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三足鼎立,這亂世,如世人所願輝煌璀璨!
千古帝王PK群,我讓老朱當群主 作者:貧道不戒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另一方,
楊堅帶領五萬大軍開拔,
先是整合羯族部落,隨後朝著東北進軍,準備收複鮮卑諸部。
楊堅和朱高熾不同,他顯得低調了許多。
但是操作有些讓人看不懂...
他竟然直接上書洛陽請命擔任征北大將軍,言辭慷慨,一副忠心耿耿,無可挑剔的模樣。
劉盈接到文書的時候沉默了,讓劉秀決斷。
“陛下,秀認為可允,不僅允之更需委以重任。”
“秀兒,這是為何,此人乃是那逆王司馬穎手下,手握重兵,若真是忠臣為何不擒拿那司馬穎反而要去北征!?”
“先祖,此人乃梟雄也,他所謀劃,乃是在北征之後養兵自重,等到可乘之機南下而取天下。”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委以重任,這不是滋敵以強!?”
劉盈懵了,這是要幹什麽?
他不懂,他不理解...
“秀兒,你到底怎麽想的,你絕對不會在這種事情上犯糊塗,你快講講,朕已經被你整糊塗了!”
劉秀聞言,娓娓道來。
“如今天下,亂象橫生,若想撥亂反正仍需時日,四處異族虎視眈眈,內憂外患。”
劉盈聽的連連點頭。
“所以這和滋敵以強有何關係?”
“安天下需要時間,造反...也需要時間,這石勒是個梟雄知道師出有名的道理,他北上整合羯族,鎮壓鮮卑師出無名,因此上奏朝廷。”
“那若朝廷不允呢!?”
“若是朝廷不允,北地流寇四起,亂象橫生,那石勒便可大喊世道不公,朝廷無道而登高起義,師出有名了。”
“竟是如此麽,北地已經亂成這個樣子了?”
“北地亂,但亂成什麽樣子,這石勒是可以決定的。”
劉秀淡淡的話語,
讓劉盈起了一身的 雞皮疙瘩,竟然還可以這樣...
這一紙請命文書原來有這麽多的道道。
“哼!他若謀反,那朕立刻就委派你為大將清剿,滅了便是!”
“陛下,他若因此作亂,秀自願清繳,然他若起義天下將會亂上加亂,且朝廷公信將再弱一層。”
“難道他要征北大將軍之名,朕便給他,那日後各地管朕要王位朕也要給!?”
“所以不僅要允之,更需委以重任,由陛下親自讚其忠其勇而...傳天下!”
見劉盈皺著眉頭,
還沒有想明白,劉秀繼續說道。
“亂世難定,梟雄易除,天下皆知此人為陛下之臣,忠勇之士必歸附於他,其一可避免東北一側割據混亂之局麵,可令此地百姓少遭劫難。”
“其二,忠勇之名廣傳天下,使其以忠勇二字而立身而揚名,若其反叛,必會受其反噬,若是畫地為王也就罷了,若他敢反,便是自取滅亡。”
“臣建議,可迴書許諾石勒若他助朝廷平定,封其為...忠勇侯,國之典範。”
劉秀本不願說的這般明白,然而劉盈一再追問,他也不得不說了…
有些話不說出來,才更加心照不宣。
劉盈傻眼。
原來如此…
給一個梟雄,很明顯是要造反的人,親賜“征北大將軍”的名頭,還要賜“忠勇”二字,封侯之約。
最關鍵的是,
還要讓他名揚天下,天子親自歌頌其忠心、勇武…
人家就發過來一封請命文書,還是一封略顯逾矩,就差把“我要謀反”四個大字寫在上麵的文書。
要換成別的皇帝,
脾氣好點的小懲大戒。
脾氣差點的,怕是斬立決攔不住,怎麽也得安個罪,夷個三族吧。
還得是秀兒…
格局真的大,真秀!
...
三年來,
劉秀恪守君臣之禮,匡扶社稷,戰功顯赫,軍政一把抓,儼然是一人之下萬萬之上的存在。
民間童謠如此唱道:
亂亂亂,盛世現。
醒醒醒,賢賢賢,天下諸王空頭銜。
漢漢漢,瞎搗亂。
石石石,忠忠忠,平完鮮卑打匈汗!
“亂”說的是司馬倫預言的天下亂世。
副本之中亂世已出!
但卻是破而後立的亂,與民有利的亂,此亂世如百姓所願,如先輩所願。
晉國亂世,琅琊王橫空出世,威服四海,武震八方。
為人寬慈仁厚,極重信義,雖可權傾朝野,卻恪守本職從不逾越,朝野上下無人不服。
無論朝堂還是民間,皆自發的以“大賢王”相稱。
當這個“大賢王”這個名號被晉惠帝司馬衷得知後大喜,大宴群臣,隻為賀晉國出了一個“大賢王”!
天子正名,大賢王的名號徹底坐實。
而劉盈也獲得了一個“醒帝”的諢號。
市井笑談...
都說這當朝皇帝司馬衷“半生混沌半生醒,守的天開見日明。
“賢”和“醒”說的便是這二人,
而那“漢”便是指的匈奴漢國,“石”自然就是石勒楊堅!
賢王輔政清妖邪,忠侯鎮北定邊疆為世人樂道。
勵精圖治之下。
劉秀、劉盈所在的晉朝皇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權力高度集中,安定景象之中竟有盛世之態。
另一邊,
劉淵朱高熾自封漢王,在匈奴之地建立匈奴漢國,命親子劉聰楊廣為鎮國大將軍統兵征戰,版圖不斷擴大。
建國之初,為了磨合匈奴人和漢人的關係,避免日後出現太大的矛盾激化,先是推出匈漢一法兩製,循序漸進。
隨後更是不斷推廣漢文化,近幾年更是在官員晉升、選拔增設了相關考核,整個匈漢國學漢之風盛行。
在戰略部署上,主張嚴謹邊備,不誌遠略,先守土再開疆!
童謠之中最後一句:
“石石石,勇勇勇,平完鮮卑打匈汗!”
晉國婦孺皆知北有匈漢不服大晉,自立逆亂。
而那石勒則是大晉“忠勇侯”,忠勇無雙!
卻不知,
石勒打從一開始就與他們晉國皇帝就不同路,麵上一直曲意逢迎,其實早有自立之心。
天下曆經多年,
早已再次迎來三足鼎立之大局。
三足鼎立,三方仁主運籌帷幄。
以天下為棋盤,爭天下之人心,盛景隆隆。
這亂世,
如世人所願輝煌璀璨!
…
數月前,
劉秀、劉盈在棋盤上大手一揮,再落一子。
天子詔令,
命征北大將軍石勒攻打匈奴,平定禍亂!
....
楊堅帶領五萬大軍開拔,
先是整合羯族部落,隨後朝著東北進軍,準備收複鮮卑諸部。
楊堅和朱高熾不同,他顯得低調了許多。
但是操作有些讓人看不懂...
他竟然直接上書洛陽請命擔任征北大將軍,言辭慷慨,一副忠心耿耿,無可挑剔的模樣。
劉盈接到文書的時候沉默了,讓劉秀決斷。
“陛下,秀認為可允,不僅允之更需委以重任。”
“秀兒,這是為何,此人乃是那逆王司馬穎手下,手握重兵,若真是忠臣為何不擒拿那司馬穎反而要去北征!?”
“先祖,此人乃梟雄也,他所謀劃,乃是在北征之後養兵自重,等到可乘之機南下而取天下。”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委以重任,這不是滋敵以強!?”
劉盈懵了,這是要幹什麽?
他不懂,他不理解...
“秀兒,你到底怎麽想的,你絕對不會在這種事情上犯糊塗,你快講講,朕已經被你整糊塗了!”
劉秀聞言,娓娓道來。
“如今天下,亂象橫生,若想撥亂反正仍需時日,四處異族虎視眈眈,內憂外患。”
劉盈聽的連連點頭。
“所以這和滋敵以強有何關係?”
“安天下需要時間,造反...也需要時間,這石勒是個梟雄知道師出有名的道理,他北上整合羯族,鎮壓鮮卑師出無名,因此上奏朝廷。”
“那若朝廷不允呢!?”
“若是朝廷不允,北地流寇四起,亂象橫生,那石勒便可大喊世道不公,朝廷無道而登高起義,師出有名了。”
“竟是如此麽,北地已經亂成這個樣子了?”
“北地亂,但亂成什麽樣子,這石勒是可以決定的。”
劉秀淡淡的話語,
讓劉盈起了一身的 雞皮疙瘩,竟然還可以這樣...
這一紙請命文書原來有這麽多的道道。
“哼!他若謀反,那朕立刻就委派你為大將清剿,滅了便是!”
“陛下,他若因此作亂,秀自願清繳,然他若起義天下將會亂上加亂,且朝廷公信將再弱一層。”
“難道他要征北大將軍之名,朕便給他,那日後各地管朕要王位朕也要給!?”
“所以不僅要允之,更需委以重任,由陛下親自讚其忠其勇而...傳天下!”
見劉盈皺著眉頭,
還沒有想明白,劉秀繼續說道。
“亂世難定,梟雄易除,天下皆知此人為陛下之臣,忠勇之士必歸附於他,其一可避免東北一側割據混亂之局麵,可令此地百姓少遭劫難。”
“其二,忠勇之名廣傳天下,使其以忠勇二字而立身而揚名,若其反叛,必會受其反噬,若是畫地為王也就罷了,若他敢反,便是自取滅亡。”
“臣建議,可迴書許諾石勒若他助朝廷平定,封其為...忠勇侯,國之典範。”
劉秀本不願說的這般明白,然而劉盈一再追問,他也不得不說了…
有些話不說出來,才更加心照不宣。
劉盈傻眼。
原來如此…
給一個梟雄,很明顯是要造反的人,親賜“征北大將軍”的名頭,還要賜“忠勇”二字,封侯之約。
最關鍵的是,
還要讓他名揚天下,天子親自歌頌其忠心、勇武…
人家就發過來一封請命文書,還是一封略顯逾矩,就差把“我要謀反”四個大字寫在上麵的文書。
要換成別的皇帝,
脾氣好點的小懲大戒。
脾氣差點的,怕是斬立決攔不住,怎麽也得安個罪,夷個三族吧。
還得是秀兒…
格局真的大,真秀!
...
三年來,
劉秀恪守君臣之禮,匡扶社稷,戰功顯赫,軍政一把抓,儼然是一人之下萬萬之上的存在。
民間童謠如此唱道:
亂亂亂,盛世現。
醒醒醒,賢賢賢,天下諸王空頭銜。
漢漢漢,瞎搗亂。
石石石,忠忠忠,平完鮮卑打匈汗!
“亂”說的是司馬倫預言的天下亂世。
副本之中亂世已出!
但卻是破而後立的亂,與民有利的亂,此亂世如百姓所願,如先輩所願。
晉國亂世,琅琊王橫空出世,威服四海,武震八方。
為人寬慈仁厚,極重信義,雖可權傾朝野,卻恪守本職從不逾越,朝野上下無人不服。
無論朝堂還是民間,皆自發的以“大賢王”相稱。
當這個“大賢王”這個名號被晉惠帝司馬衷得知後大喜,大宴群臣,隻為賀晉國出了一個“大賢王”!
天子正名,大賢王的名號徹底坐實。
而劉盈也獲得了一個“醒帝”的諢號。
市井笑談...
都說這當朝皇帝司馬衷“半生混沌半生醒,守的天開見日明。
“賢”和“醒”說的便是這二人,
而那“漢”便是指的匈奴漢國,“石”自然就是石勒楊堅!
賢王輔政清妖邪,忠侯鎮北定邊疆為世人樂道。
勵精圖治之下。
劉秀、劉盈所在的晉朝皇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權力高度集中,安定景象之中竟有盛世之態。
另一邊,
劉淵朱高熾自封漢王,在匈奴之地建立匈奴漢國,命親子劉聰楊廣為鎮國大將軍統兵征戰,版圖不斷擴大。
建國之初,為了磨合匈奴人和漢人的關係,避免日後出現太大的矛盾激化,先是推出匈漢一法兩製,循序漸進。
隨後更是不斷推廣漢文化,近幾年更是在官員晉升、選拔增設了相關考核,整個匈漢國學漢之風盛行。
在戰略部署上,主張嚴謹邊備,不誌遠略,先守土再開疆!
童謠之中最後一句:
“石石石,勇勇勇,平完鮮卑打匈汗!”
晉國婦孺皆知北有匈漢不服大晉,自立逆亂。
而那石勒則是大晉“忠勇侯”,忠勇無雙!
卻不知,
石勒打從一開始就與他們晉國皇帝就不同路,麵上一直曲意逢迎,其實早有自立之心。
天下曆經多年,
早已再次迎來三足鼎立之大局。
三足鼎立,三方仁主運籌帷幄。
以天下為棋盤,爭天下之人心,盛景隆隆。
這亂世,
如世人所願輝煌璀璨!
…
數月前,
劉秀、劉盈在棋盤上大手一揮,再落一子。
天子詔令,
命征北大將軍石勒攻打匈奴,平定禍亂!
....