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儀,即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是為了便於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在地球儀上設有長度、麵積和方向、形狀的變形,所以從地球儀上觀察各種景物的相互關係是整體而又近似於正確的。


    地球儀在中國


    中國地球儀的製作始於元代,由西域天文學家紮馬魯丁為元朝廷督造,球麵上反映了地球表麵的海、陸分布狀況,屬於原始的繪製方法。明萬曆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後,為向中國傳授古希臘的地圓說,親自製作地球儀,並著有《坤輿萬國全圖》。


    受其影響,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學者李之藻製成一架地球儀。約在崇禎三年(1630年),朝廷也製作了一架地球儀。這些地球儀上繪製了經緯網,擴充了我國此前的地球儀上隻有27處觀測點的緯度,包括了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的整個地球緯度,也彌補了我國此前不知經度的空白,並標注了五洲說,使當朝人能以了解西方地理大發現的新知識。


    繼明之後,喜愛科學的康熙皇帝不僅引進、製作,還熟練使用許多來自西方的科學儀器,使他的天文、地理、數學知識都超出了其他曆代的統治者。明、清兩朝製造的地球儀現僅存3件,其中2件存於故宮博物院,1件存於倫敦英國博物館。


    故宮博物館中收藏的一架康熙朝的地球儀,清初康熙皇帝敕命在朝的傳教士會同一些朝廷官員製作了此件地球儀,球麵的圖像、刻度及相關的文字敘述等大體沿用利瑪竇的繪製方法。這件儀器的製作從一個側麵反映出“地圓說”理論在中國得到鞏固,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對世界地理知識的認識水平。


    該地球儀為清宮造辦處製作,通高135cm,球徑70cm。清宮舊藏。球體中腰處的銅圈為地平圈,上刻四象限。與地平圈相交的銅圈為子午圈,上刻360°。


    球北極處附時盤,上刻十二時辰,分初、正。球麵上繪黃道、赤道、經緯度,其中赤道繪以紅色,黃道繪以黃色,經緯線每隔10°畫一條。黃道上標有二十四節氣名稱、南北迴歸線、南極圈、北極圈。


    球麵繪大陸行政區域,標注一些大城市的名稱,如中國的“bj”、“太原”、“寧夏”、“蘭州”、“南昌”、“蘇州”、“廈門”、“武昌”、“漢口”等,還繪有河流、湖泊、島嶼,如南美南部的“火地島”、北部的“亞馬孫河”及西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亞”、“菲律賓”、“爪哇”、“馬來半島”、“新幾內亞”等。


    球麵還標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如中國的“長城”。地球儀下端的一部分表現的是在寬闊的海域中有奇形怪狀的水獸、大小帆船及航海線等。地球儀安放在工藝較好的紫檀木雕花三彎腿支架上。


    按用途分類


    按用途分類地球儀有以下幾種類型:


    (1)經緯網格地球儀,在它的球麵上隻有經緯網格以及度數的注記,也稱經緯儀;


    (2)政區地球儀,球麵光滑的表示行政區劃分的地球儀;


    (3)地形地球儀,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麵可分為平麵和立體隆起兩種;


    (4)示意性地球儀,球體僅顯示大陸版塊及海洋分布情況,常見於裝飾性用品;


    (5)教學地球儀,用於學校及家庭地理教學;


    (6)工藝禮品地球儀,常用於家庭及辦公擺掛件裝飾等;


    (7)大型展示地球儀,常用於大型展覽展示、教學觀摩演示等。


    按產品材料與功能分類


    按產品材料與功能分類有紙質地球儀、塑料地球儀、樹脂地球儀、石質地球儀、金屬地球儀、實木地球儀、磁懸浮地球儀、古典工藝地球儀、電子點讀語音地球儀、語音地球儀、視頻地球儀等。


    中國對地球儀的出版發行實行行政許可管理。國家測繪部門負責審核地球儀的地圖內容,審核通過,發放審圖號;國家新聞出版部門負責管理地球儀出版發行需要的書號。國內出版發行的地球儀有1600多種款式規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瀟寶貝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瀟寶貝兒並收藏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