[光]來說,不管其[陽性]如何高超,其內秉的[陰性]、[物性]亦為不滅。比如[光],雖然具有每秒30萬公裏的運動速度,但仍然會被巨大天體的引力場所吸引,從而改變其直線運動方向而彎曲。


    人類的生命也是如此。我們的身體由各種形態的[氣]構成,我們的[心]同樣也是一種[氣]。


    就本質上而言,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包括我們認為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其本質,都是心性與物性一元無分的[氣]而已,在最精微的層麵,最本源的[氣]是同一的,是不生不滅的,是不增不減的,心就是氣,氣就是心,氣外無心,心外無氣。更根本的說,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氣外],也不存在所謂的[心外]。


    [氣外]或者[心外]僅僅是我們的一種分別妄想,隻有心氣一元的[氣]存在,或者說,隻有心氣一元的[心]存在。更進一步地說,那最終的[本源]已經超越了[氣],也超越了[心],不在任何概念之中。


    道家文化,注重客觀性,所以名之為[道],[道]即是[氣]的異名。


    老子《道德經》中對[道]的描述,即是對最精微、最本源的[氣]的描述。


    當人類生命能夠將自己的身心通過修行主動迴歸於這種最精微的心物一元的氣,就實現了[與道合一]。


    佛家文化,重視主觀性,所以名之為[心],[心]亦是[氣]的異名。


    當人類生命能夠將自己的身心通過修行主動迴歸於這種最精微的心物一元的心,就見到了真心、如來。


    最精微的[氣]、[物]、[心]、[道],是超越於一切[粗重]的[氣]、[物]、[心]的,對於最精微的[氣]、[物]、[心]、[道]來說,這些名字也是多餘的概念。


    每個生命所感知的[世界]主要取決於其[根本生命氣]所處的層次。


    每個生命以其身心中能夠成為主宰力量的[生命氣]作為[主氣],以其他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物氣]、[生物氣]、[生命氣]作為[輔氣],共同構成了一個人生命存在的全部內容。


    當然從宏觀層麵而言,一個人生命存在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包括了整個宇宙中所有一切的存在。


    但當一個生命建立起[相對獨立性]的自我認知之後,這個生命的世界就變成了以其相對獨立的生命為中心以及與之有明顯關聯關係的一切的總和。


    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真是一針見血。


    在其中一種[根本生命氣]作為主宰的同時,與之有關係的其它[物氣]、[生物氣]、[生命氣],也在時時刻刻不斷地與其[根本生命氣]發生著相互作用。


    也就是說[根本生命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也是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的。


    [根本生命氣]與其它[氣]的相互影響,主要取決於[根本生命氣]的[傾向性]。


    這種[傾向性],表現在諸多方麵,就人類來說,脾氣、性格、習氣、愛好等都屬於這種[傾向性]。


    這種[傾向性]的形成,既來源其精神性方麵的主觀選擇,也來源於其所有相互關聯的[氣]的總體環境的相互影響。


    如果我們沒有自省、自警而一切放任自流的話,[物性]的沉積性、濁重性、凝聚性,就會使[根本生命氣]中的陰性、物性越來越顯化,陽性、心性越來越隱化。


    而[生命性]主要來源於[陽性]、[心性]的一麵。


    當[物性]越來越明顯,[心性]就會越來越[束縛]。


    這讓我想起了[貪吃蛇]的遊戲,貪吃蛇,正是在不斷地吃不斷地長大的過程中慢慢地越來越笨重直到最後再也無法動了,於是gameover。


    生命的演化也是如此,雖然在最精微的層麵,所有的生命都是由相同性質的[氣]構成的,但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有的[氣]陽性的一麵占據了主導,有的[氣]陰性的一麵占據了主導。而生命是由大量的氣凝聚而成,生命的性質就取決於這個大氣團的總體傾向性。


    順著陰性的一麵發展,在生命的具體表現上,就體現為身體越來越粗重,精神上則貪嗔癡慢疑越來越多,一切以這個生命體的自我利益為準則,於是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紛爭、痛苦、煩惱。


    順著陽性的一麵發展,在生命的具體表現上,就體現為身體越來越細微,精神上則越來越清淨,在生命體的總體表現上,就會表現為無私、無欲、無我、慈悲、智慧、安詳、自在等方麵的特征。


    陰性一麵的發展,順從了生命的物欲,物欲性的影響力量如果占據了主導地位,生命就會不斷地物化,物化,背離了生命本有的靈動性,代表了生命的墮落。


    陽性一麵的發展,則順從了生命的精神需求,即獲得超越一切的自由,精神追求的力量占據了主導地位,生命就會不斷地精神化,精神化,符合生命的靈動本性,代表了生命的升華。


    而生命要獲得最究竟、最徹底的升華,不僅要升華自己的[根本生命氣],而且要升華與自己有關聯的[物氣]、[生物氣]、[生命氣],隻有這些都同時得到了升華,生命的整個世界才會達到全新的精神高度。


    從整體角度而言,沒有什麽在[生命]之外,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聯係的,沒有例外。[自覺覺他]本來就是生命升華的內在要求。


    對於[氣]而言,所有的一切都是[氣]自身,就像大海一樣,大海裏所有的水都是水自身。大海上的一個浪花如果自認為有一個與其他浪花不同的[我],那僅僅是這個浪花的[妄想]而已。


    而現在的我們通常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與他人不同的[自我],同時我們認為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本性],在[現象]上也許的確如此,但在最深層的真相上卻並非如此。一切物質和生命最深層的本質,皆是[氣],皆是[心],皆是[道],皆是[如來]。


    生命所經曆的一切,皆是[過程],皆是[風景],皆是[遊戲]。


    連生命本身也是[氣]的幻化和遊戲。


    這[氣]無形無相,無邊無際,無內無外,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無垢無淨,無善無惡,無增無減,卻能化生一切、化現一切、感知一切、不住一切,自知,自覺,自明,自靈,自在,自由,自然....


    ps:


    寫完此文之後,更清晰深刻地明白了[觀心]修行對於[升華][根本生命氣]的重要意義——[根本生命氣]的運動傾向,取決於其總體傾向,沉溺於物欲,就會不斷地物化,不斷地削減物欲而專注於內心精神的追求,就會不斷地增強其精神性。精,即精微,神,即靈明。觀心修行,即是將整個生命的注意力專注地集中到自己的內心,不斷地清除物欲的陰性能量,不斷地增強覺知、觀照的陽性能量,雖然[陰性]能量不能盡除,但當這種[陰性]能量達到十分精微的程度時,就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最精微的[陰性能量]同時恰恰是最靈動的陽性能量,這種[陰陽無分]、[心氣無分]的狀態,正是最本源的[氣]的狀態,這種狀態是超越一切帶有傾向性的心和帶有傾向性的氣的。而[觀心]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達到這種境界,就是覺知這種境界,就是驗證這種境界,就是妙用這種境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空心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空如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空如月並收藏明空心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