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主觀消失之後,客觀的實體究竟是否還存在?且“主觀”亦可能是“客觀”的“自我意識”。


    我們就從本體的角度來探究一下。


    其實對於本體來說,一切都是本體,一切都在本體之中。


    對於本體自身,並沒有主觀與客觀的分別。


    隻有當本體的“認知”功能發生作用時,從“認知”的角度,才會產生所謂的“主觀”和“客觀”。


    “認知”把“認知”看作主觀,把認知到的“對象”看作客觀。


    可是對於本體來說,唯一隻有本體存在,除了本體,並無其他存在。


    “認知”所區分的所謂的“主觀”和“客觀”都是本體自己而已。


    “認知”僅僅是本體看到了本體自己。


    但是,“認知”如果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就會產生“主觀”與“客觀”的分別,並把“主觀”當成自己,把“客觀”當成不是自己的“對象物”。


    不管“認知”看到的“對象物”是什麽樣子的,但其本質仍然是本體自己。


    一切都是在本體“認知”的作用下,本體自身幻化出的形象。


    就像宇宙大爆炸理論所說,這無邊無際的宇宙,在大爆炸前是一個極小極小的無比致密的點,在那裏,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一切均未產生。


    那麽這個點難道不是唯一的本體嗎?


    難道現在我們看到的所有的一切,不正是這唯一的點所幻化出來的嗎?


    對於那唯一的點來說,主觀和客觀,不都是那唯一的點嗎?


    人類、動物、植物、空氣、水、陽光,不都是來自於那唯一的點嗎?


    在那唯一的點之中,難道還有什麽不同的本質存在嗎?


    如果說那唯一的點中,皆是本質相同的存在,那麽不管這唯一的點如何變化,由這唯一的點所變化出的任何事物,其本質不都正是那唯一的點嗎?


    就像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而不管水的形象如何變化,水分子這種基本結構是永遠不會變化的,不管是水、雨、冰、雪、霜、露、雲、霧、泉、溪、江、河、湖、海……等等,形象何止萬千,但其作為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基本結構卻從來沒有變過。


    但是當水分子的結構解體,就不能再稱之為水了。


    但是您有沒有發現,其實所謂的“水”僅僅是對一種“結構現象”稱唿,而並沒有獨立不變的本質。


    當水分子結構解體,水就變成了氫氣和氧氣。


    這種變化,僅僅是結構的變化,而對於氫原子和氧原子來說,並無變化。


    如果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地深入,原子就會被分解為原子核和電子,一路分解下去,就到了基本粒子這個層麵。


    而科學家們發現,對於基本粒子,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量子化的。


    對於量子和量子化,百度百科中是這麽說的:一個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則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並把最小單位稱為量子。


    對於量子,如果沒有一個觀察者存在,就不能說量子是什麽樣子的。


    即使對於同一個觀察者,不同的觀察方式,看到的量子的樣子也是不同的。


    那麽量子到底是什麽樣子的呢?


    科學家們說,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科學家們觀測到的量子有兩種狀態,一種是“顯在”,表現為“粒子”,一種為“潛在”,表現為“波”,當表現為“粒子”時,有具體的位置、大小等,當表現為“波”時,沒有具體的位置,也無所謂大小。


    但其實,對於量子本身,難道會同時表現為兩種狀態嗎?


    對於量子本身,其實隻有一種狀態,雖然我們不知道這種狀態具體是什麽狀態。


    當我們去觀測量子時,所觀測到的“粒子”或者“波”,其實是“觀測”所得到的“現象”,而不同的“觀測”方式,觀測到的“現象”是不同的。


    而量子本身到底是什麽狀態,我們並不知道。


    我們所知道的,僅僅是“觀測”到的“現象”。


    以這一點為基礎,擴展到我們所能了解到的一切,都會得出同樣的結論——我們不知道我們所了解到的一切,其背後的本質到底是什麽,我們所知道的,僅僅是我們所了解到的“現象”看起來是什麽樣子的。


    而這“現象”如何表現,則取決於我們自己,不同的“觀測”方式,所看到的“現象”截然不同,同時,我們也不能判定哪種觀測方式和所看到的現象是絕對正確的,這些觀測方式以及所觀測的結果,它們均處於同一層次,因此彼此是平等的。以一種觀測方式去否定另一種觀測方式,或是以一種現象結果去否認另一種現象結果,在本質上是不成立的。但如果人們不了解這種彼此之間的平等性,就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以自己的觀測方式和觀測結果去否認別人,形成對立和矛盾。


    從這個角度而言,每個人都生活在他自己所獨有的世界。


    人們所經曆的一切,因人們自心認知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義。


    因此,每個人都活在他自己定義的世界之中。


    當他轉變認知的角度,就會看到世界所呈現出來的新的意義。


    這新的意義甚至與原來完全相反。


    當然,他也可以再次轉變視角,去發現世界所蘊藏的無窮的奧秘。


    而站在那唯一的一點上,一切從未開始,所以也無從談起過程和結束。


    一切從未開始——那麽時空竟然是一種幻相?


    是的。我們從量子世界的另一個現象——“量子糾纏”,就可以真切地證明,時空,同樣並不是真實的存在。


    對於處於糾纏態的兩個量子來說,10萬光年的距離、1萬光年的距離、1光年的距離和0距離都是等同的——時空對於它們來說,沒有任何物理學上的意義,等同於不存在。


    比如當他們相距1光年遠的時空距離時,其中一個量子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改變了運動方向,這時,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另一個量子竟然同時改變了運動方向。


    “量子糾纏”這一現象打破了相對論的基本規則——任何物質的運動速度不能超過光速——相距1光年遠的兩個量子,一個量子要把信息傳遞給另一個量子,即使以光來傳遞信息也需要1年的時間。


    可是它們卻同時改變了運動方向——似乎它們是一體的,兩個量子的分離狀態以及1光年遠的時空距離,如同從不同的角度現場直播同一個對象的畫麵一樣——僅僅是看起來不同罷了。


    當時空的存在等同於時空的不存在時,時空就不再是絕對的,就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


    在我們看來,它們相距1光年遠,可是對於這兩個量子來說,不管是時間距離,還是空間距離,都是不存在的——時空還沒有開始呢。


    時空還沒有開始,但我們卻看到了無盡的時間和空間,我們看到的是什麽呢?


    就在此時此刻,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包括我們自己,不正是由量子構成的嗎?


    就在此時此刻,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從本質上講,不正是那“唯一的一點”嗎?


    那麽這無數的眾生,所經曆的一切到底是什麽呢?


    其實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明。


    這一切,其實是那“唯一的一點”自己的“夢”。


    它夢見自己發生了大爆炸,然後迅速地膨脹,並演化為無數的宇宙空間,在每一個宇宙中演化出無數的星係,在無數的星係中演化出無數的星球,


    在無數的星球上演化出無數的萬事萬物以及各類不同的生命。


    它沉迷在自己的夢中。


    夢中的事物不管有多麽不同,但都沒有真實的本質。


    唯一的本質就是它的夢。


    它的夢,唯一的本質,就是它的意識的幻化。


    但或許它的夢已經做了太久,它有些累了。


    但夢境太精彩,它的意識已經深深地沉迷在了夢裏,無法醒來。


    但在它意識的深處,它知道自己不是這夢境,這種意識深處對自己本來的真實認知開始發生作用,促進它開始從夢中醒來。


    就像它是從簡單的夢開始不斷深入地沉迷一樣,從夢中覺醒同樣也有一個過程。


    於是它所幻化的某個具體的“擁有”意識的生命,率先開始了覺悟的曆程。


    科學有科學的路,哲學有哲學的路,宗教有宗教的路。


    科學的路,通過不斷深入地觀察,發現所有的一切竟然沒有實質!


    在科學所能發現的最小的物理運動單位——量子這裏,“實在”與“虛無”的邊界開始模糊了起來,原來認為的一切實在,來到量子這個層麵,從一個角度看還是“實在”的“有形”的“粒子”,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成了“虛無”的“無形”的“波”了。“波”是什麽?“波”僅僅是一種形式,而沒有實在物存在。


    比如我們看水波時,“波”僅僅是一種“波動”的“相”,它的本體其實是水。


    可是如果所有的水也還原到量子呢?


    那麽不僅僅表麵的波動是一種波動的相,水波的本體——水這種相,也是更深層的一種波動的相。


    而關鍵是,我們並不知道量子這種“波”,它的本體是什麽。


    我們是否可以這樣來設想一下呢?


    量體的本體,既然可以表現為“粒子”和“波”,可不可以表現為“平靜”呢?


    當然,我們是觀測不到這種“平靜”的。


    因為隻要我們觀測,我們的觀測就打擾了這種“平靜”,不同的觀測方式,使“平靜”被打擾後展現出不同的相,或者是“粒子”,或者是“波”。


    對於量子表現出的“粒子”形象,已經無法再進一步去分解它。


    這是因為,我們並不是直接看到了這個“粒子”——沒有,我們沒有看到量子的粒子形象,而是通過實驗設備的設置間接地認識到量子的“粒子”特征——在屏幕上留下了具有粒子特征的光點,我們通過光點來推論量子是“粒子”。


    同樣的,對於量子表現出的“波”的形象,也無法進一步分解它。我們並不是直接看到了“波”——同樣,我們也沒有看到量子的波的形象,而是通過實驗設備的設置間接地認識到量子的“波”的特征——在屏幕上留下來具有波的特征的光點,我們由此來推論量子是“波”。


    可是量子究竟是什麽狀態,我們永遠無法知道。


    因為隻要我們去看——不管用什麽方式,就會打擾它原來的狀態。


    而不同的的方式,看到的狀態也是不同的——這正好證明了看是一種打擾,如果看不是一種打擾,那麽不同的看的方式應該看到相同的樣子。


    那麽我們所設想的“平靜”其本體是什麽呢?


    如果我說,“平靜”的本體就是“平靜”,您會認同嗎?


    比如我們設想,所謂的“量子”有三種狀態,一種是基態,即“平靜”,一種是“粒子”,一種是“波”。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就是“粒子”所層層疊疊構成的世界,而且是因為我們去“看”,並且並某種方式看,才看到的世界;


    現在,我們也知道了,如果我們用另一種方式看,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無形的波。


    這是粒子的世界,也是波動的世界。


    那麽如果我們不去看呢?


    那麽這就是一個“平靜”的世界。


    我們能不能做到不去看呢?


    “看”就是認知,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等,所有感受世界的方式,都是“看”。


    如果我們不去看,會發生什麽呢?


    會發生很重要的一件事——從夢中醒來。


    什麽是對夢的沉迷?


    ——覺醒的力量遠遠小於繼續感受的力量,無法阻斷對夢的感受,然後不斷繼續地產生新的感受,無法停止下來,即是沉迷。


    什麽是從夢中覺醒?


    ——覺醒的力量大於繼續感受的力量,阻斷了對夢繼續感受的慣性力量,感受停止,幻相消失,覺性迴複了最初的清明,即是覺醒。


    所以,隻要我們繼續去感受這個世界,並受控於這種感受,認為各種感受是真實的,就無法覺醒。


    上麵,我們說,我們使用一個比喻——這所有的一切是“唯一的一點”的夢。


    那麽這個比喻有多少的真實性呢?


    這個需要你自己去驗證。


    而佛陀已經驗證了——這個比喻幾乎就等同於最根本的真實。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什麽是“有為法”?一切執著於“體驗與感受”為“真實”的“看”均為“有為”,所“看”到的一切,皆是“有為法”。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當你安住於自心,而不再去“看”外麵的一切,讓心靈深深地靜寂下來,當這種靜寂到達某一個深度的時候,在某一個瞬間,突然,真相呈現了!


    真相,並沒有具體的相,但那就是心迴到了“平靜的本體”時的樣子。


    心突然感悟到,原來它所見的一切,不過是自心投射的幻影。


    不管是量子的“粒子態”,還是“波動態”都是心靈能量波動所產生的“相”,當心靈靜寂下來,一切歸於最初的平靜,世界和身心的真相就會自動展現出來。


    這是否隻是我們的主觀臆想呢?讓我們再次迴到量子這裏來,從理論邏輯的角度再來看一下。


    為什麽“看”會打擾到“量子”呢?


    量子,是一種能量存在,“看”如果能打擾到量子,那麽“看”必然也是一種能量的存在。


    如果“看”對於能量來說是一種“虛無”,就無法打擾到它。


    如果“看”是一種能量的話,那麽這種能量來自於那裏呢?


    答案非常明顯——來自於我們的心。


    如果心是一種能量場,量子也是一種能量場,那麽它們就在能量和能量場這個層麵統一了起來。心作為更加精微的能量,對同樣為能量的量子發生能量幹擾作用,從而使量子表現出不同的幹擾後的狀態,於是我們或者看到了“粒子”,或者看到了“波”——或許這就是量子波粒二象性背後的真相!


    如果站在“唯一的一點”的角度,心所看到的量子,就是“唯一的一點”看到了“唯一的一點”,心所看到的量子,就是心自己,或者說是心看到了心自己幻化出的量子的形象。


    心用某種方式看自己,就看到了一個“粒子”——一個個體形象。


    心用另一種方式看自己,就看到了“波”——一個“整體”形象。


    如果心安住於自己,而不去看自己的話,個體或整體的形象就都不會展現出來,心隻是保持這自己的原本狀態——平靜。


    我們找不到“量子粒子狀態”的本體,也找不到“量子波狀態”的本體,同樣也找不到“量子平靜狀態”的本體。


    那麽我們能找到“心”的本體嗎?


    “心”有無數的狀態,不同的“心”所看到了世界是截然不同的。


    但不管如何,從本質上看,都是“唯一的一點”看到了“唯一的一點”自己而已。


    那“唯一的一點”不能用“實在”或“虛無”去定義它,所有科學定理在哪裏也將失去意義,因為連時空都並存在,何論依時空而存在的其他事物?


    那“唯一的一點”,說其是主觀,也是它自己,說其是客觀,還是它自己。


    對於“唯一的一點”來說,“主觀消失之後客觀世界是否還存在”這類的問法本來就是錯誤的。主觀與客觀本是一體,無法分離。


    說它是物質,也是它自己,說它是心靈,也是它自己。


    對於“唯一的一點“來說,“物質是第一性的,還是精神是第一性的”這類的問法同樣也是錯誤的。物質與精神同樣也是一體,無法分離。


    從它所幻化的每一個個體生命而言,每一個生命,也同樣是它自己。


    對於“唯一的一點”來說,你、我、他,這種個體化的分別從來就不曾真實地存在。


    從它所幻化的每一個微塵而言,每一個微塵,也同樣是它自己。


    對於“唯一的一點”來說,無盡的宇宙、星係、星球、天空、大地、海洋,所有不同類別的物質,其實在本質上皆沒有任何區別,並且就是它自己本身。


    除了它自己,沒有什麽其它的存在。


    我們,正生活在它的夢中。


    從夢中醒來,夢幻消失,它就醒了——或者說,我們就醒了。


    但奇妙的是,佛陀醒了,為什麽我們還沒有醒?


    我們為什麽還在夢中?


    甚至佛陀覺醒的消息以及佛陀對於如何覺醒的教導,都已經傳到了我們的夢裏,為什麽我們還沒有醒來?


    除非我們真的醒來,否則在這夢中,我們所感知的一切,都不過是夢的場景罷了。


    就在此時此刻,您所看到的這些文字,您對自己的認識,您對世界的認識,以及您對明空如月的認識,以及明空如月對這一切的認識,都同樣如夢如幻。


    除非我們願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收迴到自己的內心,專注於內心深處那深深的寂靜,直到那寂靜淹沒了天,淹沒了地,淹沒了身心內外所有的一切,然後您就在那深深地寂靜中清醒地用自己的心觀照自己心靈的虛空,觀照自己心靈的寂靜,觀照自己的觀照.......而後,在醞釀到一個臨界點之後,你就會驀然發現,原來.....佛陀所言,真實不虛。


    沉迷在夢中的人們啊,包括正在打字的這個所謂的我,快點醒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空心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空如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空如月並收藏明空心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