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一、不爭
1、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能夠與萬物融合甚至常常妥協,所以不會強硬地跟萬物相爭,還能處在大家都不注意,不明顯,甚至人人都不願意去的低下地方,所以才能“海納百川”,這樣的人因為像水一樣的謙虛,所以行動就會像水,能隨形變化以柔克剛地順應時勢,心胸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時,才會蘊含無限生機。
2、“功成而不居”,對於一件成功的事而言,中國人不會說這件事沒有某人肯定做不成這樣的話。即使你有功也不要去說這個功勞是你的,不要去炫耀這個功勞,否則會帶來很多嚴重的後果。因為不居功,你就沒煩惱
處事之道: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而不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曲則全,枉則直,人要委曲求全,放軟身段,做一個正真的人;盡量低下圓滿。減低物質欲望,以免自招迷惑。
柔弱勝剛強。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示弱是道的運用。人要守柔守靜守弱
4、”玄同“老子認為,人們應該采取”同“的觀念來看事情,而不是一開始站在否定的立場,這樣可以減少很多麻煩。不要隨意批判誰或者批判什麽。批判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因為你不清楚答案到底是什麽。
5、如果一個人自認為無知,那就不會人前炫耀,也不會成為眾人的目標,那他就是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6、中國人從來沒有必勝的觀念,我們都是不敗。必勝的人勝不了多久,不敗的人則可以長長久久地不敗。
7、要懂得隱藏,潛龍勿用,深藏不露。我們不喜歡聰明外露的人,人應該含蓄,有內涵。老子教育我們要深藏不露,隻有當你有足夠的才能和資本時,你才有資格講自己深藏不露,但不露不是永遠不露,到了該顯露的時機一定要顯露,而且要恰到好處,最重要的是顯露完之後迅速撤離,否則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8、人心善變,人生規律隻有一條:自作自受。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犯錯了,我們往往習慣把責任推給別人,怨天尤人,這是違反天道的。
二、說話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人。少說話是合乎自然法則的。人天生誠實,所以不要被人套話,交淺不言深.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有知識的人,從來不賣弄。
2、善者不辯,辯者不善。我們不是一個辯論的民族。能不說就不說,大家慢慢去體會。真理不是辯出來的,中國人不辯就好,越辯越亂。因為我們永遠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怎麽聽都有道理,但是怎麽聽都不見得有道理。喜歡爭論吵架的人,行動力一定很差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話說得太好聽的人,反而不可信;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你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就很高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偏偏認為我知道,這就叫做病。很多時候,我們不要急於發表自己關於一件事的見解,先聽聽別人怎麽說。有道的聖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天道以不爭而善於取勝,不言而善於應對,
說話是一門學問,不能說的,寧可說不知道,或者暫時不說,等時機成熟了,別人差不多可接受了再說。
三、做事
1、“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意思是說,我們做事情時,不必先麵對最困難的那部分,先從容易的部分做起,等把容易的部分做完了,你會發現其他的部分也很容易。你要做大事,就要先做小事,把細節做好,大事自然就完成了。不要一下子就去做大事,你擔不起來,而且後果會很慘
2、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是無我,對萬物沒有欲望,能真正關懷,愛都是自私的,?因愛生恨的事情我們見的也很多,但是慈從來就不生恨。
3、推、拖、拉,古人在做事的過程,“推”是推給合適的人,推來推去推給別人,就叫做禮讓為先;推來推去推給自己,就叫當仁不讓;“拖”是拖到合適的時機;“拉”是要拉出良好的效果。中國人用推、拖、拉來化解問題。注意兩個重點,一個是不叫解決,我們叫化解,中國式管理它不太講究解決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推拖拉,可以爭取一小段時間讓你想一想,緩慢一下,謀定而後動,不會跟人家起衝突。
4、一個人可以柔弱,不可以懦弱。人要自居於下,耐得住寂寞,這才真正了不起。人的勇敢是最後才表現出來,不要隨時隨地都表現勇敢,那樣樹敵太多,也會很痛苦。一個修道人可以裏邊穿得很漂亮,但是外麵要加蓋一個粗布的衣服,不是財不露白,而是不願意招搖,不願意刺激別人。
5、知道適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險。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要留有餘地,別把人家逼到死胡同裏,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什麽要裝糊塗呢?這不是騙人,而是一種拘謹、一種自我約束而已。
心量如天,修道人胸襟很寬廣,心量很宏大,可以包容各色各樣的人,好壞不會形於色,不會疾惡如仇。以“處柔”的態度對待他人,就能避免很多怨恨。
6、人需要過三關:第一是金錢關,第二是名關,第三是利關。第一,遇到問題不要躲避,更不要硬碰硬,而應該用柔性去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傷害任何一個人。第二,不要總是將煩惱放在心頭,這樣隻會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聰明人會將煩惱分解,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硬扛。這是每個人都要做的功課,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第麵對人生中的諸多關卡
7、老子給了兩個原則,什麽叫做聖人?就是能夠處無為之事,能夠行不言之教。無為——不違反自然規律做事。
不知常,違反自然規律而輕舉妄動,必定有兇險。
8、我們現在很喜歡用對立,其實世界上沒有對立的東西,它們是相對待。相對待就是彼此會浮動、彼此會遷就、彼此會變化。對立就糟糕了,就僵在那裏了,所以我們以後盡量不要讓任何事情對立,要讓他們相對待,彼此尊重、彼此包含,做良性的互動。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隻有張良,大漢定鼎天下之後,淡出朝野,醉後君臣兩相宜,得以善終。韓信居功,想到裂土封王,最後被騙到宮中為呂後所殺,蕭何費了好大的勁,故意貪汙腐敗,壓迫百姓,勉勉強強才留得一條性命。
任何事情,你都要反過來想。向相反的方向變化是道的運動,示弱是道的運用。堅強與死是同類的,柔弱與生是同類的。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粗壯就會遭到砍伐。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現象是萬變的,你不要老在現象上麵去摸索,而要找出那個不變的規律,按照它去走。你要去讀曆史背後的道理,那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培養兩種能力,一是選擇能力,二是判斷能力。
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世界上變化多端,誰都預料不了!人生是一個充滿變幻的過程,所以無論身處什麽境地,都埋藏著變數,得意時不要忘形,失意時不要失誌,遵從規律行事,轉機總會來到。穩住心態,明白福裏藏著禍,禍裏埋著福。遇事心態最重要,切勿急躁誤事,等不及時機,就會遺漏時機。心穩了,福禍相轉就無所畏懼。
10、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1、抬頭三尺有神明?,自然因果就叫天網
“報怨以德”講的是事前,不是事後。用德來預先防止人家對你的報怨。
替人家出主意,不要出太多的奇招怪招,否則總有一天自己要身受其害,這是自取其咎。一切事情適可而止比較妥當。
當年,範蠡如果不退,他就非死不可。範蠡真的很聰明,
12、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沒有親戚關係的概念,它是一視同仁的,但是它會常與善人,也就是會經常照顧老實人。它沒有危害任何人,它隻是照顧該照顧的人,這個叫什麽?叫做公正,但是一點不公平。老實人不是笨,隻是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吃虧就是占便宜。
一、不爭
1、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能夠與萬物融合甚至常常妥協,所以不會強硬地跟萬物相爭,還能處在大家都不注意,不明顯,甚至人人都不願意去的低下地方,所以才能“海納百川”,這樣的人因為像水一樣的謙虛,所以行動就會像水,能隨形變化以柔克剛地順應時勢,心胸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時,才會蘊含無限生機。
2、“功成而不居”,對於一件成功的事而言,中國人不會說這件事沒有某人肯定做不成這樣的話。即使你有功也不要去說這個功勞是你的,不要去炫耀這個功勞,否則會帶來很多嚴重的後果。因為不居功,你就沒煩惱
處事之道: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而不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曲則全,枉則直,人要委曲求全,放軟身段,做一個正真的人;盡量低下圓滿。減低物質欲望,以免自招迷惑。
柔弱勝剛強。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示弱是道的運用。人要守柔守靜守弱
4、”玄同“老子認為,人們應該采取”同“的觀念來看事情,而不是一開始站在否定的立場,這樣可以減少很多麻煩。不要隨意批判誰或者批判什麽。批判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因為你不清楚答案到底是什麽。
5、如果一個人自認為無知,那就不會人前炫耀,也不會成為眾人的目標,那他就是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6、中國人從來沒有必勝的觀念,我們都是不敗。必勝的人勝不了多久,不敗的人則可以長長久久地不敗。
7、要懂得隱藏,潛龍勿用,深藏不露。我們不喜歡聰明外露的人,人應該含蓄,有內涵。老子教育我們要深藏不露,隻有當你有足夠的才能和資本時,你才有資格講自己深藏不露,但不露不是永遠不露,到了該顯露的時機一定要顯露,而且要恰到好處,最重要的是顯露完之後迅速撤離,否則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8、人心善變,人生規律隻有一條:自作自受。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犯錯了,我們往往習慣把責任推給別人,怨天尤人,這是違反天道的。
二、說話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人。少說話是合乎自然法則的。人天生誠實,所以不要被人套話,交淺不言深.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有知識的人,從來不賣弄。
2、善者不辯,辯者不善。我們不是一個辯論的民族。能不說就不說,大家慢慢去體會。真理不是辯出來的,中國人不辯就好,越辯越亂。因為我們永遠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怎麽聽都有道理,但是怎麽聽都不見得有道理。喜歡爭論吵架的人,行動力一定很差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話說得太好聽的人,反而不可信;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你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就很高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偏偏認為我知道,這就叫做病。很多時候,我們不要急於發表自己關於一件事的見解,先聽聽別人怎麽說。有道的聖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天道以不爭而善於取勝,不言而善於應對,
說話是一門學問,不能說的,寧可說不知道,或者暫時不說,等時機成熟了,別人差不多可接受了再說。
三、做事
1、“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意思是說,我們做事情時,不必先麵對最困難的那部分,先從容易的部分做起,等把容易的部分做完了,你會發現其他的部分也很容易。你要做大事,就要先做小事,把細節做好,大事自然就完成了。不要一下子就去做大事,你擔不起來,而且後果會很慘
2、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是無我,對萬物沒有欲望,能真正關懷,愛都是自私的,?因愛生恨的事情我們見的也很多,但是慈從來就不生恨。
3、推、拖、拉,古人在做事的過程,“推”是推給合適的人,推來推去推給別人,就叫做禮讓為先;推來推去推給自己,就叫當仁不讓;“拖”是拖到合適的時機;“拉”是要拉出良好的效果。中國人用推、拖、拉來化解問題。注意兩個重點,一個是不叫解決,我們叫化解,中國式管理它不太講究解決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推拖拉,可以爭取一小段時間讓你想一想,緩慢一下,謀定而後動,不會跟人家起衝突。
4、一個人可以柔弱,不可以懦弱。人要自居於下,耐得住寂寞,這才真正了不起。人的勇敢是最後才表現出來,不要隨時隨地都表現勇敢,那樣樹敵太多,也會很痛苦。一個修道人可以裏邊穿得很漂亮,但是外麵要加蓋一個粗布的衣服,不是財不露白,而是不願意招搖,不願意刺激別人。
5、知道適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險。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要留有餘地,別把人家逼到死胡同裏,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什麽要裝糊塗呢?這不是騙人,而是一種拘謹、一種自我約束而已。
心量如天,修道人胸襟很寬廣,心量很宏大,可以包容各色各樣的人,好壞不會形於色,不會疾惡如仇。以“處柔”的態度對待他人,就能避免很多怨恨。
6、人需要過三關:第一是金錢關,第二是名關,第三是利關。第一,遇到問題不要躲避,更不要硬碰硬,而應該用柔性去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傷害任何一個人。第二,不要總是將煩惱放在心頭,這樣隻會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聰明人會將煩惱分解,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硬扛。這是每個人都要做的功課,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第麵對人生中的諸多關卡
7、老子給了兩個原則,什麽叫做聖人?就是能夠處無為之事,能夠行不言之教。無為——不違反自然規律做事。
不知常,違反自然規律而輕舉妄動,必定有兇險。
8、我們現在很喜歡用對立,其實世界上沒有對立的東西,它們是相對待。相對待就是彼此會浮動、彼此會遷就、彼此會變化。對立就糟糕了,就僵在那裏了,所以我們以後盡量不要讓任何事情對立,要讓他們相對待,彼此尊重、彼此包含,做良性的互動。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隻有張良,大漢定鼎天下之後,淡出朝野,醉後君臣兩相宜,得以善終。韓信居功,想到裂土封王,最後被騙到宮中為呂後所殺,蕭何費了好大的勁,故意貪汙腐敗,壓迫百姓,勉勉強強才留得一條性命。
任何事情,你都要反過來想。向相反的方向變化是道的運動,示弱是道的運用。堅強與死是同類的,柔弱與生是同類的。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粗壯就會遭到砍伐。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現象是萬變的,你不要老在現象上麵去摸索,而要找出那個不變的規律,按照它去走。你要去讀曆史背後的道理,那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培養兩種能力,一是選擇能力,二是判斷能力。
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世界上變化多端,誰都預料不了!人生是一個充滿變幻的過程,所以無論身處什麽境地,都埋藏著變數,得意時不要忘形,失意時不要失誌,遵從規律行事,轉機總會來到。穩住心態,明白福裏藏著禍,禍裏埋著福。遇事心態最重要,切勿急躁誤事,等不及時機,就會遺漏時機。心穩了,福禍相轉就無所畏懼。
10、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1、抬頭三尺有神明?,自然因果就叫天網
“報怨以德”講的是事前,不是事後。用德來預先防止人家對你的報怨。
替人家出主意,不要出太多的奇招怪招,否則總有一天自己要身受其害,這是自取其咎。一切事情適可而止比較妥當。
當年,範蠡如果不退,他就非死不可。範蠡真的很聰明,
12、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沒有親戚關係的概念,它是一視同仁的,但是它會常與善人,也就是會經常照顧老實人。它沒有危害任何人,它隻是照顧該照顧的人,這個叫什麽?叫做公正,但是一點不公平。老實人不是笨,隻是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吃虧就是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