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策劃中秋宮變,在得到皇帝駕崩的消息後,立即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


    齊泰弑君,朝野動蕩!


    朝廷上下因為“權臣”弑君一事,一片嘩然。


    朱高熾順勢利用這個機會發起政變。


    聲稱朝有奸佞,要清除朝中的奸臣,保護皇太子繼位。


    他安插在京師的暗子紛紛啟用,迅速掌控了朝綱。


    排除異己,安排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賜死了參與“謀殺”建文帝的黃子澄、方孝孺等人,


    夷三族!


    將之前建文帝的各種政策、削藩罪責,全都歸結到了這三人身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皇朱文奎登基,年號隆興。


    朱高熾好奇為什麽自己的副本沒有結束。


    朱高熾站在宮殿之巔,


    俯瞰著整個京城。


    “我都已經掌控朝堂了, 為何副本還沒有結束...難道真的要謀反登基才可以?”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惆悵,隨後堅定。


    “算了,反正我也不能位列前三,那就把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吧。”


    此時的朱高熾,掌控朝局,新皇隻有四歲,更是曾為大明太祖不喜,推翻小皇帝其實也不難。


    但他隻卻隻想做一個輔政攝政的“王”!


    因為在明麵並沒有出現謀反成功這樣惡劣的事情。


    朱高熾很多政策,施行起來都很順利,毫無顧忌、毫無負擔的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任何一個皇朝,在開國皇帝建國之後大多在政策中存在許多的弊端。


    二世皇帝是個坎兒,過了這個坎後麵隻要不太昏庸一般都可以開創一些政績。


    永樂大帝朱棣因為靖難起兵,得位不正。


    為了不讓人戳自己的脊梁骨,痛批建文帝不遵祖製,所以麵對太祖朱元璋的政令基本上是言聽計從。


    哪怕深知存在很多的問題,也不願意改掉,而是用“打補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藩王問題不解決,必是大隱患...”


    朱高熾身著華麗的王袍,不歸封地,久居京師進行攝政改革!


    ...


    “朱高熾你是不是蠢!”


    楊堅一聲怒喝。


    看著朱高熾竟然不麻溜趁著隆興帝朱文奎年幼趕緊弄死他,或者自立為帝。


    反而是當起了攝政王,總領朝政發育了起來非常上火。


    “大哥,你這打的是競速賽,不是爭霸賽啊!”


    痛心疾首也不為過,朱高熾一念之差可惜了他大筆的積分...


    按照原本朱高熾的發展速度。


    如果直接稱帝,副本結束沒準還能超過劉秀,現在看來沒戲了。


    “楊堅,你也不用這麽可惜。”


    朱元璋麵色平淡,看著朱高熾反而生出了一種欣賞。


    “為何?”


    “競速評判還有對國家人民造成的損傷這一塊兒,最後的結果說不好的。”


    老朱淡淡道,隨後對著朱棣侃侃而談。


    \"咱這大孫子沒有第一時間拿下皇位,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就是不用背上謀反、得位不正的名聲。”


    “但是壞處也很明顯,首先是直麵的問題,身為藩王卻留守京城還總攬朝政,第二點則是朱文奎長大親政必然要和其進行對抗爭權。”


    “這又如何,咱們這個是競速賽!!”


    雖然老朱是說給朱棣的,但是楊堅還是忍不住插嘴。


    投押了大部分積分在朱高熾身上,對於他有什麽舉措不太關心,他關心的是自己的積分憑什麽就這樣打水漂了!


    “隋文帝,咱們開盤之事高熾也不知,還請莫要見怪,嗬嗬~”


    朱棣一臉尬笑。


    他這個好大兒還真是...


    妙不可言。


    “宗藩獎懲製...”


    “老四,你這大兒子他娘的還真是個適合當皇帝的料。”


    朱元璋不吝誇讚。


    朱高熾這個孫子讓他很是滿意,這小夥的戰略眼光雖然比他和他爹差了十萬八千裏。


    但是在內政方麵確實相當厲害。


    持重,有想法,有遠見。


    “我大明宗藩者,後世大抵溺於富貴,妄自驕矜,不為大明謀福,不知禮儀,此法倒是一個思路。”


    作為明末皇帝,朱由檢最是明白藩王製度對大明有多大的負擔。


    好端端的一個強盛皇朝…


    每年大把大把的賦稅餉銀,都用來養一群遊手好閑的皇家子。


    “皇明藩王,天枝也!枝繁葉茂,當為天下先,博識、博才、博物,通萬物理。”


    眾人看著朱高熾的舉措,有人深思,有人點頭,也有人不屑。


    “藩王何必有藩,封王之後就留在京城,在眼皮底下讓他們玩不就行了,還有什麽地方比眼皮底下更安全。”


    明朝藩王不入京,清朝王爺不出京。


    康熙不屑主要是想要凡爾賽一番。


    “我大清宗親根據其功勞以及貢獻等要素分賜爵位,朕設考封,根據給宗室子優劣封爵位,朱高熾不過是做了朕做過的事罷了。”


    “康麻子,你把你的位置擺清楚好吧。”


    沒等老朱家長輩懟他,朱載坖先開口訓道。


    “我明朝在前,仁宗更在你前,就算你們大清做過這件事,那也是你根據前朝經驗所得好吧。”


    朱載坖屬實有點聽不下去,他大明的仁宗皇帝多神仙的一個人物,也是你能比的。


    “哦?你那考封是怎麽迴事?”


    朱棣不見生氣,反倒是對康熙所說的考封提起了興趣。


    康熙借坡下驢,也不作妖,給朱棣解釋了起來。


    眾人聽著,確實多少也是有些受益。


    好家夥…


    他們清朝整得這麽複雜…


    又是功封,又是恩封,還整出來一個考封。


    在他們大清朝當王爺也是挺難啊,想樂樂嗬嗬的逍遙自在,還要考試。


    劉徹是“財政大師”,搞錢小能手。


    他聽著康熙的描述,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俸祿。


    換湯不換藥,說一千道一萬,還不是要用朝廷的稅銀去養著宗室,說直白了就是拿天下人去養。


    他又將目光投向了朱高熾的畫麵,仔細地觀看,淡淡開口。


    “朱高熾此策與你清朝並不相同。”


    眾人點頭,劉徹說的沒錯。


    畫麵之中。


    朱高熾改革,行宗藩獎懲製度,重點在於“興王教”。


    培養大明宗室子弟提高各方麵的能力,成年前享受極好的教育和待遇,在成年後必須自選一份愛好從事,以“功”換賞。


    主旨為:轉俸為教,造福各地,功者獎,錯者罰!


    “大明宗室,可入朝為官,可參戰戍邊,自有一套


    完善獎懲製度,倒是與我大清功封差不多。”


    朱元璋悶哼一聲。


    “剛才你說的清清楚楚,你們的功封是軍功封爵,這個東西早在先秦便有,你能不能別給自己臉上貼金。”


    康熙啞然,勝負欲上來,說話又有點大聲了。


    ...


    另一邊,


    朱高熾在實施宗藩獎懲製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礙。


    一些保守派大臣認為此舉違背太祖定下祖製,極力反對,各地藩王也是多有不願。


    可是朱高熾並未退縮,繼續施行,不斷嚐試。


    完全把副本當成了“行政試點”。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古帝王PK群,我讓老朱當群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貧道不戒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貧道不戒色並收藏千古帝王PK群,我讓老朱當群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