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是想到了什麽?’花霖不解,但這等軍機要事,菅陵大人就算不說,她也能理會。”
“菅陵大人卻命她叫景茂進來,隨後與他二人說道:‘孟軍潛藏在覆子山中,我要人用火攻,景茂,你現在就去喚韓城主過來,令他戌時帶人放火燒山,留一出口,若是見到孟軍,不論是誰,通通射殺。’”
“‘是!’景茂聽聞心中雀躍,大人這招出奇不意,孟軍怕是插翅難飛。”
“花霖懸著的心緩了下來,這火攻若能成,花城大約無恙了。”
“菅陵大人見花霖麵色緩和,方才交戰後,她雖與敵人不相上下,著實消耗元氣不少,便道:‘你下去休息,今夜過後,天亮孟軍的生死便能見分曉,空留此地也無意義。’”
“‘花霖遵命。’她拖著疲憊的步伐,出了菅陵大人的營帳。”
“雖然已命人火攻,但菅陵大人與她心裏都不敢放鬆,孟閬若是能這麽輕易就死,早死八百迴了!”
“所以,她與菅陵大人,都在等待後續,看看孟閬有何後招。”
“菅陵大人在營帳內一夜未眠,韓城主命人去火燒覆子山,但孟軍盤踞地界內情況複雜,火勢除非異常迅猛,不然著起來得花點時間,何況今夜刮的是西風,幸而,韓樹尚有點腦子,命人分別在三麵縱火,孟軍要想插翅而逃,隻怕也難。”
“夜晚的覆子山火光衝天,一股股濃烈的灼燒煙味令人咳嗽不止,孟軍士兵在睡夢中被嗆醒,出營帳後查看,四周熊熊燃燒的火海令人心中滲慌。”
“孟閬此刻正在軍中,他亦未料到花城軍能接二連三以奇製勝,痛罵道:‘這是菅陵的手筆,花城韓樹沒這能耐。’”
“‘統帥,現下該如何是好?’正是白日與花霖交手這之人,他比花霖傷得重些,本在閉目養神,不料‘劈裏啪啦’的燃燒聲將他驚醒。”
“澤州菅陵大人坐鎮花城,早先他們就已得到消息,本不足為懼,如今看來,這菅陵大人是頗有些能耐。”
“孟閬外出察看,這撲天火勢已難澆滅,尚存的一絲理智令他明白,花城軍恐早設好第二道埋伏,亂衝亂撞隻會羊入虎口。”
“‘去找溪水,這山中應是有河道!’孟閬敢在這覆子山中安營紮寨,出征前便已知這山中有條不大不小的溪河,可供他們孟軍生活。”
“‘是。’有副官聞言,調頭下去安排。”
“那人道:‘統帥,若我記得沒錯的話,這溪水雖大,我二十萬孟軍要想安然無恙隻怕夠嗆,何況,花城軍必然將這覆子山牢牢圍困,到時候我軍疲困,花城軍若來……隻怕無一戰之力。’”
“孟閬何嚐不明白,但這緊急時刻,躲過一劫是一劫,他說道:‘這場火熬過去再說,若今夜我等沒死,花城軍就是再厲害,想殺光我們孟軍隻怕也不容易。’”
“‘你傳令下去,讓士兵躲進水中,萬勿亂跑,花城軍早已埋伏在外。’”
“‘是!’”
“孟閬亦跟隨護衛進入溪水中,幸而不是數九寒冬時節,不然患場風寒是免不了的。”
“花城軍的火攻足足燒到第二日的巳時!”
“一眼望去覆子山滿是灰燼,茫茫一片,帶著尚在燃燒的星火。”
“孟閬一改以往形象,身上的貴飾悉數掉落,因在水中一夜,唇色發白,凍得瑟瑟發抖。”
“他咒罵道:‘去他娘的菅陵!去他娘的花城軍!我孟閬活著一日,誓與你們不罷休!’”
“副官見原本意氣風發的孟軍而今疲憊不堪,落魄得不成樣子,亦在心中生了股怒火,幸而他們清點人數後,孟軍傷亡比預想中的少上許多。”
“‘統帥……’副官知道為今之計,得早日突圍,花城軍必然圍於四周,可他們缺少食物,多困一日就多一日危險,‘我軍突圍出去吧。’副官雖明花城軍早已做好了捕獸利器,但卻是不宜再耽擱。”
“孟閬征戰多年,亦明白其中之理,鼓足勇氣吼道:‘來人——傳令下去,孟軍全力突圍!反攻花城!’”
“‘是!’副官飛速應聲,火速下去安排。”
“午時三刻未到,孟軍於左、中、右三路分兵突圍,孟閬早已換上尋常士兵的衣裳躲在其中。”
“花城軍嚴陣以待,守在覆子山進出要塞,韓樹親臨指揮,他朝菅陵大人道:‘覆子山被火燒了一整整夜,孟閬軍中不知損失如何。’”
“若是能將孟軍折損大半,那麽這場仗的贏麵會大上很多。”
“菅陵大人卻從不樂觀,冥冥之中他有預感,孟閬不會輕易地就死,這或許是好人不長命,壞人遺千年的佐證。”
“菅陵大人未有迴話,因為結果如何探子會來報知消息,與其在這作無意義的猜測,還不如全力以赴,做好最壞的應對準備。”
“菅陵大人問他道:‘火油石可備好了?’”
“菅陵大人提到的準備,花城軍早已備妥。”
“菅陵大人又道:‘側翼埋伏,孟軍若突圍,必然直取花城,命人提前在銅鎖橋上動好手腳,撥三萬人在兩側埋伏,待孟軍過橋,斬斷鎖鏈,狙擊殘兵。’”
“‘是、是。’韓城主激動不已,他對菅陵大人的命令,現是無條件服從。”
“可菅陵大人心裏明白,隻要孟軍大部隊未亡,孟閬的進攻就不會立刻停下,而要孟軍大範圍折損,這些小小的計策,班門弄斧而已。”
“孟軍果然合力突圍,兩軍再次交戰於覆子山前咽喉要道,這此孟軍被斬殺近三成,花城軍亦有不小的傷亡。”
“孟軍衝破花城軍的防線,直逼花城而去,花城軍在銅鎖橋設埋,並當即斬斷了鎖鏈,兩軍再次正麵會戰,孟軍士兵一夜未眠,此刻見銅鎖橋被斷,一時無措了起來,紛紛朝兩翼尋求突圍,花城伏兵從掩護叢中躥出,孟軍左、右兩翼被斬殺殆盡。”
“中軍在左、右兩軍掩護下,慌不擇路,逃至沿江小道上,孟軍僅存中軍,元氣大傷。”
“菅陵大人卻命她叫景茂進來,隨後與他二人說道:‘孟軍潛藏在覆子山中,我要人用火攻,景茂,你現在就去喚韓城主過來,令他戌時帶人放火燒山,留一出口,若是見到孟軍,不論是誰,通通射殺。’”
“‘是!’景茂聽聞心中雀躍,大人這招出奇不意,孟軍怕是插翅難飛。”
“花霖懸著的心緩了下來,這火攻若能成,花城大約無恙了。”
“菅陵大人見花霖麵色緩和,方才交戰後,她雖與敵人不相上下,著實消耗元氣不少,便道:‘你下去休息,今夜過後,天亮孟軍的生死便能見分曉,空留此地也無意義。’”
“‘花霖遵命。’她拖著疲憊的步伐,出了菅陵大人的營帳。”
“雖然已命人火攻,但菅陵大人與她心裏都不敢放鬆,孟閬若是能這麽輕易就死,早死八百迴了!”
“所以,她與菅陵大人,都在等待後續,看看孟閬有何後招。”
“菅陵大人在營帳內一夜未眠,韓城主命人去火燒覆子山,但孟軍盤踞地界內情況複雜,火勢除非異常迅猛,不然著起來得花點時間,何況今夜刮的是西風,幸而,韓樹尚有點腦子,命人分別在三麵縱火,孟軍要想插翅而逃,隻怕也難。”
“夜晚的覆子山火光衝天,一股股濃烈的灼燒煙味令人咳嗽不止,孟軍士兵在睡夢中被嗆醒,出營帳後查看,四周熊熊燃燒的火海令人心中滲慌。”
“孟閬此刻正在軍中,他亦未料到花城軍能接二連三以奇製勝,痛罵道:‘這是菅陵的手筆,花城韓樹沒這能耐。’”
“‘統帥,現下該如何是好?’正是白日與花霖交手這之人,他比花霖傷得重些,本在閉目養神,不料‘劈裏啪啦’的燃燒聲將他驚醒。”
“澤州菅陵大人坐鎮花城,早先他們就已得到消息,本不足為懼,如今看來,這菅陵大人是頗有些能耐。”
“孟閬外出察看,這撲天火勢已難澆滅,尚存的一絲理智令他明白,花城軍恐早設好第二道埋伏,亂衝亂撞隻會羊入虎口。”
“‘去找溪水,這山中應是有河道!’孟閬敢在這覆子山中安營紮寨,出征前便已知這山中有條不大不小的溪河,可供他們孟軍生活。”
“‘是。’有副官聞言,調頭下去安排。”
“那人道:‘統帥,若我記得沒錯的話,這溪水雖大,我二十萬孟軍要想安然無恙隻怕夠嗆,何況,花城軍必然將這覆子山牢牢圍困,到時候我軍疲困,花城軍若來……隻怕無一戰之力。’”
“孟閬何嚐不明白,但這緊急時刻,躲過一劫是一劫,他說道:‘這場火熬過去再說,若今夜我等沒死,花城軍就是再厲害,想殺光我們孟軍隻怕也不容易。’”
“‘你傳令下去,讓士兵躲進水中,萬勿亂跑,花城軍早已埋伏在外。’”
“‘是!’”
“孟閬亦跟隨護衛進入溪水中,幸而不是數九寒冬時節,不然患場風寒是免不了的。”
“花城軍的火攻足足燒到第二日的巳時!”
“一眼望去覆子山滿是灰燼,茫茫一片,帶著尚在燃燒的星火。”
“孟閬一改以往形象,身上的貴飾悉數掉落,因在水中一夜,唇色發白,凍得瑟瑟發抖。”
“他咒罵道:‘去他娘的菅陵!去他娘的花城軍!我孟閬活著一日,誓與你們不罷休!’”
“副官見原本意氣風發的孟軍而今疲憊不堪,落魄得不成樣子,亦在心中生了股怒火,幸而他們清點人數後,孟軍傷亡比預想中的少上許多。”
“‘統帥……’副官知道為今之計,得早日突圍,花城軍必然圍於四周,可他們缺少食物,多困一日就多一日危險,‘我軍突圍出去吧。’副官雖明花城軍早已做好了捕獸利器,但卻是不宜再耽擱。”
“孟閬征戰多年,亦明白其中之理,鼓足勇氣吼道:‘來人——傳令下去,孟軍全力突圍!反攻花城!’”
“‘是!’副官飛速應聲,火速下去安排。”
“午時三刻未到,孟軍於左、中、右三路分兵突圍,孟閬早已換上尋常士兵的衣裳躲在其中。”
“花城軍嚴陣以待,守在覆子山進出要塞,韓樹親臨指揮,他朝菅陵大人道:‘覆子山被火燒了一整整夜,孟閬軍中不知損失如何。’”
“若是能將孟軍折損大半,那麽這場仗的贏麵會大上很多。”
“菅陵大人卻從不樂觀,冥冥之中他有預感,孟閬不會輕易地就死,這或許是好人不長命,壞人遺千年的佐證。”
“菅陵大人未有迴話,因為結果如何探子會來報知消息,與其在這作無意義的猜測,還不如全力以赴,做好最壞的應對準備。”
“菅陵大人問他道:‘火油石可備好了?’”
“菅陵大人提到的準備,花城軍早已備妥。”
“菅陵大人又道:‘側翼埋伏,孟軍若突圍,必然直取花城,命人提前在銅鎖橋上動好手腳,撥三萬人在兩側埋伏,待孟軍過橋,斬斷鎖鏈,狙擊殘兵。’”
“‘是、是。’韓城主激動不已,他對菅陵大人的命令,現是無條件服從。”
“可菅陵大人心裏明白,隻要孟軍大部隊未亡,孟閬的進攻就不會立刻停下,而要孟軍大範圍折損,這些小小的計策,班門弄斧而已。”
“孟軍果然合力突圍,兩軍再次交戰於覆子山前咽喉要道,這此孟軍被斬殺近三成,花城軍亦有不小的傷亡。”
“孟軍衝破花城軍的防線,直逼花城而去,花城軍在銅鎖橋設埋,並當即斬斷了鎖鏈,兩軍再次正麵會戰,孟軍士兵一夜未眠,此刻見銅鎖橋被斷,一時無措了起來,紛紛朝兩翼尋求突圍,花城伏兵從掩護叢中躥出,孟軍左、右兩翼被斬殺殆盡。”
“中軍在左、右兩軍掩護下,慌不擇路,逃至沿江小道上,孟軍僅存中軍,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